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452章:印度布局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夏烽原   作者:夏烽原  書名:重生明末當皇帝  更新時間:2016-06-07
 
天啟十四年,大明各地的開發還在持續。隨著湖廣和淮河流域地區的人口被逐漸釋放出來,移民人口變得十分充足。

大量的人口,移民到了東北、西域等地區。

人口開始上升,資源得到了逐漸開發。同時向海外移民也在持續進行,特別是向北美洲移民的人口,如今已經達到六萬多人了。

這六萬多人口在金山灣附近開墾土地,糧食能夠自給自足,能夠產出的商品就是棉花。

澳洲的移民人口數量則增長到了五十多萬人,各地都在開發農場和牧場,以及礦山。并且也開始計劃修建鐵路,并將下一個重點發展的項目確定為礦業。

澳洲有大量富鐵礦,這是大明本土非常稀缺的資源。大明的蒸汽船數量增加之后,就可以把這些富鐵礦運回本土冶煉。當前因為船只噸位還比較小,還是以帆船為主,所以海外礦業發展并不是太好。

而被大明所占領的印度孟加拉地區,大明則派遣了不少官員過去管理,一開始對這些地區的管理還有點混亂,不過逐漸也適應了下來。在明軍的武力支持下,大明在孟加拉地區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一場消滅種姓制度的改革行動。

這一改革行動,很快就引起了整個印度地方土邦的排斥,那些千年世家都將明王朝視之為威脅他們地位的存在。

不過印度戰敗之后,一時半會也不敢跳。貿易協定畢竟已經簽了,所以大明的商品還是涌入了印度市場。

大明很少從印度進口商品,更多的是進口印度的各種原材料。印度的耕地很多,足有二十多億畝,能產出的原材料非常豐富。

龐大的貿易利潤很快就爆發了出來,大明從印度買入棉花,然后加工成棉布之后再賣回去。一進一出,馬上產生巨大的利潤。

特別是大明將紡織廠建到了孟加拉,紡織利益頓時變得更加恐怖。孟加拉這里有最廉價的工人,而且就粘著印度,運輸距離大大減少。

在大明的棉布沖擊之下,原本繁榮的印度紡織業,逐漸蕭條了下去。已經出現了大批失業的紡織工人,為了求生,這些失業的印度紡織工人只能涌向孟加拉。

因為孟加拉在大明的管理之下,起碼餓不死人。

大明在孟加拉沒有對這些印度人進行橫征暴斂,而且經過一番鐵血改革,地方世家被大明當成肥豬宰了。制度基本上都是使用本土的新政模式,這樣的改革雖然成本高一點,但是對那些印度百姓來說,日子是好過了不少。

大明官方在孟加拉組織人力修建水利、道路和城鎮基礎設施,也提供了許多工作崗位。

只不過,這些印度人的工錢和本土相比,實在太低了。而且因為不斷有人口涌入這里,導致孟加拉的勞動力極為豐富,產生了大量的人口紅利。源源不斷涌入的人口,也導致了工錢漲不上去的問題。

如果是在大明本土,如今戶籍遷移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就是為了避免一些落后地區的人口瘋狂沖擊發達地區的經濟秩序。當然這種限制不是完全的把門關上,而是要在某個城市工作幾年之后才能拿到戶籍。

另外經濟落后地區的人口,可以直接移民到朝廷鼓勵移民的地區,直接就能獲得戶籍,同時還能獲得資源配置。

這樣的政策,確保了正常秩序。

后世采取這種制度的國家不少,中國、俄羅斯、南非這些國家都是采取類似制度。其中南非布爾人的種族隔離政策,實際上就是把南非分割成若干個內部的‘國家’,然后中央政府變成‘聯合國’模式。這樣的政策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玩過火了。

當時的南非在布爾人的發展之下,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不管是白人還是黑人,利益實際上都有一定保障。不過南非樹大招風,本身有鉆石、黃金這些自然資源的龐大利益,各國自然想要把南非給殖民了。

然后曼德拉就出現了,把國家利益能賣的都賣了,布爾人也被趕出了南非,有錢移民的都走了,沒錢移民的則進貧民窟里去了。

對于曼德拉如此‘無私賣國’的家伙,各國還能說什么呢?只能給他熱烈鼓掌了,然后蜂擁而入,瓜分南非利益。

這種戶籍管理制度,區域人口壁壘,實際上是一個不錯的政策,只不過南非種族膚色差異太大,布爾人玩過火了,想要在內部搞出一個小世界,分成白人國家和黑人國家,實際上也有一定的種族歧視。

孟加拉地區因為人口的不斷涌入,這種區域保護就不存在了,人口紅利變得非常高,但對于生活在孟加拉的印度人來說,就不是那么美好,競爭太激烈了,那么低的工錢,你不干有人愿意干。

得利的,自然就是大明資本。

大明只向孟加拉輸出技術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要么就是過去從事商業活動的,臟活累活都是那些印度人干了。而且孟加拉地區的戶籍變動是管理最嚴的地方,那些印度人想要移民到大明其他省份很難,避免了這里的人口沖擊大明其他省份。

