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老夫就算是與明軍刀兵相見,我兒亦是無事嘍?”吳三桂不相信,話中帶著嘲諷。。23u。看最新最全小說
“王爺——”方光琛猶豫了一下,淡淡地笑道:“岷殿下有言:便是沖那滿清公主能不遠千里來投誠,便沒有加害其親人的道理。總要讓她一家和美,團團圓圓,方顯皇明對異族之仁厚真誠。”
哼,吳三桂偏轉了頭。這話說得,人家根本沒把吳應熊當回事兒,人家看重的是滿清的公主。
“岷藩仁義素著,既是答應了,便不能反悔,我信得過,信得過。”張夫人連連點頭,很有些感激涕零的樣子。
“夫人見識明白,岷殿下確實是言出必行,諾則必承。”方光琛伸出取過隨從遞過來的令牌,遞給張夫人,說道:“此是岷殿下托在下送給夫人的令牌,夫人何時想去廣州看望世子、世孫,沿路絕無阻隔,更是來去自由,絕無扣押囚禁。”
“啊,我還能去探親?”張夫人吃了一驚,接過令牌又歡喜道:“好,好,岷殿下真是仁厚,想得如此周到。時不宜遲,我收拾收拾……”
“夫人——”吳三桂忍不住了,兒子、孫子都被人綁架了,這又要賠上老婆,這個岷藩實在太壞了。
“怎么,我去不得?”張夫人不悅地看了看吳三桂,“兒子、孫子對你來說也沒什么,何況我這個老黃臉婆?要活我和兒孫一起,要死也在一起。”
“來人,請夫人至后宅休息。”吳三桂霍然起身,怒沖沖地擺手。
哼,張夫人不待人來扶,便自己站起向外走。又回頭對方光琛說道:“先生何時離開,讓人通報一聲,便是我馬上去不了廣州,也有書信捎給我兒。”
“夫人放心,在下定派人通報。”方光琛躬身一禮,目送張夫人離開。才轉過頭來,坦然面對吳三桂。
“賣主求榮,方光琛你竟做出此等事,有何面目在此夸夸其談?”吳三桂變了臉色,摸著臉上的疤,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他要殺人的動作。
“表面上確實如此,可在下卻是忠心所至,是為王爺著想。”方光琛輕輕嘆了口氣。說道:“王爺可知這猶豫遲疑恰是自取禍端嗎?岷殿下對王爺有評: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狡詞延宕反正歸明之期,便以為得計否?”
“大膽。”吳三桂似乎被捅到了痛處,勃然大怒,“來人,將此人拖下去砍了,首級由隨從帶回廣州——”
“帶回廣州就不必了。”方光琛笑道:“岷殿下正在督師檢閱。現今應在桂林,然后會駕臨曲靖。隨從也不知送往哪里?不如王爺就將在下的人頭掛在貴陽城頭,等著岷殿下來收拾厚葬。嗯,這樣更方便。”
“左右,還不將此人拖下去。”吳三桂咆哮如雷,心中卻是驚駭不已。
桂林、曲靖,那將是進攻貴州的兩把尖刀。岷藩巡視督軍,是要向貴州下手了啊!吳三桂又驚又怒,腦袋都有些暈眩。
“王爺暫請息怒。”夏國相見不是事兒,趕忙上前揮開侍衛,對方光琛說道:“王爺確有歸明反正之心。只是時機不好,可不是狡詞延宕。岷藩有心見疑,又以武力相逼,恐有違兩家當初之議吧?”
