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晨霧未散,鮑丘水裹著些許寒氣撞向黑龍潭口。
裴秀一腳踩進有些冰冷的河水,他舀起半瓢水,潑在自己的臉上:
“先分水!”
三十名赤膊力士扛著榪槎沖入淺灘。
三丈長的松木扎成三角架,底部墜著裝有石塊的簍筐,砸進河床時濺起青黑色淤泥。
用樹皮編好的席子在木架上層層鋪開,遠望如巨鳥垂翼。
當第七具榪槎就位時,湍流硬生生被掰成兩股——西側主河道轟鳴如雷,東側施工區的水流竟溫順下來,甚至可以隱約看到犬牙交錯的河床。
“就是現在!”裴秀的銅哨刺破晨霧。
兩百壯漢喊著號子踏入齊胸深的水中,肩扛的木樁在霧氣里起伏如黑龍脊骨。
第一根木樁插進河床的瞬間,聽見“砰”的一聲巨響。
劉渾第一個掄起五十斤的硬木槌,狠狠地砸上去。
“一槌定幽州啊!”
“二槌破賊膽哇!”
號子聲撞在峽谷巖壁上,驚起了飛鳥無數。
七月的燕山像一座燒透的磚窯。
漁陽關城上的魏軍旗幟,像是被曬透了一般,蔫了吧唧地垂下來,一動不動。
關城上的魏軍士卒抱著槍桿,把自己的身體盡量地藏在陰影下,以圖躲避毒辣的日頭。
一名士卒盡力地把脖子伸長,往城墻下面看。
“不好好值守,看什么呢?”
身后傳來伯卒的輕斥聲。
士卒回頭,看向同鄉的伯卒,“頭兒,我在看水。”
“水有什么好看的?”伯卒走過來,也跟著探出腦袋,往城下看了瞄了一眼,嘴里說了一句,“小心被上頭看到,到時候打你軍棍。”
他倒也不是惡意,對于這個才來三個月的小老鄉,平日里還是挺照顧的。
正是因為照顧,所以才會這么提醒。
士卒縮了縮脖子,看了看角樓的方向,嘴里嘟囔道:
“不至于吧?”
當官的都躲在陰涼處享受呢,自己站在日頭底下就算了,一不小心還得受杖,還有沒有天理了?
“嘖!”
伯卒收回腦袋,看了一眼這個新兵,見對方有些不服氣的模樣,想要說什么,但最后還是嘆氣道:
“算了,跟你也說不明白,反正小心些總沒錯。”
作為一名在軍伍里呆了近二十年的老卒,換成以前,他肯定是不愿意自己手底下有這樣的新兵。
真要上了陣前,這種新兵除了送死,根本沒有別的作用。
但看看四周的士卒,多半都是跟自己小同鄉一樣,站沒站相,他也就沒有心情多說什么。
幽州已經不是田校尉在時的那個幽州了,至少軍中不是了。
自從田校尉(即田豫)離開幽州后,這幽州諸營,是一營比一營松廢。
那些將軍們,撈起錢來卻是越來越不手軟。
特別是坐在關口守將這個位置的,更是油水豐厚。
無論是想要出塞的商隊,還是入塞的胡人,想要出入關口,這上上下下,都得打點一番。
只要打點到位,管你是誰,管你帶什么東西出入,大伙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打點不到位,一根毛都別想出入。
這其實還好說,反正關口的將士,上下都能得些好處。
將軍吃肉,底下的小兵卒也能喝口湯。
關鍵是幽州這些年沒有戰事,軍中吃空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一個百人隊,當官的就有膽子吃掉五六甚至七八十人。
若不然,這一次漢國來犯,軍中也不會塞了這么多的民夫進來。
再看看自己這位眼睛還往城下瞟的小同鄉,伯卒晃了晃腦袋,算了,反正這種事情,也輪不到自己操心。
“你到底在看什么呢?”
“水啊!頭兒你沒發現,這幾天越來越熱了么?站在這里,都快要被烤熟了。”
伯卒抬頭看看天,抹了一把汗,“這天悶熱悶熱的,估計是快要下雨了。”
小同鄉指了指下方,“我不是說這個啊,我是說,城下這個水,好像越來越少了,怪不得這么熱。”
漁陽古關建在鮑丘水西岸,平日里有水汽上來,就算不涼爽,那也不至于太過炙熱。
但隨著水位的下降,再加上這幾日日頭強烈,所以感覺要比平常熱了許多。
“嗯?”伯卒聞言,再次探頭往下面看了一眼,“你不說我還沒注意到,這水確實比往常少了許多。”
“是吧,你也覺得奇怪吧?”
