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人和宋家人可不大一樣。頂點因為都是教育口兒的人,這一家子人就更知足、更清高。他們覺得現在這樣,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挺好。
常局長本人又有點不通俗務,看重名聲。他就更不愿意再弄這些事兒,免得臨退休再讓人說三道四,被人戳脊梁骨。
那么洪衍武怎么勸呢?他就得換一番說辭,從親情下手了。
他對常局長說,“您別坐失良機啊。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房到用時方恨少啊。您不替我兩個老師想想,也得替家里其他人想想啊。”
“得,我就不說您孫子早晚得長大,早晚也得結婚了,那太遙遠。咱們就看眼前,您都忘了您的閨女和女婿還住廠里宿舍呢吧?您這邊是沒事了,生活正常了。可我知道人家夫妻倆還分居呢,倆人想在一塊兒都得靠同事幫忙騰宿舍。以至于現在還沒孩子呢。您就不想抱外孫?”
“還有平時逢年過節,您閨女和女婿來看您。人家大老遠趕過來,大晚上的就得騎車往回趕。為什么,不就是因為家里沒地方住嗎?您三居室那書房就占了一間。這是家里人心疼您,對您來說也是必要的。可您就不心疼閨女和女婿嗎?”
這幾句還真把常局長給說虧了心了。
是啊,“摘帽兒”之后,他們老兩口就光心知道疼兒子了。他們把常顯璋的婚事當成了最要緊的事操辦。
如今兒子結了婚,有了孩子,他們心里絕的對得起孩子了。可怎么偏把閨女給忘了呢?他們還有個在“大山子”當工人親閨女常新華呢。
過去,他一直認為閨女過得不錯。比他們老兩口和陪著他們吃苦的兒子都強。能留在京城,算個有福氣的。
可現在想想,實際上還真不是這么回事。
這么些年,閨女在工廠干的可都是力氣活。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物,可都接濟了他們。而他們回來之后,似乎對閨女的幫助,只是給了她兩千塊退補的工資。
這錢看著不少,可總有花完的一天啊。女婿又是個老實人,前程上恐怕不會有什么大進展。
就連指望兒子關照女兒也沒戲。常家人都是不會跟人開口,恥于談利的,常顯璋頂多也就是個教書的材料。
所以說,他自己要再不替閨女想想,恐怕常新華的苦日子還真不知道熬到哪天去呢。
只是話說回來,即使有心想管也不見得管得了啊。教育口兒不比別的地方,絕對的冷衙門。他這個局長的成色又低。恐怕有心無力啊……
于是常局長就把自己的困難跟洪衍武直言了。他說其實搞教育的是最窮不過的了,別的機關單位都在蓋自己的家屬樓,就教育局沒有。好不容易從別的單位弄到幾套房,不夠市局領導們分的呢。連何介夫都未必有份。憑他,哪兒弄單元樓去啊?
可洪衍武聽了卻滿不在乎。說他知道教育局能力有限,可不一定要房就非得是新的單元樓啊。新房子沒有,舊房子總行吧。樓房沒有,平房也好啊。其實不怕房子破舊,只要有房就是好事。一間少不少,也比沒有強。
而且照他看,其實這事兒很有譜。他說常局長畢竟吃了這么多年苦頭了,臨退休提這點要求不過分。這點事上頭不批,于情于理過不去。別忘了,常局長還占著個官位呢,就為了他能踏踏實實走人把這位子給別人。上頭領導也會盡力周全。
何況該請客請客,該送禮送禮,教育局清貧不是嗎?那更吃這一套啊。關鍵總得試一試,不試試怎么知道呢?連自己都不爭取,別人又怎么會主動幫忙呢?
這番話確實說動了常局長。于是從這天起,這個從未開口求過人的死性人就硬著頭皮開始走門路,忙和這件事了。
為了閨女他不怕花錢,也不怕拉不下臉來,四處請客拜神不算,還給市局專管領導送了重禮。
還甭說,真沒白忙和。不知是他的苦衷獲得了同情,還是明年就想安心退休的許諾起了作用,又或是那些名煙名酒和大魚大肉的效力。
幾個月后,他居然爭取到了一個四間半房的獨門小院兒,位置就在離常家很近的“平淵里”。房確實不怎么樣,可空間大,房子多啊,連院兒帶房一百多平米呢。
這種結果連洪衍武都沒想到啊,說真值了。
就這樣,從此之后,常新華兩口子就算有了自己的家。至少周末他們可以來這兒過一天正常的家庭生活了,同時就近看看父母也很方便。
常新華很快就有了身孕。女兒為此特別感激父親,常局長的心里也終于過得去了
是的。盡管違背了自己的做人原則,臨退休晚節不保,庸俗了一把。可這么干能換得女兒的解脫,外孫女兒的出生和一家人每周一日的團圓。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事實上,這個小院兒對常家人的幫助還不止于此。
九十年代,當這里面臨拆遷改造的時候,深知行業內幕的洪衍武代表常家和拆遷辦交涉,一下替常家爭取到了三套兩居室。讓常家從此也擁有了多張房產證,步入了“吃瓦片”的行列。
盡管后來常新華夫婦都下了崗。可常家人一點不愁。就靠出租閑置房屋,足能保證常新華一家生活無虞。
當然了,這就更讓常家人時常念叨洪衍武的好兒了。常局長就經常感嘆,說兒子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有這么個好學生。
常顯璋自己也說,沒想到洪衍武小時候那么不是東西,長大了還挺重感情。而且居然比他所有的學生本事都大。這概率簡直就像奇跡。要不是因為有他,咱家的日子絕不會上這么高的臺階。
生活或許就是這樣吧。
盡管時至今日,也無人能徹底描述清楚,幾十年的福利分房政策究竟給國人帶來了什么。住房制度改革又對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起到什么作用。但人們一生面臨的確實全是選擇題。
具體到個人生活而言,或許就因為身邊有個特別出色的親朋好友,在某一個關鍵時刻聽了這個人勸,做出了一次正確選擇,以后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