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七十七章(外傳) 循循善誘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2-11
 
就是從這一天起,除了禮拜天,洪衍武和陳力泉每天都定點到常顯璋的家里報道。而且他們幾乎要在這里一直待到吃晚飯的時間,才會被放回家。

其實常顯璋之所以留他們到這么晚,主要就是怕他們到街上去野。因為在當時,有一些中學生因為覺得復課沒意思,又重新回到了社會上,一時間打架斗毆事件頻發,外面的治安情況非常不好。

當然了,在這三個小時里,常顯璋也不可能一直給倆孩子講《說岳全傳》。所以,其余的時間便十分寬裕。

一開始的時候,洪衍武和陳力泉聽完了故事,不是討論《說岳全傳》里的情節人物,就是嘰嘰喳喳,糾纏著常顯璋再多講一些。實在是安份的時間少,扯淡的時候多,鬧騰非常,讓人不堪其擾。

而為了消磨掉這些不易熬過的時間,常顯璋便只有盡量教給洪衍武和陳力泉多認得一些字,也算是學習一點文化知識。

有人說了,就沖洪衍武這小子的秉性,也不是坐得住能學得進去的人啊?這可能嗎?

嘿,要不是天下的事兒就奇在這兒呢。所謂一物降一物,常顯璋偏偏就是那個讓洪衍武愿意學認字的人。

原來,常顯璋是根據他自己的讀書體驗想到的辦法。因為他自己最初的閱讀啟蒙,恰恰是從看小人書開始的。

小人書又稱連環畫,是當年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兒童讀物形式。題材和內容,多為與中國古典文化有關的歷史故事。但在常顯璋的小時候,由于大多數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不寬松,小人書可并非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的。

哪怕是多數過得去的家庭里,孩子頂多也就能擁有個三五本。要想看其他的書,當時只有兩個辦法。要么和別的孩子交換,要么去出租小人書的攤子,花幾分錢去租看。假如有哪個孩子能擁有一全套的小人書,那他簡直可以成為別的孩子的偶像了。

不過要知道,常顯璋的父母可都在教育口工作,他們最喜歡的事,就是兒子愛看書。而只要是讀書,無論什么書他們都報以支持的態度。再加之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因此只要市面上一有了新的連環畫,常顯璋的父母便會買給他。

如此一來,常顯璋也就成了共和國里最幸福的兒童,他的小人書收藏隨著日益增長,簡直可以比肩書店了。而在他積攢的這些小人書中,自然也包括了一套人民美術出版社,在五十年代末期出版的《岳飛傳》。

這套《岳飛傳》一共十五冊,回目依次為《岳飛出世》、《槍挑小梁王》、《岳母刺字》、《青龍山》、《岳飛掛帥》、《大戰愛華山》、《藕塘關》、《牛頭山》、《岳云》、《黃天蕩》、《楊再興》、《小商河》、《雙槍陸文龍》、《大破金龍陣》、《風波亭》。

從內容上看,雖說只是《說岳全傳》前六十一回內容的簡略版,沒有了岳雷掛帥掃北的故事。而且經過解放后的重新編排,也去除了原有的神話轉世內容。但因故事編排精練,人物描繪形象豐滿,對孩子仍然極具吸引力。

如果打個比方,這種效果那就宛如現代社會電影上映前都要剪輯的片花兒一樣,雖然不能說清故事的來龍去脈,但通過精彩的畫面片段卻能充分抓住觀眾的心。

因此也就不難明白,這套小人書如果和純文字的《說岳全傳》一起使用,它無疑更能起到一種促使孩子延展想象的作用,并輔助他們把故事的具體內容在頭腦中形象化。

于是,就是從這套小人書上,常顯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照方抓藥。他打算從洪衍武和陳力泉都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續情節這一點來下手,希望通過模仿自己的最初閱讀經歷,也能把這倆小子識字的熱情給調動起來。

別說,這招還真管用。就在常顯璋說完第六回《瀝泉山岳飛廬墓,亂草岡牛皋剪徑》的內容之后,他從一個鞋盒子里取出了這套小人書,當時就把洪衍武和陳力泉的眼睛點亮了。倆人不僅當即就鬧著要看,甚至還為誰先誰后爭了起來。

常顯璋見效果不錯,心里當然非常高興。但他可不會這么輕易地把書給他們,而是借機提出了一個條件——要看書可以,但不能挑著看,也不能光看畫兒,并且每看一本就必須要把字兒認全了。否則,不僅不給下一本看,連每天聽《說岳全傳》內容也要減半。但如果認得快,學得認真,不僅小人書可以帶回家慢慢看,《說岳全傳》每日的“播放”時間自然也可相應增加。

就這樣,在這種還算合理的獎懲制度下,洪衍武和陳力泉破天荒地投入了努力學習中,并且興致勃勃,熱情空前高漲。同時與之相應的是,他們進步的速度也非常之快。

剛開始的時候,倆孩子認完一本《岳飛出世》上的字,還要花多半拉月的時間。而等到學到第四冊《青龍山》的時候,他們才用了不到一周時間。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可以自己使用字典了。

