蒙山軍  第二十四節德州之戰六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蒙山軍 | wanglong   作者:wanglong  書名:蒙山軍  更新時間:2014-07-20
 
由蔭昌親自統帶的北洋第一鎮16日渡過南均盤河,對面只有小部騎兵的騷擾,損失輕微,當日晚便攻占了武定府城惠民。

蔭昌帶著喜悅的心情向袁世凱發去了電報,“我部已占領惠民。”

袁世凱立即回電予以嘉獎,“接電甚慰。望督率所部,猛烈突向濟陽。”

第一鎮進入山東的當晚——尚未占領陽信,第一標即失蹤了一個參謀,那個參謀叫端木良,是保定武備學堂第一期畢業生,本來是在下面當管帶的,但標統認為這個人不可靠,堅持在臨戰前換了人,調其到標里做了參謀官,誰知此人一入山東便失蹤了。

第一標標統堅信其投敵了!失蹤正是證實其懷疑的證據。當晚并無戰斗,端木良怎么會不知所向?

這個情況當然報至蔭昌,蔭昌將其壓了下來。奉天事變的消息蔭昌已經獲悉,深感局勢危殆的蔭昌顧不上處置一個失蹤的參謀官了,就算此人是奸細,現在一切都來不及了。第七師已調德州,他們的后路已經空了。

順利占領惠民后,蔭昌不詳的感覺卻升起來。這是不是一個圈套呢?如果那個叫端木良的參謀真的投敵了,山東軍就獲悉自己的行蹤及計劃了——第一標是全鎮的前鋒,身為參謀官是可以獲悉作戰目標的。

他們會不會為自己布下圈套?16日晚,蔭昌在惠民城苦苦思索著。

山東儼然敵國了!從進入山東。蔭昌發現一路上已是空城,百姓都逃亡了,連水井都遭到了破壞,更別提找糧食和民夫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堅壁清野?對手是如何組織大批百姓撤離的?百姓們又逃往了何處?

因為找不到潔凈水源,雇不到民夫向導,橋梁被炸毀……部隊出離憤怒了,第二標在陽信就燒掉了至少三個村莊,蔭昌并未制止,確實令人氣憤,北洋是朝廷的軍隊。山東軍已是叛軍。山東這幫官員百姓為何集體從逆?

第一鎮攜帶的糧食只有七日份,就地征糧看來是不可能了,只能依靠直隸的補給,隨著自己深入“敵境”。補給線將越來越長……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蔭昌當然知道這種情況下的危險——必須速戰速決!

他不再猶豫。召集了簡短的軍事會議。決定次日南渡沙河,向濟陽突擊。

第一標于17日凌晨的渡河遭到了對岸火力的封鎖,沒有大炮。只有機關槍和步槍,夾雜著少量的迫擊炮。給第一標帶來了麻煩。趕至前敵的蔭昌在望遠鏡里觀察了對岸的情勢,還是那股不遠不近一直跟著自己的騎兵,不過人數多了很多,至少有一個營!

“多路攻擊!炮兵,炮兵都他媽的死了嗎?”。

當第一鎮大炮開始轟擊,蔭昌的望遠鏡里,敵人的騎兵開始倉皇撤退了,一發炮彈準確落在騎兵群里,至少炸翻了兩匹馬。炮兵的表現贏得蔭昌的喝彩,“賞,打賞炮兵三百兩!”蔭昌的心情好起來,因為他的步兵已經涉水而過水深及膝的沙河,登上了對岸,阻擊者全部撤走了。

沙河不是天塹,沒有擋住他的部隊。計算路程,從這里到濟陽,也就是七八十里的路程,搞得好一天就突過去了!

