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四十章 殺無赦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的大明新帝國 | 搖搖-欲墜   作者:搖搖-欲墜  書名:我的大明新帝國  更新時間:2021-04-09
 
帖木兒帝國是西察哈臺汗國后裔,在蒙元人的鐵蹄下,突厥人屈服了很長一段時期,但是蒙元的勢力衰退,給了他迅速發展的機會。

帖木兒從洪武十二年開始,先后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進而攻占兩河流域。洪武二十年征服花剌子模,洪武二十一年之后,多次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

洪武三十年,他攻下了德里蘇丹國首都德里,屠殺戰俘超過十萬人,占領印度北部。

如今的德里蘇丹國已經完全成為了他的附庸,在帖木兒國混的不如意的貴族們,到了德里蘇丹國,就能變成太上皇。

蒙元人,突厥人,大食人,雅利安人,還有印度人,就這樣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或許不能說是食物鏈,而是生態鏈。

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直接影響了后世六百年的世界生態意識。

歐洲人自從有了文明意識,其實一直都是處于一直封建領主的平等意識下,他們哪怕打的再狠,也一直守著他們的一套規則。

只要敵人認輸,就不會趕盡殺絕,用聯姻在上層社會之中形成親屬關系,失敗的敵人可以用贖金來買回自己的性命。

但是蒙元人讓他們認識到了敵人的兇殘,他們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強奸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這種文明的倒退和殘暴直接影響了歐洲人以后對異族的態度,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對非洲和亞洲人的屠殺,都是他們從蒙元人那里學來的。

他們對歐洲自己人是套準則,對其他人是一套準則,就是從蒙元人這里學到的。

看到這些德里人,朱瞻基忍不住走神了,心里想著該如何糾正這種意識形態。

他不認為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一套好的規則,像大唐時期,漢族對異族的融合,對異族的思想控制,才是真正好的規則。

在漢人與異族之間建立鮮明的等級,卻不完全阻斷底層人向上層奮斗的渠道,這種社會規則更文明,也更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在大唐時期,漢族比其他民族的人更高貴,但是漢族并不拒絕其他民族人的上升通道,在那個時期,許多異族也能在大唐為官,只是比漢族更難一些。

對待鄰國,只要你承認我的這一套規則,我就認可你,并且接納你。

所以那個時期,不管是朝鮮,東瀛,還是吐蕃,都承認唐朝的正統,自認屬國。

但是唐朝時期有兩個方面的政策錯誤,導致了這一規則的失敗。

一是唐朝并沒有重視技術和經濟的控制,不管什么先進的技術,都無所謂地送給異族,導致了異族的迅速發展。

那個時候的朝鮮,東瀛,吐蕃,包括阿拉伯人,都是靠著大唐的先進文化和技術,迅速發展了起來。

二是大唐中央政權賦予了節度使太大的軍權,重武輕文,導致了支強干弱,中央政權的控制力衰落太快,短短的一百年時間,朝廷就幾乎失去了對基層的控制。

論武力對比的懸殊,唐朝遠遠比不上漢朝,但是為什么不管古今中外,都認為唐朝是漢族最鼎盛的時期呢?

這不是指國力鼎盛,而主要是文明的鼎盛!

明朝如今的基礎比唐朝更好,因為唐朝初期的突厥和吐蕃都非常強盛,有心腹大患。

可是如今的大明幾乎沒有了任何敵人,連草原民族現在都被大明收拾了。

現在唯一比不上的是人口……

朱瞻基查了皇宮里面的記載,北宋宣和四年,全國人口普查是九千多萬人,但是到了元朝至元十一年,全國人口僅剩下不到九百萬人。

明朝建國初期,當時的全國人口盤查是不到兩百萬戶,不過當時隱戶太多。到了洪武十四年,因為明朝大肆發放土地,藏在山里的百姓紛紛出山,這個時候的人口普查是一千一百萬戶。

而永樂五年,大明重新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大明的戶數增加不到一千萬,但是人口將近六千萬。

這里面,江西的人口最多,達到了一千多萬,占了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這主要是因為北方的戰爭,導致了百姓都逃到了南方的江西。

這也是明朝初期,為什么大明的進士,狀元大多都來自江西的原因,人口基數在那里啊!

