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帶刀侍衛吳央,忍無可忍,告別趙構,親上前線督軍去。
正月26日,吳央對送她的鄧小乙,吩咐了一番后,下了輕舟,登陸溫州。再次,踏上“一劍一馬走江湖”的征程。現在的她,再不是四年前初出閨樓的少女,已經是歷盡風雨滄桑的大姑娘了。身份上,乃朝廷要員。如今,成了手握生殺大全的欽差大臣,代天子督軍。她先住進港口客棧,也休息,也對張俊明查暗訪。
三年秋,張俊奉命駐守在越州阻擊金軍。其實張俊心里并不樂意,因為他知道對手兀術,是一員能征善戰的驍將,多次打敗過宋軍,讓他孤軍留下阻擊金國的王牌軍,很是膽怯。
臘月底,張俊聽到臨安陷落,立即率張家軍從越州向明州撤退,隨之進入明州。原指望能趕上皇家船隊,隨皇上一起逃難。一問才知道御舟已經于除夕一早離開明州,已無海船供他使用,卻收到皇上留給他的手詔。他再次感到無奈,只得硬著頭皮被迫準備迎戰。
張俊在金軍到來之前,在明州作了三項戰斗部署。一是偵察敵情,二是爭取民眾支持,三是構筑戰陣。
由于張軍部署得當,鄉軍、鄉民踴躍而奮勇配合。宋、金兩軍于城西17天中,展開了四番激戰。第一戰在高橋。高橋名副其實,是一座高高拱起的石橋,始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距明州城西門約20里。高橋,毗鄰一片藕塘。
明州宋金對抗戰,雖然戰役不大,卻系建炎三年唯一的一次,以宋軍為勝方的戰役,成了有名的高橋之戰。
高橋之戰,讓鄞西一座原本默默無聞的高橋,名聞天下,并成為明州惟一的一座,被載入史冊的石橋。接著,三戰仍然在高橋,二戰、四戰在西門城下。
初八,三戰時,張俊聞報,不僅金人援軍即將開到,兀術也正準備親臨,趕緊對劉洪道說:“圣上有旨,命我前往臺州從扈。”
16日,明州黑暗的日子。有條件、有實力抗擊金軍的明州城,在堅守17天之后,終因張俊、劉洪道棄守,陷落。城里抵抗的軍民逃出城東南,有的抱著木頭浮江而走,有的淹死在江里……
這,就是“高橋之戰”中的張俊。吳央要對付的第一個,宋軍主力將領。
我們從明州對抗戰中,不難看出,張俊算得上一名驍將,有勇有謀、知兵善戰。如果他堅守明州,或許能夠延緩明州陷落的時間。然而,我們不要忘了,一是兀術率領的是十萬大軍,二是張俊領命的是率部“隨扈”。敵我雙方兵力懸殊,戰而無望不說,如果拼死守明州,敵人分兵跟蹤建炎帝,追殺到臺州、溫州怎么辦?問罪的時候,他,人在哪里?況且,他也沒有能力阻擋兀術,繼續沿海岸掩殺。恐怕,他只能一路走在敵人前面,既“隨扈”,又避之,讓皇帝自求多幅。呵呵……
吳央登陸溫州,張俊已經屯兵溫州。而兀術,據報準備撤離臺州返回臨安。其部下分別占領臨安、越州、明州。不會再南下溫州了,因為心里堵的慌。無論他怎么“搜山檢海”,連趙構的一根汗毛也摸不著。
。”田師中報。
“吳央?快,隨我前迎。”張俊立馬起身,快步前往營門。自安陽一路來,他可太清楚吳央能耐了。
“啊哈,吳柱國,貴客、稀客呀,末將張俊恭迎大駕,快快有請!”
吳央一抱拳,表示謝了。徑直往里走,毫不客氣。她的品級,自然高他一大截。
張俊領她都統營帳,主賓就坐后。“吳大人,什么風把你吹來啦?”
“怎么?無事就不歡迎?自安陽節度府,到南京天申宴,你我亦可算老相識了吧!”
“那是自然。末將能夠認識吳大人,乃三生有幸也。”
“張都統客氣!將軍勇武知兵,身經百戰,乃陛下信賴之大將,前途當無可限量,就看將軍能否把握時機了。(77nt千千)”
“吳大人乃陛下身邊紅人,末將還指望大人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
“好說!那要看將軍是否給吳央薄面了。目前,你麾下有多少人馬?”