方光琛點了點頭,說道:“在下也是這般與岷殿下言說的。岷殿下有書信給王爺,還請王爺閱信定奪,切勿再遲疑猶豫。”
對于吳三桂,朱永興并不害怕,優柔寡斷,難成大事,便是他對吳三桂的評價。而且,對于歷史上描述吳三桂如何如何厲害,好象沒有他的豐功偉績,滿清就無法入主中原。朱永興認為不過是滿清的篡改和夸大。
吳三桂本來在歷史上,也注定是個配角。最多不過如尚可喜、耿進忠、洪承疇一類罷了。他之所以成為主角人物,是因為他后來興兵造滿清王朝的反。滿清是異族入主中原,實在害怕吳三桂高舉民族大旗號召人們。于是就極力宣傳并夸大吳三桂為滿清立下的功績,好象沒有他,滿清便不能入主中原。這樣一來,吳三桂就成了最大的漢奸,那他再高舉民族旗號,實在有些滑稽的厲害了,也無恥的厲害了。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對于這句話,朱永興深以為然。如果,假設吳三桂造反成功了,那史書上他就成了太祖武皇帝,而且是復我大漢民族江山的太祖武皇帝。那他從前的所作所為,自然只是忍辱負重了。自然是為了民族、國家而不惜自毀人格了。如果有幸開創什么這個盛世,那個盛世,那想不流芳百世,恐怕也難了。
便說現在,永歷還在緬甸好好地活著,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這一投機行為,也并沒有招到如何嚴厲的批判和指責。相反,不光是滿清,連南明也曾給了他高度評價,還給他加官晉爵。
能招降便招降,不能招降便殲滅。大江以南的戰事到了關鍵時候,朱永興的耐心也到了盡頭。憑昆明、曲靖的靖朔軍,桂林的殄朔軍,湖南的征朔軍,再加上黔省水西的內應,擊滅吳軍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這個障礙一除,便有大部明軍能騰出手腳,加入江南戰團,勝負的天平便將加速傾斜。
明軍兵入湖南,吳三桂便隱約意識到要對貴州對手。現在聽得方光琛言明,坐實了他的猜測,立時后背發涼。他強作鎮靜,展信觀瞧。
“……將軍本朝之勛臣,烈皇帝之于將軍可謂甚厚。詎意國遭不造,將軍獨居關外,矢盡兵窮,心痛無聲,不得已歃血訂盟,許虜藩封,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欲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然狡虜逆天背盟,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將軍可有悔,可有恨。可有反戈北逐,掃蕩腥氣之心?”
“茲彼夷君無道,奸邪高張;道義之儒,悉處下僚,斗筲之輩,咸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泣。以至彗星流隕,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
本藩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以留守之職,率文武臣工,抗清除暴,興復華夏。幸上天之佑。賴列祖之靈,依萬民之志。響應四方,兵力雄壯,屢戰屢勝。此可謂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氛,宏啟中興之略。
倘將軍能洞悉時宜。反正來歸,亦可謂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負先帝之厚恩。若仍存僥幸,背順從逆,抗我王師。本藩即督大軍。親征蹈巢覆穴。忠孝天性,人孰無之!從逆從順,吉兇判然。將軍豈無謀之人,宜細審度,毋致血染刀頭。本藩幸甚,天下幸甚!”
