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史•元公世家》以敏銳的筆調記載了一段發生在這年秋天的政局變化,雖然很微妙,但在以后的歲月里卻影響巨大而深遠。
“……自秋以來,南海諸國歸于王化,西南夷蠻族順服,獻俘盛典,開疆擴土,天下振奮。而后雁門大捷,漢軍首次重創匈奴。聞訊之日,長安沸騰,天子大悅。遂付朝議,論功酌賞,欲以功臣為諸大夫。然丞相、御史大夫輩重臣所議賞格,皆不符上意。稍后,帝發明旨,改翰林苑為尚書臺,以嚴助、終軍等為尚書常侍。前已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此時派中使赴西南欽賜將軍印,撫恤地方,軍政全權委托之。三人皆封關內侯。月余后,北征軍凱旋,天子賜酒于未央宮前,觀其軍容威武,大壯之,賜軍名號‘大漢雄鷹’。遂加衛青侍中,官大司馬,爵長平侯,衛氏自此貴矣!此四人之用,皆元公所獨力推薦也。帝命元公為尚書令,因其事繁,有大事方詔入內商議,其余從容……。”
史筆記載得當然有些簡略,當時的朝廷重臣們,雖然對皇帝獨斷專行的設立新機構,有很多議論和不滿,但也沒有太當回事兒。
在他們中的某些人看來,尚書臺的人還是原來皇帝身邊的那些文學侍讀們,不過就是換了一個新名稱而已。其職責還是主管文書檔案、起草詔令那些雜務,是皇帝的“秘書處”,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權利。雖然元召那小子也混了進來,令他們心中有些略微不安,不過,料想他也不會隨便興風作浪。
但他們所有人都想錯了。設立尚書臺,不過是雄心勃勃的皇帝改革朝廷格局走出的第一步而已。乘著這幾次勝利而樹立起來的巨大威信,劉徹終于開始了他心中的某些構想。一言九鼎的無上權力,對他的誘惑是無比巨大的。自己的意志,所有的臣民都要無條件的聽從,在這一點上,他倒是對儒家學說中的某些論點很感興趣。
自漢初的朝廷穩定下來以后,三公九卿等重臣手中的權力就太大了。像文、景兩位先帝在很多大政上就曾經不得不屈從于他們的意志。自己要想開創一番前人未曾有過的偉業,有這些束手束腳的羈絆怎么能行
不過,要全部砍掉高祖皇帝沿襲秦制所創立的這套政治格局,當然不能那么辦,那樣就太離譜了,會弄得天下混亂,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劉徹是個聰明的皇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樣的手段,駕熟就輕。既然那套龐大的官僚體系動不得,自己為什么不另創立一套簡單易行,只聽從自己指揮的系統來秉承天子意志呢?
對此,他已經深思熟慮過好多遍,胸中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就等著一個合適的契機來開始而已。
南北三處大捷,天下震動,萬民歡騰,大漢民族的勝利是每一個臣民的榮耀。在這樣的時刻,如果劉徹還不開始自己的步伐,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因此,嚴助、終軍、司馬相如、衛青四人一戰封侯這樣的佳話,雖然在朝中大臣們口中說起來,是有些封賞過重了。但皇帝對這些言語并不加以理睬,聽著某些人口中酸溜溜的議論,劉徹心中其實非常得意。
只所以欽定的賞格這么重,就是因為他們取得的這些勝利,對躍躍欲試的皇帝來說,真是太及時,大重要了。
“他們這些腐朽的家伙,等著瞧吧!有他們哭的日子,等到朕的新班子開始銳意進取,全面鋪開的時候,他們就只有看熱鬧的份了。哈哈!”
