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一個星期天,顧驁在無法再拖延行程的情況下,幾乎是踩著DEADLINE回到了國內,初步匯報了談判工作。
回來之前,他去香江繞了一圈,把賀子強律師送走了,也跟林國棟面授機宜談了很多增資、擴大經營權限、注冊在日全資子公司的事宜。
從西角友宏那里弄來的東西,顧驁并不能馬上投產,因為要移植降低成本和修改、跟上時代的進步,所以至少一個多月后才能下單。再晚的話,顧驁也怕其他曰本廠商真的自己摸索出“射擊游戲”這個街機概念,那他的賺頭就小了。
畢竟隨著基礎技術越來越成熟,總會有人發現射擊游戲的前途的,蝴蝶效應拖得了半年,卻拖不住歷史車輪的整體大勢。
同時,顧驁也在香江商界溜了一圈,試圖尋找肯在他買回來的曰本電影上、花錢做貼片的商人。
如今的曰本品牌,不管是松下還是東芝,肯定是不肯在中國的影視市場上投放的。
因為都要憑票進口,有多少就能賣掉多少。而且日資也還沒到建立在華代工廠的程度,不可能供應本土化、不要外匯的好貨。
而港資就不一樣了,許多港資品牌,幾乎是第一批進駐深市特區蛇K工業區的,而且是實打實地設立生產工廠——因為免稅工業區才三個月,所以技術含量高的工廠還沒開起來,最大的兩家只是鱷魚和金利來,也就是港資名牌的服裝廠。
這兩個牌子把廠子開到內地來之后,面料、機器和工人都是花人民幣在內地直接買和雇的,不需要用到外匯,所以是“用人民幣賺人民幣”的性質,可以敞開了開工,這點就跟日系牌子有根本性的立場差異了。
因為內地人對港貨名牌的盲目崇拜,金利來的內地版雖然售價比本土化沒牌子的成衣要貴好幾倍,但依然會受到人們的追捧——只要它能夠讓潛在消費者知道、“我是香江來的牌子,穿我就代表時尚”,這就夠了。
國內的第一批萬元戶,乃至鄉村企業家,如今都是有點錢了,卻還沒社會地位。個體戶還是“沒編制、沒出路、迫不得已”的代名詞。
所以他們急需一樣穿在身上就可以彰顯實力、提升自信心的道具。
國內的媒體,還沒想到找這些剛剛進來的港商拉,顧驁算是第一個想到了。
他把《遠山的呼喚》等六部日片的內地版權買斷消息傳回國內后,一邊讓馬風立刻找樣片開始做譯制工作(翻譯好之后還要徐凌的人重新配音),另一邊就是在香江尋找主。
顧驁托林國棟的關系,拜訪到了金利來的曾老板。
一開始曾老板聽說是來拉的,還挺不屑,甚至對林國棟這個有業務合作的大律師都略有責怪。
“顧先生,我很希望打開在內地的品牌知名度。但恕我直言,內地的影視我還沒考慮過——據我所知,那里的國民連5的電視機擁有率都不到,看得起電影的人也很少吧。
上個月我跟貴國的央視聯系過,居然夜間檔1分鐘、放一個月,就敢問我收50萬港幣。你們的價錢太黑了。”
其實央視的要價,跟如今的物價還是比較匹配的。
14年后,商品經濟的國策正式確立的次年,央視也跟上形勢、正式搞了競標制。第一年的要價就有300多萬一個月了,而且明顯是被試水的人低價摸魚了。第二年大家都知道的威力后,立刻就翻了一倍。
94年的物價和工資水平,固然要比80年高6倍不止,但考慮到如今央視少,還是按“一分鐘”的檔期來賣,所以單價也算中規中矩。
只可惜國民電視機普及率太低,讓港商望而卻步了。
不過,顧驁卻開門見山就提出了一個對方聽都沒聽說過的費新算法:
“我知道曾老板的顧慮,但是,我們可以靈活合作么。我不是央視,我的費也不是一口價的,咱可以‘按療效收費’。”
僅僅一句話,就把曾老板的胃口吊回來了。
這其實有點像后世互聯網信用崩潰后、谷歌度娘開始轉向“有效引流”收費、挽救行業信譽的意味。
只不過換了一個媒介。
但眼下這個世界,還真沒哪個媒介想得到跟客戶談按傳達率收錢的。
“怎么個按療效收費法?難不成要看我的前后銷售額增幅?那恕我直言,就算有增幅,也是我們自己別的方面努力的結果,不一定是呦。”曾老板的態度,雖然好奇,但依然不掩傲慢。
“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的,會強行剪輯到電影片頭。您應該知道,如今買了票看電影的人,都是提前進場的,他們不可能為了躲避而暫時離場。所以片頭是幾乎會被100看到的。
我可以按照相應電影在內地的票房放映量,作為實際的傳達效果計費標準——每一人次買票看電影、并看到您的,我們就收費1分錢港幣。如果有1億人花錢看了電影,你也只掏100萬港幣費而已。想想看,還有什么能高效到100萬塊就讓1億人實打實看完!”
