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爺  第四百七十七章 諸部皆開所屬科,廣納天下讀書子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朝小公爺 | 貪狼獨坐   作者:貪狼獨坐  書名:明朝小公爺  更新時間:2019-10-23
 
劉東山的這話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火力,本來大家還在對元老院的事兒爭論不休。

現在劉大夏這么一提要建“肅貪廉政總司”,頓時所有朝臣們都不爭了。

“東山公啊!此事當行再議,不可急躁啊!”

劉健現在因為諸部人手的問題,都特么快要瘋了。

現在若是劉大夏再建一個新部門,老頭兒覺著自己那估計得累死。

沒了六科的肘制、沒了御史們的唧唧歪歪,的確諸部、內閣辦事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但隨之而來的是成倍的各種事件的匯總,哪兒都得收拾、哪兒都得打理。

比如就黔州吧,要批復他們設立鄉試的事情。

這又牽涉到了學官的派遣,還得有督學、考場、試題……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得安排妥當。

黔州上報來的事物還不止這些,包括了現行因為人手不足大量的動用了秀才。

這些人的功績得考核罷?!

吏部又得分出人手,去負責登記、考核這些人的功績、匯總成績。

還有司律部,大量被掃蕩的山寨抓捕了一堆的人手全數判服苦役。

為防止他們湊在一起作亂,又須將一部分打散后分配給粵北、夷州。

同時從夷州、粵北抽調一批原囚徒到黔州,那些人服完苦役后就定居黔州填充國邊。

戶部那邊忙的腳不沾地,好容易登記完畢田畝、分派好了。

這些新的黔州戶籍冊子又得送往京師,京師這邊還得騰挪出地方來保存。

要派提請軍部派人押送,還得準備人手進行謄錄、保管……

就僅僅是這黔州的一樁樁、一件件,內閣和諸部都要忙炸了。

更別說現在粵北一大堆的事宜還需要提請人手過去,尤其是吏部的考核。

現在粵北的一堆官宦們可都伸長著脖子,等著吏部來考核呢。

他們的考核這次肯定功績高啊,功績高自然得升職啊!

這職務怎么升?!調往何處?!擔任何職?!

倪岳這個老家伙現在腦子都要想的抽抽了,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就這么大。

職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他們又不是新科進士可以隨意安排。

于是這把人放在哪里才妥當,這就成為了吏部現在頭疼的問題了。

楊一清也是個不省心的,在九邊抓了一堆人倒是爽利了。

可帶來的問題就是九邊一定程度上的不穩,已經有好幾批人出逃韃靼、火篩了。

韃靼倒是自己殺的頭破血流,可火篩沒有啊!

現在虎視眈眈的準備要在九邊搞了一搞,廠衛整合后效率果然高了許多。

還有新成立的“軍部諜報司”也查到了火篩的動向,不斷的向九邊示警。

而且放出了大量的消息,這才勉強讓火篩暫時處于觀望狀態……

劉健這老頭兒覺著自己都快要忙崩潰了,你劉大夏能不能消停點兒?!

好歹等老夫等人處理完這些事物,你再鬧你的“肅貪廉政總司”可好?!

然而很明顯,劉大夏此事的表情告訴劉健:不好!

劉健看著他的表情,很想說一句麻賣批!

可惜畢竟老劉他是內閣首輔啊,不好這么罵出口。

“此事其實倒也并非不可行……”

張小公爺笑吟吟的站出來了,眨巴著他那雙漂亮的丹鳳桃花輕聲道。

“比如恩科之外,其實還能再開專門的錄科……”

弘治皇帝聽得這話不由得瞪大了眼珠子,張小公爺則是撇撇嘴。

科舉制度不是不好,但特么這么多年也得進行改進啊!

比如這錄科,只是單向一科錄取這首先官員就不夠使喚的。

而且這些錄取的進士們還得重新學習一遍,才能夠勉強勝任一定的工作。

“癡虎兒的意思是……”

弘治皇帝聽得張小公爺的話,不由得若有所思。

如果是從前內閣大學士們或許會不太同意,但現在他們的風格已經轉向務實了。

皇帝和內閣的風向,就是諸部的風向。

這種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算得上是這些日子張小公爺不斷擠壓下大明產生的新變化罷!

“小子的意思是,既然是開科為國取士為何這么多年沒有想過開其他科?!”

張小公爺撫著額頭,嘆氣道:“刑名、戶部戶籍錢糧核算、庠序教諭……”

“諸位大人也是在國朝協助陛下處理朝政多年了,豈不知有專人學習更易上手乎?!”

這話說的,弘治皇帝一頭黑線。

的確啊!這群老癟犢子都喊著缺人、缺人、缺人,可特么誰都不琢磨怎么增加人手。

再想到張小公爺說的,國朝百五十年養了這么數萬讀書人是干啥吃的?!