于是就在這一天的晚上,常顯璋借給了他們每人一本新華小字典,還允許他們各自帶著一本小人書回了家。自此,倆孩子見天更是小人書和字典不離手,認字的速度也更快了。

這樣又過了一個月,倆孩子已經完全認識了全套十五本小人書上的所有漢字,甚至還包括作者和編輯的人名。

而這時,常顯璋也恰恰把《說岳全傳》最后第八十一回《表精忠墓頂加封,證因果大鵬歸位》剛剛講完。

到了這個時候,就連洪衍武和陳力泉自己都想不到,就通過這十五冊小人書,實際上他們已經熟練掌握了一千多個常用漢字,提前達到了正常時期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水平,真可謂是成績斐然。就連常顯璋這個老師,暗中也在為這倆孩子的認字速度乍舌不已呢。

不過,別看倆孩子自己還迷迷糊糊、糊里糊涂,可他們身上因此產生的變化,其實也早就被洪、陳兩家的大人看在了眼里。

因為自打洪衍武和陳力泉一起頻繁地晚回家,就已經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本來一開始的時候,兩家的大人還以為倆孩子是犯什么錯誤“挨留”了,可見天都這樣,就不能不往其他的地方想了。

結果各自一問,倆孩子都一律按相同的話來應付。要么說去學雷鋒做好事,在學校幫老師擦車掃院子。要么就說去常顯璋家,向老師請教學習“最高指示”什么的,總之,誰也沒往外說真正干嘛。

想來也知道,這些話都是常顯璋刻意教給他們的。

因為在這個年頭,人們的思維方式比較簡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頭腦里概念化的東西太多。人的行為、言論都會受到很多無形的約束。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那時的人淳樸,但淳樸的另一面,也就是扼殺個性。在那種單一化的氛圍下,你標新立異不行,你批評現實不行,你性格孤僻不行,你太講禮貌不行,你欣賞品位與眾不同不行,你有潔癖不行,你注重打扮不行。

總之,由于信息封閉,社會群體中缺少科學理性的話語方式。與現代社會相比,就等于蒙昧狀態。在這種氛圍下,任何有個性的人,都可能動輒得咎,說不定什么時候,一頂帽子就給你扣過來。

所以,哪怕是常顯璋在教孩子們認字,在給孩子們講故事,也不能對外透露半句。因為如果碰到有心人。嘴一歪歪就能好事變壞事,無論是說你走“白專道路”還是“宣傳大毒草,坑害接班人”,都夠你喝一壺的。

沒人不懂得這種厲害,就連倆孩子都明白,一旦出了事就再也沒故事聽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一直守口如瓶。

要說這倆孩子嘴上確實把得牢靠,無論大人怎么問怎么繞也咬死不松口。可對于他們的話,大人們卻是始終不信的。

老話怎么說來著,姜還是老的辣。沒多久,在大人們有心的觀察下,通過這倆孩子的反常行為,還是很快就弄清了這件事的真相。

首先,是洪衍武的父親發現了洪衍武有異。因為這個“老家賊”竟然不再出去“鬼混”了,就連在家待著也是異常地安靜。他好奇中仔細一觀察,竟然看到洪衍武在像模像樣捧著本字典在翻找、抄寫著什么。

而緊接著,陳力泉的爸爸也有了重大發現。因為一次他在家寫大字報時,突然出現了提筆忘字的情況,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兒子陳力泉竟然走過來,主動告訴了他那個字的寫法。等他再一翻兒子的書包,竟從中發現了許多寫得滿滿騰騰的練習本,而且上面的好些字,他都不認得。

現在的學校都教些什么,其實這會兒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兩家大人自然都覺得萬分奇怪,于是為了這件事,他們還特意在陳家碰了一次頭。

結果自然不必說,把這些蛛絲馬跡一對照,很容易就推斷出來了——常老師在給這倆孩子吃小灶,補習文化。

對于這個結果,洪祿承和陳德元實在驚喜莫名,他們不僅都無意點破這件事,甚至還期待孩子們能多學一些。因為現在能遇到一個愿意教孩子本事的老師太難了,他們都覺得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

唯一有顧慮的倒是陳力泉的母親。泉子媽是擔心現在文化不吃香了,知識份子地位極低,會不會兒子學多了文化反而不好?

而陳德元對于這個論點當即便予以了反駁。他的主張是文化這東西,終歸是要改而不是要廢。再說以他生平所見,盡管有文化的人倒過不少霉,但總的來說,總要比沒文化的人活得更好一些。

對陳德元夫妻倆的爭執,洪祿承只是靜靜旁聽,沒有發表一個字的評價,但他卻始終笑呵呵合不上嘴。

因為對他而言,哪兒還在乎什么吃香不吃香啊。只要洪衍武能保持現在這種安份靜止的狀態,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