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  047、伯羿之妹

類別: 玄幻 | 遠古神話 | 太上章 | 徐公子勝治   作者:徐公子勝治  書名:太上章  更新時間:2017-01-13
 
伯禹昨日留在岸邊的沙盤還在,他以神珍鐵棒化為細枝指地,在沙盤上畫出了一條大河的新河道,演示他的治水計劃。盡管身邊只有宗鹽一人,但伯禹仍然講解得很仔細。

原先大河的主河道,穿過賀蘭山與大隴山之間后便由西向東直行,并匯入南北洛水。當年伯羿崩塌大隴山,一度在上游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堰塞湖,半年后隨著地震潰決,堰塞湖下泄形成了廣大河泛之地。

河泛之地的西側,倒是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為后世所謂八百里秦川的雛形,但眼下也僅僅只是一個雛形,后世真正的八百里秦川此刻大部分還在水里泡著呢。已得到洛書傳承的伯禹,卻仿佛穿越時空看見了這片沃野。

伯禹打算在大河中游新開辟的這條水道,是繞著河泛之地邊緣走的,越過賀蘭山之后沿賀蘭山北行,到達陰山腳下再沿陰山東行,然后再沿呂梁山南行,兜了一個圈子畫出一個“幾”字形,于呂梁山南端重新匯入原先的大河河道。

與治理淮澤時由外向內層層推進不同,治理大河之水要先開出這條新河道,然后引中央河泛洪水匯入周圍的大河,排出積淤、形成新的支流,是由內向外治水。隨著伯禹手中的神珍鐵枝畫過,河泛之地又化為一片露出水面的嶄新沃野,且水土皆治。

宗鹽瞪大一雙銅鈴般的雙眼道:“重開河道,引大河之水改道!你拿棍子這么一畫,究竟是多長的新河道啊?”

伯禹:“三千里。”

宗鹽倒吸一口冷氣道:“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溝渠,而是大河的河道,什么時候能挖得完?您為何要畫這么大的一個框、讓大河改道這么遠?”

伯禹苦笑道:“沒法子,河泛之地就是這么大,所謂三千里已是盡量少說。為何要改道這么遠,是因地勢高下而盤曲引流。以往大河河道直行,越賀蘭山和大隴山后落差過大、流速過急,向來水土難治,如此改道亦更佳。

動工之時,當然不是以一部之力,而是沿途各部合力、天下各部援之,實際上用不著開挖三千里。很多地方的山間長谷就是天然河道,沿途還可借用其他的河流水道,至于各部如何分工、應在何時完工、彼此怎樣配合,皆有詳細計較……”

宗鹽:“就算是這樣,那得多少年才能完工?”

伯禹:“我想用三年。”

宗鹽驚呼道:“不可能,我看三十年都夠嗆!”

伯禹微笑道:“姑娘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世上很多事,不身體力行之,永遠不知可不可能。”他用鐵枝在沙盤點了一段道,“這段河道,是我打算分配給有窮部的任務,總長一百二十里,其中借某條支流水道三十里、另有天然谷地十五里,實際需開挖八十五里,若有窮部盡全力為之,三年可否完工?”

宗鹽眨著眼睛想了半天才說道:“假如是這樣,有窮部近萬人丁,留老弱在家,再留必要的人手保證田地不荒、有衣食可用,盡發青壯動工,差不多可以在三年內完工,但是……”

伯禹見宗鹽欲言又止,又問道:“還有什么難處嗎?”

宗鹽一翻白眼:“有什么難處?難處太多了!首先你畫的這一段河道,說是讓有窮部負責開挖,那附近確實有有窮部的族人居住,但如今有窮部各分支散居各地,還有人離得很遠。比如我華陰一族,要想扛著家伙趕過去,路上都得走一個多月呢!”

伯禹淡淡道:“相比二十年的苦難,走一個月的路不算什么難處。治水這條路,我已走了快十年。”

這種輕描淡寫的語氣竟顯得有些悲壯,也極富感染力。宗鹽又怔住了,過了一會兒才指著沙盤道:“就算有窮部挖通了這一段河道,可是也引不來大河之水啊?”

伯禹仍然很耐心地介紹道:“僅僅有這一段當然不行,需要下游新河道全部打通之后,再劈開賀蘭山,方可引大河改道,然后再引河泛洪水匯入。”

“劈開賀蘭山!”宗鹽真的被驚著了。

伯禹:“我在大江治水時已劈開巫云山,如今治大河之水,未嘗不可劈開賀蘭山。但那已是最后之事,各部要把前三年的工程都干完。”

如此治水最大的難處是什么,其實不用宗鹽多說,伯禹心里也清楚。他說用三年開出新河道,但各部心里皆沒底,這三年究竟能不能完工、或者要用多長時間才能完工?已渡過了長達二十年的災后時光,各部剛剛開始恢復生氣,眾人其實皆思安逸。

如此大的治水工程,需要青壯離開已定居的村寨,重新投入長達數年的繁重勞作,難免會被視為勞民傷財之舉。

治理大江、淮澤盡管過程艱難亦耗費時日,但利益是立刻就能見到的,干多少事就能見到多少收獲。但治理河泛之地,不到這么浩大的工程最后完工,誰也見不到最終的利益。

按伯禹的說法收獲在三年后,可是如果完工不了呢?那么就沒有任何收獲!若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卻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見到好處。

宗鹽以杖頓地道:“此計雖好,但最難測的是民心啊!”

伯禹側過身著著她道:“民心可從之,但不可縱之;人心可體之,但不可不教之。所以今日才要找你商量、請教,宗鹽姑娘既為有窮部華陰一族的族長,是否愿意率華陰族青壯如此治水?”