“原來萬余,明州折損數百,又補上了,還萬余。莫非,大人要調兵?”當著部下,倒是沒有隱瞞兵馬人數。
吳央看了一眼在座的楊沂中、田師中,沒有回話。張俊會意,示意退下。
待剩他們兩個,她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我自然是有事而來。我喜歡直來直去,此次前來就是為調用你的兵馬,你可支持?”
“這個……大人可有陛下手諭,或者御營司軍令?”
“就是說,如果沒有,我休想調用啰?”
“大人為難末將了,沒有軍令,我哪敢擅自調兵遣將啊!”
“哦?你不敢?明州對知州劉洪道假傳圣旨。然后放棄抵抗,撤軍臺州,致使明州陷落,生靈涂炭的是誰?”吳央往茶案上,重重扣下茶盞。
“吳大人!說話要有證據,可不能信口雌黃哪,末將可承擔不起啊!”黑臉更黑了。
“證據?劉洪道就是證據。以你為榜樣,你前腳拔營,他后腳開溜。好個守將,好個知州。建炎朝廷有你們這樣的‘忠臣良將’,不兵敗如山倒才怪。”
張俊蔫了。心下暗忖,沒準劉洪道就在他手里。再說,他乃萬人陣前,單退直取大將苗傅的主。在此一對一,未必是他對手。扣押他?御前紅人哪,除非今后依然落草去。
須臾,張俊單跪抱拳于前行軍禮“大人,大人開恩哪!末將也是無奈之舉。倘若兀術援軍源源不斷開來,末將如何守得住?再說,末將乃隨扈之軍也!”
“你,起來吧!我們好商量。”張俊聽出了希望,趕緊起來,吳央示意他坐下。
“張將軍,明州之戰,由于你布防得當,外加鄉兵鄉民踴躍配合,畢竟堅守了17日。高橋之戰,雖然你以三倍的兵力,對付敵人4000人馬,戰役不算大,但明州高橋之戰,畢竟是去冬我軍唯一的一次勝戰。將軍,亦可謂不負朝廷。就是說,算棄城逃將,還是算有功之將,全憑將軍一念之間
。”看他雙眉靠的很近,即眉宇狹窄,外加兩眼外側下拉,一看就是個自私自利而小肚雞腸,外加陰詐的主。吳央就不信,這不管用。
“大人,只要大人成全,末將豁出去了。末將麾下兵馬,但憑大人調遣。”他算是明白了,一直在海上飄泊的人,竟然能夠對明州戰況了如指掌。這不明擺著劉洪道在他手上嗎?再說,早聞他能掐會算,有先知先覺之特能,在五軍中傳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與這樣的人過不去,找死差不多。
“謝將軍爽快!我要你九千兵馬,楊沂中、田師中隨軍。我估計金人不會到溫州了,而金軍未撤離前,陛下是不會登陸的。所以,你是隨扈主將,目前不能離開溫州。你留三千兵馬駐防溫州夠了。就算萬一金軍會追來,你打不過,躲避總會。三五個月后,田師中歸師還你。至于楊沂中個人,我要他回到護國夫人梁紅玉部。你現在馬上集中兵馬,要將你的精兵強將給我,并且,你的兵馬是朝廷配付軍餉的,你將九千人三個月的軍餉,交給楊沂中代收。另外,我不會讓你扛擅自調防的責任,你也扛不起。兵馬集中后,會給楊沂中,我調兵的手書。一人做事一人擔,責任算我的,有功算你們的。”
“末將遵命!這就去調兵。”言罷匆匆出去。
吳央慢慢喝茶,接著起身尾隨,倒要看看,會不會甩什么陰的花樣。老老實實差不多,否則,立馬宰了他。朝廷的軍隊朝廷用,她問心無愧。
很快,九千人馬集合到位。待張俊下令歸她節制后,她昂然立軍前“將士們,我命令你們去完成一項特殊使命。楊沂中統制為主將,授予先斬后奏權。田師中統制為副將,積極配合。出發!”然后,她掏出事先備好的手書,交付張俊過目后,交給楊沂中,再對楊統制吩咐了幾句。
“張都統,謝了,告辭!”一抱拳,翻身上馬,離去。
吳央追上在城外等候的兩統制,下馬,交代了一番,又單獨對楊沂中吩咐一番。
