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十七章 天下第一炸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2-03
 
蜜炙雞的味道真不錯,不過就是洪衍武給水曉影留了個大雞腿,他和泉子分剩下的,就有點不過癮了。頂點

但這沒關系,得說洪衍武運氣是真好。

幾天后,正趕上了廠長楊佑維的生日。

而楊廠長專門點了一道菜,正是那道讓洪衍武魂牽夢縈,初次嘗過就驚艷難忘的“椒鹽蝦”。

所以“張大勺”趁勢就便,多炸出來一份兒,也就滿足了洪衍武的夙愿。

這次照樣是不便宜,二十只蝦,還是三十塊錢。

但就是這個價兒,洪衍武也得承認,真值!

因為要知道,一道菜的味道其實是食材、感覺、氛圍與味覺的互動關系。

一旦有元素丟失或改變,人們就會覺得味道發生了改變,或許下一次吃就不會感到這么神奇了。

但手藝高明到一定的程度上,卻能夠最大程度的克服這一點。

顯然,“張大勺”就是這樣的人。

他再次做的“椒鹽蝦”,口味在洪衍武和陳力泉看來,完全和上次一般無二。

哪怕是大熱的天,倆人用手托著盤子,蹲在廚房外頭的陰涼地兒吃的,也仍然成功地讓他們沉醉于那酥脆的爽快感之中。

甚至通過這一次加深了解,還讓他們倆更明顯感到了這道“椒鹽蝦”與普通炸食的不同之處。

那就是居然會讓人產生輕盈的感覺。

是的!

出自張大勺之手的炸蝦,既沒有厚厚的面團,也沒有止不住外溢的重油,而是一層薄薄的面衣。

不膩!一點都不膩!

不光是味覺和嗅覺,就連視覺也是一樣。

眼瞅著“椒鹽蝦”從盤子中一個個夾起來,盤底居然沒有什么油。

常人或許感覺不到什么,但只要炸過東西的人,那誰都明白,這絕對是神乎其神的奇跡了。

但這仍舊只能體現出“張大勺”一半的手段來。

最蹊蹺的地方,其實是面衣里面的蝦肉口感。

那是香嫩異常,彈軟白膩啊。

要知道這可是炸食,蝦味兒不但一點沒被油炸所掩蓋,反而出奇的濃郁。

所以內外相交形成的口感,是一聲“咔吧”勁脆之后的綿軟充盈,然后這才反上椒鹽,把舌頭的精神和敏感提升到極致。

這就是精華所在,明明是凍蝦,可卻能做出鮮蝦的味道。

不夸張的說,這樣極盡鮮美的口感,已經完全突破了這種特定烹飪手段的限制。

“張大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從常識來說,這種味道明明就不應該存在啊!

這個問題,洪衍武太好奇了。實在沒忍住,等午飯時間過后,還是硬著頭皮問了。

他原本是沒抱希望的,老家伙天天防賊似的防他,怎么可能說呢?

可是沒想到,就因為他的問題正問在了點上,宛如一下戳中了“張大勺”的癢癢肉。

老家伙樂不津兒的,還真回答了。

怎么做到的啊?

訣竅其實就四個字,“火候”和“調味”。

可別看簡單四個字,真要做到可難了去了。

就像那首歌唱得一樣啊,“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

具體怎么個難呢?

“張大勺”自己是這么說的。

“水油不相融知道嗎?炸蝦重點就在于對蝦肉里水分的控制。說白了蝦的外面是被炸熟的,里面可是被熱油逼出的水分蒸熟的。其實蝦在半熟與全熟之間轉換的一刻,才是最為甘美的。這道菜的訣竅就在于,撈出來放在盤子里,讓你吃的時候,蝦肉的火候正好就在這轉換之間,剛剛好的那個點上。”

“要做到這個,油溫得恰到好處,入鍋短短幾十秒,早一點就粘,遲一點就干。沒到或者是過了,口感都完蛋。具體什么火候,光拿嘴說可說不出來。要想明白,你得自己站在油鍋前天天炸,天天練。炸到什么時候能聽懂油跟你說的話了,也看得懂油泡的表情了,才有可能體會到。”

