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號事件,這就是英國人對此次海上沖突的叫法。在英國媒體的嘴里,豐收號不過是一艘最普通不過的英國漁船,合理合法的在公海進行捕撈活動時卻遭到冰島軍艦的攻擊,人員死傷慘重而且還遭到了最無理的扣押。冰島人就是仗著背后有蘇聯的支持才會如此的無法無天。反正他們強烈的控訴冰島的海盜暴行,要求冰島必須立刻給出一個說法。
對于這一類的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行為,實在是不用太驚訝,因為從始至終帝國主義的媒體都是這個樣子的。至于大英帝國的媒體更是在這兩百年的鍛煉下變得皮厚心黑了。
蘇聯方面自然也是在第一時間就獲知了豐收號事件的始末,對于英國人會顛倒黑白是一點兒都不驚訝,真正讓感到憂心的,是這次事件背后所代表的意義。
豐收號之前,蘇聯、美國和英國之間不是沒有沖突和摩擦,大家都是大流氓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怎么可能完全能尿到一個壺里?之所以大家能勉強合作,無非是有軸心國這個共同的敵人而已。而現在,共同的敵人還沒有倒下,盟國內部就因為戰利品分配不均而要撕逼了。
尤其是此次英國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的挑釁動態,更是充分的說明了之前那一點點友誼也已經完全蛻盡,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扯皮和暗斗。
“這次的事件就是一個信號,英帝國主義眼看勝利已經指日可待,這是忍不住又要重新拾起封鎖和孤立我們的老一套了。對于英國帝國主義的挑釁,我們必須堅決予以回擊!”
斯維爾德洛夫有些殺氣騰騰,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前一段時間他失分太多,如今上位在即卻底盤愈發的不穩,自然是想抓住一切機會爭取多得一點分。
而這一次,他認為事情沒有太多好討論的,不管怎么看都是英國挑釁在先,這明顯就是英國人又要耍流氓,對于這種耍流氓的行為必須堅決的反擊,要沉重的打擊英國人的囂張氣焰。
大概在斯維爾德洛夫看來,這個問題就只有這么一個答案,根本就沒必要多做討論,唯一的問題是反擊的力度有多大,該怎么給英國人留下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事情恐怕是沒有那么簡單的,英國人為什么挑釁為什么有恃無恐?僅僅是因為他是大流氓這么簡單嗎?英國人不是不知道蘇聯已經是今非昔比了,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了,但他為什么依然義無反顧的進行挑釁,表現得那么肆無忌憚呢?
這里面恐怕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英國人之所以不擔心英蘇關系受到影響,是因為他們更看重英美關系!
可能有同志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英蘇關系和英美關系之間有什么聯系,貌似這不挨著啊!
如果你這么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三國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三角,任意兩角之間的關系都會影響另一個角。之前這個三角關系是比較平衡的,美國人對英國和蘇聯基本上是一視同仁,是不偏不倚的對待英蘇,這讓英國在很多問題上是吃了憋的。哪怕丘吉爾不斷地試圖將英美關系深化引入更高的層次,但每每就在臨門一腳的時候,羅斯福讓他的努力付之東流。
丘吉爾太清楚了,在歐洲僅靠英國一家是根本沒辦法抗衡蘇聯的,哪怕丘胖子很鄙視布爾什維克很厭惡俄國佬,但也不得不承認,今天的俄國已經是今非昔比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了。而在爭奪歐洲領導權的斗爭中英國一旦輸給了蘇聯,那結果對大英帝國來說恐怕是萬劫不復。
想當年英國是怎么坑拿破侖的?19世紀中葉俄國勢力最鼎盛的時候,又是怎么聯合歐洲列強坑死沙俄的?孤立對手,給對手制造麻煩和敵人是大英帝國最擅長的手段了。
可是當前局勢實在是有夠糟糕的,以前還有法國這個不算同心同德的小伙伴一起坑俄國人,但是如今的法國真心已經是一團爛泥,在歐洲再也沒有人能幫大英帝國了。無奈之下,丘胖子也只能引狼入室,將美國的勢力引入歐洲,借此抵消蘇聯的影響。當美蘇之間將死之后,英國自然是獲得了不少可以利用的空間。那時候保住大英帝國的一口真氣,未嘗沒有來日的再次輝煌。
所以對丘吉爾來說必須想方設法的拉近英美之間的關系,恐怕沒有什么樣的關系比一個共同的敵人更管用了。后世的和巴鐵為什么能走到一起,還不是因為有三哥,試想一下沒有三哥兩國關系能親近?后來的中俄為什么又能迅速走近,還不是有美帝。
在丘吉爾看來,一個強大的、邪惡的跟英美天然不對付的蘇聯是英國最大的利好。利用好了蘇聯,英國和美國之間想不走近都難。
戰后的美國希望急速擴大影響力和市場,而英國則面臨全面的戰略收縮,這一進一退之間如果能夠達成默契,雙方是可以各取所需的。而要實現這一點,丘吉爾覺得還缺一個投名狀,只有英國和蘇聯徹底反目,美國才會對英國放心,才會有條件的給英國一碗飯吃。
所以豐收號事件其實就是英國人的投名狀,丘胖子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看見沒有親親小表弟,你表哥我為了跟你搞基,這是已經豁出去了。看在表哥這么下本的份上,多少打發點剩飯吧!
