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439 戰略問題

類別: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兵在1917 | 馬口鐵   作者:馬口鐵  書名:天兵在1917  更新時間:2016-04-23
 
不要怪托洛茨基激動,任憑誰掌握了能夠毀滅世界的力量都不可能淡定,尤其是對一直受西方封鎖包圍的蘇聯來說,擁有了這種力量之后終于可以第一次理直氣壯的說:“老子再也不怕了!”

當然,現在的這種不怕還僅僅是心理上的安慰。{166書庫無彈窗}因為很快在就此次試驗召開的特別會議中,李曉峰承認暫時這種毀滅世界的力量還沒有實戰能力,試驗裝置體積和重量巨大,并沒有合適的運載工具投放這種恐怖的武器。

而且,這一次試驗已經用完了蘇聯大部分濃縮u,在新的原料被生產出來之前,別說武器化,就是進行第二次試驗都不可能。

李曉峰是這么說的:“根據當前我國原子能工業的實際狀況,制造足夠的u5需要大約8個月……”

托洛茨基皺眉道:“也就是說我們的第二次試驗最快也得8個月后嘍?”說實話托洛茨基對這個結果比較失望,第二次試驗要等8個月,武器化應用那得多長時間?

李曉峰笑笑說:“那倒不至于,我國的第二次核試驗應該會在四個月之后進行……”

這就讓托洛茨基等大佬摸不著頭腦了,你小子不是說沒有足夠的u5嗎?

李曉峰解釋道:“是的,我們是沒有足夠的u5,但是之前建造的幾座快中子反應堆能夠生產pu9,pu9也能用于制造原子彈。而現在,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四個月后我們就能獲得足夠的pu9了!”

斯維爾德洛夫立刻問道:“這兩種原子彈的威力有區別嗎?”

“本質上說沒有區別,甚至钚彈體積可以更小更節省核材料,而且钚元素的濃縮分離過程比鈾元素相對容易!”

這個消息讓大喜過望。不過他們更關心真正的武器級核裝置什么時候能夠生產出來并投入使用。

捷爾任斯基甚至斷言:“如果我們1944年能用核武器打擊納粹,那我們在1944年就能夠結束戰爭!”

美妙的前景刺激著,哪怕是之前對5工程一萬個不滿意的反對派也立刻轉變了立場。強烈的要求加大工程投入,大干快干爭取在1944年就制造出能用于實戰的核武器。

托洛茨基拍著胸脯保證:“安德烈同志。你那邊有什么困難都可以提,哪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盡早將原子彈制造出來!”

充足的經費自然讓李曉峰高興,但是今天他來真心要談的不是這個事兒:“同志們,我必須提醒你們。在世界范圍來說,并不只有我們在研制核武器,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在內的帝國主義都在研發這種可以毀滅世界的武器。而且實話實說,在理論上核武器對于這些國家來說沒有任何難點。唯一制約著他們的是經費以及決心。所以我們在成功的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之后,首先面對的將是這么一個問題當我們的敵人也擁有這種恐怖的武器之后。我們該怎么應對?”

這個問題讓的大佬們愣了,這才讓被第一次核試驗成功帶來的狂喜驅走的智慧和理智重新回到了他們的大腦里。李曉峰提出的確實是個現實問題,既然蘇聯能造出原子彈,美國一樣可以。而且根據kgb的情報美國在1942年已經開始了曼哈頓計劃,最最保守的估計也能在1945年取得突破。可以想象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這種恐怖額武器,那么當核武器爛大街之后,蘇聯該怎么應對呢?

大佬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就跟剛年無畏艦出現時一樣,你有一艘我就造兩艘,然后就進入一個死循環。直到大家都承受不住為止。

而且核武器比無畏艦更加糟糕,無畏艦哪怕造一千艘一萬艘也毀滅不了世界,而核武器卻能。一旦這種恐怖的武器失控。那后果不堪設想!

托洛茨基立刻就想到核武器將是潘多拉的墨盒和達摩克利斯之劍,未來蘇聯恐怕不光不可能獲得想象中的安全,反而將時刻至于危險之中。

眼瞧著眾位大佬陷入了深思,李曉峰繼續說道:“我認為我們將面對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核武器的保密問題,第二,我國的核安全問題,第三、我國的核戰略問題。”

托洛茨基緩緩地點點頭,說道:“安德烈同志。你詳細的談一談!”

“先說保密問題。指望從原理上抹去核武器的痕跡是不可能的。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研制這種武器。而擁有核武器的雙方爆發戰爭,尤其是全面戰爭恐怕是一種瘋狂的行為。這是應該直接避免的。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核俱樂部,我們是否應該同部分潛在的有核國家達成一致。用一個又廣泛而有約束力的協議限制這種武器的擴散,并制止其他國家獲得這種武器呢?”

