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確實不打算近期在希臘做點什么,不是他不想,而是實力實在不允許,雖說現在的蘇聯進行了廣泛的動員,但是德國人帶來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在沒有擊敗德國之前,不可能將寶貴的預備力量放在其他方向。`
比如說這次短暫的在土耳其部署三個集團軍就是東拼西湊的產物,這些新組建的集團軍戰斗力很那啥,哪怕他們明面上的番號是經過衛國戰爭考驗的老集團軍,但和軍委知道這就是障眼法。而且這三個集團軍也不能長久的部署在土耳其一線,最遲不過1943年年底,他們就得返回對德前線。現在將他們部署在土耳其僅僅是戰略威懾以及新兵訓練而已。
不過這對李曉峰來說已經足夠了,反正他也沒打算真的在土耳其動手,他不過是想將英美的注意力吸引到土耳其,讓他們暫時忘記希臘那一頭。這也就是傳說中的轉移視線。
應該說李曉峰的辦法取得了效果,英美果然死死的盯著土耳其,不斷地做調解,而他們絕對想不到,就在他們為了解決危機而四下奔走的時候,kgb的觸角已經深入了克里特島,在本地東正教會的幫助下,一只民兵武裝悄無聲息的在壯大。
暫時先不管巴爾干和中東那一頭,那邊暫時沒有新棋可走,回到衛國戰爭的戰場,讓我們看看戰場上的形勢。
北線波羅的海一線仍舊是相持狀態,北方集團軍群和東普魯士以及蘇聯紅軍依然在大眼瞪小眼,反正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估計這種相持狀態還會長久的持續下去,直到南方戰線上的決戰分出勝負為止。
中線白俄羅斯一線,中央集團軍群的日子并不好過,隨著戰略進攻的潰敗,戰線大幅度收縮,北部明斯克一線的德軍被迫放棄對明斯克的攻擊,轉入防御。而南線更是從戈梅利一線大踏步的后退到了米卡舍維奇。
中央集團軍群不光是被迫轉入防御,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有生力量遭到沉重的打擊。大量的裝甲部隊被消滅,導致中央集團軍群幾乎變成一只純粹的步兵集團軍。
而更可怕的是此消彼長之下,紅軍的力量卻在快壯大。此時,在白俄羅斯境內紅軍擁有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白俄羅斯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軍,指揮官分別是特里安達菲洛夫、羅科索夫斯基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這三個方面軍實力有強有弱,強的是白俄羅斯第一和第二方面軍,這兩個方面軍都擁有五個集團軍的兵力,還配屬了很強大的前線航空兵支援。至于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更像是戰略預備隊的角色。該方面軍僅有三個集團軍,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組建的。
其中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負責從明斯克一線起攻擊,而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則負責南線,呈現出鉗形攻勢,準備從兩個方向朝波蘭突進。
再多說一句,負責白俄羅斯戰場的總指揮是特里安達菲洛夫,他既要親自指揮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作戰,又要兼顧白俄羅斯全局,任務相當繁重,為了減輕特里安達菲洛夫的負擔。`軍委給他安排了一個副手索科洛夫斯基。
在烏克蘭德軍的情況更糟,雖然曼施坦因的大撤退將不少德軍從包圍圈里拉了出來,但是他們普遍士氣低落而且裝備很差,坦克比中央集團軍群還要少,而且相當數量的火炮還被遺棄了。更可怕的是南方集團軍群的戰線還相當的漫長,要負責烏克蘭、羅馬尼亞乃至南斯拉夫一線的戰斗,這簡直能要了博克的老命。
反正這位老將只能拼命的堵窟窿,盡量的在防線上多修一點碉堡和工事,以彌補武器和人員缺乏帶來的窘境。在博克的對面,是紅軍的五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羅馬尼亞第一方面軍和保加利亞第一方面軍。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指揮官是朱可夫。在老上級鐵木辛哥接替沙波什尼科夫負責烏克蘭方向的總指揮工作之后,他轉任該方面軍司令員,麾下有齊裝滿員的五個集團軍。
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司令員是托爾布欣,他之前表現不錯。獲得了軍委的肯定,他負責指揮四個集團軍配合朱可夫作戰。主要的目標是收復烏克蘭并伺機策應華西列夫斯基的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在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方向取得進展。
羅馬尼亞第一方面軍的司令員是科涅夫,他的方面軍和華西列夫斯基一樣只有三個集團軍的兵力,但是他的任務卻不輕,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方向的敵人都是他的目標。當然華西列夫斯基會給予他一定的支援,而且羅馬尼亞第二方面軍也將配合他們作戰。