說出這句話時的皇帝眉飛色舞,氣勢磅礴。在對面的元召暗自嘆了口氣。這位皇帝心中的猛虎開始張牙舞爪啦!本來它還是要睡上幾年的,是自己提前把它喚醒了,也不知道這樣的開始是好事還是壞事
今日宣室閣中并沒有外人,侍立在一旁的只有東方朔和韓嫣。在這幾年中,他們兩個人,算是皇帝最貼身的隨侍了。
元召今天是來謝恩的。這一輪賞賜下來,劉徹對于只給他加了一個“秘書長”的頭銜,似乎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遂悄悄的把長樂侯的食邑給加了五千戶,這樣一來,元召的實際封邑已經到了八千戶之多,離真正的萬戶侯,只是一步之遙了。
皇恩浩蕩,不管皇帝是出于什么目的,謝恩是必須要來的,這是身為臣子一種感恩戴德的表現。來到這個時代這么久,入鄉隨俗,身邊又有主父偃隨時提醒,在這些禮儀上,元召已經基本能做到不出什么差錯。
謝恩完畢,劉徹很是高興。隨口問起長樂塬上的近來情況,元召撿其大略匯報了一下。皇帝好像對什么都很感興趣,聽的很是起勁,隨時插話詢問。
元召所弄的那些產業,他其實了解的并不多。但每一項里面的大部分收益,都流入了宮中,流進了內庫。這是很少人知道的一個事實。
是的,未央宮中有一個特別的內庫,是專門為長樂塬上的產業收益所設置的,那邊前不久新成立的“經濟司”對這邊負責,兩邊的賬薄,做的很細致,這都是按照元召的要求來進行的。
宮中的內庫主管,就是最先與元召打過交道的那位慶松公公。慶松從來沒有想到,當初自己去梵雪樓采購貢茶,只不過是付出了小小的善意,就得到了今天如此巨大的回報。
這處內庫,最初是有衛夫人負責的,只是后來,看到那些財富以不可思議的增長速度滾滾而來的時候,這位聰明的女子,把這個權限交給了皇帝本人。
劉徹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在意。春宵之后,當做消遣,隨手拿起賬薄翻了翻,臉上的笑容卻凝固了。
這才多長時間?那個小子就往未央宮中運進來了這么多錢了!他心中大吃一驚,轉頭猶疑的看向衛子夫時,卻見她笑語嫣然的對自己輕輕點頭,示意他沒有看錯。
又細細的看了一遍那些進賬的數字,劉徹慢慢的合上賬本,揉了揉額頭,心中升騰起的是驚喜交集。小半個國庫的收入啊!那塊原先的荒原上埋著金子還是那小子真的會點石成金?!
“子夫,我們的琚兒有福啊!當初他怎么就因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元召的呢?從古至今,這樣的國士,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哈哈,這個內庫房,還是你替朕管理著吧,也許有一天會派上大用場。”
從那以后,長樂塬便在皇帝心中占據了一處重要的位置。但他的英明之處就在于,他從不會派人去干涉元召所做的事,更不會命令西鳳衛的人去探聽什么,包括黑鷹軍的成長。這是一種放手,是一種絕對的信任,他相信那個聰明的小子會明白自己的苦心。
抬頭看了看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的元召,劉徹暗自得意自己的識人之明。高祖皇帝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曾經牢牢的記在心里。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供給饋餉,糧道不絕,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夠加以重用,這就是我能夠奪取天下的根本原因。”
看看元召從開始進入自己的視野以來,所做過的那些事。再看看他舉薦的那些人。以弱冠之年,就有如此的超凡能力,將來必定是百年難遇的社稷之臣。如果不是他年紀太小,再加上自己還有某些考慮,即便是現在對他委以重任,也必定會做的很好。
之所以沒有給他什么實際的官職,就是怕他過早的陷入朝堂的權力傾軋中,折損了鋒芒,辜負了良才美質,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現在那個“尚書令”的新頭銜,估計還沒有人會認識到它將來的分量。先戴到這小子的頭上,慢慢的磨練,這樣有才能的人,自己用不完,還可以留給太子用嘛!哈哈!
元召雖然猜不出皇帝心中所打的小算盤兒,但自然知道他最近的心情很好。遂把自己已經選定了一塊地理位置非常好的地方,適宜建設長安學院的事說給他聽。選址就在長樂塬東南角,臨近通往長安的大道,水路也方便,往南不過三五十里就是終南山,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
皇帝自然同意,這也是前段時間早就商議好的結果。當下金口玉言承諾,選好了地址就按照他的設想開始建設,到時候需要什么支持,具折來奏。
君臣相談甚歡。旁邊伺候著的東方朔與韓嫣心情各異。東方朔是有些興奮,自從元召提出開始建設長安學院以來,他也協助著出了不少主意。他的骨子里還是一個喜歡鉆研學問的人,如果將來有一天,學院建成之后,有機會去學習和講授,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了。
韓嫣心中有些發酸,他也是出身鐘鳴鼎食之家,又深得當今天子的寵幸,自視甚高。可是與眼前的這位小侯爺比起來,差距卻是一天比一天拉大,不由得心下有些悻悻。
好不容易進一次宮,長樂宮還是必須要去的。竇太后雖然精神還是很好,但終究是一天比一天老了。尤其是放下權力的柄杖后,似乎衰老的格外快。在原先的時空中,這一年的春天,她已經故去了。追尋著分隔多年的那份愛,重新回到了文皇帝的懷抱。
世間老人非常喜歡子孫溫情環繞膝下,身為至尊也不能例外。只是皇家的這種感情就比巷陌之家淡薄了許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對于元召的每一次來探望,她都很高興。在她心中,這個突然出現在她生命晚年的孩子,象征著一種希望和寄托。
元召帶來了特意為她所做的各種糕點以及上品的新茶。講了一些外面的趣事來聽,不時有笑聲傳出來。對于沉悶寂寥的宮中生活來說,這已經是久違的歡樂。秀魚悄悄擦去了眼角的淚滴,宮中所有伺候的人也都感到了心底的寬慰。
只是有一點兒不和諧的因素。今天長樂宮中在座的還有館陶公主劉飄兒。自從元召來后,這位大長公主便一直冷著臉,坐在那兒,沒有搭理一句話。
竇太后似乎是有所察覺自己的這個女兒對元召的冷淡,又似乎是什么也沒有看到。只是在元召告辭出宮的時候,微不可查地瞟了她一眼,暗自嘆了口氣。這個唯一的親生女兒,自從出生,便被文皇帝視為掌上明珠,嬌寵的不像樣子。
一生任性嬌慣,做下多少錯事,就連自己也是太溺愛她了。如今已經本性難移,說什么都晚了,就連她的女兒阿嬌,也繼承了她的這種本性,在皇宮中折騰的不像話。自己時日無多,一旦撒手而去,真不知道將來她們會是怎樣的下場……想到這些,竇太后暗暗唏噓。
元召出了長樂宮,折而向西北方向走,劉琚早就派人找過他好幾次了,讓他進宮的時候一定別忘了去看望他,既然來都來了,當然是要去走一遭的。
“姓元的小子,先別走,我有幾句話,要說給你聽!”
