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九年二月的應天府,幾乎全民都陷入了火車試運行帶來的震撼之中。
只需要兩個,最多四個銅板,就能上車享受一番。導致了這一列四節的火車,從投入試運營開始,就火爆異常。
許多老百姓根本不是為了出行,只是為了享受一番坐車的樂趣,不厭其煩地一次次乘坐。
以至于半個多月過去了,這列火車還沒有真正擔負起應有的職能。
這不像是一列城市火車,而仿佛是游樂場的過山車。
工部也在加班加點地制造更多的車頭,更多的車廂,想要早日把其他幾條線路的火車也運營起來。
不過在全國來說,影響最大的還是三月將要舉行的春闈。
作為封建時代唯一改變自身命運的渠道,科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后世的許多人將科舉與高考相比,其實大謬。
考上大學,雖然能改變自身的命運,但是跟科舉相比,遠遠不如。因為科舉改變的不僅僅是自身的命運,更是在這個以出身定位的僵硬階層向上的臺階。
后世的萬民平等,如今卻是士農工商階級分明。
考上大學只是給了你一個平臺,但是科舉卻是將一個底層人變成上等人。
如今的科舉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四書集注》是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于一體的經義釋注。
朱熹少年得志,但由于他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與當權者相逆,所以仕途頗為坎坷。
且不談他私德如何,僅憑此書來講,他的確算得上是一代大家。
在朱瞻基看來,他的很多思想其實非常落后,但是在這個時代,還沒有誰能像他一樣,在儒家經義里面將整個社會層次和關系分析的如此清楚。
朱熹的深刻之處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同時又把董仲舒陰陽五行,把張載、周敦頤、二程的觀點,以及佛教的滅欲觀和道家的哲學與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細致地構造出內容精深的新儒學體系。
儒學在世界觀、方法論上的短處被克服了。
這也使佛、道等學說再也不會動搖它了,并且還要主動靠攏。
南宋以后,蒙元一直到明朝這幾十年,三教合一的趨勢,實際上就是他那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宋以后一直到現代的幾百年間,《近思錄》、《四書或問》、《四書章句集注》一直被奉為正統。
這就充分說明了朱熹的觀念不僅與當權者,與宗法體制十分的適應,更與整個社會的架構相輔相成。
朱瞻基要打破的是儒家的壟斷,卻不是要顛覆儒家的思想。
實際上,坐在皇儲這個位置上,享受著萬民愛戴,享受著既得利益,他又怎么可能會去拆自己的臺。
所以,要變的是儒家,不是儒家思想。
只有儒家思想,才能支撐一個大一統,共同文化圈的龐大帝國的文化底蘊。
道家和佛教,雖然有著不少深刻的哲學思想,但是因為不具備凝聚的體系,所以指望不了。
朱瞻基現在就希望一清子他們,能搞出一個更有效率和凝聚性的真理教義出來。
他不奢望能搞一個馬克斯主義出來,那也不切實際。
但是只要能為大明所用,打破儒家禁錮思想,符合大明發展利益的教義,就足夠了。
三月初八,空置了大半年的應天府貢院在被好好清理了一番之后,開門迎客。
將近兩萬來自大明各地,包括交趾和朝鮮,東瀛的舉人們,紛紛背著行囊,住進了號房。
三年一度的春闈正式拉開了序幕。
三月十五,貢院進行最后一場考試的時候,在大朝會上,朱瞻基正式頒布了《勛貴子弟義務服役令》。
這個太孫令的頒布并不容易,因為從正月里開始提起,就遭到了不少勛貴的反對。
就連張輔,也覺得朱瞻基有些太激進了。