托洛茨基直接就問道:“那世界大革命怎么辦?”

這確實是個現實問題,蘇聯的老革命始終有一種信念,那就是將的福音傳遍世界。而這種“傳教”活動恐怕不會是那么一帆風順,必然避免不了武力開道。而李曉峰提出的建議與此相抵觸。

“新的革命恐怕不會像我們之前的革命那么簡單了,不僅僅武裝無產階級就能夠解決問題的了。”李曉峰誠懇的回答道,“我們將要進行的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革命,我們只能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去瓦解敵人,讓敵人從內部崩潰!”

托洛茨基剛想說話,李曉峰就搶先繼續說道:“具體的方式則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如果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遠遠地將帝國主義們甩在后面,那么全世界的人民必然將趨向于我們。用實力和實際說話,比總則付諸于武力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是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不會甘愿放棄他們的特權!”捷爾任斯基反對道。

李曉峰回答道:“所以這將是一個長期斗爭的過程,同志們。從我們投身于革命的那一天開始,難道以為革命將會一夜之間成功嗎?我們必須更耐心一些。慢慢的同對手周旋,我始終相信我們的制度更加先進,笑到最后的絕對是我們!”

實話實說,李曉峰自己都認為最后那幾句話不過是喊口號而已。因為人類始終是發展前進的,今天的先進性說不定在后天就是落后的代表,幾十上百年以后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更何況人類歷史從來都不是筆直前進而是曲折前進,有反復的過程也再正常不過了。

李曉峰真正想要讓接受的是一點核武器的時代是互相制衡的冷和平時代。不要指望能一口氣打倒對手,那不現實。必須要接受和資本主義將長時間共存這一基本現象,并為未來長遠做打算,別表現得太猴急太咄咄逼人,那將適得其反。

“這個問題以后再慢慢討論,先存檔。”

一番爭吵之后,托洛茨基只能喊停,暫時來看繼續辯論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不如暫時擱置。當然他也認為李曉峰的某些意見是中肯的,比如未來美國很有可能獲得核武器。如何處理同美國的關系就顯得很重要了。

而李曉峰則繼續說接下來兩個問題:“其實這兩個問題同第一個問題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核安全取決于哪些國家擁有核武器,取決于我們將怎么面對這些有核國家。尤其是擁有核武器的帝國主義國家。是積極進攻用核武器將其摧毀打壓,還是互相克制共同存在。”

歇了口氣,李曉峰繼續往下說:“我們采用何種策略,將直接決定最后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核戰略。是生產越來越的核武器,還是保有一個基本的維持生存的安全儲量。”

托洛茨基陷入了沉思,他覺得李曉峰說得很對,這些問題確實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如果蘇聯接受互相存在學說。那么自然不用生產太多的核武器。反之,如果是確保將敵人摧毀。那么這個數量就真的不好說了。

一番思考之后,托洛茨基表態了:“我們的國家未來的核心任務始終是發展生產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我們不謀求世界霸權。不準備支配世界,也沒有必要支配世界。蘇聯應該是防御態勢,而不是主動進攻。至于世界大革命的問題,我認為在未來潛在的革命區域應該是亞非拉,在這個區域,我們應該不會同帝國主義發生直接的對抗,在間接的對抗中有限度的軍事實力已經足夠了!”

不過托洛茨基也補充道:“當然,如果帝國主義對于革命中的亞非拉人民動用核威脅,那么蘇聯也不能無動于衷,我們的核武器始終是維護廣大無產階級的利益的,我們必須明確的阻止帝國主義用核威脅扼殺革命的企圖!”

其實托洛茨基這番表態已經基本上將蘇聯的核戰略勾勒出來了:防御性質,但是要充當無產階級革命的核保護傘。

從本質上說,李曉峰對這樣的核戰略是不太滿意的,因為這意味著蘇聯依然沒有放棄為世界無產階級代言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并不是完全理智的。在未來愈演愈烈的亞非拉革命中,美蘇兩大集團很可能因為廣泛的地區革命而發生碰撞,而這種碰撞的結果將直接導致防御性質的核戰略破產和變質。核對抗將越來越激烈,越來越耗錢。

實話實說,為全世界無產階級代言并不完全符合蘇聯的國家利益,那些窮兄弟都是拖油瓶,支援一個兩個還沒啥,一窩蜂的吃大戶這誰受得了。而且僅僅因為這種的沖撞就讓蘇聯直接硬抗整個西方國家聯盟,在政治上經濟上都不劃算!