可惜的是,斯維爾德洛夫似乎沒有看穿英國人舉動的本質,或者說他看穿了故意裝作沒有看見,他認為英國人的這種做法是符合他的利益的。
小斯最核心的政治利益是什么?那就是他之前制定的堅決開展世界大革命的總目標。開展世界大革命必然要跟既得利益者英美發生沖突,這是不可調和的。小斯就是想借助這種對立和沖突來鞏固他的政治地位。
而現在,英國人選擇的制造摩擦的做法很顯然是跟斯維爾德洛夫的希望不謀而合的。所以他自然是巴不得將事情搞大,越大越好,最好是現在就拆散聯盟進行冷戰才好。
而這是不符合李曉峰的政治企圖的,在他看來蘇聯此時的情況真心不能說比英國好多少。英國人是實力衰退實在是守不住日不落帝國的遺產,而蘇聯則是實力增長的速度達不到守江山程度。說白了都是實力不夠又不想吐出已經在嘴里的肥肉。
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在當時蘇聯內部總有一大股這種聲音,那就是現在形勢一片大好,乘著帝國主義奄奄一息,正好三板斧要了帝國主義老財的狗命,然后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戶,多爽啊!
爽嗎?開疆拓土確實挺爽的,但是肥肉太大也是能噎死人的,讓李曉峰全力施為拿下法國很難嗎?一口氣吃掉整個歐洲確實都不難,問題是吃下去之后能消化嗎?
歐洲就是一塊看上去沒肥美但實際上卻是裹著毒藥的爛肉。之前介紹過戰后歐洲糟糕的經濟形勢,請問你蘇聯有辦法解決嗎?答案是沒有辦法,看看當年拒絕了馬歇爾計劃的東歐各國,四五十年代混得有多凄慘。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為什么會發生?還不是蘇聯在戰后實力不夠,解決不了東歐國家迫切的國計民生問題。
這么說吧,蘇聯在二戰中攻城略地越多,攤子鋪得越大,日后也就死得越快。沒有人能違背基本的客觀規律,哪怕你再強權也不行。李曉峰的主張是擴張必須有序,對蘇聯地緣戰略關鍵的點必須拿下,其余次要的點那就應該舍棄。不要給法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這一票國家逼得太急,他們跟英美還是有區別的,留下他們作為中間地帶也是無妨的。
所以李曉峰是傾向于不要過于搞對抗,搞什么一切以為綱,畢竟東歐和西歐的經濟是有互補的,你切斷了這個聯系,東歐國家的經濟就要面臨相當大的困難,而蘇聯是暫時彌補不了這個窟窿的。加強流通、減少對抗緩和西歐局勢,順便將英國孤立在歐洲大陸圈子以外,讓這個攪屎棍沒那么容易搞事,麻煩會少很多。
而現在,斯維爾德洛夫的做法無疑是正中英國的下懷,他就是巴不得將蘇聯黑成大魔王,然后忽悠一票不明真相的國家跟著他的節奏走,這一招實在是不新鮮了,總不能每每都讓英國人這種毫無新意的伎倆給打敗吧!
