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更多支持!
“絕對不要涉入中東。”這個對丁一來講,完全是沒有必要思考的事情。
因為對于古代戰爭史,丁一算不上專家,但至少是狂熱的愛好者。所以中東這一塊地方,最早涉足的是古埃及,然后是亞述王朝、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安息、羅馬、波斯第二帝國、蒙元、帖木兒帝國……,包括大唐!都沒有好下場。
遠的不說了,就大唐和蒙元,這兩個龐然大物,大唐和大食人爭奪中東霸權,接著就是安史之亂了,后面怎么樣就不必提了;蒙元爭奪中東霸權,之后西夏亂起,孛兒只斤鐵木真回師平亂之后就死了,然后雖然繼承者建立了蒙元,但鐵木真這梟雄對于蒙元的意義,絕對不止是開國之君,在他之前,蒙古連文字都沒有,在他之后,也是按著他留下滅夏、滅金的方略,方才立國的。
沾手中東,向來是沒好下場的。
丁一對著劉吉說道:“擬文,讓黃蕭養注意鞏固蘇伊士河的防務,配合許彬那邊的部隊,扼止奧斯曼進入埃及;讓楊善在休頓牽頭,聯合歐洲各國,加大對君丁坦堡的支援,讓它作*為橋頭堡,扼阻奧斯曼進入歐洲。”
“朱動、宮聚,把孟加拉那邊控制好,瘸狼的孫子讓他們滾回去。跟奧斯曼人爭地盤,得絕了彼若東來的心思。”
“若是可能。在天竺扶植某一低等姓,對抗高等姓。”
然后方才稱這濟州巡撫李秉的號。對他說道:“迂齋,學生的意思,以為中東便是個泥塘,大明此時尚弱,卻不可輕涉其中,除非天下已定,再思于此不遲。”英宗和于謙讓李秉來問話,丁一自然得有個交代,“學生修書一封。隨迂齋的折子一起遞回京師吧。”
李秉不是個好說話的人,才是延平推官的時候,就敢嚴懲不法豪強,出了名的直言敢諫,這人不好說話到什么程度?他是在景泰帝在位時,才從主事升郎中,再從郎中升右都御史,提督軍務,也就是景泰才發跡的人物。奪門之變以后,他又因事連坐被逮,之后英宗寬恕,恢復原職。
好了。按理說這人該夾著尾巴做官了吧?他不是的,英宗要貶一些御史,李秉上疏請救。還去噴英宗,結果搞到英宗大怒。氣到將他定罪,不過后來又起用他去巡撫大同。他又是彈劾這個、彈劾那個,丁一也是被彈劾過的。結果英宗受不了,“責其專擅,逮下詔獄,后斥為民”,就是一擼到底了,要不是這回丁一點名要他,按原本歷史上,他是過了幾年,得閣臣舉薦才重新起用,然后到南京都察院養老,去到成化年,才有機緣出來任實職,當然,出來之后,仍然咬完這個咬那個……
就這么個人,朝廷里的大佬都不太待見的,所以丁一點名要他,都沒人去做梗。
丁一原也以為,少不得和李秉解說上一番。
卻沒有料到聽著丁一的話,李秉起身長揖:“先生之方,正是老成謀國!”然后開始罵人,從英宗到于謙一路的噴,都不忌諱的,聽得丁一啞口結舌。
最后丁一禁不住問他:“迂齋,四海大都督府參謀處今缺副處長一名,主要是負責征倭前線的參謀事務,并主管軍紀及軍事巡回法庭事宜,不知迂齋可愿屈就?”之所以點名要這位,是因為他咬人和王文不同,基本都是出于公心,并且連地方豪強一并照咬不誤,更關鍵的是,丁一記得清楚,出塞對陣的勝仗里,這位也是有份的。
在原本那沒有弓馬之利的歷史上,能打贏草原民族,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是文官,這種絕對是人才;并且李秉舉薦將領,也很有水平,所以丁一才會要他,原本以為這位怕是不肯站隊的,別看人好咬,也是宦海浮沉這么幾十年啊。
方才招攬的話,丁一原本是想著,等相處得熟了以后再提的,只是見著李秉言語之中,對丁某人頗有善意,所以才忍不住說了出來。
“若先生心腹犯了軍律當斬,學生可能處置?”李秉沒有回答,而是直接這么反問。
丁一點了點頭:“自然由迂齋處置。”
誰知道這位接著又是一個問題:“若掃北侯犯律當斬,學生可能處置?”