“不奇怪。”伯卒搖頭,“你啊,還是太年輕。這多年來,你見過有幾個好年景?”
“要么大旱起蝗災,要么大澇起水災,要么冷得出瘟疫,根本就不讓人好好過日子,這世道,難啊!”
“雖然按理來說,這鮑丘水至少再過一個月,水量才會減少,但你不知道,就在前年秋日,它還發過大水呢。”
伯卒說著,再往某個方向呶呶嘴,“前年那場大水,胡人過不來,商隊出不去,聽說連王使君都驚動了。”
聽說自從漢軍吞并了并州之后,整個大魏,就靠幽州東北邊兩三個關口從塞外買些馬匹。
一旦關口出了問題,塞外的馬匹進不來,幽州刺史王雄自然要著急。
“所以啊,這老天不正常,你能有什么辦法?”
聽到伯卒這么一說,讓小同鄉頓時就是想起了早幾年家里因為蝗災而餓死人的事,沒有再說話。
“嗷嗚”
不遠處傳來的狼嗥聲引得兩人一齊轉向某個方向。
“聽聽,”伯卒再呶呶嘴,“這世道一亂啊,什么都變得反常,連野狼都敢大白天出來叫了。”
“這些日子山下似乎來了一群狼,這段時間一直聽到它們叫個不停。”
“多半是塞外的狼群流竄過來的……”
兩人說了一會閑話,伯卒在離開后,想了一下,為了避免自己的小同鄉被人說是值守時偷懶,還是把鮑丘水水位下降的事情上報了上去。
“鮑丘水流水少了?”
得到消息的關城守將崔梓,心道這算什么屁事?
少就少了唄,只要不缺水就行了。
換成以前,他根本不可能在意這種事情。
水少了還是好事,塞外那些胡人說不定會早些時候過來交易呢。
水多了才是壞事,真要像前年那樣,王使君又得跳腳。
但現在不一樣。
聽說西邊的那幾個關口一直被漢軍以及胡人輪番沖擊,戰事正緊。
這邊雖無戰事,且邊塞外面還有胡人幫忙警戒,但小心一點總不會有錯。
作為王雄的心腹,能呆在這個位置上,崔梓并不是只會撈錢。
平日里他還得給幽州,或者說大魏想辦法輸送馬匹,所以能力還是有的。
只見他揮了揮手,“那就派人出去看看。”
“將軍,現在么?”
“明日吧,今日時候不早了,明日一早就派人出去查探。”
“喏。”
第二日中午,天邊傳來了轟隆隆的雷聲。
大雨如伯卒說的那般如約而至。
崔梓總覺得自己似乎忘了一件事。
直到下邊的人前來稟報說派出去的斥侯沒有按時回來,他才想起來:
“沒有回來?”
崔梓看了看外面的大雨,“會不會是雨太大,他們在山中無法行走,所以才沒有辦法按時歸來?”
“再等等,等雨停了,若是他們還沒有歸來,就再派人前去尋找。”
想了想,又囑咐道:“多派點人,最近山里狼多。”
總不可能是被狼叼走了吧……
漁陽關口上游,突如其來的大雨,同樣給漢軍的筑壩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最后一根木樁已經完成,冒雨抬著裝有石頭的筐簍的士卒,有人腳底打滑,連人帶樁栽進了暗流中。
腰間的安全繩瞬間繃直,另一端拴在岸邊的馱馬背上。
馬兒受驚揚蹄,竟將人從漩渦中生生拽出。
眾人七手八腳地把人拖到安全處,軍醫扯開李三娃浸透的衣衫,胸口被安全繩勒出的血痕形似蟠龍。
“你小子命大,得虧這繩是南鄉麻,千斤的東西都能拉得住!”
南鄉麻繩,南鄉麻袋,大漢馳名商標。
除了麻繩,這一次軍中還帶了大量的麻袋,在筑壩上可幫了大忙。
抓起一把藥粉直接抹在傷口上,疼得士卒呲牙咧嘴。
眼看著雨越下越大,筑壩不可能再進行下去,鎮東將軍只得下令暫時休息。
但這場大雨的帶來的麻煩還遠未結束。
“將軍,雨太大,后面水位肯定會抬高,如果上游再有大水下來,到時候那些樁子恐怕會有危險。”
裴秀心急如焚地找到鎮東將軍,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派人看著樁子!一旦發現情況有變,能穩住就穩住,穩不住的話……不用強來。”
鎮東將軍面容依舊冷靜,似乎并沒有因為筑壩失敗的可能而受到干擾,語氣平靜地吩咐。
她既然敢率軍到達這里,自然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水攻上。
大司馬府的參謀部,也不是用來養廢物的地方。
如果不給出足夠的預案和推演,鎮東將軍回去后,會親手把他們一個個都吊起來,用沾了鹽水的鞭子抽!
