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吃相  第741章 郡縣制的隱患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帝國吃相 | 牧塵客   作者:牧塵客  書名:帝國吃相  更新時間:2018-10-30
 
紫宸殿。

皇帝脫去朝服換上輕松的便服站在門口,看見陳旭跟著宮人急匆匆而來,這才笑著迎上來。

“陛下,不知召臣入宮有何吩咐?”陳旭行禮之后問。

秦始皇挽著陳旭的手進入大殿坐下,吩咐宮女泡上香茶之后才笑著說:“裁撤安置西北大軍,愛卿又給朕一個巨大的驚喜,若不是愛卿的良策,此事或許還要拖上數年之久,可惜滿朝文武拖得起,朕卻拖不起,用兵之道貴精不貴多,朕現在總算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四萬馬卒,一年之內掃平數百年禍患,連朕現在想起來還猶如做夢一般!”

“匈胡,小患耳,陛下如今應該多多考慮西方之事!”陳旭喝著茶笑著說。

“不錯,朕也有此憂慮,上次愛卿入宮獻來地球儀,讓朕突然眼界大開,這半個月朕都在思慮裁軍之事,沒有和愛卿閑聊了,因此今日特意請愛卿來說說話,商討一下西域之事,雖然愛卿上次言說征討西域不宜操之過急,但朕卻還是需要愛卿給朕一些建議,好讓朕心里有些準備,畢竟西域諸地我中原皆都不熟悉!”

“關于西域之事,臣近日也有一些思量,不過猜想陛下對于裁軍之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拿定主意,因此便沒有入宮前來向陛下進言,沒想到陛下竟然如此雷厲風行,短短半個月便決意裁軍,今日朝堂之上便決策部署,實在令臣佩服不已。此次裁軍之后,將西北臃腫的大軍精煉為數萬精銳馬卒,輕裝上陣便于調配,不僅會節省軍械糧草的配給和運送,更會大大增強陛下對軍隊的掌控,一旦戰事爆發,數萬馬卒急如雷霆之勢而出,天下莫敢當也,此乃國之幸事,何況裁撤下來的將卒也能還家耕種享受團圓安寧,也都會感激陛下今日所做的決定!”

陳旭拍了一通馬匹,秦始皇臉上笑意更濃,心里對陳旭本來有的一點點芥蒂似乎也瞬間煙消云散,放下茶杯高興的說:“西北大軍本就是朕為了討伐匈胡而備,如今匈胡皆平,留之無益,李信、江琥和蔣步三位將軍聯名上奏裁軍深合朕意,之所以躊躇許久,只是因為疏散安置耳,今日愛卿用三策解決此事,朕自然要以雷霆風暴之勢將此事安排妥當,多拖一日便多耗一日的錢糧,因此裁軍之事,愛卿當立首功!”

“陛下言重,此乃國策耳,臣為陛下分憂乃分內之事!”陳旭拱手道謝之后接著說,“對于經略西域之事,臣以為可以和嶺南一般徐徐圖之,西域乃是羌戎胡蠻雜居之地,地處荒漠之間,雖然也有水草豐美之處,也有我中原未有的特產,但畢竟距離我大秦太過遙遠而且地域廣闊,因此征服西域諸國也不能采用和匈奴東胡同樣的對策,主要以威服為主,設置郡縣安排大秦官員前去管理并不十分合適,因此臣建議可以以大軍威懾讓其臣服,授權讓那些羌戎部族自治,不過首領必須獲得大秦的認同和許可,必須獲得陛下親自諭令才能稱王稱侯……”

“愛卿莫不是說西域要采用分封諸侯之策?”秦始皇猛然抬頭看著陳旭。

“陛下如此理解也并無不可,我中原眼下人口不過兩千萬,地廣人稀,如果繼續采用郡縣制,就必然要移民歸化,但西域之地比我大秦還要廣闊,而且羌戎胡蠻皆都野蠻不服王化,實行和中原同樣的策略并不合適,相反大量移民還會造成我中原人口不足導致各種民生問題,何況故土難離,遷徙之民以刑徒為主,這些人一旦對陛下心生怨恨,殺官造反而擁羌胡自立,必然會造成更加巨大的動蕩,對于以后征討西方諸國殊為不利。”

“唔,愛卿言之有理!”秦始皇微微點頭。

“攘外必先安內,國內安定,民生富足,兵精糧足之下對外則無往而不利,西域諸族本就是華夏先民,欲使其歸化,必先收服其心,采用分封制接受我大秦的統治,同時多多分封諸侯,這些諸侯之間必然不服統治互相為敵,就和當初大周如出一轍,諸侯之間各自為政,互相掣肘,十數年下來必然一盤散沙,比如月氏,如今月氏王一統部族,統兵數十萬比匈胡強大的多,但若是我大秦以兵壓境,月氏必然驚慌俯首稱臣,陛下特別恩賜將月氏王的一群兒子都冊封為侯爵,允許他們自立稱王,月氏瞬間就會分崩離析……”

秦始皇端起茶杯喝茶的同時臉色古怪的看了陳旭一眼。

這個計策好毒。

就像當初的晉國一般。

晉國獨霸中原數百年,秦楚宋齊等鄰國都被揍的灰頭土臉差點兒跪著喊爸爸,后來六卿爭斗不休晉王室勢衰,周王本就忌憚晉國的強大和見誰揍誰的王八蛋屬性,于是故意示弱封韓趙魏三卿為諸侯,許之稱王,一個獨霸中原的萬乘之國轟然分崩離析。

