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二百二十四章 請低調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3-29
 
和這道“蛋炒飯”差不多,大食堂的“炒疙瘩”看似家常之物,卻仍然非同尋常。

敢情他們的技術,是源自“穆家寨”,師承“恩元居”的正科兒。

凡是老京城人,可能個個都知道“炒疙瘩”的來歷。

創始人既非是什么厲害的人物,也不是皇宮當過差的御廚。

其實只是京城一個清真小飯鋪“廣福居”的店主穆老太太和她的閨女。

而這道小吃,其實是在民國初年缺乏原材料的情況下,為了生計,給娘倆生生逼出來的創意。

不過“炒疙瘩”味道香鮮,價格也便宜。

煮炒兼用,主副合一,又解饞又管飽,確實別具風味。

推出不久,竟然獲得了不少逛“琉璃廠”的文人熱捧。

從此“廣福居”不但顧客盈門,名聲鵲起。

這里也因為臧家橋的南端,是堂子街、韓家譚、五道廟、楊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就像是一座寨子,被文人們戲稱為了“穆家寨”。

就這樣,“穆家寨”的“炒疙瘩”就在京城傳開了,成了人盡皆知的“名吃”。

再以后,到了解放,“廣福居”因沒有下一輩兒的繼承人而遺憾的閉門謝客。

倒是穆老太太的伙計帶著技術,又去了回民馬東海兄弟開辦的“恩元居”,才沒讓這道小吃失了傳承。

所以自此,“炒疙瘩”就又成了“恩元居”的招牌菜了。

而“大食堂”的人,作為漢民,之所以能得到這一手清真食品的真傳,主要是得益于“北極熊”辦的清真食堂。

公私合營的時候,有個“恩元居”的廚師調到了“北極熊”,也就隨之把手藝帶過來了。

雖說漢民、教民不同槽而食,可畢竟都是勤行。

互相幫忙,手藝交流,互通有無是少不了的。

再說新社會師徒傳續的規矩又不那么嚴格了。

一來二去的,特別愛吃這玩意的龐師傅就追著人家學會了這一手。

隨后又教會了大食堂的其他人,惠及了全廠的工人。

說到這兒,不妨再仔細想想看。

這“炒疙瘩”到目前為止,怎么說也是七十多年的傳承了。

不管是“廣福居”還是“恩元居”,兩個飯館子過去可都靠這一道小吃引客光顧。

因此不知多少個掌勺的師傅,對每一道工序,挖心掏肺的改進,想辦法不斷完善。

雖然這東西看著不起眼。可那味道能差的了嗎?

其實大食堂的師傅們和普通人做的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他們做出的“炒疙瘩”選料講究。

肉用鮮嫩部位,蔬菜也盡著脆爽的,面疙瘩也一定是手揪的。

大火滾油翻炒出來,不但帶了“鑊氣”,于咸香里更能凸顯鮮味兒,而且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

舌頭當然是不會騙人的。

所以一經品嘗,自然大受歡迎,食客們交口稱贊。

至于剩下的“蒸食組”和“面條組”,大獲群眾好評的緣故,那就靠寶物了。

不用多說,自然是洪衍武弄來的“面肥”發揮了神奇的效果,再次立下了汗馬功勞啊。

此外還有打著“京味正宗”幌子的“燒餅加大肉”,和外加打著“滿蒙燒烤”的“烤肉串”。這兩樣又均為京城的“第一家首創”。

好吃不好吃的另說,京城人壓根就沒見過聽過,為圖新鮮也想嘗一回啊?

嘿,瞅瞅。

就這么多五花八門的吃食,再配上用“北極熊”人造冰鎮出來的啤酒、汽水、冰棍、冰激凌。

那真是是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涼的熱的,葷的素的,種類豐富,搭配適宜啊。

什么樣的顧客都能讓他高興了,吃滿意了。

若是不怕被風閃了舌頭的吹一句,這幾乎是宛如航母艦隊一樣的作戰隊伍啊。

要戰列艦有戰列艦,要潛艇有潛艇,要戰斗機有戰斗機,要直升機有直升機。

這就叫天時地利人和全占,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啊。

買賣不火還像話嗎?

不過說到最后啊,還得再提及一下三輪車。

因為打聯手的最后一環節又得回到他們的頭上。

敢情正是安杰洛“小媳婦兒”這一干人去夜市吃喝,打頭天起,他們就發現了夜晚里這里的商機。

別看故宮北門早關上沒人了,可東華門夜市這邊卻熱鬧的緊啊。

確實,老外們是沒法再游覽什剎海的河沿兒和胡同了,可人家逛完了夜市也得回酒店啊。

在這兒又哪兒找出租車去啊?