北方的人口大量減少,主要都在山西一地,因為那里山多,便于百姓藏匿。

朱元璋還怕北方的百姓與異族勾結,將山西的百姓移居湖廣。

相比后世的十幾億人,如今的六千萬人只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大明的土地都拋荒了許多,也是大明不愿意發展海洋政策的主要原因。

“殿下……,殿下……”

朱瞻基抬起頭,馬歡才低聲說道:“使節脫不花花向殿下獻上西域美女兩人,汗血寶馬兩匹。”

望著高臺下的一眾使節,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我大明與德里歷史淵源甚久,大唐時期,玄奘法師就曾到德里那爛陀寺游學譯經,兩國民間往來頻繁。如今兩國雖然山高地遠,缺少往來,但兩國貿易卻能互補,今后當大力拓展。今我大明在柯枝設置西洋行宮,今后每年都當運送大批大明貨物至此。你國所需我大明特產,都可報與我內監官員。”

那脫不花花是個蒙元人后裔,一口流利的漢話,交流不成障礙。他抱拳說道:“殿下,我德里雖不如大明繁華,卻也盛產黃金,民間不缺食糧,不管布料,絲綢,瓷器,茶葉,我國都大量需求。但,外臣聽聞大明如今有一種火器,可以隔空傷人,不知可否售于我國?”

還真敢想啊!朱瞻基笑了笑,搖了搖頭說道:“我大明與德里雖無利益之爭,但火槍乃是我大明立身之本,概不外售。若是民間之易貨,什么都好說,國之重器,不在民間易貨之列。”

如今不管南洋也好,西洋也好,都知道了火槍的厲害。他們當然想要得到這種武器,但是朱瞻基是絕對不會出售了槍支,然后讓他們有機會對付自己的。

除非等大明以后的武器升級了,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才會有選擇性地售賣一些低級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

對方不論怎么說,朱瞻基都不理睬他們,直到天色已黑,他們才只得怏怏離去。

“殿下,德里人所送美女如何處置?”

“帶過來我看看,合我心意就留下,不合心意就賞賜給軍中將士吧!”

女人對他來說已經不是享受,只是負擔了。

不管怎么說,他都做不到像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把女人只是當貨物一般,不當人看。

如果收了那個女人,就必須對她的人生負責。只是收集到后宮里,睡一覺,然后就讓她一輩子在后宮里寂寞老去,死去,他不忍心。

這兩個女人都是波斯女人,容顏嬌美,也符合朱瞻基對女人的審美,身材苗條,而沒有粗壯感。

不過她們的容貌對朱瞻基來說缺少震撼力,他也就沒有了太大的興趣。“將她們一人賞給劉安,一人賞給趙永亮。囑咐他們,軍事機密不可泄露。”

劉安和趙永亮都是中級將領,他們不像薛祿,朱真這樣的主官,每到一地就會有藩王貢獻美女。

賞給薛祿他們,他們也不會在乎,賞給更下級的將領,他們并沒有在艦隊里攜帶女眷的權力,也不一定能保住這些美女的能力。

朱瞻基可不想因為女人,鬧的下面將士之間起矛盾。

回到了后宮這里,朱瞻基就聞到一股濃郁的中藥味,他心里緊了一下,問道:“誰生病了?”