“你說味道啊?提前得腌漬。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調味可是咱北方菜最擅長的玩意啊。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北方不同于南方,不會四季都有鮮貨。那怎么辦?就得從勺口上找補,即使是失了鮮味、味同嚼蠟的食材,廚師也得做的好吃才行。”

“所以北方的廚師有個專門的本事叫‘變味’,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沒有不能做的食材,真正的好廚子,即使最差的材料也能做成美味。把凍蝦做成鮮蝦的味兒算什么?得把牛肉做成羊肉,豆腐做成雞肉,土豆、豆皮做成排骨才算入門。”

“當然,這里那門道就更多了。味覺的搭配是最精妙不過的,基礎的五味講究調和,甘、酸、苦、辛、咸,孰先孰后,劑量多少,與水火如何搭配,稍有差錯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啊。”

“那怎么辦?這里面有靈性,得有好師父教,但最關鍵,還得靠自己琢磨外加嘗試和苦練啊。人不怕笨,不怕悟性差,關鍵干什么都得有個心氣兒,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努力讓下一次比前一次更好才行……”

聽聽,這番話里,里面浸透的無不是日復一日的汗水和永不懈怠的熱情與堅持。

這也不禁讓洪衍武想起了一個電影中的人物阿甘。

在這部電影里,大部分聰明人往往淪為生活里的失敗者,而阿甘開了掛似的人生,卻總是成功。

這哪里像一個智商只有75的傻子能做出來的成就?

可其實呢?一點都不荒唐!

因為阿甘是傻,可他每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傾其所有精力,專注于一點。

正是傻傻的簡單和韌性成就了他。

這是大部分聰明人都缺的東西。但卻是任何一個行業里,能站在頂峰的人,必須具有的東西。

拿洪衍武認識的人來說,玉爺是這樣,“老刀魚”是這樣,李福也是這樣,老木匠王漢平何嘗不是這樣?

還有單先生呢,壽敬方呢。現在還多了這么個“張大勺”。

這種窮盡一生磨練技能,最求極致的勁兒,有個專門的詞兒叫“匠人精神”。

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心生敬重的關鍵。

這甚至可是說是我們這個泱泱大國,能擁有五千年文明的真正精神支柱。

就為這個,洪衍武真的不能不肅然起敬了,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

“您老厲害,把簡單的事兒給做到了極致,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這大概就叫‘術到極致,幾近于道’了。要我看,您這道菜,簡直稱得上‘天下第一炸’!”

卻沒想到,他這句發乎內心的贊譽竟然也宛如“張大勺”的菜一樣,具有同樣神奇的效力。

“張大勺”聽了,不但第一次發出了開懷大笑,而且隨后還找給洪衍武十塊錢。

“行啊小子,這道菜給你不算白吃。就為你問的兩個問題,就為你能說出‘術到極致,幾近于道’這句話,你算個吃主兒。這道菜,以后咱就二十塊,想吃言語,我還給你做……”

而洪衍武驚喜之余還沒回過味來,“張大勺”緊跟著的幾句,更讓他佩服之至。

“不過說好了,什么天下第一就別再提了啊,這么拍馬屁讓人聽見笑話。藝無止境啊,天下那么多掄大勺的,誰都只是在努力追求廚藝巔峰,但沒人知道最高點在哪兒。我要以為自己第一,那就是個傻。而你的激動,其實也大沒必要。因為這道菜本就該是這個樣子。我已經炸了幾十年了,要是還做不好,那是罪過。甚至下一次,應該比這次更好才對……”

嘿,這老頭兒自傲是自傲,可絕不狂悖。

而且人家的確有這個實力、這個資本。

顯然如果真有什么大師,必定只能是這樣的人。

那就是從不認為自己做到了最好,仍追求更好的境界,不斷提升的人。

而絕非后世那些媒體上天天變著法自吹自擂,講究什么出身,從不動手,卻又掛了一堆名頭,四處參加評獎活動,廣收弟子的功成名就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