孟加拉將成為大明人口紅利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省份,因為這里正在不斷從印度身上吸血。

隨著大明的商品的進一步沖擊印度,印度自然經濟遭到沖擊之后,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從邊境涌入。

大明在這里,對印度人的福利保障也還是有的,同樣也就是基本生存權。不過與大明其他省份的基本生存權不太一樣,這里的標準是餓不死就行了。而大明其他省份,或者是對于孟加拉的漢人,大明所保障的基本生存權標準是在不斷提高的,提高到什么程度,主要鑒于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什么程度。

大明如今的基本生存權標準是除了餓不死人,還要凍不死人,有地方可以住。即便是住的地方差一些,但也不能形成貧民窟。同時保障百姓子女的受教育權利,六年的義務教育起碼是要上完的,沒錢交學費的國家免除學費。

而在孟加拉,那些印度人就無法完全享受到這樣的標準,不過也是有機會的,只要居住和工作時間超過五年,并且會說漢語,也可以享受到這樣的基本保障標準。

相當于,那些剛剛進入孟加拉的印度人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但是工作了一定的時間,大明也還是會給予他們提高基本生存權方面的保障標準。

大明的商品涌入印度,對印度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問題在過去一年當中已經出現了。

而且天啟十四年,雙方貿易規模繼續擴大,問題持續惡化。

印度的自然經濟模式遭到沖擊,越來越多的手工業者失業。隨著大明在孟加拉地區進行改革,已經受到了不少地方千年世家的排斥,而且臥莫兒王朝也開始重視明王朝的商品輸入問題,雙方矛盾越來越大。

只不過戰爭結束還沒多久,印度沒有膽量馬上再次發動戰爭。

大明孟加拉總督名叫李化民,是天啟二年恩科一甲進士,在地方鍛煉了十年之久,終于在去年成為了封疆大吏,被派遣到了孟加拉。

在完成了對孟加拉的制度改革之后,李化民開始積極與印度各個土邦聯系和溝通,向他們保證大明并沒有想要革他們命的意思,以試圖消除那些地方土邦對大明的排斥。

效果還是有的,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土邦選擇了和大明合作,推動貿易的進行。因為大明的商品可以很高效率的掠奪財富,那些土邦的大世家,自然不管下面印度百姓的死活,他們只要利益。

買辦是存在利益的,既然大明的商品輸入成為既定事實,那么還不如和大明合作,自己來當這個買辦,從中謀取利益。大明為了商品輸出,自然也愿意分出一部分利益給這些土邦世家分享。

于是強強聯合之下,莊家通吃。

而且那些土邦家族發現,盡管大明的商品會導致稅收減少,但是這些稅收是按照比例上繳給臥莫兒王朝的,但是商業收入卻是不需要上繳的。而且商品經濟對農村自然經濟造成沖擊之后,對那些印度百姓的掠奪效率更高,即便大明賺取了其中的利益,他們所獲得的利益也比原先要多,而且還加大了貧富差距,貴族老爺的狗腿更多了,成本還更低了,變得更加尊貴了。

在這些利益的驅使之下,一批土邦世家開始和大明展開合作。

而這些與大明合作的土邦,還可以把商品轉手賣到別的土邦,從別的土邦掠奪利益,這些土邦世家買辦的實力開始提升,一批親明土邦勢力開始被組織了起來。

大明通過這樣的手段,基本上實現了拉攏一批土邦世家的目的。隨著倒向大明的土邦增加,那些反應遲鈍的土邦世家,則被排斥在買辦集團之外。

畢竟利益就那么多,如果沒個土邦世家都能得利,那么大明就沒有利益了。

通常大明會選擇該地區最強大的土邦作為代言人,這叫優質合作伙伴,這些強大的土邦作為地頭蛇,能確保大明商品在周邊土邦流通,至于進去的稅收是多少大明不管,大明只管把貨物賣給他們,再從他們手上收購原材料。他們能在其他土邦把商品稅收談到多少,看他們各自的本事。

如果是弱小的土邦,那就做不到這一點了。

李化民還向那些買辦土邦勢力出售武器裝備,加強他們的武裝力量。這些土邦軍隊,一旦到戰爭時期,估計只需要隨便賄賂一下,就會臨陣倒戈。因為大明統治印度,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利益,而臥莫兒王朝沒辦法。

對于印度這種聯邦制的國家,很容易被外部勢力從內部分化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們才不管整個國家的利益。本身印度,就像是一個很多邦國的聯合體,各自視自身為一個國家。

那些弱小的土邦則被孤立,被打壓的則是臥莫兒王朝。

大明在印度的布局在天啟十四年大致成形,正在持續的對印度進行商業掠奪。這樣的商業掠奪,相比歷史上英國人對印度的掠奪模式來說,算是溫和許多了,但掠奪速度卻是并不算太差,因為歷史上的英國人沒有大明這么多的商品。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外出口的商品也基本上就是紡織品、鋼鐵和煤炭,大明可不止這些商品,對印度的經濟沖擊力更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