曾老板聽了這個數字,頓時有些悚然動容了。
折算下來,100萬港幣費,在香江也就只能讓三百萬人口看到你的品牌。
而大陸那邊,居然能讓1億人有效看到?
好像很劃算的樣子……
不過作為大企業家,曾老板還是比較謹慎的:“賬不能這么算,香江人普遍有錢,消費潛力比大陸高得多。我們這兒300萬人看到,能促成的最終銷售額,可能并不比內地1億人看到低呢。”
顧驁智珠在握地笑道:“曾先生,這么說就沒意思了。香江人有錢不假,但這里的品牌競爭可激烈,還有你對手的來沖淡你的傳播效果呢。
大陸雖然現在沒錢,可你想想,看得起電影的前1億國民,肯定是相對比較有閑錢、也相對在乎時尚/面子的那1億人。你可是精確占領了一個民族的高端審美心智。
再說內地這么快,做生意要看長遠,即使是5年后,這些人有錢后、大批量開始買金利來、或者至少在社會上產生一種氛圍,覺得穿金利來是有面子的,為你的實際消費者提供尊重,那也很不錯了——你難道不會用的眼光看待一塊新興市場么?”
曾老板陷入了短暫的沉思,最后不得不承認顧驁說得有道理:
“顧少真是青年才俊,從來沒看到過大陸的人有這么好的談判技巧,你將來必成大事。”
一旁作為中間人陪同的林國棟笑道:“曾老板可別小看了,顧少可是大陸外交學院的頭號資優生,將來說不定是外交部的得力干將呢,人家跟外國總統都談笑風生過了。”
“原來如此!那真是失敬失敬。”曾老板點點頭。
在如此安寧祥和的氛圍中,顧驁拿下了兩家香江服飾品牌、一家鐘表品牌、還有一個玩具商的貼片意向。
他原先跟徐凌談好的,就是每個電影片頭貼不超過5分鐘的、然后把版權白送給滬江譯制片廠,兼顧觀影體驗和版權回本。
當然,除了兩家服裝大牌之外,鐘表、玩具商肯出的價錢也少,顧驁只能縮短他們的貼片時間。
最后還剩一家暫時找不到,顧驁也不急了,覺得不如回國后找家本土的廠子,搞個“千金市骨”的炒作,“啟發”一下國內的野心商家跟風來買。
反正賺了4筆港幣了,再搭點兒人民幣也沒什么,確保外匯資金鏈不斷就夠了。
從香江回到錢塘后,顧驁馬不停蹄地召見了兩撥人馬。
首先是姐姐顧敏。
顧驁在京城讀的是外交學院,這注定了他不太能遇到理工科方面的人才。
他既然準備在錢塘或者滬江辦個廠子、或者至少是先以外商身份向國企電子廠下訂單,那么必然要在本地找些心腹技術人員。
蕭穗就讀的復旦,工科也不是很強,相對偏文。所以顧驁就想到在姐姐的浙大解決了。
“姐,你們數學系有沒有學匯編語言比較強的同學?我高價找。另外,還需要一個機電系或者電子系,會電路板繪圖的,最好還兼懂一些工業設計/機械制圖。”
77級高考的時候,國內可是沒有“計算機系”的,因為計算機太稀缺了,也就清華北大有一兩套小型機,而浙大連一套都買不起。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在刻苦方面絕對是夠狠的。浙大數學系的學生,都是要紙上談兵學匯編語言的,只不過沒上機機會。
顧敏對于弟弟的要求,向來是想盡辦法滿足的,她甚至都不問弟弟具體想干什么。
因為同學們家里都沒電話,本市也不好拍電報,她就蹬著自行車,按照自己認識的本市同學地址,一個個挨家挨戶找。
也幸虧浙大就是本地學校,所以本市同學比較多。騎了一整天自行車、拜訪了二十幾個同學后,總算把顧驁要的人手弄到了。
“會匯編語言的‘高手’,和機電系的同學,都給你找到了。工業設計我不熟,你另想辦法吧。”顧敏如是匯報,然后給顧驁介紹了一下:“這個是我們系的楊自豪,應用數學的,懂匯編語言。那位魯運達同學是機電系的,懂電路板設計,而且家里長輩也搞這個,有基礎。都是跟我一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