就特么啃國朝的老米飯么?!而且很多還啃不著啊!

要這么放任下去,遲早得生出禍害來。

“若是開科也并非不可……”

劉健本就是相對較為務實的,于是張小公爺提出這個想法后他就開始琢磨了。

這些個老宦海們,哪兒有笨的?!

只是他們政務龐雜很多時候實在是太忙了,其次他們的慣性思維也讓他們從來不往這方面琢磨。

“若是司律部、戶部、教諭部……盡皆開科,也并非不可……”

馬文升琢磨了一下,覺著這事兒亦是可行的。

大明現在事物不斷的在細致化,而這種細致化帶來的好處是國朝的掌控力更高。

但隨之而來的壞處便是,需要的官宦人手也在不斷的增多。

好在張小公爺左右撲騰了一圈,居然給戶部掙回來了一大溜的土地。

順帶著查沒了一大溜的金銀糧食,一下子戶部就富余起來了。

接著莫名其妙的左右倒手之下,戶部居然成為了許多大商行的股東。

根據現在這些個商行的盈利來計算,戶部那是每年都掙不少銀子啊!

國庫簡直不要太充盈了,和也是馬文升和劉健敢說盡皆開科的原因。

經濟是決定一切上層結構的基礎,大至帝國人吃馬嚼哪個不得燒錢?!

小至個人吃喝拉撒,什么不都得花錢么?!

“這樣罷!各部回去后先議定各自所需人手、精通書籍方向。”

弘治皇帝沉吟了會兒,道:“這次恩科后,再開各科提舉子進考補充各部人手。”

這些個老宦海們一聽弘治皇帝話,就知道弘治皇帝的意思了。

現在直接拆掉科舉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就這么放任著對帝國的發展又是不利。

于是采取的便是兩科并舉,進士及第入政務學院進學、觀政。

而未考得進士則是需要考各部所需之職位學識,合格后放可補充至各部。

“各部照磨、校驗等諸官,也可經此考取。”

張小公爺這個時候笑吟吟的站出來,輕聲補充道:“照磨、校驗,亦可再行考取各部所屬科……”

“提選可由秀才之身擔當,舉人者可免試入職。若須升職則再行考取相應屬科。”

為啥大明朝中后期,很多照磨、校驗拼死了摟錢?!

晉升渠道少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啊,大家都沒前路自然琢磨怎么給自己摟銀子了。

照磨只是九品、從九品,混來混去在京師、布政使也頂多是個七八品。

這玩意兒怎么有前途啊?!

人家進士老爺上來就七品起步,翰林院、都查院、六科滴干活。

而且這還僧多粥少,大家都搶著要干啊!

照磨?!恐怕得幾百年才輪得到你去混七品了。

張小公爺的這話一出口,頓時這些個國朝重臣們就明白了。

給他們直接晉升,進士、舉子們肯定會不服氣。

但他們也是考上來的,這就勉強算是公平了。

這也是個下面的照磨、校驗們一個奔頭,好好任事并非沒有前途。

畢竟他們的活兒可就是管著各部的文書啊,管上幾年誰能比他們更清楚這些規條?!

除非是太蠢了,否則到時候考上個職務亦非難事。

雖然起步是比進士、舉子老爺們低了很多,可終究這是條出路啊!

人家那也是科舉考出來的,自己等人頂多是秀才身份自然是比不得的。

張小公爺的這個做法,就相當于是后世的大學學歷和公務考試。

科舉就是他們的大學學歷,能考上舉人那就得985211頂尖大學。

進入一些基層單位基本可以免試,但想要升職還得考證。

進士那是最好的直接培訓后就可以任職,不必還去考證。

秀才他們就相對沒那么好了,但好歹也算是一本院校畢業還得考取證照才能任職。

要升職也得再考各部所屬科,考過了才能升職。

這算是既兼顧了科舉這邊進士、舉子們的利益,又兼顧了秀才們的利益。

算下來的話,其實他們都沒有虧什么。

反而會因為帝國各部的“擴招”贏得更多為官的機會,沒有人會因此反對。

“此法甚好!但還需細細勘磨一番,秀才舉法可由各地布政使司一并實行……”

謝遷這老家伙到底是狀元出身,越是琢磨越是覺著此事大有可為!

“但須禁止其于戶籍地內任職,以免有親親相隱之憂。”

白昂也是做過刑名的,這個時候趕緊站出來踩剎車:“其人須異地任事,以免沾親難斷擾亂治理。”

看著這些個老家伙們你一言、我一語,幾乎就把這件事情的輪廓定下來了。

張小公爺亦不由得感嘆,這些老家伙那是有很本事、真才華啊!

若非是思維的慣性和禁錮,實際上他們腦子轉的比誰都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