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郭攸之問沒有千里眼,怎么看到千里之外,從而攻擊目標。劉厚沒有回答他而是繼續道:
“呵呵,我再告訴你一個厲害的,我們的霹靂雷如果發展到極致,只需要一枚就可以將一個城市摧毀,你相信嗎?”劉厚繼續不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再拋出一枚重磅炸彈。
“這,這,這需要多大的霹靂雷啊?”郭攸之繼續吃驚道。
“呵呵,郭先生,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當武器裝備發展到那個程度時,你覺得你剛才說的什么后勤補給、人數、謀略什么的還有用嗎?”
劉厚沒有跟他詳細解釋那些通天的手段怎么去實現,因為要給一個古人解釋人造衛星、導彈、無人駕駛飛機、核彈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其實他對這些東西了解得也不多。
“太子殿下,這些都是神仙手段,豈是凡人能掌握的。”
“唉,現在我們的確是掌握不了這些手段,而且就算掌握了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算了,不說這個了,還是著眼目前吧。我覺得藤甲軍所用之刀太笨重了,不知道你們覺得怎么樣?”劉厚道。
“的確有點笨重,這種刀給武功高強、力大無窮的大將用正好,但是對普通士兵來說,就太重了,他們不可能支持太長時間的劈砍。”趙云對這個最有發言權,他也有同感。
“要想辦法減少刀的重量才行,當然,前提是要保證殺傷力不能降低。”劉厚道。
“其實重量本身也是殺傷力的一部分。”趙云道。
劉厚明白他的意思,用物理學的語言來解釋這叫勢能。將刀揚起來就是一個積蓄勢能的過程。揚起重刀比揚起輕刀更費力,但是相應的,積蓄的勢能也會更多,劈砍時殺傷力自然也會更大。
“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怎么樣的重量既能保證殺傷力,又可以節省最多的體力。”
說到這里,劉厚想到了倭刀。倭刀的原型出自唐代時的唐刀,本來就是倭人偷學我們老祖宗的東西,所以就算劉厚拿這種倭人的東西來用也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唐刀最早是沒有弧度的,在唐代末期時出現了一些帶有略微弧度的唐刀。而后在宋代前后,倭國根據我國的唐刀發展出具有獨特形狀的倭刀,而且大量出口給天朝。
可見倭國是個很善于抄襲與山寨的民族。但是同時,他們也善于將學來的技藝精益求精,甚至超越原來的老師。
所以在近現代,倭國的科技與經濟水平超越了天朝甚至一些西方國家,客觀
點來說,他們雖然是個生性殘忍令人討厭的民族,但是他們的某些精神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言歸正傳,劉厚想起了改造刀具后,二話不說,叫人拿來紙筆開始畫畫。
劉厚小時候家里窮,沒上過什么興趣班,那時候學校也是應試教育,美術、音樂這些課在學校變得可有可無,所以他的畫畫得很難看。
劉厚畫的就是他印象中的倭刀,可惜,他沒有見過真正的倭刀,只是在影視作品中見過樣子,憑著這點記憶,劉厚畫出來的是倭刀似是而非。
趙云湊前一看,太子殿下畫的刀是一把刀柄很長、刀身窄長,刀的尾部略微彎曲、刀身上還有一條溝的奇異兵器。
刀柄很長趙云可以理解,那是為了方便雙手握刀,藤甲軍現在的劈砍動作就是雙手完成的,這樣的刀柄相信比現在的刀更好握持。
刀身中央有一條凹槽趙云也明白,那是用來放血的血槽,很多武器都有類似的結構,可以使人更快地失血。
但是刀身弄得那么狹窄趙云就不同意了,他看著劉厚在圖樣旁邊標上的數字,就更疑惑了。
劉厚也不知道倭刀各個部位的參數,他也是估摸著寫的。他將刀背厚度定在約4毫米到7毫米之間,最厚的地方就是靠近把手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刀身背厚足足有7毫米,然后逐漸縮小到4毫米,到了最后一寸來長的刃尖處就薄得像紙了。
刀身最寬處約35毫米,也是在靠近把手的地方,然后逐漸縮小到30毫米,刃尖處進一步縮小成尖。
“阿斗,恕我直言,這么薄、這么窄的刀,如果遇到敵人的厚背刀,很容易被砍斷。除非像你的寶劍一樣,用頂級的百煉鋼在外,里面再夾一條軟鋼使它有足夠的彈性。”趙云道。
他一直教導劉厚武藝,雖無師傅之名,但有師傅之實,在劉厚再三堅持下,加上現在年紀大了,到了可以倚老賣老的年紀,所以他也稱呼劉厚為阿斗了。
事實上,劉厚更喜歡趙云這樣稱呼他,他不喜歡趙云整天一本正經地叫他太子殿下的樣子。
“鏘!”的一聲,劉厚抽出掛在腰間的“風云”寶劍,一道寒光閃過,映照在劉厚的臉上顯得慘白慘白的。劍光流轉,就像風吹著云朵在劍身上流動。劉厚第一次覺得,行云流水這個詞除了可以比喻做某件事很流暢之外,還可以用來描述這把劍劍身的光學效果。