當日中午,第一標占領淄角鎮。下午蔭昌將指揮所遷至淄角鎮,第一協開始向高橋突擊,報告說敵人的騎兵再次出現了,很討厭,總是騷擾,逃跑,再騷擾,然后就失蹤了。蔭昌指示第一協不要管敵人的騎兵,務必在今晚占領高橋。

但是高橋遇到了敵人的抵抗。很頑強,不止是騎兵,至少有一個標的步兵在堅守高橋,敵人有小口徑的火炮,還有大量的迫擊炮,給第一標帶來的嚴重傷亡,一個管帶陣亡——彈片割斷了脖子,搶救無效死了,第一標敗下陣來,死了至少五十人。

事實上接管了第一協指揮的蔭昌立即組織了第二次進攻,還是被打了下來。對手構筑了完整的防線——綿延的戰壕和交通壕,在落日的余暉里,蔭昌的望遠鏡里甚至發現了民夫的身影。

“這幫該殺的刁民,竟然幫叛軍對抗朝廷!”蔭昌一面調集第二標上去,一面命令炮兵搶占陣地,“將高橋給我炸平!”

大炮的轟擊并未瓦解敵軍的抵抗,在第二標投入進攻后依舊遭到了失敗。天黑了,不善夜戰的第一協部隊不能再打了。

照例,袁世凱的電報來了,詢問戰況。蔭昌如實報告,已經突至高橋,距濟陽不到五十里了。但高橋有山東軍不少于一個團的抵抗,兩次進攻均為奏效。

一小時后,袁世凱的電文再次抵達,電文很長,先是講了全國的局勢,龍謙已經開始攻擊長沙,魯山前鋒已經西出奉天,南北兩個戰場的局勢危急萬分,特別是北方,第六鎮將面對優勢敵軍的攻擊。而最主要的方向——德州方向仍需至少三日方可奏效,“務必激勵將士,連夜攻擊,擊破高橋之敵后迅速向濟南突進,以挽救危局!”

蔭昌當即回電,明日定當占領濟陽,然后轉向濟南。

他沒有說今晚攻擊,也沒有說今晚不攻擊。他承諾了明日攻占濟陽,這就夠了!蔭昌心里充滿了焦慮,既為嚴重惡化的局勢,也為袁世凱德州戰役的無能。現在竟要第一鎮來挽救山東戰局嗎?

當晚,蔭昌召集主要的軍官開會,講述了當前局勢,他沒有說德州打成膠著,張勛在沂州方向的攻擊也不利,更沒有說第二十鎮生變,奉天城已被占領,蔭昌顛倒黑白,說德州方向已取得決定性突破,山東軍將最后的一點力量都投入德州了!而張勛在南路的攻擊也取得了重大勝利。已經開始攻擊沂州城。局勢那是一個大好啊。現在就看咱們的了,都說第一鎮不能打,現在就要他們看看,拿下濟南的肯定是我們第一鎮!

這就是裸的欺騙。但蔭昌不必負任何良心和道義的譴責,欺騙是政治的重要內涵,更是軍事的必須。如果實話實說,蔭昌估計第一鎮那些旗人大爺們怕是一步也不肯往前走了!

講了局勢的有利后,蔭昌部署了明日對高橋的攻擊,強調使用炮兵開路的重要性。蔭昌發現手下的軍官們心事重重,情緒極為低落。于是呵斥道。“自我第一鎮進入山東,一路所向披靡,高橋一戰未克,不過是一點小挫折。我軍精華未損。諸位千萬不可泄氣!”

第二協協統是滿人。姓赫舍里,這一路他的部隊承擔了掩護輜重的任務,并沒有投入作戰。只是應付了幾小股“匪軍”的襲擾,傷亡極其輕微,此刻站起來應道,“大人,關鍵是不是濟陽,而是給養!我看就地籌糧不可靠!全他媽的要從滄州往過運了!這一帶的老百姓良心都壞透了,糧道既長,又得重兵護衛,我看還是將第三標歸建吧,不然我就純粹成為輜重隊了!”

蔭昌點點頭,“說的是。我這就給端方去電,讓他把第三標還給咱們。”當初載灃以京師虛弱為由扣下第三標就不對!虛弱?現在全國都虛弱!甚至連山西剛組建的第四十三混成協都計劃調往武昌呢。

“糧食問題很要緊,你的第二協一定不要大意!注意搜索村鎮,盡量資糧于敵!你說的不錯,山東人壞透了!待拿下濟南,老子跟他們算總賬!”