對付英國最好的辦法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反過去孤立他才是正道。所以李曉峰是強烈地反對直接搞對抗或者將豐收號事件這把火燒得太旺盛。他的意思是,有理有據有節的對抗英國的抹黑就行了,沒必要大張聲勢的渲染對立情緒。
圍繞著這一點,李曉峰和斯維爾德洛夫之間是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未來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又一次杠上了。
這兩個人的政治理念還在不可調和,呃,其實這種說法挺扯淡的,因為這從來就不是什么純粹的政治理念問題,跟也沒有一毛錢的關系,說到底還是利益問題。當斯維爾德洛夫集團和李曉峰集團的政治利益沖突越來越大,大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時候,一切可以用來攻擊對手的借口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來用用了。
歷史上這一類的手法是屢見不鮮,比較沒格調的就是攻擊對手是叛徒或者修正主義者,標榜自己才是正統。比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托派,不容于“正統”可不是因為理念問題。
比較有意思的是,此時不管是斯維爾德洛夫還是李曉峰還都不能進行人身攻擊。列寧可是還活著,不管是將斯維爾德洛夫還是將李曉峰打成叛徒,那不等于是直接抽列寧的老臉?列寧也不允許這么做,當年惡劣如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最后定性也不是叛徒,只是從最高權力圈趕走了事。不是因為列寧念舊情,而是真不能這么做,如果那兩位是叛徒,那么某個時期很欣賞他們的導師大人該怎么評價,是沒有是人之明呢?還是被兩個大叛徒給蒙蔽了呢?
反正像歷史上鋼鐵同志那種搞法,一個是太血淋淋了,另一個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臉,當所有的老革命都變成了叛徒,那十月革命算什么?這不是自我否定十月革命,否定無產階級武裝斗爭么!
歷史上華夏的太宗對太祖的定論就比鋼鐵及赫魯曉夫聰明得多,一刀切看似爽快了,實際上后患無窮,而且革命者不能連這點包容心都沒有吧?
所以此時斯維爾德洛夫和李曉峰之間的“斗爭”在性質上就柔和得多,哪怕兩派其實都憋著想弄死對方,但那些歪招和偏門的招數還是不敢隨便用的。兩派基本上還是就事論事。
李曉峰首先擺理由講道理:“現在激化矛盾有什么好處?我們像英國人一樣不顧大局,唯一造成的后果就是讓歐洲人民失望而已。當前各國人民是一心期盼著和平,期盼反法西斯戰爭能夠盡快的贏得勝利,希望看到盟國之間攜手同心……他們反對什么?反對帝國主義式的扯皮,反對制造矛盾和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像英國人一樣沒節操的使用卑鄙手段進行還擊,看似是很爽快,但實則是會讓對我們抱有無限希望的歐洲各國人民失望。他們會認為蘇聯和英國沒有什么不同,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新帝國主義。從長遠看,這有利于未來的革命斗爭嗎?”
實話實說,李曉峰并不認同自己的說辭,他一直都是那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人,讓他委曲求全,那不如直接一刀切掉他的小丁丁算了。
實話實說他真心是很想報復一下英國佬的,但是一則斯維爾德洛夫已經搶在了前面,二則他十分了解小斯這么宣揚大報復思想的實質是想干什么,第三也是為了實現他之前制定的長遠規劃。所以他決心忍下這口氣。
而上面那些廢話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就是用來堵斯維爾德洛夫嘴的東西,當然,小斯的嘴也不是那么容易堵住的,他反對這種說法:“怎么能說是報復呢?我不過是主張合理合法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而已,難道眼睜睜的看著人家欺負上門不還手才是對的?”
李曉峰也不客氣,立刻挖苦道:“那的主張就是報復!就是針鋒相對的制造矛盾,我們應該做就是向全世界揭露所謂‘豐收號事件’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一切行動都是報復,都是不理智的激化矛盾的舉措!”
那么這兩個人究竟誰勝誰負呢?這還真不好說,因為雙方的支持者幾乎打了個平手,理智派和沖動派在中央的數量竟然差不多。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平手,畢竟李曉峰之前在中央是占有一定優勢的,而現在實際反映確實平手,很顯然,在豐收號事件上中央更趨于沖動。而這一現象讓斯維爾德洛夫非常高興,在他看來這就是自己逐漸扳回劣勢的表現,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必然將徹底地占據主動。
不過這場爭論最后的結果還是斯維爾德洛夫輸了,因為列寧支持李曉峰的主張,導師大人只用了一句話就解決了紛爭:“我們之前因為b29的事件同美國的關系已經十分緊張了,而現在因為豐收號事件又要同英國發生大的糾紛,這很可能促使英美迅速走近,從而形成一個反蘇的聯盟。現在衛國戰爭還沒有勝利,我們還迫切的需要美國的物資援助,這個時候翻臉不認人,不好!”