“是啊,我畫出來的這把刀,刀身還真和劍身差不多寬。如果想要它的硬度達到要求,就只能提高鋼的質量了。”
“所以這樣的刀可
能無法大規模裝備部隊。”趙云言簡意賅地道。
“呃……”劉厚被趙云駁得無語了,這些年工業部的冶煉水平的確提高了很多,由劉厚手上的“風云”就可見一斑,可是,這種高水平的冶煉、鑄造技術卻是很耗費人力物力的,無法大規模生產。
劉厚想了一下,這種薄背窄面的刀還真是難以大規模鑄造,自己有點想當然了。古代人為什么要鑄造那么大的大刀,不是他們不懂得輕便的好處,而是材料跟不上,不得不為之。
劉厚被趙云的話打擊到了,有點意興闌珊,道:“唉,算了,既然畫好了就給蒲元送去吧,造不造得出來就看他了,能造多少就先造多少吧。或許他會想到提高產量的辦法呢。
本來劉厚還想將唐代陌刀也畫出來的,雖然他同樣不知道陌刀的具體數據,但是他記得以前在某論壇看過,說陌刀其實和關公用的青龍偃月刀差不多或者和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差不多。
現在被打擊到了也就息了這個念頭,除了被打擊到外,劉厚還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傳說中唐代的陌刀隊,揮砍起幾十斤的陌刀,可以將騎兵連人帶馬砍成兩截。
劉厚對這個說話很懷疑,因為人和馬雖然都是血肉組織,但是對刀的阻力應該是很大的,再鋒利的刀,要砍開人和馬都需要很大的力氣。劉厚認為能一刀將人體砍斷已經很了不起了,更何況是比人體粗幾倍,皮膚比人厚幾倍的馬。
促使劉厚放棄陌刀的主要原因是從這些傳說他可以看得出來,陌刀隊的士兵都是那些身高體壯、力大無窮的人。這種人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漢。
可是在三國時代,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大部分百姓都是營養不良,長得矮矮小小,瘦不拉幾的。這種情況下要湊齊一隊身高體壯的陌刀隊估計很困難。尤其是蜀人本身都比較瘦小,他們的體型和力量和關中大漢、青州大漢有明顯的區別。
總不能跑去曹魏的地盤去招兵買馬吧。兵員來源困難,這一點已經足以讓劉厚放棄陌刀隊的設想了,更何況劉厚還想到,鑄造陌刀所費鋼鐵數量肯定很大,估計每把陌刀的成本不會比火槍少多少。
從殺傷力來說,陌刀估計還比不上火槍。既然如此,那還發展陌刀兵干嘛呢?唉,還是火槍兵才是王道啊。
這次大戰的戰果統計很快就報上來了,共擊斃敵軍約一萬人,俘虜兩萬人,潰逃了約一萬五千人,步騭只帶了五千人逃入廣信縣城。目前我軍已經包圍廣信縣城,正在等候太子殿下進一步的命令。
我軍共傷亡579人,全部都是藤甲
軍的人,其中犧牲130人,殘廢23人,其余436人輕傷,沒有重傷員。火槍兵沒有傷亡。
聽到負責統計的小吏報告完,劉厚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幾萬人的會戰中,只傷亡了五百多人,雙方交換比懸殊得根本無法算,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勝利。
劉厚安排好救助傷員和撫恤傷亡士兵的事宜后,就匆匆和趙云他們趕到廣信縣城外,準備和步騭再干一場。劉厚知道,只要能在這里解決步騭,后面的事情就會一帆風順,嶺南等于已經落入自己手里。
照例先勸降,可是步騭鳥都不鳥一下劉厚,派使者想入城和他談判,他既不開城門放使者進去,也不放下吊籃將使者吊上去。只是派人到城頭,淡淡地說一聲:“免談!”了事。
用箭將勸降書射進去吧,人家將勸降書原封不動射回來,既沒有答復要降,也沒有說不降。
劉厚的勸降只嘗試了一個上午,見對方采取冷眼對待的政策,也就不再試了。劉厚心里很鄙視步騭,你說你裝什么清高、裝什么高傲呢?人家是有本事、有本錢才裝清高,裝13,你都被人兵臨城下,馬上要死到臨頭了還裝什么裝?
正當劉厚準備下令攻城時,瞥到城頭竟然掛著一個免戰牌。劉厚就更無語了,你說免戰就免戰嗎?你自己豬腦子難道也當人家也是豬腦子啊?
劉厚的確很不理解古人的這一點,免戰牌真的有用嗎?難道能帶兵攻打人家城池的人會是一個謙謙君子、會講究信義嗎?難道他會不知道兵者詭道也的道理嗎?
他卻是不知道,古代人大多是講信用、講風度,并且高掛免戰牌的一方大多有堅實的城墻來阻擋進攻,所以一方掛了免戰牌對方就一般不會攻打它,直到人家不掛了再打。
劉厚看著城頭上那塊一尺見方寫著“免戰”兩個字的木板,童心大發。他轉頭對大軍說:“誰有把握一箭或一槍將那個免戰牌射下來,官升一級并獎勵50兩銀子。”
“我來,我來……”七、八支手舉了起來。劉厚一看,火槍兵這邊有三個,藤甲軍那邊有四、五個。劉厚大樂,嘿!原來自己部隊里有這么多神箭手、神槍手啊,真是臥虎藏龍啊。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