如果蔭昌知曉六年前武定抗洪的故事,他或許就不需感到奇怪了。濟陽一帶是那次大洪水的受災區,事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幫助百姓恢復生計,從此奠定了在武定府的群眾基礎。后來在武定推行鄉村自治、招兵等工作都順利的很,武定成為僅次于魯南的穩固根據地。這次與朝廷做最后的決戰,武定府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堅壁清野,破壞交通,疏散百姓,布置戰場,樣樣有條不紊。

次日,即8月18日凌晨,蔭昌的炮兵對高橋鎮展開了猛烈的火力急襲,高橋頓成一片火海。炮標打出了一個基數的彈藥后,第一協的兩個標從兩個方向展開了進攻,順利攻入了高橋,沒有一絲的抵抗,昨日堅決抵抗的守軍竟然乘夜撤走了!

雖然白白耗費了大批的炮彈,但蔭昌還是高興的。奪下高橋后,第一鎮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濟陽便遙遙在望了。蔭昌命令第一協“乘勝”前進,經林家橋直趨濟陽,日落前務必占領濟陽城。

但第一標在林家橋再次遭遇到堅決的抵抗,兩次攻擊均告失敗,守軍的迫擊炮給第一標略顯密集的沖鋒隊伍造成了嚴重傷亡,主攻營一營傷亡了兩個隊官和四個排長,第一標標統是漢人,強烈要求炮兵支援,沒有炮兵的支援,他拒絕再次攻擊了。

蔭昌再次抵達第一線,仔細觀察了敵人的防御陣地,在林家橋東的正面陣地,敵人竟然部署了鐵絲網!這個東西讓德州的北洋主力傷透了腦筋,比讓步兵咒罵不已的地雷更討厭。

他們這是要固守林家橋嗎?他們究竟有多少兵力?這部分守軍無疑是昨日守衛高橋的那支部隊,不是一直貼著自己不斷襲擾的騎兵,而是正規的步兵部隊。一個團?一絲不祥的感覺升上蔭昌心頭,在德州打成那個樣子的情況下,山東軍仍將一個步兵團和大量的騎兵擺在了武定,說明了什么?他們有足夠的兵力還是獲悉了我們的計劃?

現在不是核實這些的時候。蔭昌緊急下令炮兵前調,既然有鐵絲網擋路,那就必須使用大炮了。

這時大約是上午十時左右。一份緊急送達的報告讓蔭昌大吃一驚。

報告是第二協赫舍里協統送來的,高橋被敵襲占!后衛輜重損失嚴重,只有少數官兵逃了出來!赫舍里報告中說,敵人很強大,至少一個標!

高橋距林家橋不過二十里。第二協剛離開高橋,敵人就占領了高橋,這股敵人從哪里來的?至少一個標?山東第七師已調德州,哪里冒出來這么多的部隊?

輜重,特別是糧食是千萬不能有閃失的!蔭昌立即命令第二協(只有一個標)回身奪回輜重,重新奪占高橋!

“告訴你們協統!奪不回高橋,讓他提頭來見!”蔭昌的聲音都變了。

騎兵通信兵飛馬返回。就在這時,部署于右翼(北方)的第二標方向槍聲驟起,夾雜著已經熟悉的迫擊炮的爆炸聲,馬上有人來報。第二標遇到敵人強有力的打擊。至少一個標敵人攔腰殺出,朝司令部方向展開了突擊!

圈套!中了敵人的圈套了!山東軍在武定部署了強兵,瞄著要吃掉自己!軍事素養還算可以的蔭昌立即做出了最壞的判斷:敵人隱蔽了主力的行蹤,示弱于己。一路將自己誘至預定戰場。然后亮出了獠牙。

現在自己的位置極為不利:前面有林家橋攔住了去路。后面奪占了高橋,南面是黃河,北面又出現了強敵……更為關鍵的是。自己的輜重被奪,部隊馬上就斷糧了!

