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98章 必死之局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雨大宋 | 安化軍   作者:安化軍  書名:風雨大宋  更新時間:2020-04-05
 
奚馬六看著緩緩逼近的宋軍,眉頭緊鎖。自己的軍隊早已經沒有了戰力,根本無法防守,只能讓宋軍逼近來。要不是宋軍用炮,炮位移動緩慢,現在就敗了。

一邊的阿速道:“大王,宋軍是從北邊進攻我們,南邊沒有軍隊。看樣子,今日想打贏,是不可能了。不如統領大軍,向南而去,甩掉宋軍再說。”

奚馬六搖了搖頭:“向南又能夠到哪里呢?我們本就是從滄州回來的。更不要說,南邊也不是沒有軍隊,還有數萬的宋軍騎兵。今日之戰,根本沒有活路。”

阿速道:“難道,我們奚族兒郎就這么戰死?本族青壯大多在此,一旦死了,那——”

奚馬六嘆了口氣。他又何嘗不知道?如果今天敗了,本族的希望就沒了。可是有什么辦法?

奚族與契丹族同源,習俗相近,關系密切。在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族崛起的時候,首先征服的就是奚族。多次戰爭后,奚族成了契丹人的附屬,他們最忠心的手下。管理奚族事務的,是奚六部大王。前任奚底剛剛卸任,奚馬六上任不久,就遇到了這場戰事。

隨著契丹出兵,是奚族的常事。哪里想到,這次會這么慘,面臨滅族之災。奚馬六早知道,打死也不來了。現在被宋軍包圍,馬早被殺光了,完全沒有希望。

張岊站在望樓上,用望遠鏡,看著前方戰事。奚人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被動挨打。他們連契丹人都不如,根本派不出進攻的軍隊,只能在炮火中亂成一團。

看了一會,張岊對親兵道:“去知會賈太尉,若是軍中要沒有要緊事,過來有事相商。”

過了不大一會,賈逵到來,與張岊見禮。

張岊道:“前面的奚人,作戰完全沒有章法。我喚太尉來,是商量一下,如何作戰最好。”

賈逵道:“奚人無力反抗,我們就按著樞密院布置行事即可。只要把奚人的陣營,壓到南北兩三里寬,就全部在火炮射程之中。那個時候,只要發炮即可。”

張岊道:“如此自然可以,只是太慢了些。現在看奚人,只要我們上前,他們直接就敗了。數萬人亂糟糟的,連軍陣都擺不出來。當兵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軍隊。按說以前,奚人也是契丹的一反強軍,怎么現在成了這個樣子?不是親眼所見,如何敢信?”

賈逵道:“太尉,他們已經被圍了數十日,軍中無糧。奚人又不是契丹人,到了后面,糧草根本不會分給他們。你們前面的奚人,連馬都沒有了。不用說,已經殺來吃了。到了這個田地,再強的軍隊也不行了。這一仗,我們就是來給奚人收尸而已。”

張岊點頭:“不錯,我有感覺就是這樣,來給奚人收尸。說實話,這仗打得太過容易,看得人著實心焦。我現在希望,奚人也不要硬撐下去了,還是早早降了的好。沒了這些青壯,奚族比契丹人還要慘得多。周邊的韃靼人豈會放過?很快就把他們吃了。”

賈逵道:“投降?炮火之下,奚人就是想降也不容易!”

宋軍是用步兵保護炮兵上前,不來主動進攻,雙方軍隊根本不見面。想投降都沒有辦法。派人沖過火炮覆蓋,還要越過宋軍的步兵陣線,見宋軍將領可不容易。

城樓上,趙禎舉著望遠鏡,不時觀察整個戰場。今天完全是一邊倒的戰爭,契丹毫無還手之力。由于派不出軍陣進攻,契丹人只能任由宋軍緩緩上前,壓縮自己陣線。

放下望遠鏡,趙禎道:“把契丹人圍在這里數十日,現在已經筋疲力盡,不堪一擊。此戰太尉指揮若定,布置得當,是第一功臣。開戰的時候,太尉命主力不出擊,還有人認為不對。現在看來,開始的時候忍了一忍,才有了現在的所向無敵。”

韓琦道:“陛下說的是。最開始的時候,契丹數十萬大軍南下,都以為是本朝大敵,必須集全國兵力才能阻擋。杜太尉就堅定用堅壁清野一招,契丹人就無計可施。幾十日過去,等到本朝大軍殺出,他們已經沒有還手之力了。今日看來,把契丹軍隊全滅,本朝依然有充足兵力。若是有心,把契丹徹底滅國也不是難事。三個月前,誰敢想這個結果?”

眾人紛紛稱是。在京城里面的時候,前線再怎么說,他們也不認為仗會如此輕松。等到自己親自上了戰場,見到了戰斗場景,所有人都驚訝非常。

澶州之戰的時候,寇準力主真宗皇帝親征。到了澶州,真宗躲在自己的住處,不時動搖,要遷都南下。幸虧寇準死死勸住,一力主持抗敵。最后射死蕭達凜,締結澶州之盟。跟那個時候的真宗相比,趙禎此次親征,一路上坐著火車,輕松自在。到了前線,聽了樞密院布置,便就萬事不管。打起來了,自己安座城頭,看著城外將士們攻營拔寨,無可阻擋。這種感覺,真是爽到了極點。

杜中宵道:“兩國交鋒,實際上就是看軍隊的組織程度。組織程度差不多,就看國力。本朝的國力強過契丹不知道多少,打成這個樣子,實際理所應當。契丹人認識不到,以為還是以前的樣子,他數十萬大軍來,中原就無法抵擋。哪怕最后擋住,也要付出巨大代價。卻不知道,世界已經變了。”

趙禎笑道:“太尉說的不錯,就是世界已經變了。只是我們雖然親眼看著,親眼感受著,但就是不相信,世界已經變了。契丹人不被這樣圍住,面臨滅頂之災,他們是不會相信世界變了。沒有辦法,有的時候就是要打上一場,才能讓他們明白,世界已經不同。”

杜中宵有時候想,契丹人為什么會落到這個地步,自己走進宋軍的包圍圈,把整個國運雙手送了過來。想來想去,想不明白。到了最后,不得不承認,契丹人的心理優勢太大了,大到讓他們已經不想去看真實世界的程度。實際上去年在馬邑的時候,契丹就敗了一次。若是頭腦清醒的話,那個時候契丹人就應該明白,自己不是宋朝對手了。但數百年來形成的心理優勢,讓他們不清醒。總是認為,只要出動數十萬大軍南下,中原王朝必然不是他們的對手。哪怕宋朝已經很強了,能夠抵擋得住,也要付出大代價,還拿他們沒有辦法。最后的選擇,就是不顧一切地南下,一頭鉆進了死路。

人就是這樣,沒有辦法。契丹的優勢,是他們的先輩留下來的,并不是他們的。中原的弱勢,同樣是先輩留下來的,不是現在的宋朝的。兩國的國力,一直是宋朝更加強大,契丹相對弱小。等到宋朝解決了軍隊的組織問題,其實哪怕沒有火槍火炮,契丹也不是對手。現在有火槍火炮,契丹主動進攻,就是這樣自尋死路了。當他們踏過國界線,實際上一切已經注定。

人類總是做這種事。事前信心滿滿,以為無論如何,自己也不會失敗。等到失敗來臨,才突然發現自己的信心沒有任何的憑據。等到了這個時候,一切就都已經晚了。

鉛筆小說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