可能有同志要說老馬你這是胡說八道了。前面明明就沒有這個羅馬尼亞第二方面軍,這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呃,這么說吧,這個羅馬尼亞第二方面軍其實就是羅馬尼亞倒戈之后的羅馬尼亞軍隊,說是一個方面軍,實際上的兵力僅僅能算一個集團軍,不過是為了照顧羅馬尼亞人的臉面,才給了一個方面軍的番號。
再往南邊就是保加利亞第一方面軍了,這個方面軍實力很弱,僅有兩個集團軍,司令員是比留佐夫。別看比留佐夫的兵力少,但是壓力最大,因為他的方面軍所在的區域實在太敏感了。而且比留佐夫的任務一點兒也不輕,根據軍委給他的密令,他的一切行動完全聽從李曉峰的直接指揮,在解放保加利亞之后,要積極做好繼續解放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準備工作。
戰場上的局勢大概就是這樣的,按照軍委的計劃,在1943年9月之后,將動全面的反擊,將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線徹底粉碎德軍的戰線,在1944年上半年收復波蘭全境以及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區域,爭取在1944年下半年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一舉突入德國和奧地利。
李曉峰對這些安排興趣并不大,因為現在總參謀部是烏博列維奇當家。`他不需要像之前那樣老是跟圖哈切夫斯基爭吵,老是為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浪費精力。這使得他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比如前一段的跟英國人找麻煩,這在1942年都是不可想象的。當時他實在不敢離開莫斯科,生怕自己一走圖哈切夫斯基就背著他作死。
從“牢籠”里解放出來的某仙人可以將精力集中在一些更重要的問題上了,比如說蘇聯的235工程。當然同志們已經知道了,這個工程其實就是蘇聯的曼哈頓工程。為了這個工程kgb的投入可是相當的巨大,每年過65的經費都扔進了這個項目。從1939年全面啟動開始,到了1943年下半年終于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所謂突破性的進展當然不是指理論方面的,原子彈的理論其實一點兒都不復雜,難點其實還是材料上的,比如說濃縮u、比如說高性能、比如說可靠的點火裝置。這三條解決了,你在自家也能攢核彈玩兒。
當然,這三條對蘇聯這種級大國來說就不是什么特別難的事兒了,只要有充足的經費和足夠的人手,用時間都能堆出來。比如說最近一年多,蘇聯的主要精力其實就是濃縮u。
自然環境下的u235是極其稀少的。必須通過人工手段進行濃縮,往往數百上千噸u礦中才能提煉出幾千克武器級濃縮u。至于濃縮的過程無非是用氣體擴散法或氣體離心法的區別。其中氣體擴散法的難點就在于那層只能允許特定份子通過的膜(而且對電量要求很高),而氣體離心法則取決于離心機的數量了。
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帝走的是氣體擴散法路線,蘇聯更擅長離心法,倒不是美帝的方法更高大上,而是當年美帝先掌握的就是氣體擴散法,為此投資巨大,廢棄掉轉入氣體離心法實在是劃不來,所以一直就將就用了。
你問李曉峰用的是什么辦法。自然是符合蘇聯傳統的氣體離心法,不就是數千上萬級離心機么,干了!
經過一年多的運轉,在1943年7月底。蘇聯終于獲得了制造能制造第一顆原子彈的武器級濃縮u。剩下的什么什么可靠的點火裝置,在戰時的蘇聯壓根就不是什么問題,衛國戰爭大大促進了蘇聯武器工業的展,唯一的問題就是國家的意志是否支持了。
“你們決定在1943年9月1o日進行第一次試驗?會不會太趕了點?”
對于李曉峰的質疑,專家們一致聲稱:“完全沒有問題,所有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在7月就能就位。我們已經為了準備更充分,才推后一個月的。”
李曉峰聳了聳肩道:“既然如此,那我也沒有意見了!”
隨著李曉峰大筆一揮,位于新地島的核試驗場立刻進入了緊張狀態,北方艦隊開始在巴倫支海進行密集巡邏,驅散一切可疑船只,而紅空軍更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圍繞實驗場所進行偵察和巡邏,為的就是確保試驗完全保密以及不受干擾。
就在試驗進入最后的準備狀態時,李曉峰也沒有閑著,他估計原子彈對蘇聯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原子彈不管是威力還是體積都不如人意,真正考驗蘇聯的還是熱核武器,也就是氫彈。
原子彈到氫彈之間要上一個級大的臺階,這么說吧,學會了做原子彈等于是就是初中生的水平,而氫彈則是實打實的大學水準。讓初中生去考大學,難度自然是級高。
而從后來的歷史看,這一道坎能卡主世界上99的國家,大部分有點實力的國家或者地區流氓頂多也就是原子彈的水平,比如說印度、巴基斯坦,或者還要算上后來的曹縣。
氫彈的難點在于其構型,是的,不是原理而是構型,因為上過初中物理課的學生就能理解熱核武器的運作原理,都會說就是用原子彈引爆產生的高溫高壓點燃氘或者氚元素,不就是核聚變么,有什么難的?