信寫得文采斐然,既有威脅,又有利誘,其中還給吳三桂留了下臺階,便是史傳的吳三桂與多爾袞借兵訂約的事情。
朱永興不是史學家,但他卻看過《吳三桂大傳》。在吳三桂起兵反清時,曾寫過檄文,大談他當年委曲求全借兵復仇的壯舉,反復申明當時跟多爾袞訂有立明太子的協議,譴責滿清違背諾言,陰謀奪取了全國政權。
對于這一重大問題,康熙在討吳的諭旨上卻不曾道及一字,干脆而直接地加以回避。從這個態度來看,吳三桂所說的未必是假。
只要能招降吳三桂,對于這種歷史細節,朱永興覺得已不重要。但這件事情如果有,便是個忌諱,對于降清的吳三桂來說是絕口不敢提的。在信中提及,一是給他個下臺階,二來也是一種心理的震懾。
吳三桂臉色數變,忽而鐵青,忽而和緩,忽而憤怒,忽而無奈……他的思緒早就飛出了書信,正反復思慮,權衡著利弊得失。
朱永興在滇省確實數次親征,可謂是戰無不勝。此次不管是虛聲恫嚇,還是真要親臨戰陣,都讓吳三桂心驚不已。論兵力,他在貴州也拼拼湊湊了數萬之眾,但從戰力到裝備,都無法與明軍抗衡。再算一下,曲靖有近三萬明軍,桂林有一萬多,再加上湖南的,明軍是占著壓倒優勢的。
若戰事一開,清廷斷不會給予有力的支援,他們巴不得吳三桂與明軍大戰一場,來個兩敗俱傷,他們正好趁機解決這兩個麻煩。
還有兒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霖,岷藩真的就言出必諾,不會加害嗎?若他興兵抵抗,難保岷藩不惱羞成怒,將兒孫的首級送來,給他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一個沉重的心理打擊。
再有便是軍心的顧慮。如按地域分,吳三桂屬下家口數萬人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遼東人,他們是跟隨吳三桂降清的原班人馬,經二十年的轉戰流徙,病死、戰死、傷殘,或間有逃亡,已損耗甚眾;二是黃河以北的人,如山西、陜西、河南、河北等省,當年多是吳三桂收編的農民軍余部,這些人對清廷沒有什么感情,忠誠鏈的源頭尚在他這里;三是四川、云貴等省的人,他們或是張獻忠的余部,或是南明統治下的土著人,這些人是最不穩定的,勢勝時如狼似虎,勢弱時又會心生異念。
說完兵,再說將領。他們跟隨吳三桂多年,早把自己的命運同吳三桂的利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所謂一榮皆榮,一損皆損。這批人,或與吳三桂有著血緣的關系,或非血緣但彼此卻有著特殊的利害關系,構成了以吳三桂為核心的政治軍事集團。
盡管將領們大多會聽從吳三桂的號令,但他們不愿與明軍作戰的心理卻是吳三桂所知道的。共富貴還好,共覆滅,他張得開口嗎?所謂“安土重遷”,由滇省退至貴州這一年多時間里,長期轉戰的將士的生活終于能安定下來,置房買地,家道正興。命令他們打一場沒有勝算,敗則家破人亡的戰爭,他們會心甘情愿嗎?
連自己的女婿,如胡國柱,見明朝復興之勢越來越明顯時,也“時以恢復宗國相磨礪”,陰結張國柱、李本琛、夏國相、方光琛,互為羽翼。以備有朝一日起兵反清。
想著,想著,吳三桂痛苦地做了決定,不由得撫信痛哭起來。
“殿下金玉良言,如當頭棒喝,吾已知拒虎進狼之非。抱薪救火之誤也。”吳三桂老淚縱橫,泣不成聲,“當年吾受皇明(指明)厚恩,待罪東陲。正值闖賊構亂,我計不能兩全,被迫乞師本朝,以復君父大仇。然奴酋背約,竊我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余姑飲泣隱忍。未敢輕舉,以故避居窮壤,養晦待時,選將練兵,密圖恢復,磨礪競惕者,蓋二十年矣!”
吳三桂慟哭不止,大放悲聲。究竟悲從何來?與其說在哭昨日之非,倒不如說哭他自己更符合實際。在那數行熱淚中包含了他憤激、不平和悲嘆、后悔、無奈的情緒!他的王冠。他的一方土地,希圖永鎮,世享福貴。這些夢想在明軍的強大壓力下,被只能仰視的朱永興全部擊成了泡影。他只能俯首稱臣,保住妻兒,保住家財。保住軍隊,以免兵敗身死的悲慘。
其實,若論吳三桂那卑躬屈膝,反復無常的軟骨頭,也必定成不了大氣。但有一點。相比于尚可喜,吳三桂畢竟還沒有尚可喜那樣為滿清賣命賣得徹底,連棺材錢都不要。
“父王且收悲聲……”夏國相等人趕忙上前相勸,但吳三桂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如釋重負的神情,不由得更加氣悶。
“王爺——”方光琛心中大喜,知道這大功是立下了,但還留有幾分清醒,記得朱永興的囑咐,上前勸道:“王爺之苦心隱忍,令人感佩。今尚有殿下諭令,請王爺恭領。”
“啊!”吳三桂趕緊抹了抹臉,急道:“快擺香案,待吾領旨。”
方光琛抿嘴一笑,說道:“倒不必如此麻煩。”說著,他向后一讓,伸手相請,“何大人,請宣諭令吧!”
