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壁畫傳達的信息太龐大了,其價值不只是藝術作品而已,而是一條當時西域到天竺神秘旅途的再現。
六幅壁畫完全連貫,中間畫著很多細節的圖案,描述著當時途經各國的所見所聞,其中不乏血腥殘暴的景象,也有傳說中的神秘景象。
但現在這些西域小國,大部分已經淹沒在黃沙里了。
那些圖案中還包含著很多微小的字跡,就好像是描述文字一樣,內容應該非常重要。
但那些文字都很古怪,字架結構七扭八歪,難以辨別。
整幅畫面整體看時,就好像一系列永遠看不完的歷史詩歌,里面藏著萬千的故事,每次看都有新的發現。
楊五毛已經被這畫面上的殘忍景象嚇傻了,他臉色鐵青,大張著嘴巴站在那里說不出話來。
而胖威和鬼刀都打著手電筒仔細的觀看那壁畫上的人物,壁畫中出現最多的人物無非是玄奘和那個猴人了。
那猴人后期的樣子非常謙恭,袈裟上的換被扣閃閃發光,非常奪目,
“就是這東西沒錯兒了!”,胖威指著壁畫上的那個換被扣說道,
“這猴子是從高昌國出來之后才有的這東西。
和你手里的那枚一模一樣。
看來真的和我們想的一樣,當時和這高昌國王立下契約的,是這個猴子!
估計當時和高昌王拜把子的,也是他。
靠tnd,胖爺今天也算是開了眼了!
這歷史可真tmd比還精彩,鬧了半天,這高陽公主的肚子,真是讓猴子給鬧大的!
不過細想起來,也真是邪了門了,那孫悟空傳說中有那么大的本事,能72般變化,玉皇大帝都能讓他打趴下,怎么能老老實實的就讓人在鬧市口給斬了呢?
這也太窩囊了點兒吧!”,胖威說完之后,又仔細的看了看畫中的猴人,不理解的搖了搖頭。
“大概是愧疚吧,又或許,他當時已經疲憊了……”,
陳智從懷中掏出了那枚閃閃發光的換被扣,放在了壁畫上比了一下。
果真是一模一樣,圖案形象,連大小都一般無二。
“這就是佛家的力量了!”,陳智輕輕的說道,
“我們總以強大去衡量力量,但佛家的力量,是另一種概念!
寬容,忍忍,不辯解,承擔自己的罪行!
這是一種很宏大的力量,他所征服的不是肉體,而是心靈!”
“族長!”,
站在前方的鬼刀,忽然用手電筒敲了敲石壁,指著壁畫上的那個白衣老頭說道,
“這個形象,有一點兒像他!”
“嗯!”,
其實陳智早就注意到這個細節了,事實上,這也是最重要的細節。
當表面的油彩被去掉之后,原先觀音菩薩所站的位置,竟然變成了一個白衣老者。
估計這也就是這幅壁畫不能問世的原因,也是陳智一直都在真正懷疑的一件事。
玄藏1300多年前,不惜舍命西游取經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據史料記載,玄藏的確是一個對佛教有著無限熱情的人。
他年少成名,在國內游學的經歷中,發現很多經書翻譯不善,無法理解其中的真諦,甚至個別經書的注譯還自相矛盾。
正當玄藏苦悶迷茫之際,一位來自天竺的老僧人告訴他,在遙遠的天竺有一座那爛陀寺,里面高僧云集,還有浩瀚的真經,建議玄奘西游到印度,取得佛法歸來教化世人。
于是,27歲的玄藏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不顧當時朝廷的反對,偷渡去西方印度,求取真經歸來。
這段歷史被書寫在各個佛家冊錄中,從古至今,佛教幾代人在說出這段歷史時,似乎毫不懷疑。
但是這段歷史,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一位來自天竺的老僧人為玄藏指點迷津,讓他去天竺取經。
說的多么簡單,但事實上,哪有那么容易?
要知道,那時從中國走到印度,是多么遙遠的一趟旅程,這并不是隨便說說那么容易的。
如果玄藏西渡到印度是舉世壯舉,那從印度千里迢迢來這里的高僧,豈不是更加讓人尊敬,怎么可能留不下姓名?
陳智翻閱了很多古史資料,唐朝時期并沒有什么來自印度高僧的記錄。
即便是有一些自稱為天竺高僧的和尚,其實大部分也都是一些西域人冒充的,在當時就已經被發現了。
所以這個指點玄奘去西游的天竺老僧人,其身份非常值得懷疑,又或者,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
還有,在當時的唐朝,國家管制甚為嚴格,任何私自出國的人都會被以通敵罪拘捕,甚至可以被守邊的軍士直接射殺。
而包庇通敵者的罪名,是所有邊境官員都無法承受的。
玄藏即便有一顆無畏求經的真心,但他只是一個平凡的肉胎,沒有飛天遁地的本事,到底用何種方法,通過了這些關卡,一路走進西域的?
按照大唐西域記記載,玄藏之所以一路順利過關,是因為大唐邊境上這些把關的官員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他們對玄藏禮敬有加,然后徇以私情放他過關。
但事實上,當時佛教在大唐并沒有完全興盛起來,本土神話依然根深蒂固,并非有那么多朝廷官員信仰佛教。
這些身居要位的封疆大吏們,真的會拿自己的烏紗帽和身家性命做抵押,徇私情放玄藏出關嗎?
聽起來的確很美好,但這種想法未免太幼稚了。
所以當時的實情是,一定有一個隱藏在暗處的人,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在指引著玄奘。
這個指引者也許并沒有露面,也許玄藏到死都沒有見過他的真實面目。
但這個指引者,就像是畫中的觀音菩薩一樣,給了玄奘西游的勇氣,并為他指明了道路,預判了他的命運。
而后來,也許就是因為這種無法掙脫的命運,讓這個猴人變成了另一位西行者。
他陪同玄藏一路西游,歷經多重磨難,最終進入那爛陀取得真經。
從此,讓萬里之外的佛教傳入大唐,在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深入人心,直至延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