掃北侯就是丁如玉了,她本有征北伯的爵位,封賞烏思藏的大明第一師時,自然也少不了對這前期的主將要給點意思。李秉是連丁如玉犯事都要管,都要執法的。
丁一愣了一下,真是從來沒人問過他這問題,就是胡山等人,也只是指責丁如玉的戰略、戰術有問題,也沒有提出要問責的,連英宗和朝廷大佬,在烏思藏戰事因雪崩消停之后,也給丁如玉封了侯,沒人提出要問責啊!
“我會調置如玉,教她于府中好好休養,或是視兩廣民事,不涉四海大都督府事。”丁一猶豫了一下,還是給出了這么一個答復。
李秉聽著,拱手道:“如此,學生愿從先生驅使!”
但沒有等丁一高興,籠絡到一得力大臣到麾下效力,這噴子就開始發作了。
有才能的人就這樣,他必定是要作的,有才能而又不作的,古今中外,哪有?
“若征平倭國,先生以為當如何治理?”李秉對于征倭有點不以為然的,他認為,“不若教彼自辯認罪就是,何必勞師動眾?華夏如今百業待興,學生去兩廣看過,那真真是極好的,都鋪上那稱做水泥路的官道,烈馬踏上都不見崩裂。依學生看來,先生不若坐鎮華夏,其他布政使司,若能得兩廣模樣,天下大治哉!”
丁一聽著苦笑搖了搖頭,怎么說,這李秉還是沒把階級上的矛盾理出來。
士大夫要兼并土地,不交稅,商人背后也是士大夫,商稅也不好加,而百姓要用十分之一的土地來養這個國家,如此下去,大明不完都是怪事。而兩廣,要把其他十二個布政使司都推行兩廣這樣的官紳一體納糧?要不就打一場北伐吧,都掃平了重新分配,要不窮丁某人一生,只怕都不定能辦到,丁一可不認為自己比王安石本事,這玩藝不是說見識多就成的,牽扯到士大夫切身利益的事情,人哪會讓步?
“不治理。”丁一此時也無法長篇大論去和李秉分說,于是最簡潔地回答了他的問題。
“犯大明天威者,必誅之。”
“華夏不稱霸,不好戰,不侵占他國疆土,我也絕無占據日本之意。”
李秉有些轉不過彎,他可是連英宗都敢頂到發火的人,直接就噴:“自土木堡起,先生幾乎無月不戰,現又出七海征平諸夷,無四海大都督府之文書,他國行于海上之船只,一旦被執,人則苦役,船貨皆沒,此安能謂不爭霸、不好戰?”
都橫成這樣,丁某人有臉提不稱霸?
“非也,海上之稅,取之于船,用之于船。若無我,東西海路漸繁,不知道多少海盜叢生!若海盜掠奪,人貨皆沒!故征其稅,是為修繕艦隊,以便維持海路安寧,若有遇海難者,猶可得援,迂齋,此非為稱霸;征平諸夷,也不過是使其明理,大明所據,皆是無主之地,若已有文字、文明之國度,如木骨都束一般,也是相詢租借罷了。”
換成別人大約就稱是了,李秉卻曬然一笑:“先生詭辯。”
丁一并沒有發怒,而是對他說道:“迂齋又錯了,大明火炮所及之處,這便是真理;若大明火炮不能及之外,這方才是詭辯。”
“若他朝,諸夷盛,華夏如何?”
丁一很痛快地回答這個問題:“魚肉安能思如何?”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先生奉荀子之道。”李秉點了點頭,卻得出另一個問題,“若如此,何不納朝鮮于中華?”
“要朝鮮做什么?”丁一聽著笑了起來,敲敲桌子對李秉說道,“迂齋是想通了,為什么要建四海大都督府了吧?沒錯,就是要土地,來緩解華夏的問題。只不過朝鮮,卻不是好地方。”
李秉緊逼著問道:“朝鮮自號小中華,若朝鮮不入先生法眼,倭國也只懲其不遜,何處方是良田?”
“南則澳洲,西則美洲。”
李秉這噴子又追問那里憑什么被丁一看中?
丁一再看重他,也覺得到了這地步,應該收尾了,所以很直接地對他說道:“澳洲富饒到什么程度?原本在華夏是觀賞魚的錦鯉,扔到澳洲水中,不多時便能生到三尺長。而美洲之富饒,猶在澳洲之上。”
李秉就愣在那里了,他第一反應是丁一吹牛,但丁一在大明,真沒吹過什么牛,那信用還是很好的,而且這種事,丁一也完全不必跟他吹牛啊。
這時楊守隨就入得內來,向丁一敬禮道:“先生,新兵結訓,考核結果,一共有三萬五千七百人達標。”
“風起時,揚帆向東。”
“是!”(我的小說《》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