在軍中,如果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那就不要怪軍法無情。
看到鎮東將軍如此從容,裴秀心里一下子也跟著安定了下來。
“學生明白。”
只是再早有所料,待云收雨歇后,千祈禱萬祈禱不要過來的雨水小洪鋒,仍是不期而至。
“咔!”
最中間的兩根木樁晃了晃,竟然被水流沖起。
“護樁!”有人縱身躍上竹筏,怒吼著撲向缺口,肩扛裝滿石頭的筐籠扎進急流。
水流帶著人撞向木樁,撞得他猛地吐出一大口血,但扭曲的竹籠骨架硬是卡住了缺口。
“不要命啦!”
眾士卒連忙上前幫忙。
鎮東將軍看到剛才發生的這一切,抿了抿嘴,沒有說話。
她認得出來,這是一個來自越巂的將校。
南鄉與越巂的兒郎,是大漢軍中最為精銳,也是最不怕死,最敢拼命的將士。
這一次跟隨她出來的人,小半都是出自這兩個地方。
也不知是不是這場雨刺激到了狼群,雨停后,狼叫聲越發地頻繁起來。
連梟也跟著湊熱鬧。
鎮東將軍正按劍立于山上,看下面的堰壩一點點成型,忽有傳騎來報。
“關帥,趙將軍那邊,派人過來了,說是有細作要見將軍。”
“嗯?細作?”
昨日才捉住了賊軍派出來的斥侯,今日又來了細作,難道關口那邊已經發現了異常?
“帶上來。”
幾個細作很快被帶了上來,鎮東將軍一見來人,眉頭一挑,臉上竟是罕見地露出驚喜之色:
“韓教頭,你終于來了?”
一副獵戶打扮的韓龍哈哈一笑:
“關將軍,你這大軍,藏得可真是夠深的,如非我早有準備,看到這幾日鮑丘水突然少了這么多水,還尋不過來呢!”
鎮東將軍臉上也是難得地露出笑意:“韓教頭,你這一過來,我拿下關口的把握,至少要多出五成!”
鎮東將軍對這位俠肝義膽的武林盟副盟主,還是很尊重的。
在她看來,韓龍確實擔得起“俠之大者”這個稱號。
“過獎了過獎了!”韓龍謙虛了一下,然后看到山下的情況,不禁發出驚嘆:
“將軍這水壩,已經快要筑好了?看來就算我不過來,將軍也必能攻下關口。”
“攻下關口不難,難的是如何拿下兩邊的山頭,韓教頭可能教我?”
“不瞞將軍,我與我這幾位友人,一直在這附近轉悠著,可是學了一個月的狼嗥和梟叫,就盼著將軍能及早過來呢!”
狼嗥與梟叫的組合叫聲,原來是接頭的暗號。
韓龍一邊說著,一邊向鎮東將軍介紹自己的兩位友人:
“這是我在幽州的刎頸之交,他們亦是早就仰慕大司馬久矣!這位叫紀陽,這位叫紀暉,乃是親兄弟。”
“大司馬一首《俠客行》,天下游俠莫不引以為知己。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令天下游俠如撥云霧。”
“若能見大司馬一面,他們二人愿以性命相付,剖肝瀝膽,在所不辭。”
馮大司馬一本書一首詩一句話,生生把游俠兒抬到了一個高度,讓他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人生中的道路。
被天下游俠奉為總盟主,其影響力之大,非游俠兒,難以想像。
二人上前見禮:“紀陽紀暉見過關將軍。”
關將軍乃是馮大司馬麾下第一大將,號河東翼虎,威名赫赫。
二人見他雖身染泥漿,卻絲毫不影響其俊美容儀,心里不禁暗贊:
如此神仙人物,卻甘愿屈于馮公之下,不知馮公又是何等奢遮人物?
但聽得韓龍又在一旁解釋道:
“他們兄弟二人頗有武藝,時常被商隊聘為護衛,跟隨商隊出塞,對這一片,熟得不能再熟,可為將軍導路。”
“好好好!”鎮東將軍喜不自禁,“這可真是太好了!如此一來,吾無憂矣!”
日頭堪堪落到山頭尖尖上,一隊胡騎亂哄哄地出現在了關口下。
“什么人?”