領路的李亮說道:“稟殿下,只是最近春燥,馬良媛她們上火,喉嚨痛,并無大礙。”

朱瞻基點了點頭,放下心來。水土不服的問題,是每個人的體質問題。這在后世都避免不了,這個時代更是尋常。

這次出海,軍中消耗最多的就是治療皮膚起疹子的藥和消火的藥。抵達印度后還稍微好一點,在南洲期間,超過一半士兵都出現過水土不服和上火癥狀。

不過朱瞻基如今的體質不同,幾乎沒有出現過任何不適,這一點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驚詫。

晚上安頓下來,朱瞻基一晚上都沒有睡好,一直在想著如何應對印度這個地區。

以后加強對這里的控制是一定的,但是干預到什么樣的程度,如何實施,都是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事情。

鄭和他們忙碌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把西亞各國的位置,簡介,都抄錄整齊,在地圖上也標注下了各國的位置。

雖然這個地圖比較粗略,但是最少朱瞻基一看,就能知道每個國家大約在什么位置。

雖然知道國家的位置所在,但是對于當地的特產,大明掌握的并不多。

印度也盛產鋼鐵,煤炭,黃金,還有世界上不多的天然硝石礦。

這里的硝石礦比大明江油那里的儲量要大的多,大航海時代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歐洲侵略全世界,所生產的火藥,絕大多數硝石都是來自印度。

可惜的是,朱瞻基并不知道這硝石礦在什么地方,而當地人對硝石礦的認識更不多。

今日登神山祭拜,眾人先是坐船,然后坐車,最后還要步行登山。

今日沒有用龍輦,這個車跟個大房子大小,一般的道路都還沒有這個車子寬。

朱瞻基今日騎馬,一幫女眷坐車,祭拜神山之后,會直接到柯枝王宮做客。

沿途無數的印度百姓爭相膜拜朱瞻基這天朝上國的皇孫,看到大明皇室出行的儀仗,一個個都面露向往之色。

如今的印度各地咖喱還沒有徹底流行,但是不講衛生這一點,一直沒變。

這里人們,不管大小便當街就來,就是有廁所,也只是劃一塊地方,根本沒有遮擋。

以至于一進他們的城鎮,就是一股屎尿味,讓人反胃。

許多人在電影上面,看到印度女人的臉蛋輪廓漂亮,就意味印度人很美,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

印度的五大人種,除了雅利安人種與白人有些相像之外,幾乎都是黑色人種。他們的膚色由深到淺,只有雅利安人種和東亞人種能夠入朱瞻基的眼。

其余的三個人種,要么是顴骨高的讓人覺得五官變形,要么是黑的讓人恐懼。

因為他們的黑不像是非洲黑人,是一種單純的黑。他們皮膚的顏色,跟黃色人種死亡之后的膚色幾乎一樣,所以格外滲人。

即便是在后世,朱瞻基也欣賞不來南部印度人的美,柯枝位于印度南部,這里的人就更入不了朱瞻基的眼。

繞過他們的國都埃爾納古勒姆,來到了位于東南方的神山。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期間,朱棣命工部吏員隨行,在此刻下了一座巨大石碑,并刻下了中文碑文,供當地土人膜拜。

工匠耗費了數月時間,完成了這座足足二十米的石碑。這座石碑利用山石就地雕刻,除了文字,還雕刻了東方的龍,自刻成之日,就成為當地的圣物。

登上了三百多級的臺階,朱瞻基登上了山腰。禮部官員擺下香火,文武百官在朱瞻基帶領下,共同敬奉香火。

然后,朱瞻基才仔細瀏覽了這座巨大石碑。

王化與天地流通,凡覆載之內、舉納于甄陶者,體造化之仁也。

蓋天下無二理,生民無二心,憂戚喜樂之同情,安逸飽暖之同欲,奚有間于遐邇哉。

任君民之寄者,當盡子民之道。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書》云“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

朕君臨天下,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

遠邦異域,咸使各得其所,聞風向化者,爭恐后也。

看到這碑文的內容,朱瞻基的心里感慨萬千。這碑文充分顯示了大明天朝上國的氣勢,也表現了對印度各國的籠絡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于大明,可是在后世,這里根本沒有任何人記得。

哪怕他見多識廣,也沒有聽說過這座圣碑,恐怕是早就被當地人摧毀了。

大明如果不放棄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區,一直對印度地區進行干預和控制,恐怕就沒有人敢這么做。

如今的大明已經在這里修建了行宮,今后準備加強對南洋的控制。朱瞻基相信,大明只要不重蹈覆轍,這座圣碑就會一直流傳下去,供后人瞻仰。

如今已經是二月末,按照陽歷,都四月份了,如今的印度已經非常炎熱。

眾人在山上并沒有耽擱太久,就原途下山,前往柯枝王宮。

朱瞻基特意召了解縉隨行馬后,問他:“如果在這柯枝推行漢話,解師以為可行否?”