“……,老娘干了!”宗鹽突然爆了一句粗口,然后棄杖下拜道,“伯禹大人,您就依此計治水吧!如今人心思安逸,但族中老人尚在,仍記得往日家園景象,而伯禹大人能讓各部民生更加繁盛。若再過十年,族人皆出生于新遷居村寨,恐更難理會大人的治水之心,要動手就現在趕緊動手!”

伯禹有些納悶地低頭道:“宗鹽族長,難道你也是老人嗎?”

宗鹽答道:“我非族中老人,但并非出生于此地,猶有幼時記憶。記得洪水未至前的村寨田園,更記得顛沛流離苦難。”

伯禹伸手將她扶了起來道:“動手當然要盡快,今日不就是與宗鹽族長商量嘛!”

宗鹽居然又一瞪眼道:“大人您為何不早來河泛,卻先跑去了大江?”

如今已是伯禹治水的第九個年頭,才剛剛來到河泛之地,他早干嘛去了?宗鹽的話中隱約有責問之意,伯禹只得苦笑著解釋道:“治水之事,先易后難,不僅要待河泛各部恢復生氣,亦要待天下各部恢復實力。若江淮水患未平,首先來治河泛之水,宗鹽族長你覺得有幾層把握?”

宗鹽眼珠子一轉便想明白了,點頭承認道:“比如今更難,幾乎毫無把握!”

九年前正是河泛各部最貧弱之時,連維持生存都很困難,又如何能抽調出青壯族人治水?而且那時的伯禹默默無聞,沒有人相信他能治水成功,貿然提出這樣一個宏大的計劃,根本沒有任何號召力與說服力,恐會被朝中群臣與各部君首斥為空談妄想。

但如今不一樣了,江淮水患已平,中華各部再無后顧之憂,伯禹已譽滿天下,沒有人不相信他能治水成功,只是將取得怎樣的成功而已。江淮各部已多少恢復了實力,可支援河泛各部,而河泛各部多少也恢復了生氣。伯禹可以說來得正好,太早也沒用。

別看河泛各部經歷了二十年的艱難歲月與漫長等待,但他們當初能夠成功遷移到高處并漸漸站穩腳跟,其實也是崇伯鯀的功勞。只可惜崇伯鯀治水未成而粉身碎骨,如今身為崇伯鯀的繼承者禹,河泛各部仍感念其先人恩德、愿意聽從他的指揮。

此時再換任何一個人來,都不可能有這種號召力!

宗鹽又想到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忍不住問道:“我無需大人您勸說,華陰族自會從命,但大人您如何說服其他的各部族長?”

伯禹笑了:“既然宗鹽族長愿意支持,也就意味著其他各部族人不是不可說服。……其實我打算請求中華天子直接下令,再舉薦賢才助禹行之。”

宗鹽很興奮地一揮大棒,帶起的風聲嚇得伯禹側身往旁邊閃了閃,只聽這位姑娘道:“我明白大人的意思了,這就回去向族人宣布計劃、讓他們做好準備。誰要是不支持大人,就小心我這根棒子!”

伯禹笑道:“那我就送姑娘一程。”說著話一招手,兩匹棗紅馬小跑著拉著白香木車來到了近前。

宗鹽的神情竟有些扭捏,微微低頭道:“大人是要邀小女子同車嗎?”

伯禹哭笑不得道:“正是,姑娘請上車!”其實伯禹本人沒有坐車的習慣,他向來都是拄杖步行,此刻為了表示禮數,才讓馬車送宗鹽回去。

上車的時候,伯禹見宗鹽拎的大棒子挺沉的,便伸手扶了她一把。這是很自然的動作,卻讓宗鹽吃了一驚,心中暗道伯禹大人怎對她動手動腳?手都摸到腰上了!從一見到她時,伯禹看她的眼光便與眾不同,難道是看上她了?

宗鹽已經有二十多歲了,在那樣的年代當然是老姑娘了,但真沒有男人敢接近,更別提趁機伸手摸一把這種事了,所以伯禹難免會被誤會。伯禹大人的眼光超越常人,又特意邀她同車而行,上車時還趁機伸手占便宜,也讓宗鹽坐在車上心情有些忐忑。

見宗鹽竟有些坐立不安的樣子,伯禹好奇地問道:“宗鹽族長,你是哪里不舒服嗎?”

宗鹽趕緊搖頭道:“沒有沒有,其實我在想一件事情,請伯禹大人一定要答應!”

伯禹:“姑娘請講。”

明明是有話想說,可是開口時卻又變成了另一件事,宗鹽道:“您說將要劈開賀蘭山,能否讓我動手?”

伯禹嚇了一跳,又不好直接回絕,只得道:“此事從長計議,到時候再說。”

宗鹽也不知自己為何突然冒出來這個想法,她原本是想說別的話的,此刻聽見伯禹的回答,卻有些不服氣道:“您這是小看我嗎?我可是伯羿之妹!”

伯禹又吃了一驚,他可從未聽說過伯羿有什么闖出名號的兄弟姐妹,再說伯羿與宗鹽之間,年歲差異也未免太大了吧?他壓低聲音試探著問道:“失敬,失敬!是親妹妹嗎?”

宗鹽也小聲道:“族妹。”

原來是族妹,這就能解釋得通了,同族之間的平輩而已。一個大的宗族往往有很多分支,有些分支早已出了五服,都算不上正經親戚了,宗鹽應該就是伯羿的這樣一位族妹。

提到了伯羿大人,伯禹亦在心中暗道——這位族長還真是條好漢,當初伯羿崩塌大隴山,今日她竟然也想親手劈開賀蘭山!有沒有這個本事且不說,至少有這股英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