但實際上就是很難。因為上面的理論僅僅只是理想狀態下的設想,人類最初的氫彈試驗中很快就現用原子彈做扳機有不可回避的問題,因為剛剛爆炸的原子彈迅將氘和氚炸飛了,僅僅只有少量的氘和氚生了反應。大部分的氘和氚都浪費掉了。
這個問題就是難路虎,怎么樣確保氘和氚參與到后面的聚變反應中去,困擾著科學家。先解決這個問題的是美國人,也就是后來眾所周知的泰勒烏拉姆構型,然后據說蘇聯竊取了這一構型。做出了蘇聯的澤爾多維奇—薩哈羅夫構型,再后來就是和諧國的于敏構型。
這些構型究竟是什么樣的,是大流氓的最高機密,反正世界上99999的人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不過很可能都是利用的輻射內爆原因。
反正廢話不多說了,就在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正準備投入試驗前,李曉峰就大筆一揮比準了新的核武器研究計劃——也就是氫彈的研究計劃,為了抄近道,他這位甚至直接從聚寶盆里購買了經典的氫彈構型原理,以不具名筆記的名義送到了研究部門。
有同志說,你丫這是在作弊!沒錯。李曉峰就是在作弊,而他作弊的原因只有一個——用原子彈轟小鬼子太不過癮了,還是氫彈更加給力,當然如果蘇聯的有關專家足夠給力弄出中子彈就更好,把小鬼子殺光然后財產拖回家,這是一種享受啊!
李曉峰已經等不及了,反正經過原子彈這一關,蘇聯的核工程已經初步打下了基礎,氫彈無非是消耗多少腦細胞以及計算機的運算問題。
這一關其實是窗戶紙,能自己捅破自然是最好。不行點撥一下捅破問題也不大。因為這是理論性的東西,跟工業基礎和工業能力關系不大,做個弊也就做了。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1943年9月1o日。在這一天上午十點。隨著李曉峰一聲令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正式進入倒計時階段……
隨著讀書到零,短暫的沉默后,一聲巨響讓整個新地島都在顫抖,隨著一個明亮的火球從地表迸出,排山倒海一般的氣浪向四面八方涌去。
這次爆炸讓千里之外的格陵蘭島都有所察覺。當地的地震儀記錄了一次五級左右的地震。不過研究員們并沒有往心里去,因為這個程度的震動實在算不得什么,而且這場地震也來自蘇聯,跟他們就更沒有關系了。
實際上監測到這一次地震的國家還不少,但是沒有任何一國對此引起了重視,完全不知道一種足以毀滅世界的力量第一次被釋放了出來。
當然,獲知實情的蘇聯人就不會那么平靜了,在監測數據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核爆炸之后,李曉峰親自撥通了克林姆林宮的電話專線。
“托洛茨基同志,我要報告您一個好消息。就在今天上午十點,蘇聯的第一次核試驗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各種監測數據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核爆炸,爆炸威力在兩萬噸以上!”
電話線那頭的托洛茨基也是相當的激動,一直以來235計劃就像一個無底洞,怎么也填不滿,用于這個計劃的經費足以武裝五個方面軍或者制造十萬架戰機。而現在這個計劃總算是有點成果了!
“很好,同志們都辛苦了,請你代表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同志帶去全體同志誠摯的問候,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再立新功,等他們回到了莫斯科,我將親自為所有有功之臣授勛!”
掛上紅色電話機,托洛茨基心情很愉快,不過馬上他又皺起了眉頭,因為他剛才只顧著高興了,沒有特別留意李曉峰說的爆炸威力究竟是多少。
“兩千噸吧?”托洛茨基一邊重新拿起電話要求接線員重新接過去,一面在心里猜測著,他覺得兩千噸就很夸張了,至于兩萬噸,他是想都不敢想。
“安德烈同志,你可以保證,確確實實是兩萬噸以上,而不是兩千噸!”
說這番話的時候,托洛茨基的嗓子都在抖,這個數據太驚人,兩萬噸爆炸是什么樣的威力?他簡直無法想象了!
接下來的兩天中,托洛茨基都在一種莫名的焦躁情緒中渡過,尤其是在第三天當現場的錄像空運到克林姆林宮之后,親眼目睹了原子彈的威力之后,這位二導師像個孩子一樣從椅子上彈了起來,手舞足蹈的帶著一種精神病人所特有的亢奮語調說道:“同志們,從今天開始,我們掌握這個世界上的終極力量,我們終于可以自豪地宣布蘇聯的國家安全得到了保證。再也沒有任何勢力敢動則用武力威脅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