解縉雖然是文士,但是騎馬也不在話下,他沉吟了一番說道:“若只是以加大貿易份額為由,開設漢話學塾,當地土人怕不是要爭先恐后。但是若想全面推行,恐困難重重。”

朱瞻基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明境內的文人數量不多,而此地地域遼闊,人口繁多,想全面推行漢話肯定不容易。

但是如果是以貿易為借口,在這里設立一所漢語學校,這里的土王們恐怕都會派子弟來學習。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先辦一個學塾,讓這天竺一地各國,都以會說漢話為榮。解師可在文人間聯絡眾人,能有十幾個文人留在此地教授漢話,暫時就夠了。孤承諾,凡是愿意留在此地授課的秀才,舉人,滿三年后,回去大明可按同進士授官。”

解縉答應了下來,愿意幫助說服一些文人留在此地授課。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想要長期在印度實施影響力的大明來說,卻非常重要。

不管大明如何強盛,印度各小國如何落后,如果相互之間民間的的溝通不夠,一切控制都無從談起。

抵達柯枝皇宮,這里的皇宮建設的倒也頗有規模,大理石的建筑城堡,還有幾分氣勢,就是稍微小了一點。

柯枝國主率領家人和文武官員在城堡外迎接了朱瞻基一行,諸多女眷也直接被接進了后宮。

接下來的十天,朱瞻基一直在各種應酬中度過,每天接見各國使節,安排各種瑣事。

在這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委派了八十余個羽林衛學的士兵,與內監的人員一起,前往印度各國進行貿易摸底。

大明與各國的貿易,需要了解各國的情況,所以這件事是印度各國都認可的。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每個隊伍之中,都有幾個羽林衛學里面孤兒出身的士兵,他們任務是繪制印度半島的詳細地圖,還有道路。

在朱瞻基的計劃里,不僅要開通大明到印度的海上線路,還要勘測一條大明到印度的陸地線路。

幾千年來,從印度前往大明,都是要先繞到阿富汗一帶,然后從西域進入中原,這條路交通不便,補給困難,當然不合適。

最合適的道路應該是從云南到緬甸,經密支那抵達阿薩姆。

印度東部區域是除了中國以外,最適合茶葉生長的地區,這個地區是一定要控制在大明手里的。

因為只要控制住了這里,全世界就沒有其他地區適合種茶葉了,而茶葉就成為了大明的特產,完全壟斷。

只有完全壟斷的商品,才能暴利。

而密支那地區雖然偏僻,道路險阻,但是那里是世界唯一的翡翠產區。控制住了那里,以后也等于控制住了華人最喜歡的奢侈品之一。

最大的好處是,大明打通了這條通道,就等于是有了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大事。

但是最少在朱棣征討帖木兒國之前,朱瞻基不會暴露這個計劃。真要修這條路,需要耗費的精力不會小,耗費的人力,物力,也是現在的大明承受不起的。

三月中,就在朱瞻基準備出發的時候,兩艘來自南洋的戰艦追了過來。

他們不是來自大明的傳令船,而是張輔派過來的人,船上裝滿了兩船草藥,還有一個已經滿七十四歲的老人中和子。

得知中和子前來,朱瞻基都吃了大驚,得知他帶來了各種防治瘴氣的草藥,更是大喜,隨即親自到碼頭迎接了中和子一行。

一見朱瞻基,他就長揖笑道:“老道慚愧,耗費一整年,才算勉強不負殿下所托。”

朱瞻基笑道:“得知道長終于研制出治療瘴氣的特效藥,孤不勝驚喜,道長這是造福萬民之舉。”