必須奪回輜重,占領高橋!林家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急火攻心的蔭昌略一思索,下令第二標拼死擋住北面攻上來的敵人,第一標暫停對林家橋的攻擊,自己帶領警衛部隊返回后路,親自督促第二協奪回高橋!

8月18日中午,吳念指揮第二十旅及第七師直屬隊圓滿完成了對蔭昌第一鎮的包圍,分三路將蔭昌部隊合圍在高橋至林家橋方圓十余里的野地里!

確定將第一鎮裝進了自己包圍圈的吳念師長檢點了形勢后,清楚蔭昌部隊攜糧不足的吳念命令部隊堅守陣地,不做主動攻擊,他對各團下令,“敵人攜帶糧食有限,困死他!”

吳念按照預定的計劃,立即征發民夫,大肆挖掘壕溝,實施他的圍困戰略。

山東軍總部對于武定戰線有兩個假定,一是速決,當德州危急,吳念部當用突襲戰法擊潰第一鎮,瓦解其戰力,然后留一個步兵團配合遲春先騎兵團驅逐第一鎮出山東。二是圍殲,德州無恙,吳念部應采取誘敵深入的戰法,精心選擇戰場,以徹底殲滅第一鎮為目標。

葉延冰第六師在德州的頑強防御為吳念建立功勛創造了條件。

吳念在武定戰役中展現了良好的大局觀。這位最早受訓于參謀組的老資格參謀官一直做著增援德州的準備,但總部一直沒有增援德州的指令。這樣,在放棄惠民后,吳念設計了包圍圈,以第六十團堅守高橋,給敵以重大殺傷,然后主動撤往林家橋預設陣地,寸步不退,將其擋在林家橋以東。以二十旅主力五十八團隱蔽側翼,待敵軍前出高橋后立即奪占之,關上敵人東撤的大門。自己親自指揮五十九團及師直屬隊負責北面的口子,必要時實施中間突破,將敵攔腰斬斷,分別殲滅。南面不放一兵一卒,敵人若是向南撤退,我軍銜尾追擊,將其擠壓至黃河岸邊殲滅之!

騎兵團是吳念的總預備隊,擔負三個方向的策應。

輕敵無謀的蔭昌完全落入了吳念的圈套。

五十八團成功奪占高橋,奪取北洋軍大部輜重的消息傳來,吳念改變了速戰的計劃,決心用圍困的辦法用盡可能小的代價殲滅蔭昌部。這個計劃建立在潛伏于第一鎮的情報處暗子端木良的匯報,與段永清同時打入北洋系長期潛伏的端木良在進入山東后借機逃脫,迅速找到了游弋于外側的山東軍騎兵,報告自己的身份后他被迅速送至濟陽第七師司令部,這樣,蔭昌部隊的實力、給養徹底暴露。計算蔭昌的糧食,最多只能堅持四到五天了,在高橋戰斗后,吳念判斷蔭昌最多只有兩日份的糧草了,這個判斷促使吳念下了圍困解決的決心。

吳念在18日中午給濟南軍部的電報中說,“如敵向南撤退,我軍將壓迫至黃河殲滅之,望速動員可能的力量在黃河沿岸部署;如敵就地堅守,我軍將不戰而勝……職判斷第一鎮被圍,必將動搖德州北洋主力的決心,因第六師苦戰數日。已無力對撤退之北洋主力進行追擊,職部二十旅是唯一可以用于北進的力量,此時用圍困戰法實為上策……”

寧時俊立即復電同意,指示吳念,以全殲北洋第一鎮為目標,具體指揮軍部不做干涉。

吳念立即啟用預備好的第二手,將事先動員起來的三千民夫放出來,在林家橋以北挖掘深溝,阻止蔭昌向北的突擊。吳念的打算是建立在敵我兵力大致相等,而炮兵力量不足(山東炮兵全部調至德州了)的前提下。必須掌握足夠的預備隊應付突發情況。所以,手里的直屬隊及新兵眾多的五十九團就必須借助地障了!