城上的魏軍士卒立刻搭弓拉箭,對準城下。
一個鮮卑老人被推了出來,用生硬的漢話喊道:
“將軍,我們是鮮卑烏洛蘭部的,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稟報大魏將軍。”
“烏洛蘭部?”
不但是士卒,就連城頭的將校們都在疑惑,沒有人聽說過這個部落。
不過這不是什么大問題。
畢竟現在鮮卑人種族離散,大大小小的部落不計其數,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他們都叫什么。
“大人,情況緊急,事關漢軍的消息,千萬不敢耽擱啊!”
一聽到漢軍,城頭立刻起了一陣騷動。
負責城頭的魏軍將軍,自然知曉塞外的情況,當下不敢怠慢,立刻讓人前去稟報關口主將崔梓。
崔梓一聽有胡人前來稟報漢軍的消息,頓時就是一個激靈:
莫不成漢軍當真越過了沼地,已經打到了漁陽邊塞?
“那胡人有多少?”
“三百來騎。”
“可有異常?”
“沒有,皆是胡人面孔,說的胡語,穿的胡衣,多是骨制弓羽。”
這么說來,這么說來,確實是塞外的部落?
“讓他們領頭的先進來,其余人讓他們呆在外面不要亂動。”
很快,兩個胡人被帶到了崔梓面前。
一人正值壯年,頭發剃了一半,一半則是編成了小辮,乃是部落首領。
至于另外一人,則是老人,腰間綁著銅鈴,脖子上帶著獸牙,乃是族里的祝巫。
熟知胡人的崔梓一看這兩人,便知這二人確實是來自塞外。
待問過情況之后,只驚得他差點跳起來:
“你們說什么?漢軍當真已經到了邊塞?”
“千真萬確啊將軍,他們從沼地里鉆了出來,渾身都是腐臭的沼泥,就像一群惡鬼,見人就殺。”
“我們本是小種部落,沒有辦法跟那些大部落搶草場,只能在沼地邊上放牧。”
“本想著召了族里的勇士,圍獵一些黃羊狐貍,給族里的補充食物,沒想到就撞見了他們。”
“我們打不過,只能逃走。”老祝巫說著就哭了起來,“族里的婦人小孩,根本來不及上馬,他們就沖過來了……”
“將軍,你一定要給我們做主啊,沒了婦人小孩,我們就全完了……”
看到老祝巫哭了起來,不會說漢話的部落首領,偌大的一個騎馬漢子,眼眶也跟著紅了。
我做你家阿母的主!
崔梓嘴角一抽,這漢軍偷越過沼地,肯定不可能是為了搶小部落這點東西去的。
他們絕對是想順著鮑丘水這條天然通道南下,偷襲關口!
老子都快要自身難保了,還怎么給你們作主?
只是看在對方前來給自己報信的份上,他自然不好直接拒絕。
好言安慰一番,又當著二人的面,讓人把那些胡人放進來安置好,并保證一定會想辦法給他們報仇。
然則當二人千恩萬謝地退下去后,崔梓轉身已經想到如何干掉這三百來人,吞掉他們的馬匹。
三百多馬匹,可是一個大功呢!
至于那些胡人,還能再砍掉腦袋領功。
當然,不是現在,而是等打退漢軍之后。
這些人與漢軍有仇,待漢軍攻過來,還能讓他們幫忙守城。
嘿,我真是個天才!
崔梓在心里迅速盤算了一番,然后又喚人進來:
“前日派出去尋人的人,到現在回來沒有?”
“將軍,還沒有。”
“一個也沒有回來?”
“沒有。”
看向外面,日頭已經落下山頭。
壞了,真出意外了!
漢軍斥候,無比驍勇,乃是精銳中的精銳。
很明顯,這些人已經很可能是遇到了前來探路或者偵察的漢軍斥候。
漢軍斥候已經到了附近,那么漢軍多半也不遠了。
想到這里,崔梓臉色一變,立刻吩咐道:
“傳我軍令,從今晚起,讓所有人都嚴加戒備!”
“夜里再加派人手,加強巡值!記住,誰敢怠慢,軍法處置!”
“還有,讓副將與軍司馬過來,就說吾有要事與他們相商!”
前文有水利行業的書友說筑壩不簡單,謝謝提醒。
作者菌自然是知道現代水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大學時也曾略有了解。
作者菌已經盡量可能地貼近實際情況了,不但查了歷史資料,也查了實際地理,還用人工智能進行推演,計算數據,并讓它給出詳細的施工步驟。
但小說終是小說,本書其實是參照了都江堰的施工,不必太過考究。
請:m.ddyue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