中和子固然是世外高人,但是這個時候也忍不住有些自得,笑道:“不敢當,老道也只是盡些本分。”

他自去年二月抵達交趾后,在交趾一帶現場研究各種瘴氣。有了顯微鏡的幫助,他能觀測到不同瘴氣里面的病菌組成。

雖然不通原理,但是東方古代的研究學者們絕不缺少試驗精神。

古代流傳下來的藥方,具體的藥理,都是通過一次次的試驗,才匯聚起來,然后經過歷史的淘汰,留存下來的。

各種藥理從何而來?每種植物的特性是如何形成?不都是通過一代代的中醫們,通過各種試驗證實下來的。

現在知道了不同的病菌,就通過不同的藥物,不同的藥方配比來針對它們,這樣的藥效就比以前的防治瘴氣的藥物要有效的多。

到了秋冬的時候,他委托張輔從各地購買了無數的藥材,進行研究。經過多次試驗,確定下來了七種常見瘴氣的特效藥,現在帶上藥材追了上來。

朱瞻基之所以不敢去勃固,也不敢去榜葛刺等地,主要原因就是怕當地的瘴氣。

如果早有這些藥方,他絕對不怕去那些地方。

不過現在也不晚,回程的時候,他就能把勃固,也就是后世的緬甸給收服了。

他來柯枝,說是給朱瞻基送藥方和藥材,但是更主要是自己想要去西洋看看。

朱瞻基雖然怕他年紀大,身體受不了,但是見他堅持,也不忍趕他回去了。

朱瞻基將中和子留在了自己的旗艦上,讓他在船首的二層,與黃淵作伴。

整個艦隊,只有少數船上有小廚房,還有御廚專門做菜,而此后朱瞻基的人也是最多的,所以在這里吃的最好。

他不需要女人伺候,但是朱瞻基依舊派了四個宮女,專門伺候他們師徒二人。

他們的到來,劉承徽是最開心的,每日晨提夕命,伺候在旁。

朱瞻基的嬪妃之中,劉承徽的作用是最大的,她精通醫術,每次后宮妃子有個感冒發燒,上火,不需要太醫,她就能直接開藥。

而且,她還負責整個后宮的管理,幫朱瞻基管理的井井有條。

因為朱瞻基的重視,劉承徽的尊重,后宮的幾個妃子對這個老人也是尊崇有加。

雖然中和子已經七十四歲了,但是身體依舊很好,他對西洋各處的異國景致很有興趣。每次跟朱瞻基談到這次幾萬里的旅程,他都以不負此生來回答朱瞻基,堅持不肯回去。

借著東南來的季風,船隊只用了七日,就行駛了超過三千里路,抵達了忽魯謨斯,也就是后世的波斯灣入海口,霍爾木茲海峽的這個名字,就是從這個國家的名字而來。

忽魯謨斯是鄭和前三次下西洋的最遠處,是大明的最后一個貿易點,也是最大的一處貿易點。

這個國家在后世早就沒有了,變成了伊朗的一部分,這個時代,他們也是帖木兒國和大明的雙重屬國。

帖木兒國雖然忌諱大明,但是他們同樣需要一個貿易渠道跟大明做生意,得到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

可是這次還沒有進入海灣,前軍回傳,帖木兒國的艦隊封鎖了海灣,嚴禁大明艦隊進入。

朱瞻基本來陪著中和子在甲板上吹著海風,討論他身上出現的狀況對身體有無妨礙,聽到傳來的消息,登時精神大振。

“升戰旗,先打了再說!”他向中和子抱拳說道:“既有戰事發生,孤先去去,回頭再與道長暢談。”

“殿下身體已經修煉有成,無需擔憂。殿下請便,老道靜候佳音。”

朱瞻基轉身就走,問道:“為何不讓我軍艦隊進入?”