“柱國大人請放心,陛下對我說過,大人曾經為我請求陛下,關照培養我。在下一直銘記在心,今生定當以大人意愿為意愿,以報答于萬一。”
“好!去吧。”然后看著他們遠去很久,才獨自離開。
棲霞縣,應天府建康治域。自宗澤逝世后,岳飛岳鵬舉,駐防建康。三年夏,奉命駐防汴京。去秋,汴京一線失守,奉命退守建康一線。之后,即去冬11月,朝廷前軍都統制岳飛,應建康知府杜充之請,與同時奉命的,杜充軍都統制陳淬,共同抵抗金軍,戰于馬家渡。陳淬敗走后,岳飛虛晃一槍,不知去向。他沒有脫離“駐防建康”區域,御營司也不能把他怎么樣。
此后,鵬舉率部蟄伏山中,秘密練兵,長達數月。
吳央離開溫州,即趕往九江,找劉光世。以其出身將門世家,不但不能使祖宗蒙羞,反而應當添祖榮光為切入點,暗示他這種時機就要到了,從而使之臨時調防。給他的,依然是以她個人名義的調軍手書,言明有功他們的,她負責奏報。有責任,她一力承擔。
棲霞寺,岳飛將軍帥帳。二月中旬,上柱國蒞臨帥帳,即吳央到。
“妹子,總算把你盼來了。”鵬舉一臉興奮。
稍事兄妹寒喧后,鵬舉匯報了,自去年三月,臨安別辭別后,近年來情況。
建炎元年,南京(商丘),鵬舉與吳央、良臣、紅玉,會晤梁園,商議之后諸事
。按照預定方案,當年的朝廷御營五軍,前軍都統制岳飛,率部前往東京開封府,與宗澤合軍,聯合抗金。
建炎二年八月,宗澤逝世前,病重之際,鵬舉向宗澤透露了他們的“梁園之議”。言之吳央認為宗澤麾下的朝廷精兵,不能讓杜充此等紙上談兵的庸才,給廢了。宗澤認為十分有必要,便在杜充到達前,將其麾下十幾萬精兵,歸屬鵬舉,讓鵬舉先行安扎江寧(建康)。然后,宗澤在明知朝廷準備安排杜充接替他,還故意在遺奏中,推舉杜充,吳央也“演戲”,哭訴宗澤臨了老糊涂。出演“雙簧”,保護鵬舉。杜充接管汴京后,果然第一件事情,就是奏請岳飛調防江寧。因為,杜充認為,岳飛是個“刺頭加杠頭”,不好指揮。
與劉光世相反,劉部總是多報兵員數字,岳部卻少報大半兵員數字。
之后,經二年秋冬,三年春季,殘酷的宋金對抗戰,前軍岳飛兵馬,兵力剩下五萬余,正好與他上報朝廷的兵員數字差不多。
三年三月在臨安錢塘,吳央以“代送家書”名義,實為給鵬舉手書。主題內容“今秋冬,不作無謂犧牲。保存實力,轉春有大用。可隱蔽屯兵棲霞、幕府山中,只練不用。”相約四年二月中旬左右,她會親臨棲霞寺,與之會晤。
鵬舉閱信,返回江寧后,親臨幕府山與棲霞山一線,探察了一遍。其中包括燕子磯、龍潭、黃天蕩,及其燕子磯渡口,以及瓜洲渡、西津渡、馬家渡等。
馬家渡戰役后,撤軍幕府山,隱蔽駐扎主峰北固峰下,幽深的石洞附近。金軍撤離江寧(建康)后。安營扎寨棲霞寺附近,帥帳設于寺廟內。吳央所料不錯,戰火紛飛,寺廟果然冷清。
鵬舉先后將楊沂中、田師中所部,劉光世部,協助隱蔽安扎于燕子磯附近山中,臨水域訓練。
“妹子,情況就是這樣。是不是你說的‘大用’時機到了。愚兄可是早就等的心癢手癢了。”
“現在還不清楚,目前時機未到。”
言罷,與鵬舉商議,急訓一萬水軍,征收兩岸所有舟船,一切秘密進行,帶她周邊走一趟,截出局部軍事輿圖等等事宜。即,拿出方案,逐步落實實行。
韓世忠,一邊命中軍、后軍,發兵太湖、贛水一線,圍追堵截,尤其阻截太湖,及其贛江接長江,沿岸渡口,絕對不能讓敵軍在此渡江。自己于二月下旬,急率近8000水軍,發戰艦長江口,溯流而上。夫婦決定,務必比兀術,先期趕至鎮江。
三月上中旬期間,鵬舉探子報,韓梁大軍抵達揚子江。吳央急忙要鵬舉,帶她秘密前往鎮江,探看虛實。果然,揚子江停泊許多舟船。臨岸一看,大聲驚叫:“艨艟,蒙衝斗艦,蒙衝大艦!”
