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的不會只是四海門門主幾人。
簡單來說,他們的失魂落魄并不是因為他們沒見過什么世面,大驚小怪。
而是這件事本身,確實讓人很心神不寧。
任何一個修者,只要其是修者,就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淡定!如果能,那也絕不是淡定,而是非癡即傻,非愚即呆!
而能一路修行到地階的人,又怎么可能是癡傻愚呆呢?
是以,當徐亦山來到聚星樓內時,一路所過,俱皆目瞪口呆,就連甘從式也不例外!
甘從式自己也變得年輕很多,真要論變化之大,其實他還遠在徐亦山其上。但說句有點扎心的話,他是誰,徐亦山又是誰?
他不過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地階引氣境,而徐亦山早就地階大成。
兩人的再次前進,性質能是一樣的?
應該說,如果沒有徐亦山,甘從式今天,會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也是全場最靚的仔。
但當徐亦山到來后。
沒有人在乎甘從式是怎么一回事了,至少此時,不予關注。
“亦山兄,您……您這是終于跨出那一步了?”在場地階的一片沉默中,最終,打破這沉默的是瀾水宗宗主南屏秀。
而她的問話,卻是和四海門門主剛才在外面的那一問如出一轍。
這其實也是在場所有地階的心思!
“那一步,并不難,只是要先過萬水和千山。”徐亦山呵呵一笑,“南屏宗主你么,現在就是在萬水中。某么,為兄不才,暫時先你幾步,正在那千山中徘徊,但想出山,也遠不是一時半會之事。”
這個頭一開,接下來,一眾地階,像是一群菜市場買菜的大媽般,團團地圍住了徐亦山這個攤主。
有的問你這個菜新鮮不。
有的問你這個菜多少錢一斤。
有的問你的秤是不是缺斤少兩。
有的問買多打折不?
徐亦山不慍不惱,不急不躁,花團錦繡地站在那里,只是笑。
當真是笑迎四面八方客。
對眾人的問話,他也一概作答。
但過了半晌,一眾地階也都知道,不管徐亦山想不想說什么,此情此景下,他們也不可能問出什么。而他們所知道的最大情報就是,徐亦山沒有跨出那一步。
但徐亦山修為有大進。
這廢話么,不大進一眾地階也不會全都友邦驚詫。
終于,就在場中氣氛稍微冷靜了一下之后,徐亦山開始控場,叫過四海門門主,示意主家可以上菜了。
關于上菜這事,四海門門主有不少新情況想和徐亦山溝通,但麻溜地擺出事先準備好的冷盤,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鑒于來賓有點多,稍微超出了四海門原先的預計,主要是有太多老家伙蹭飯,不要臉。
原本活動是打算在某個大廳里舉行的,現在直接就放在了露天。
聚星樓本來就是一個大型的活動場所,類似于某人前世的大型公園,各種亭臺樓閣花草樹木以至于空地等等,一應俱全。
就在靠近聚星樓中心位置的一處空地上,所有來賓分散而立,等待著上菜。
什么菜?
涼拌菜!
舉辦“道詩競比”的活動,自然先要讓人知道什么是“道詩”。
于是,青云之路里的那二十首道詩,就被四海門拿了出來,但卻又扣索地只拿出了一半!
十首道詩,就這樣,以一首占著一個“廣告牌”的方式,被上菜的人鄭而重之地呈了上來。
人手是精心挑選的。
四海門本來無意在這場活動中太過地凸顯自己,現在么,當然就更沒有了,但這樣的一場活動,門面肯定是不能丟的。
門面就是臉面。
所以抬著落地式大“廣告牌”的人,兩兩一組,居然每一組都是不同的。
有的是一對老頭,不止是蒼顏,更是華發的那種。
有的看去如六十左右,氣勢沉雄,一眾地階來賓一眼就可以看出,兩人都是開竅境的好手。
有的則是三四十許之人,一組中,這邊精明干煉,那邊沉穩憨厚。
然后,有風華正茂的年輕小輩。
也有修行都還沒有開始,大概只練了幾年開架練體拳的小兒輩。
從老到少的全方位展示!
一眾地階這時也都慢慢收攝心神,從甘從式和徐亦山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中暫時脫離出來,而看著四海門的這十組人,有好些地階都不由得地微微點頭以示贊許。
不管四海門是不是精挑細選,事實是,挑出來的這些人都不錯!
老的,仿佛閱盡世事浮華,少的,正待開啟全新篇章。從老到少,不同的年齡之下,是不同的氣質風華。
而每一種氣質風華,都可圈可點。
“這個簾子掀得,敞亮!”就連徐亦山也在心里暗自點頭。
十個廣告牌全都被置放在地,而且是在這片大空地中分開而放,然后像是掛衣架一般地佇立在那里。
但四海門這是搞什么把戲?
眾人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因為每個掛衣架,都被“衣服”給掛上了,搞不清里面到底什么情況。
“徐大人,請您移步,揭開第一幅道詩碑牌!”四海門門主這時來到徐亦山身邊,微微躬身,伸手示意道。
徐亦山微微頷首,神情簡淡。
而就在他移步過去的時候,全場不分主賓,俱皆靜默。
仿佛其他所有人都被時光凝固成了雕塑,而只有徐亦山一人,是在這光陰的河畔漫步著。
一眾小輩,有的未必知道什么情況。
但他們都敏感。
至少,對氣機的感受敏感。
場中的靜默和凝重是一眾地階所帶來的,然后他們也把這靜默和凝重傳遞給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此時此刻,當真是一根針落地,都清晰可聞。
徐亦山也沒有微笑什么的,他同樣是很認真地帶著一些鄭重,緩緩地扯下了那第一幅碑牌上的遮布。
碑牌是木制。
現場所有目光的聚焦中,當遮掩不再,所有人也都看到了那碑牌上面刻寫著的東西。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釣絲一寸鉤。
一曲閑歌一碗酒,一人獨占一沙洲。
這首“道詩”,是青云之路那二十首里的第一首,也被四海門用來作為呈視的第一首,而這一首,也是由四海門門主親自刻就。
那字,一看就是蒼勁有力。
如果換個場合,徐亦山估計會微笑著說,老古,這應該是你的手筆吧?字寫得還蠻不錯嘛!
但這時,扯下了遮布之后,他只是安靜地走開幾步,讓場中所有人都看清那碑牌所寫。
確實,這時,徐亦山不是焦點。
哪怕他再怎么樣地“天人之姿”,此刻,中心和重心也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那碑牌上。
有小兒輩,已經是一邊看著,一邊輕聲地把那內容念誦了出來。
站在南屏秀身側的那小童,本是自個兒的喃喃輕語,這估計是她看東西時的某種習慣,但在此時全場靜默的情況下,那帶著稚嫩的嗓音,卻仿佛是從天而降。
又好像是從遙遠處的風中傳來。
把一種神秘,一種前所未見,就這樣地,帶入到了全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