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七十一章 離開上海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5-02-07
 
汽笛長鳴,楊元釗一行五人站在港口的碼頭上面,一邊是楊家來的送行者,另外一邊,則是哈比,還有幾個洋行的的職員。

過去的3天之中,楊元釗幾乎都跟哈比在一起,100門30炮和100門47炮交付給了哈比,哈比對于這樣的小炮不以為然,在德國,陸軍之中,75炮已經降低到了團屬火力,不在大兵團的支援火力之中,真正的支援火力,已經提升到了105炮和155炮的程度,重炮的威力遠不是小炮所能夠抵御。

好在,中國的大炮銷量不多,200門炮而已,大不了仍在旁邊而已。

在短短的3天之中,楊元釗跟哈比吩咐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哈比招收一批人員,100個到200個之間,在他五六月份前往德國的時候,一起帶走,至于貨物,他會吩咐楊家商會,代為采購。

當然了,在所有送往德國的貨物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一批的高純度鎢粉,楊家的江西商會,又送來了6批黑石礦,總共超過了30萬噸,提純出來的鎢,差不多就是300噸左右,5噸的箱子,一共準備了60多個,后來,想到這個時代,起重機什么的沒有齊備,又改成了一噸左右的箱子,這些都專門的密封,甚至連哈比,也只是知道這一批貨,不知道這一批貨到底有什么。

哈比為難的,主要就是一兩百的留學生,在中國,留洋已經成為了的一種時髦的,不少富裕的家庭,都會送子女出國,外國的月亮比中國亮這種觀點,也是在這個時代成型的。

可是,類似楊元釗這樣,大規模的出國,除了當年的美國,用庚子賠款作為學費,培養了一大批留學生來,其他的,都是單兵作戰,楊元釗的這種想法,應該是非常困難。

對于此,楊元釗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如果他早來中國兩年,自己或許能夠培養出一批人來,可是現在,他最多借助著楊家等家族,提供一部分的留學生,中國,在自然科學研究上面,實在是太落后了,必須迎頭趕上,這一批培養的學生,他希望可以進入到德國的主流工科院校。

“哈比,上海的事情就全部交托給你了,不過困難的還是出國的事情!”

“我知道了,老板,我會處理好一切的!”雖然才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可是每天大量的流水,包括掌控一方,哈比的精神狀況已經跟之前截然不同了,擁有了一絲上位者氣質了。

楊元釗點點頭,上海的一個月,不但獲取了大量的圖紙,完成了一個初級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部分的工廠資料,也獲得了大筆的資金的,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的,僅僅是出售軍火,就獲得了接近50萬英鎊的資金。

這一筆資金,楊元釗只是拿出了少許,作為以后在包頭的啟動和應急資金,剩下的都會交給哈比,甚至這一次帶出去的大部分貨物,都會作為資金,用于購買國外各種機器,要建立一個初步工業化的基地,需要的錢,可是一個天文數字的,這段時間,洗練出來的鎢,勉強夠了初級,楊元釗當然不會全盤引進,他只會引進一套最重要的,還有中國法生產的,至于其他的,當包頭的情況穩定之后,他會親自去一趟國外,應為跟工業密切相關的水壓機,模煅機,萬噸級以上的船塢,大型的起重機天車之類的,基本上,是不可能,這些跟重工業有這密切關系,關系到一個國家最高端的武器的制造的重型機械,基本上,都是各國最尖端的機械,即便你掏出再多的錢,也不可能收購的到。

楊元釗對此非常的清楚,工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穩步來發展,這些機械很重要,未來,楊元釗一定會在包頭,把他們豎起來,但是現在,現有的設備,已經是夠用的了。

汽笛長鳴,從上海開往的天津的客船,很就要開行了,哈比等人把楊元釗他們送到了通道口,揮手致意,一直到楊元釗他們消失在了船舷之上。

輪船緩緩的開動,離開了這個遠東最大的城市,楊元釗嘆息一聲,走進了船艙,這是甲倉,比來的時候,乘坐的汽船要大了不少,原因他,這一艘船很龐大,跟江面上行駛的,只能夠乘坐200多人的汽船相比,開行在上海和天津這一條線的海船,噸位都大了許多,這一艘基本上就是萬噸級,一艘船足以容納1000人以上,所以布局上面也好很多,只不過最大的單獨包廂,只是銷售給外國人,哪怕空著,也不會賣給中國人,哈比雖然有能力買到,可是住進去的是楊元釗,那里都是由外國人接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好在甲倉也不錯,雖然艙室的面積不超過的15個平方,又是兩張單人床,卻比江船上面的高低床要好很多。

船速加的,楊元釗閉上眼睛,剛剛上船之后,他就復制了這一條船資料,這一艘船是美國船,總噸位在18000噸,在這個時代,已經算的上是龐然大物了,當然了,他并不是專門開行在上海和天津航線,也是上船了之后,楊元釗才知道,原來這一艘船,是從上海,轉道天津,然后會前往日本東京,最終抵達美國的郵輪,其中的船上有接近一半的人,是前往美國的,還有一部分是去往日本,所以從上海出發的時候,幾乎是滿載,到處都是人。

四月初,沒有什么臺風之類的惡劣天氣,這一艘的郵輪又是一艘速郵輪,從上海到天津1500公里,高速郵輪以14節左右的時速,最多需要3天的時間,就能夠從上海抵達天津,

一路上,因為船上比較的噪雜,楊元釗也就沒有出去,他終于有機會,開始梳理以后的布局,說實在的,中國最缺乏的,恐怕就是以軍火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可是楊元釗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工業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沒有足夠的培訓,沒有足夠的產業工人,即便真的建立起來一個完整和完善的工業體系,也沒用,根本沒辦法完整的運轉起來。

擁有的越多,想法越多,需要考慮的東西,也需要多了起來,之前的許多打算,可能要稍稍的改變,本身以農業為本,先把基礎的建筑材料的工程給建立起來,逐步的培養產業工人,可是上海和武漢的收貨,還有接下來的天津,又是一個以北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重型工業城市的,或許在商業和輕工業上面,會不如上海,可是重型工業,船舶制造,還有眾多修理之類的工程,工業實力,甚至是整個中國最高的。

汽笛長鳴,天津終于到了,天津是清朝才逐步發展起來的海港城市,在明朝他幾乎只是一個小鎮,清朝,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海運一定程度上面替代了漕運,天津也就慢慢發展起來,后來北洋水師成立,又在天津建設了大量的工業,比如天津機器局,還有北洋水師修理廠,火藥廠等一系列的工業,在這里興建的,天津的城市擴張了好幾倍,完全是一個興城市的模樣。

輪船緩緩的停靠在了天津港的深水碼頭,輪船會在這里停靠3個小時,而已供旅客下船,還有一些從天津前往美國的客人,會在這里上船。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