他們終于,想出解決萬一“火箭燃帆”,無帆不能行的問題了。蒙衝,有風可借風帆而行。無風可靠“多漿”而人工使之快速行船。
驚叫完,須臾又驚嘆“韓世忠,梁紅玉,天縱英才也!”
鵬舉被她的一驚一乍,弄的一頭霧水,不停地瞪眼撓頭。吳央便對他講解了,有關“艨艟”之種種。她一邊講解,一邊指著江面上的艨艟大艦,上下比劃著說:“艨艟”,也叫“蒙衝”(簡體字“蒙沖”),具有良好防護性能的進攻性快艇
蒙衝,古代戰船名。一種蒙蓋著生牛皮的小型戰船。
東漢劉熙《釋名、釋船》記載:“外狹而長曰蒙衝,以沖突敵船也。”
蒙衝結構,一般分底艙、戰艙,兩個部分。
底艙,為“斗艙”造型。即甲板以下,包括吃水部分,為“斗”型,故而也叫“蒙衝斗艦”。
斗型底艙,周邊表面,蒙蓋著一層生牛皮,用釘鉚上。因而外觀,象滿是鉚釘的鼓身,或滿是鉚釘的大門一般。
甲板上的漿艙、戰艙,設置中間。兩頭,是露天迎戰甲板。
底艙之上,漿艙底部的船身兩邊,各設五個眼口,為五根櫓槳的放、收之眼口。一排五根櫓槳之上,設有五個對應的小口,作為搖櫓水兵的瞭望窗。以及,一些弩窗矛穴。
是故,蒙衝有三個特點:一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二開弩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三以櫓槳為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關鍵是無風、無帆也能快速行船。
“蒙衝大艦”,比較大型的艦艇。當然,就不止五槳、五窗,而是對應船身大小長短,相對增設。因而,七八漿至十幾漿的都有。而且你看,還是雙層甲板,雙層艙。下艙以漿兵為主,上艙為主戰艙,可以居高臨下也,妙哉!
據東漢建安13年(208年)“赤壁之戰”記載,東吳大都督周瑜,以“蒙衝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點火后突入曹軍船陣,一舉燒毀了曹軍艦隊。
赤壁之戰,中事史上,以“蒙衝”突擊的一個典型戰例,也是首列。
大宋水軍,之前戰船,都是大中小的各種大舶船、小舟船。全部是船體為全木結構的,尖底帆船,底艙為中間寬兩頭窄的造型,而非“斗”型蒙衝斗艦。
“嗯,蒙衝斗艦,不怕火箭燃帆了,真棒!”吳央總結道。
“愚兄明白了。看來他們準備水戰長江了,我們是否也參與他們大江之戰?”
“現在還不行,時機未到。大哥,從現在起,你要多派幾個探子,時刻關注鎮江一線之江面動靜。一旦兀術大軍開到,你派人通知劉光世、楊沂中兩個,就他倆本人,進住棲霞寺。然后,我們四個人,要前來隱蔽而觀戰。嗯,只限觀戰。一旦良機形成,我們馬上開會,研究、部署對策,準備迎戰。與會人員,就我們四個與鄧小乙。無論鄧小乙是否及時趕到,都開始布兵埋伏。屆時,還以煙花彈升空為號,同時突襲,包抄而戰。必須一舉全殲,兀術大軍。”
“是,遵命!”鵬舉激動的,臉都紅了。“妹子,我猜主戰場在黃天蕩!我們探察黃天蕩時,我就想過。黃天蕩乃死港,若是紅玉他們困敵黃天蕩,我們再包抄而戰,便可一舉成功!是不是。”鵬舉熱切地望著她。
岳飛就是岳飛啊!吳央心嘆。她不置是否,表示默認。轉移話題道:“大哥,煙花彈還有吧?你離開南京前夕,我要你帶走一箱的。”
“當然有,我們只是在臨安錢塘行在,用了一個。為了確保防潮、防火,我用一大張牛皮,制作了一個皮囊,將煙花箱包裹著的。”
她對他報以甜甜地微笑,表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