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巨匠  第一百五十七章 詩壇第一人的評價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生之文化巨匠 | 滄海大鯤鵬   作者:滄海大鯤鵬  書名:重生之文化巨匠  更新時間:2021-04-02
 
《粵州晚報》原文刊發了蘇文的《再別半橋》。

那是方承世從蘇文手中用威脅恐嚇糾纏等各種手段拿到的版權,而且還是蘇文親自書寫的原文。

在這里,蘇文動用了一種比較新穎的格式,那就是每一節的第一和第三行的首字都比第二、第四的首字突出一格,這樣一來,全詩就用了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讀起來更有感覺。

原文刊發在晚報的時候,讀者看了,都覺得無比驚艷,想不到詩已經能寫到這種境界了。

隨著晚報刊發的還有方承世以他那搞笑的筆名“方程式”寫的一篇詩歌鑒賞——《唯美的詩,唯美的情,唯美的

在文章里,方程式向讀者深情地展現他對《再別半橋》的認知:

“詩人蘇文是多情的,對于母校,他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情。詩人一開頭用三個‘輕輕的、,寫離別母校的離別情緒,給人一種寧靜的氛圍,同時也把自己對半橋的纏綿之情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在蘇文的心中,半橋已經被他理想化、詩化了,詩人對那里的一草一木,無不包含著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清泉,星光斑斕的夜色,沉默的夏蟲,無一不被理想化、詩化、人格化。半湖邊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陽染成燦爛的金色,宛如戴著紅蓋頭的美麗動人的新娘,夕陽又把她的艷影投入微波蕩漾的半湖。

“詩人完全沉醉在這如詩如畫的黃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兒似乎又成了半湖的水波,那新娘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詩人對半橋是那么癡迷,以至于當他看到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時。頓生羨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條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遠生活在半湖柔波的愛撫中,榆蔭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陽點染的絢麗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然而終究要離開半橋的,詩人在半湖留連忘返。夜色降臨還不忍離去,他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在星輝斑斕的半橋夜色中泛舟尋夢,這里最宜放歌的時候。但詩人已無心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半橋!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到最后一節那種‘悄悄的’心情。帶著幾分眷戀,幾分惆悵,在沉默中悄然離去,連一片云彩都不帶走!至此,一種唯美的畫卷收起。卻讓我們領略到了一種唯美的感情,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唯美的詩歌。感謝蘇文,他讓我們知道世上還能有這樣美麗的詩歌!感謝上蒼。是它把蘇文這樣一個必將偉大的蘇文帶到我們面前,讓我們知道詩還可以這樣寫!”

在方承世的文章中,“唯美”一詞是他用得最多的詞匯,那是他對這首詩的感受,他想不出其他詞匯來形容,只能說是唯美。

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再別半橋》的贊譽非常之高,說它是美麗的。要感謝偉大的蘇文,也感謝偉大的上蒼。

方承世的言辭過分了嗎?

按理說方承世是與蘇文最早接觸的編輯。也通過他的手在晚報上發表了很多蘇文的詩歌,那些詩,非常好,方承世也大多以經典稱之,還說蘇文有成為大詩人的潛質。

但是,都沒有這一次的譽詞那么高——偉大!

只因為這首詩,他就說蘇文必將偉大,那么,在他看來,蘇文在文壇上位置,已經可以和那些大家相提并論了。

普通的讀者只覺得驚訝,卻沒有不認同,他們說不上太多詩歌專業術語,但是,他們讀了這首詩,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美!

美到了極致,只讀一遍,就再也無法忘記,就好像把這些美麗的文字刻進了心里,成為一種烙印。

說到新詩,它就是代表!

普通人如此,那些文人理解得就更深刻了,《再別半橋》一出,他們齊齊失聲。

在粵州,以寫詩歌散文出名的作協會長肖克文,品讀著手中的《再別半橋》,良久失神,忍不住說道:“蘇文的筆力,已經到了這等境界了嗎?大家都在討論誰新詩寫得好,或者說哪一篇寫得好,以前,說太多都沒有用,無法服眾。現在,《再別半橋》出來,還有比它更高明的新詩嗎?”

肖克文不愿服老服輸,但是他現在不得不承認,在詩歌的造詣上,蘇文已經到了一種他也要望而興嘆的境界了。

蘇文的詩歌他都看過,古詩寫得非常經典,新詩也不錯,之前他也有過唯美類的詩歌,比如《雨巷》、《錯誤》那幾首,可是,與《再別半橋》相比,統統都相形見絀!