雖然那個時候周王室已經開始衰敗,但還沒有到諸侯國完全不聽話的地步,至少表面上還是都非常尊重周王室的,韓趙魏三卿雖然有逼迫周王之嫌疑,但若是周王不同意分封三姓為諸侯,韓趙魏也并不敢把周王室怎么樣,畢竟旁邊還有秦齊楚宋等有能力稱霸的諸侯在一旁擦拳磨掌虎視眈眈。

實際上三家分晉既是晉國國內的混亂,同時也是其余被晉國揍遍了的諸侯國一致的心愿,加上周王室也樂見其成晉國垮臺,因此順水推舟之下,晉國這個幾乎獨霸春秋史冊的諸侯大國便垮塌了。

在分封制度下,對付不聽話的諸侯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的分封其國內的貴族,讓其國內混亂,這個計策在后世的大漢朝曾經實行過,那就是著名的推恩令,朝廷不斷把諸侯王的兒子孫子封王,因為每個王都必須有自己的封地,因此這些諸侯國便越來越多,彼此的地盤也越來越小,最后慢慢瓦解無形。

名義是推恩,實則是瓦解反對勢力最毒辣的手段。

“冊封西域部族并無不可,但此并非長策,可以使其亂一時,若是其中突然出現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必然還要再起禍端……”秦始皇捻須沉思之后說。

“陛下說的是,畢竟西域地域廣大,分封之后我大秦并不能直接管理,的確會埋下一些隱患,其實臣還有一個更加巧妙的方法,只是可能實行起來會引起諸多同僚的誤會……”陳旭想了一下說。

“愛卿直言無妨,今日只有我二人,一切都可以商討,如果朕覺得的確不妥自然不會傳出去!”秦始皇興趣十足的看著陳旭。

當皇帝,不會害怕臣子不高興或者反對,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理由,讓皇帝覺得這件事可為或者不可為。

“大秦立國之后,采用郡縣制度,廢棄了前周的分封制度,這一策略極大的加強了朝堂對于全國的控制力度,但卻也有一個極大的隱患!”

“隱患何來?”秦始皇臉色一下嚴肅起來。

當初力排眾議采用李斯建議的郡縣制,到如今朝堂和民間依舊反對的聲音非常大,偶爾朝堂之上還會吵鬧,雖然這種聲音現在越來越小,但代表著一股老舊傳統勢力的公卿王侯并不肯罷休,朝堂如此,民間自然更加動蕩,以儒家門徒為首的百家諸生反對的更加劇烈,大量儒家弟子不愿事秦,不愿意給秦始皇當狗腿子治理國家,特別是儒家當代的領袖人物孔子的八世孫孔鮒,號令天下數萬儒家門徒,但卻躲在魯地整天咒罵皇帝,但鑒于其人名聲太大,秦始皇都沒有絲毫辦法,只能把耳朵堵上裝作聽不見。

前年皇帝巡游東南封禪泰山,召集魯地七十二位德高望重的儒家門徒,秦始皇希望他們寫一篇頌揚皇帝仁德的文章祭拜天地,但卻被這些儒生指著鼻子臭罵一頓,秦始皇一怒之下把這些儒生全部趕下泰山,然后讓李斯寫了一篇拍馬屁的文章刻在了泰山之上,完成了封禪儀式。

這件事已經傳的天下皆知,皇帝的做法也遭諸生譏諷。

皇帝雖然不會自降身份去和這些諸生理論,但心里肯定憋著一團火。

不然去年李斯提出焚書之策,皇帝差點兒立馬就答應了。

諸生在民間上躥下跳,反對法術,反對郡縣制度,反對大規模勞役,反對奢制陵寢,反對一切他們認為不符合他們治國理念的朝堂政令。

這些人的存在讓皇帝非常惱火,甚至是惱羞成怒,天天在皇宮劃圈圈詛咒這些百家門徒都死的一干二凈才最好。

如今大秦看似平穩,但實際上民間仍舊惶惶不安,廢棄分封制度就是主因,因為的確不符合商周傳承下來的古禮。

而且從后世的歷史軌跡看來,徹底廢棄分封,其實對于封建王朝的統治非常不利。

沒有血緣關系的分封統治,光靠郡縣制度便沒有對中央王朝的歸宿感,一旦皇帝死亡或者繼承者出現問題而朝堂發生動蕩,各地都可能會冒出異姓勢力造反,百姓會更加慌亂惶然,即便是有忠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想尊王護國,但卻師出無名只能觀望。

要徹底實現郡縣制成功,只能實行民主選舉制度,在憲法的框架下皇帝輪流坐才行,但要想萬世傳承皇家的獨裁統治,就需要有一個龐大的家族勢力,從血緣關系上來維持帝國的凝聚力。

雖然其中會有混亂和爭斗發生,但至少還能保證血緣的傳承。

沒有哪一種制度和哪一種帝國可以長盛不衰。

天下大勢就是如此。

但大周憑借分封制度傳承了整整八百年,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分封在民間擁有極大的號召力,也擁有極大的向心力,這是民意基礎。

大秦眼下的確穩固,但皇族勢力太弱,全靠秦始皇一人在獨立支撐和掌控,一旦秦始皇死,皇族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維持帝國的運轉,再遇上胡亥這種二世主,崩塌是遲早的事。

而要加強皇族的力量,分封諸位皇子就是最好的方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