在中不起眼的吳念在林家橋一戰中展現了卓越的大局觀,因為林家橋之戰的重要意義,由此奠定了他在中的地位。

在第二協對高橋的第一次反攻失利后。心情大亂的蔭昌分別給袁世凱及坐鎮陸軍部的端方發去了求援電。聲稱自己陷入了山東軍主力的包圍。請求德州主力立即分兵救援!

這份電報掀起了軒然大波。袁世凱大怒。回電蔭昌,“純屬一派胡言!山東軍主力猬集德州,哪里有主力至于武定?蔭昌指揮無方。畏敵如虎,夸大敵情動搖軍心,誤國誤軍!令該員立即整頓部隊奪占濟陽,不得畏葸不前!”

端方接電大驚,急忙去找載灃匯報,被南北戰局折磨的近于崩潰的載灃立即懵了,這兩日正關注著錦州戰況,還盼著山東方向調回一個鎮呢,這下好,第一鎮被人家圍了!

“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他哪里還能有什么辦法?

“眼下只能調第一混成協了,丟掉第一鎮,德州戰役就必敗無疑了!”最近一直籌劃南方戰局的端方也慌了!

第一混成協是清廷北方最后一支成建制部隊了,預定調往山海關,現在說不得要先用于山東了。

但蔭昌已無力支持到第一混成協的到來了。18日下午,困獸猶斗的第一鎮集中兵力回攻高橋,戰況至為激烈,在騎兵團的支援下,二十旅主力團五十八團牢牢地守住了高橋,挫敗了蔭昌奪路出逃的打算。次日,蔭昌改變了攻擊方向,向北突圍,但被連夜挖掘的壕溝所擋,在第七師直屬隊及五十九團的猛烈火力打擊下歸于失敗,第二標標統陣亡,標志著突圍的失敗。

盤點存量已不足一日,蔭昌在絕望之下下令全軍向南突圍,明了局勢的第一鎮各部官長將一場突圍戰變成了潰散。吳念接到騎兵團的報告后,斷然下令全軍突擊,林家橋戰役迅速逼近尾聲,大量的北洋軍開始繳械投降,部隊失去了控制,絕望的蔭昌在距黃河二十里的一片小樹林里留下了一封讀起來令人傷感的遺書后飲彈自盡。

林家橋戰役于8月20日上午結束,本來做好了即便打光二十旅也要拖住蔭昌的吳念盤點自己的傷亡,除了五十八團及騎兵團傷亡稍重外,五十九、六十團馬上即可投入新的戰場。20日下午兩點,吳念向濟南軍部報告:第一鎮基本被殲滅,蔭昌自殺,俘敵甚眾,正在清點中。職部行動方向如何,望速速決定!

不等軍部的指示電到達,德州戰場發生了巨變。獲悉第一鎮被殲后,袁世凱斷然停止了已經乏力的攻擊,開始撤出抵至德州城下的損傷嚴重的三鎮兵馬了,這是他最后的本錢,決不能全部折在山東。

付出重大傷亡的第六師打贏了德州戰役,重創了北洋主力,但葉延冰實在無力發起追擊了。第十六旅及十八旅傷亡尤重,經八日血戰,部隊傷亡高達60,很多連隊只剩了不足二十人!而十八旅五十三團失蹤(被俘)高達千余。