不過暫時李曉峰也不方便反對托洛茨基的核戰略,因為讓老一輩放棄對世界大革命的追求是不現實的,這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一鋤頭給根挖了,蘇共也要分裂完蛋。

而且相對于之前的表態。托洛茨基此番表態已經做了讓步,在咄咄逼人的逼近,只會壞事。所以李曉峰接受了托洛茨基的表述。當然未來他上臺的時候肯定會改,蘇聯的保護傘可不會庇護那么多人。只有對蘇聯國家安全和經濟有利的好朋友,才能在傘下面歇會兒。

當然,有了核戰略還不夠,具體的執行問題也得談一談。而所謂的具體執行指的就是核武器究竟歸誰管。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是相當的廣泛,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為了維護本方的利益,蘇聯內部的小山頭也能打破頭的。

比如說核武器交給誰管。蘇聯國內的三大軍種恐怕都不會放棄染指核武器的機會。畢竟誰管了核武器誰的經費和地位可想而知的是水漲船高。如今三大軍種就爭得不可開交,為了核武器他們是不反對進行撕逼大戰的。

在這個問題上,托洛茨基的意見是集中,他認為鑒于核武器的毀滅性和特殊性,必須集中統一管理,最好是直接歸指揮,平時由軍委管理。

不得不說,老托也是費盡心機的往軍委那一攤伸手,如果能名正言順的掌管核武器,那托派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權將大不少。誰讓托派在軍委存在感低下呢。

當然,老托的建議李曉峰是絕對不能同意的,這等于是變相的削弱軍委對軍隊的控制權。這如何能忍?

一番爭吵之后,斯維爾德洛夫建議道:“軍委管理軍事問題的原則不能動搖,但是鑒于核武器的特殊性,在軍委的框架下成立一個新的管理結構,統一管理所有的核武器也是有必要的!”

這個建議依然讓李曉峰覺得蛋疼,很顯然小斯就是要求軍委成立一個專門核武器軍,成為蘇聯的第四大軍種,這個軍種將控制所有的核武器,讓海陸空三軍靠邊站。

李曉峰很清楚小斯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建議。成立這個第四軍種,就意味著有很多高級將領的空位置。他可以理所當然的往里面安插自己的人,間接的擴大了在軍方的影響力。尤其是鑒于核武器的重要性,這種影響力就很驚人了。

基于這一點李曉峰就不能同意,任何單方面打破軍委當前勢力平衡的舉動他都不會同意。而且這個完全掌控核武器的軍種一旦成立將引起陸海空三軍的高度不滿。

為什么這么說呢?前面說了核武器代表了經費和重要性,一家吃獨食那三家能不眼紅。而且這一家一統江湖還將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畢竟核武器包含陸海空三基,不管是陸基彈道導彈還是空投的核炸彈,在投放之前都是需要掩護的。而這種掩護離不開陸海空三軍的配合。

比如一個很簡單例子,海基核力量中的潛射彈道導彈,戰略潛艇如果不歸海軍指揮,那海軍憑嘛研發、生產并提供那些為其提供掩護的攻擊核潛艇和其他水面護衛艦只呢?這是你戰略核部門的事兒,這個經費你自己掏吧!

同樣的用于戰略轟炸的戰略轟炸機,如果不歸空軍指揮,那些用于掩護和保護的戰斗機空軍恐怕也不愿意掏錢,反正戰略打擊是你戰略核部門的工作,憑嘛讓消費我們的經費,我們海陸空軍管好戰術打擊工作就成了。

而這樣一來,統管一切的這個戰略核部門恐怕攤子將大得驚人,既要研發核武器,還要發展常規力量,那經費將是天文數字。

所以李曉峰是堅決反對這種一家獨大的搞法,而且為了照顧陸海空三軍的利益,他認為:“完全不需要重新建一個新攤子,現有的陸海空三軍完全可以管好核武器!”

實際上李曉峰也沒有說謊,美帝有蘇聯的戰略火箭軍嗎?沒有!其核力量依然是三軍分配,也沒見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至于這會不會分散寶貴的經費,李曉峰認為可以通過合理制度予以約束。

不過這一回李曉峰并沒有笑到最后,雖然他竭力爭取,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托洛茨基和斯維爾德洛夫更加合拍,所以最后的結果是將成立一個新的戰略打擊部隊,暫時管理蘇聯的核武器。

為什么是暫時管理呢?因為這個部門是暫時的,用后世的話說就是臨時措施還沒有獲得編制。當然,李曉峰也下定了決心,一旦老托退休了,他絕對會立刻終止這種暫時管理措施。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暫時管理措施從當前來看也算是合理的,至少避免了陸海空三軍撕逼,為什么?因為暫時蘇聯可以預計擁有的核武器就是空投的核炸彈。按照李曉峰的說法,這應該歸空軍管。

可以想象陸軍和海軍怎么可能服氣?那當場就得打起來。所以干脆讓陸海空三軍都沒戲,大家也就心里平衡了,而且也說明了這僅僅是暫時管理措施,未來大家一樣還可以爭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