報信的傳令指揮還沒說話,就聽見內監們的稟報聲:“滇國公鄭和請見……”

“陽武侯薛祿請見……”

“定海候朱真請見……”

一聲接一聲的稟報,都是得到消息的高級將領們前來拜見朱瞻基了。

“宣……”

來到了三層的指揮艙,朱瞻基反而不急著問話了,一直等到所有人到齊,他才開口問道:“以往我大明艦隊來貿易,帖木兒國都沒有干涉,為何這次阻攔我等?”

“對方送來國書一封,請殿下裁決。”

“念!”

這一封國書洋洋灑灑數千言,主要意思就是以前的艦隊不過兩百多艘船,兩萬多人,但是這次八萬多人,九百條船,忽魯謨斯沒有接待能力。所以希望大明艦隊只派商船進入海灣貿易,他們不會做阻攔。

李亮念完,朱瞻基冷笑了一下,開口說道:“諸位以為如何?”

鄭和說道:“我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是帖木兒國不可或缺之物。他們每次采購我大明的貨物,除了自用,還有不少都是跟奧斯曼國進行貿易,賺取大額利潤,所以他們不會放過這個財路。”

朱瞻基又說:“我知道他們會跟我們貿易,我只是問,我大明該如何應對?”

鄭和知道這是朱瞻基逼他表態,以前他每次還給朱瞻基提一些意見或者是建議,但是后來每次都跟朱瞻基的本意不符,所以這種建議提多了會怕朱瞻基反感。

但是身為副官,他不能不表態,隨即說道:“他們帖木兒國既然知道這次我大明來了近九萬人,八百多艘船,當然也會知道殿下一同前來了。他們既然故作不知,顯然是輕視殿下。我大明不受他們的安排,當以殿下意見為重。”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既然對方敢攔,那就先打了再說。我大明四海暢行無阻,誰敢攔,就要有被擊沉的準備。朱真……”

“末將在!”

“令前軍升起出戰旗,我要所有人將前面不屬于我大明的戰艦全部擊沉!”

“是!”

鄭和松了口氣,這次說的話總算不會違逆殿下的心意了。

薛祿有些激動地說道:“殿下,我幼軍當可為殿下攻打下忽魯謨斯,將他們的金庫搶來獻給殿下!”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帖木兒國與忽魯謨斯不可同日而語,忽魯謨斯是肉在案上,不得不從,所以在不知道他們參與多深的時候,先不攻城。不過,幼軍做好準備,等候命令攻城。”

帖木兒國在帖木兒時期,首都是撒馬爾罕。但是在他死后,因為沒有立下繼承人,兒子孫子互相爭王,兩個侄子也起兵造反。

永樂七年,帖木爾之孫哈里勒被叛將拘系,四子沙哈魯趁機進軍中亞,驅逐叛將,奪取撒馬爾罕,平服內爭,將撒馬爾罕封予其子兀魯伯。

從此,原帖木爾帝國所轄地區,除波斯西部、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外,波斯東部和河中地區均由沙哈魯統一。

他將國都南遷到哈烈也就是后世的阿富汗赫拉特,便于控制波斯一帶,故明朝稱“哈烈國”。

如今的巴格達一帶也是屬于帖木兒帝國,但是卻不屬于沙哈魯,而是由他的侄子統治,只是向他臣服。

忽魯謨斯的統治者是原本西波斯的黑羊部落,因為位于沙哈魯與他侄子庫馬斯統治的分界線處,所以得以生存,目前忽魯謨斯也成為了他們對外的一個貿易口岸。

他們的國主賽夫丁是個苦逼的老實人,夾在兩大勢力中間,誰也不敢得罪,向大明稱屬,也是為了通過貿易得到一些物資。

朱瞻基早就跟鄭和詳細了解了這里的局勢,絕不認為賽夫丁敢跟大明作對,現在作對的不只是是沙哈魯還是庫馬斯。

要是庫馬斯,朱瞻基不介意去巴格達劫掠一番,但是要是沙哈魯,就難辦了。

因為他們的首都遠在河中的撒馬爾罕,距離忽魯謨斯四千多里,即便是新首都哈烈,也距這里三千多里,除非專門討伐,否則他根本沒有時間在這里跟他們周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