導師大人的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就算是斯維爾德洛夫不服氣也沒有用。當然,剛才說了,小斯也不沮喪,他認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是得分了的,爭取到了更多的同志的支持,這一次不過是列寧有些老糊涂了,膽子太小才讓某人得意。想一想,連某人都要借助列寧的勢力才能壓過他一頭,這不是充分說明了他的路線是成功的嗎?要知道之前哪怕有列寧的支持,他也很難壓倒某人。
反正斯維爾德洛夫是很有些高興和得意的,只不過也僅僅只有他才會那么樂觀。托洛茨基就一陣見血的說道:“這不是斯維爾德洛夫反敗為勝的開始,這一次的平手不過是黨內冒進勢力的一次沖動而已。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這種冒進勢力將會很快消亡。”
托洛茨基的推斷還是相當準確的,當蘇聯政府準備拿出切實證據反駁英國就“豐收號”事件的不實言論時,羅斯福的一封長信就擺在了的案頭。
這封信的意思很簡單,無非是老總統覺得當前這個勢頭不對勁,盟國內部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鬧得風風雨雨,這是不符合盟國的根本利益的。在軸心國和法西斯還沒有被消滅的時候,盟國應該將主要精力用在反法西斯而不是窩里斗上。老總統希望蘇聯政府保持克制,不要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去處理“豐收號”事件,希望雙方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
這封信來的時機太巧了,為什么早不來晚不來就在蘇聯準備反擊的時候來,其意味還是很明確的,恐怕是美國人收到了什么風聲,知道了蘇聯手里有能狠狠打臉的東西,為了維護盟國內部的所謂“團結”,不得不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給蘇聯施加壓力,讓蘇聯高抬貴手。
當然,說白了還是為英國人解圍。從這一點上看,美國人的偏向性是暴露無遺,在英國和蘇聯之間,美國人恐怕還是更喜歡英國一些,之前那些貌似公正的做法實際上也不過是維護他自身的利益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就必須多掂量了,不說像斯維爾德洛夫所言的那樣瘋狂的去報復,就是像李曉峰所言的那樣有理有據有節的去斗爭都有難度,因為不管怎么說都要給美國人面子。當美國人明明白白表示出自己的傾向性之后,哪怕是最頭腦發熱的激進派都必須考慮美國的影響力了。
所以一瞬之間蘇聯國內的激進派就有些慫了,再也不提什么報復和教訓英國佬了,反而主張克制。這一波節奏直接就給斯維爾德洛夫搞懵了,面對下面墻頭草的反水,他顯得顧慮重重。因為他實在太看重這些墻頭草了,以為有了這些墻頭草吶喊助威就能夠制服李曉峰。所以一時間他也有些萎靡不振,在這個問題上也不說話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敗筆!因為斯維爾德洛夫的選擇實在是太糟糕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政治家是必須有堅持有底線的,沒有堅持沒有底線的那是政客,你既然提出了一個綱領,那除非證明這個綱領是錯的,否則就必須堅持到底。
而斯維爾德洛夫是怎么做的呢?之前他堅持激進的報復,屬于左得一塌糊涂,但是才遭遇到一點點小小的外部壓力,就立刻開始搖擺,就立刻改旗易幟,說不好聽點這屬于沒節操的投機好不好。
而這種沒節操的投機行為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大家都怕跟著一個朝秦慕楚朝令夕改的上級,因為那意味著工作根本沒辦法開展。而你斯維爾德洛夫現在就表現出了這種趨勢,今后誰敢跟你混?
相反,在收到羅斯福來信之后,李曉峰的態度就值得點贊了,他表示蘇聯有獨立自主的處理復雜國際問題的能力,而蘇聯也應該堅持這種獨立性。本來就不是咱們做錯了的事兒,我們為什么要服軟?別說你羅斯福只是寫了一封信而已,你就是真的以武力相威脅,蘇聯也不能說軟就軟,這么沒堅持今后誰還敢跟你蘇聯混?
所以李曉峰的主張依然是:排除一切外部干擾,有理有據有節的處理豐收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