那個隨從模樣的人點了點頭,從匣子取出數封諭令,當中一站,朗聲念了起來。
吳三桂滿臉恭順,心中卻是叫苦,這岷藩果然是氣勢逼人,竟不給他容半點空隙可鉆。五日后在曲靖恭迎,說得漂亮,怕是去了就回不來了吧?嗯,聽聽,就是回不來了。什么大都督府左都督,沒了實權的參謀贊畫罷了。倒還是封了個王,韓王,有什么深意?
“……吳部整編更名為蕩朔軍。夏國相,擅長謀劃,有大將之才,晉封平北侯,為蕩朔軍總指揮;胡國柱,不忘故國有大志,英勇善戰,晉封靖北侯,為蕩朔軍副指揮;衛樸,文武兼備,晉封掃北侯,統領第一師……”
一連串的人事任命,晉封官爵。吳三桂聽得心中暗嘆:岷藩將自己心腹部屬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四個女婿,連帶從弟都有安排,既是想得周到,又何嘗不是分化其心?領受明封官職,再整編軍隊,這以后的榮華富貴只能依賴朝廷,自己又能如何?
“吳三桂優柔寡斷,其心善變,頒布諭令后便可離開。孤已仁至義盡,若他要狡言相欺,便是自取滅亡。”朱永興的話猶在耳,方光琛不禁偷偷看了一眼正一臉恭順的吳三桂,無聲地嘆了口氣。
若真是“覺今是而昨非”,那便不要自以為智,耍小聰明了。岷殿下可不是易欺之主,督師親征也不是虛聲恫嚇。王爺,你可要自重呀!
曲靖。
朱永興真的輕車簡從秘密來到了這里,之前更是在桂林與敘國公馬惟興會面,交代了相關事宜。
“五日后,殄朔軍由曲靖出發,沿盤縣、普安、晴隆、安順,向貴陽挺進。”朱永興指點著地圖說道:“關嶺土官已領敕封,并有情報人員安插,可提供部分糧草。這樣,我軍行進的速度便能更快。”
“殿下只給五日期限,對吳三桂是不是緊促了?”趙王白文選委婉地說道。
“由貴陽至曲靖,五日足夠了。”朱永興冷笑道:“若不緊促,恐其又要重演當初勤王之遲延。這個人啊,不能給他一點空子。而且,五日后衡陽應該已攻下,他就是想搗亂,也沒機會了。”
“八旗若往攻衡陽呢?”白文選伸手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說道:“吳三桂會不會出鎮遠,占邵陽,與八旗夾擊衡陽?”
“鎮遠、邵陽非吳軍所據。”朱永興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他想出黔省,清廷豈會答應?若以強攻占,八旗豈會與其共同作戰?嗯,情報局會放出風聲,能令清軍更加防范吳軍。再說,在時間上他也來不及。”
“那便是勝券在握嘍?”白文選松了口氣,笑道:“吳三桂不想斷子絕孫,不想戰敗身死的話,也只剩乖乖反正一途了。”
“這個人就不能給他選擇的余地。”朱永興鄙夷地一笑,說道:“更不能由其統軍。不過,若他洗心革面,依他在遼東鎮守多年的見識和經驗,孤倒是會有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