雖然從朱元璋開始,幾任皇帝都對武將防范甚嚴。但是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棣,他們都是打壓一撥,拉攏一撥,扶持一撥。
只有這樣,兵權才能穩定。
但是朱瞻基現在這樣頒布這個《勛貴子弟義務服役令》卻是針對所有的勛貴,武將。
哪怕就是現在朱瞻基最親信的勛貴,武將們,對此也是大有意見。
但是朱瞻基早有準備,拿出了南洲,東洲,西洲三地開發作為誘餌。
如今的這三地早就被勛貴們視作黃金寶地,只等朱棣班師回朝,就要進行大開發。
誰去開發?當然是這些勛貴,武將們了。
但是能把這些事交給這些紈绔子弟嗎?只是這樣一分析,反對的意見就減弱了不少。
同時,從北明山回來的鄭能被朱瞻基任命為羽林衛指揮僉事,專門負責肅清京城治安。
對這個得罪人的活,鄭能是不想接的。但是,朱瞻基卻不許他推脫,而且又拿了撒馬爾罕總督一職來吊著鄭能。
鄭亨想要當撒馬爾罕總督,不付出一點代價怎么可能。
他們成為了孤臣,朱瞻基才能放心讓他擔任撒馬爾罕總督一職。
鄭能也知道自己無可選擇,只能充當
了朱瞻基手里的這把刀。
在他雷厲風行的行動之下,十余天的時間,就抓了一百多個在京城仗勢欺人的紈绔子弟。一些原本可大可小的事情,現在都往重了判。
該打板子打板子,該服勞役服勞役,該坐牢坐牢。
而且這一次,任何人說情都不管用。不管是總兵的兒子,還是國公的孫子,全部依法處置。
雖然沒有殺人,卻也讓那些紈绔子弟膽戰心驚。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京城的風氣登時好了許多。
這一下,那些勛貴家族再寵子弟,也知道朱瞻基是當真了。
何況,他們雖然寵一些家族子弟,也未必沒有望子成才的想法。反正不過是扔軍營里訓練一兩年,這一次再沒有人反對了。
處理好了這件事,朱瞻基暫時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面。
過了正月十五,朱瞻基的十四個已經五歲的孩子,就全部被安排到了羽林衛學靠近孝陵的京城外鐘山下進學。
這里是祖陵,其他人等都不能靠近,也不能隨便動土。
當初朱瞻基要給自己的孩子建學堂,還遭到了呂震的反對。
不過下馬橋這里在大開工,光是一座理工學院,占地面積就超過了兩平方公里。
而且內監也在給朱棣修建陵寢,到處都在開工。動這么大干戈,只是建一座園林式的小學堂,當時絲毫不起眼。
等呂震發現的時候,這里已經把房子都建好了。他對此也無可奈何,已經動工了,總不能把房子拆了,何況拆了也是動工。
這個園林的面積不算大,只有三畝地,位于山腳下前湖與羽林衛學之間。除此之外,湖邊預留了幾十畝的地。現在直系未成年孩子還少,等以后有了孫子輩,數量可就多了。
何況,現在只有小學,以后還會設置中學,大學,不預留足夠的土地可不行。
外人一開始對朱瞻基不在宮中授課還有些不解,不過看到東瀛王儲明仁也被安排到這里進學,心里似乎有些明白了。
除了安排明仁在前湖學堂就學,朱瞻基還在南方不遠的月牙湖畔,給秋子安排了一個別院。
明仁他們都是連續上三天課,玩一天。這三天中,所有的孩子都不能離開學堂,吃住都在里面。
當母親的要是舍不得,每日中午,傍晚可以去探望一會兒。
這樣安排沒有別的意思,也不是給孩子們一個愉快的童年,關鍵就是有個借口讓秋子經常出門,送上門來。
這個皇家蒙學的山長,朱瞻基讓藍煙擔任,因為只有她,才更了解后世的學校是什么樣的,這個學校有哪些不足。
因為孩子們還小,十五個孩子分成了一個班,沒有要大儒來教,而是由后妃們開始教他們拼音字母。
這個蒙學的孩子只有十五個,但是不代表只有十五個學生,實際上,這里的學生數量超過了兩百個。
只不過,其他的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她們是宮里的宮女。
在朱瞻基的要求下,所有超過三十歲卻沒有被放出去的識字宮女,都必須接受拼音教育。