聲音很嚴厲,也很尖銳。元召停下腳步,回過頭來時,秋風微動,落葉飄零,宮墻之下,著名的大漢長公主穿了一身紅衣,就在那兒,對上了他的目光。
劉飄兒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需要對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假以辭色。不過想想那些勛貴家族的覆滅,她咬了咬牙,終究還是開了口。
“你既然承受老祖宗的大恩,才走到今天的地步。為什么又要去幫助那個歌妓,與我的阿嬌作對?你難道真的以為自己有那個能力,可以參與到這個層面的斗爭中了嗎!”
元召有些莫名其妙,看著那張保養得當而依然有幾分美艷的臉,他淡淡的笑了笑。
“我從來沒有想過幫助誰和誰作對,所做一切,皆是出于本心、公道,如果觸犯到別人的利益,那也不是我的本意。因此你說的這些話,恕我不能接受,請大長公主見諒。”
劉飄兒一雙杏眼瞪得溜圓,在她的素來認知中,自己如此與人說話,已經是給了對方很大面子了,他不僅不誠惶誠恐的回答,還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樣,這讓她心中升起幾分怒意,兩腮有些微微發紅。
“小子大膽!你以為你在和誰說話?我給你的只是警告,不需要聽你的辯解。如果你再執迷不悟,繼續幫助那賤人和她的兄弟,就休怪長公主府不顧念你治愈老祖宗眼疾的情分了,到時候,希望你不要后悔。哼!”
館陶公主的隨從們都離得遠遠的,聽不清他們兩人的對話。劉飄兒疾言厲色,已經忘記了竇太后讓她與元召好好溝通的話,一貫的刁蠻習性又要開始發作。
元召無奈的嘆了口氣,漢文皇帝與竇太后是何等的人物,可是生出來的兩兒一女卻都沒有教育好。漢景帝心胸狹隘,性情狷急。梁孝王恃寵而驕,兄弟生隙。眼前這位館陶公主被嬌養的不成樣子,將來也沒有得到一個好下場。這不能不說是這對大漢賢德帝后的遺憾。
“長公主,既然相逢于此,我有一句忠言相告,今日只說一次,往后絕不再言。所謂‘禍福無門,人自招之’,不管是皇后還是長公主府,要想長保安穩富貴,唯有恭謹自省,審時度勢,安守本分,才是長遠之道。不要等到災禍上門,才后悔此前的妄自造作,到那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還沒等元召說完呢,館陶公主已經是氣的臉色緋紅,厲聲喝斷了他的話。
“無知小兒,你又懂得什么!什么時候輪到你來教訓人了,我家的富貴自然會長遠,這天底下還有比我們更尊貴的嗎?再胡說八道,我現在就叫人來教訓你!”
元召卻沒有看她,而是把臉轉向了一邊。宮墻內外,樹影婆娑,秋風吹動,颯颯作響。他繼續剛才的話說下去,似是自言自語,又似乎是說給誰在聽。
“如果將來,真的有那么一天……看在文皇帝仁德和老祖宗的恩情上,元召一定盡力而為,求得一個穩妥的結局,讓她們余生能得安穩度過就是了。”
說完之后,他不再多言,轉身自去了。留下一肚子怒氣的館陶公主在跺腳咒罵。
樹影之后,曾經統領西鳳衛三十年的老秀魚聽明白了元召的話,微微點了點頭,暗自嘆息一聲,縱身消失,回長樂宮復命去了。
元召在御道邊走著,心情卻并不平靜。他有一種預感,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的去避免,該來的大概終究還會來。
這個強大帝國的最大危機,并不在于朝堂爭斗,也不在于敵國外患的侵襲,而是在于帝國的心臟~未央宮禍亂!
元召抬頭四望,殿宇崢嶸,重樓巍峨,發生在這宮殿帷幕間的那些陰謀混亂、巫蠱之禍曾經活生生的毀滅了一個偉大的盛世!給歷史和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今天自己就站在這里,有能力去阻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