第六師已經殘廢,但他們用一萬三千余傷亡(含失蹤)的慘重代價為奪取全國勝利立下了首功。德州戰役的勝利,事實上宣告了滿清的覆亡。

第六師取得德州戰役的勝利有很多因素。首先是兵力對比,單算步兵,第六師三旅十個團(后增援一個團)迎戰北洋三鎮六協十二個標,兵力上的劣勢并不算大。但第六師是急速擴充起來的部隊,新兵的比例(含預備役)占了一半。這點是比不上北洋三鎮的。論地形,除了那道運河,山東第六師可資利用的地形沒有,只能人工制造。論炮兵,雙方半斤八兩,北洋投入了三個完整的炮標,其中有六門150mm的大口徑榴炮,總計大小火炮130余門。山東軍在德州集中了幾乎全部的炮兵,共計三個炮團另三個炮營(第六、七師各一個,總部直轄一個。三個旅各有一個炮營)。共計各種口徑火炮140門,但最大口徑只有75mm(龍謙指示購買德國的超大口徑火炮未實現),但第六師裝備了上百門60mm迫擊炮,總算下來。火炮并不占劣勢。但就炮兵之訓練。山東軍較北洋仍有差距。戰后統計,炮戰中損毀大炮二十余門,北洋只有八門。論其他武器。北洋則落后于山東軍,特別是山東軍裝備的輕機槍給北洋軍留下極深的印象,不過北洋已經來不及追趕了。論彈藥之充足,山東在北洋之上。德州戰役打到第五天,北洋炮兵已經開始限制炮彈了,但山東軍的火炮一直在怒吼,從無短缺之虞。論傷亡,北洋超過了山東軍,蓋因山東軍陣地構筑之精妙,北洋又處于攻擊一方,八日血戰,北洋總計傷亡了一萬八千余人,尤其是曹錕第三鎮傷亡尤重。但分析傷亡之類別,北洋軍官傷亡則少于山東軍,這表明了山東軍一線軍官事先士卒的事實。德州戰役第六師陣亡旅長一人,團長一人,營級軍官十七人,連排級就更多了。這個數字恰好反映出雙方治軍理念上根本的不同,一貫的軍官帶頭作風極大地抵消了新兵眾多的不利因素,使得第六師可以頂住北洋三個鎮的狂攻,宛如中流砥柱,令北洋氣沮萬分。蔭昌在武定境內的戰敗還跟民眾的支持有著直接的關系。這點必須指出,即山東百姓對于對抗中央的大力支持是德州及林家橋戰役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林家橋戰役的勝利,使得上下更加認識到百姓的偉力。

影響到勝負關鍵的一點還有情報。在情報一項上完勝北洋。自鐵良的探子被清除后,中樞對于山東軍的兵力裝備訓練等基本成了瞎子。而龍謙早在六七年前布局安下的棋子卻逐一發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身處核心部門的段永清更是為立下了奇功。端木良及時逃脫為第七師提供了蔭昌兵力給養及行動計劃是吳念取勝林家橋的重要因素。開國之戰中嘗到情報甜頭的日后格外重視情報工作成為順理成章之事,這也使得情報部門坐大,實力膨脹到令最高領袖不能容忍的地步,為建國后的政治軍事格局帶來的極大的變數。

林家橋戰役是無可爭辯的大勝,光是俘虜就捉了上萬人。但對德州戰役卻有著爭議,第六師挫敗了北洋對山東的戰略性進攻,更造成了北洋三個主力鎮的巨大損失,在戰略上毫無疑義是勝利了。但在戰術上,第六師在德州的防御頗有值得商榷之處。尤其是在集中了幾乎全部主力和炮兵的情況下,處于內線作戰防御一方的第六師傷亡過大不說,還出現了十八旅大敗的戰例。這個旅的五十三團基本被消滅了,旅長陣亡,團營級軍官損傷嚴重,戰后不得不大力整頓該旅。這種被寫入軍史的敗仗給德州戰役的指揮官葉延冰帶來了名譽上的損失。由于其地位的特殊,葉延冰并不在意軍史研究者對自己略顯苛刻的評價。但公允地講,德州戰役承載了開國之戰中最重的砝碼,此戰過后,所有的外國人——當然是對中國內戰有所了解的外國人,都對軍事上的最后勝利不報懷疑了。這就是德州戰役的意義,葉延冰將軍作為戰場指揮官,獲得后來的榮譽當之無愧。

經德州一戰,第六師一躍成為頭號主力師,連以主力自居的第一師也不得不甘居其下了。

8月21日中午,龍謙獲悉山東戰役勝利的消息后,以總部的名義致電山東軍,盛贊德州及林家橋戰役的巨大功勛。龍謙在電文中指出,德州及林家橋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我軍奪取全國政權的基石。我僅以總部的名義,向英雄的山東軍各部致以最崇高敬意!并傳令南方、北方軍各部,以山東軍為榜樣,奮勇作戰,向著全國勝利前進!(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