今后的幾年,朱瞻基將會在應天府開設多家新式小學,她們這些無依無靠的宮女,將會是今后的學堂老師。
只要學會拼音,以后不用等先皇去世或者大赦才能放回家,這讓內宮里的三千多宮女大部分都趨之若鶩。
除了能在貴人們面前掛上號的宮女,整個皇宮里面,宮女是比太監還要更低等級的存在。
她們的地位卑下,毫無人權,不要說貴人們,就是太監們也能欺負,每年打死的不知道有多少。
而且,她們入宮的時候少不經事,大部分因為了解后宮隱晦,終生不得出宮。
即便是年老色衰了被放出宮,爹娘早已過世,有些兄弟子侄憐憫的,還能供奉到死,更多的卻是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自己了。
許多宮女就是被放出宮,自己不能生活,不得已,又自求進宮,到內庫那邊做工為生。
但是內庫那邊基本上是沒有入宮的年輕宮女,人家干活利索,自然受待見,他們這些手腳不便的,也就是求一口吃食活命。
朱瞻基再不尊重女人,但是有著后世的男女平等想法,自然是看不下去的。
但是他現在還不是皇帝,也不能當了朱棣的家,所以先換一種方式,給這些宮女找一個出路。
那些儒生一開始不可能接受漢語拼音,但是她們能接受。除了她們,還有那些老太監,只要識字,朱瞻基都愿意打發他們去當一個蒙學老師。
兩百個宮女當然不是全部,她們只是一些代表,學會了拼音,回去了之后還會再教授他人。
這些都識字的宮女,太監,只要應天府這邊,百姓能接受他們教孩子,也就等于接受了這種教育方式。
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等到第一批接受了拼音教育的人成長起來,他們自然能看到拼音教識字,會比死記硬背更加有效果。
不過他還沒有算,他既然在皇室用拼音教學,民間百姓哪有不有樣學樣的呢?
在這個集權社會,他的偏好,就是全國人都要跟著一起喜歡的。
一年級的教材很簡單,也就是拼音,看圖識字,乘法表這些。
除了這些,朱瞻基也讓后宮妃子們編撰一本十萬個為什么,用淺
顯易懂的對話方式,解釋世間的一些自然現象,甚至是大道理。
這才是培養一個孩子對一切未知產生好奇,甚至探索之心的最佳方式。
朱瞻基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全部都能成才,但是只要不拖后腿,不管在哪方面都有所展現,就足夠了。
這個學校真正的學生只有十五個,老師的數量卻多了幾倍,每個孩子的貼身太監和宮女也在學校里面做義工,但是上課期間,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地遵守校規。
朱瞻基在教育上幫不上忙,但是在學校里建了一個游樂場,讓他們在上課之余,有個能玩耍的地方。
當然,也免不了偶爾出去偷一下腥。
對此,不要說他的后妃們,哪怕就是那些文官,也沒有當一回事,跟大部分帝王相比,朱瞻基的私德好的幾乎無可挑剔了。
三月十八,這一日春闈結束,而朱瞻基短暫的閑暇時光,也告一段落。
接下來的這一個月,將會是他最忙碌的時候。
朝廷需要從這一萬多舉人里面挑選出來一千多進士,而他,也要從這些人里面,挑選出一些種子。
如今是明初,不是人才泛濫的明末。所以如今每科選中人數雖然不會超過五百,但是選用人數卻超過一千。
永樂一朝,如今經過了六次春闈,每次選用人數都超過了一千二,凡是三甲,哪怕殿試被黜落,也會與其他人再次篩選,選為庶吉士,委任官職。
這主要是因為明初到處都缺讀書人,到處都缺官員。
不過這幾年朱瞻基任用了不少工匠為官,這一科,他決定從嚴選拔。
后世每次只選三百多人,他也應該這樣做,讓那些讀書人都知道,當官不僅僅只有科舉這一條路。
(春節期間,事務繁忙,明天又有朋友結婚,要去幫忙,還要給他跑幾百里接親。明日中午不喝酒,盡量早點回來更新。請大家體諒,初九以后,恢復正常更新,我也開始慢慢還債。)
天才一秒:m.22wen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