美到一種極致,那就是一種境界。境界一出,詩詞也就可以成為經典,成為人們千古傳誦的絕句!

“張若虛只有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可以冠蓋全唐,成為唐詩的壓卷之作。《再別半橋》也可以說是新詩中的絕唱!”

肖克文又蕭索又欣慰地感嘆,把蘇文的地位無限撥高,如果讓外人聽到他這句評價,說不定要鬧出天大的風波,他竟然把蘇文的《再別半橋》在新詩里的地位比作在唐詩中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蕭索是他覺得自己老了,長江后浪推前浪;欣慰那是看到蘇文的成長,心中又頗為歡心。

“罷了罷了!”肖克文長嘆幾聲,“正如蘇文之前寫的詩論那樣說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以后的文壇天下,是他們年輕人的了!”

如果說肖克文的感嘆還在是停留在私人的贊賞上,那么,接下來,東蓮上人在網絡上通過自己的微/博發表了對《再別半橋》的看法,則徹底引起了詩壇的震動——

東蓮上人是誰?

在華夏帝國,新文化是在一百年前的大戰之后才逐漸興起的,那時候華夏帝國在世界失去了各大領地,殖民地也紛紛脫離華夏的控制,加上美洲與歐洲的興盛,華夏帝國的有識之士覺得不能再保守下去了。

于是,從文化界開始,興起了改革的風潮,新文化模式取代了舊的文化模式,白話文取得統治地位,新詩也開始興起了。

發展了上百年,新詩寫到現在,也漸漸走過了巔峰,寫新詩的人,也逃不了這樣的規律。

東蓮上人就是這么一個代表人物,據說他最崇拜的就是李白與蘇軾兩人,覺得他們的詩最好,因此連筆名都取得那么妖艷。他少年的時候,新文化已經進行到了,新詩也開始發展起來了。

他從那個時候開始寫新詩,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威望最著,名氣最大,詩歌的產量也極其豐富,新詩的成就,幾乎可以說是詩壇第一人。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新詩逐漸沒落,他因為年事已高,作品也慢慢少了起來,據說后來一直潛心帶弟子,培養徒弟。

如今他已經八十多歲了,不過精力還是很旺盛,除了很少寫作外,還能出席一些文化活動,最近幾年還學年輕人開了微/博,經常發文點評后進的一些作品。

多少年風雨,多少年的威望,說他是文壇巨擘,并不夸張。特別是在詩壇,他更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

這些年被他點評的人,哪怕是受到了批評,也要畢恭畢敬地說聲感謝指點。

今天,他再次出手,點評蘇文的《再別半橋》:

“今天有朋友讀了《再別半橋》給我聽,我覺得它是極其美麗的詩歌。為什么這樣說呢?

“它就是一幅美麗的無形畫,詩的每一節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圖畫,如詩的第二節,半湖邊被夕陽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艷影,就構成了一幅半湖晚景圖。

“另外,全詩的結構韻律的獨特創新,也讓我們窺見了詩人的絕妙藝術風格。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到三個節拍,節奏非常鮮明;每節二四行押韻,而且每節都自然換韻,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整齊中富于變化,使全詩充滿了錯落有致的美感!

“意象,意境,結構,都是美極了。這些美麗的元素一組合起來,就給了我們一首最美麗的詩歌。蘇軾評價王維的作品時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我們華夏傳統詩歌的理想境界,也是我畢生追求的理念。可惜,功力有限,一直無法完成這樣的夙愿,寫不出一首讓我覺得非常滿意的唯美的詩歌來。

“《再別半橋》卻可以說是達到了蘇軾所說的境界。它把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就是完美的詩歌。新詩之中,再美美不過《再別半橋》,再好也好不過《再別半橋》!感謝詩人,讓我有生之年能讀到這么美的詩歌。此生無憾矣!”

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再美美不過《再別半橋》!再好也好不過《再別半橋》!

完美的詩歌!此生無憾矣!

這就是東蓮上人對蘇文詩歌的評價!

作為當今詩壇第一人,東蓮上人的影響力堪稱恐怖,也由此可以想象他的評論會給文壇帶來多大的震動與轟動了!

作為《再別半橋》的作者,蘇文的受益,也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巨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