所以說實話,這幫車夫此后夜夜來這邊兒吃晚飯,把車撂這兒等座兒又成了必然。

這么一來收入自然更多了。

不但大伙兒人人高興,“小媳婦兒”更是尤其美得慌。

因為安杰洛這小子還有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臭毛病。

只要兜里有錢,他工作態度就沒那么積極了。

講究有時有緩,按點下班。

特別是晚上,還是在如此熱鬧復雜的夜市里,說話基本靠吼。

他那外語再溜,可吃奶酪潤出來的小嗓兒,卻禁不住往糙了使。

倒是“小媳婦兒”兩口子這樣從小苦大的孩子,連比劃帶嚷嚷的,比他如魚得水。

于是這樣就均衡了,白天安杰洛當銷售冠軍,晚巴晌可就成“小媳婦兒”兩口子的專場了。

另外說實話,人總有走運的時候,不能總背啊。

像有一天晚上,一個車夫因為跟一個中年人起了爭執。

結果反倒給“小媳婦兒”帶來個肥活兒。

敢情當時那中年人也不問價兒,看見三輪車,他就扶著個白頭發的老太太走過來了。

然后到了跟前兒,直接就把老太太往三輪車上扶。

車夫哪兒干啊?當時就給攔著了。

糙人嘛,搭著正擎等著賺外匯呢。

直接就不耐煩的一句,說不是外國人不拉,讓下去。

這么著,吵起來了。

碰巧“小媳婦兒”就在邊上談活兒呢。

他受過洪衍武不少教誨,自然懂得顧全大局。

見這邊有點急眼,知道如果不及時息事寧人,非得把已經談下來的客人都弄跑了不可。

于是就過來勸解。

再一聽中年人憤憤不平說老太太是逛累了,有點走不動道了,就想坐個車回去。

“小媳婦兒”也挺理解,就沒廢話,趕緊代替車夫表示歉意。

然后這才做了解釋,說車夫也不是非拉外國人不可,歧視自己人。

而是因為這車是為了讓外國人取樂用的,價錢上面給定的忒貴。

真要眼看著咱們自己人掏這個冤枉錢,心里也過意不去。

跟著又說了,“老太太不是走不動了嗎?沒關系,誰都都有爹有媽,這事兒我們知道了,就不可能袖手旁觀。您說您住哪兒吧,我們管送,不要錢。”

最后給車夫一打眼色,讓他老實的。

自己則主動去請老太太上車。

這么一來對方不但氣消了,而且老太太也樂了,上了車反倒夸上了。

“哎喲,你這人真會說話。‘自己人’?難得啊!我離開京城幾十年,沒想到一朝回來了,老家的人還能把我當自己人?好好好,一聽你著這鄉音,我這心里就舒坦。在國外多少年了,除了想喝口豆汁兒,真就是想聽這口兒。”

一聽這話,“小媳婦兒”趕緊打量。

這才發現昏暗的環境里,中年人和老太太衣著不俗,敢情是國外回來的啊。

嘿,這不活脫兒一個生活里的《城南舊事》嘛。

要說他的全身上下,可哪兒都是消息。

獻殷勤那自然隨手就來啊,趕緊作揖,給了一句。

“哎喲,敢情您是打大老遠回來的。老太太,您吉祥。”

好嘛,老太太登時更高興了,

再接著一聊,問他這個小吃街怎么沒見買豆汁兒啊?

“小媳婦兒”再耐著性子一解釋,說豆汁兒那東西賤,忒便宜。

況且除了京城人,也沒人愛那個味兒。

真在這兒賣,連攤位費都掙不出來。

您要想喝,應當去哪兒哪兒……

得,這算是徹底聊近乎了。

那既然都心平氣和了,人家也不愿意占便宜。

隨后中年人當初就掏出張票子,要給車夫當車錢,說送他們到“京城飯店”就行。

那才幾步遠啊?而且能住這兒也夠牛的啊

“小媳婦兒”一聽,就打算好人做到底,堅定地給推了。

結果一眼瞅去,又有點后悔了。

合著人家隨手收回去的,可是二十美金哪。

不過還真是好人有好報,這趟活兒確實是沒掙著錢。

可老太太也說了,讓第二天九點鐘,“小媳婦兒”弄輛三輪車準時等在飯店門口,帶她去喝豆汁兒。

酬勞呢,是一天二百美金,當是謝謝他的這份兒好心了。

就這么著,足足包了三天的車啊。

把隆福寺、鼓樓和什剎海都一點點轉完了才算完。

最后一天,老太太還要看“貝滿女中”。

“小媳婦兒”還真上心,經多方打聽之后,親自又陪著去了趟燈市口的“166中學”。

并且代表老太太跟校方交涉,終于讓老太太得償所愿。

所以,等最后分別之際。

老太太母子還請“小媳婦兒”吃了頓“譚家菜”,又留了根金項鏈給他媳婦當禮物。

這下好,可把“小媳婦兒”給瑟壞了。

事后他沒少摟著脖子上添了金項鏈的“小奶酪兒”在車夫們面前吹牛x。

更沒忘了拿著一百“美刀”的大票跟安杰洛面前臭顯擺。

說你靠車夫演個苦情戲,就掙個塊兒八毛的算什么本事?

真正有本事的,還得像咱這樣,整百上千的劃拉才行呢。

好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猖狂啊!

把個安杰洛氣得翻著白眼直哼哼。

其實人要向往高層次走,還是應該講究點謙虛的。

否則就太招人恨了。

幸福的人兒啊,請低調。

省得旁人喲,受煎熬。

牛x的人兒啊,請低調。

免得別人喲,罵“我操”。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