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碼頭開發區后,張子文連夜奮筆疾書《告朝廷錢政之四點建議》。
其第一點,張子文以海軍主簿身份,大量列舉了昆山地區實際數據,并陳述了邏輯和詳細推理過程。
指明了昆山地區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通脹,的確有漲價現象,但這是良性且不可避免的,是地價和工價上升所傳導的現象。非錢幣供應過量導致,所以停止錢幣供應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第二點,張子文緊咬當前大宋兩項命脈即代表能源的煤,以及代表基礎物資的鐵。并列舉了東南五路許多實際數據,指明了“大方向上,作坊制造業數據是極度萎縮的,百姓以及各行各業的需求,是極度不足的”。
于這一條中,張子文首次于官方文報中用詞“蕭條”,并說有轉化大蕭條之可能。而貨幣緊縮,一定是蕭條催化劑!
第三點是金融口數據。緊咬東南幾大銀號的實際利息數據。
“顯而易見的是,作坊商號間拆借之利息越高,則預示著現金錢幣越趨越緊張,現金為王這是通縮。長久以來,東南三大銀號家族控制了現金以及銅脈,存在事實上綁架戶部政策。”
“現金漲價則商品爛,商品爛則作坊死,進而就業死,加速民間需求之不足。于是作為當前東南最大現金持有者,三大銀號存在事實上倒逼戶部把現金價值漲價之需求,此乃禍國殃民,洗劫制造業之政策。而蔡相公則存在被戶部利用甚至蒙蔽之可能。”
這封建議實際上是給老蔡的,于是張子文直接這么用詞。就差直接指名道姓葉夢得。
不過不指名也行,蔡京不是白癡,他在經濟上是半桶水但政治上不是,他當然會根據當下形式,想明白葉夢得在干什么。
第四點是蕭條解決方案:非但不能停,還需要加大東南錢幣供應力度。但絕不能以當五甚至當十錢為方案。
包括批準海軍于東南地區發行公債,以借走土豪手里的冗余現金并進行釋放。
適度放寬海軍之農轉非政策,以擴張海軍雇傭和生產的規模。以海軍債券之所得發放工人工資,刺激需求之方式,逐步扭轉兩浙路、進而影響東南五路之頑固形式。
大抵上就是這些,但展開了寫也很多,很繁復。
寫好的時候天明了,側頭看看,李惠子很困的樣子靠在旁邊打瞌睡。
張子文可不會有閑情逸致披個披風在她身上什么的,只起身拍拍她的腦殼:“醒醒,辦完事再去睡吧。”
“是啊顏色也真不錯呢。”李惠子醒來的時候擦著口水這么說。
張子文有些懵逼,但也沒有多問,只把公文交給她趕緊轉發。
李惠子看看封面是給中堂的公文,先不說這越級的事了,考慮到當下老爺在上面的眼睛里是個闖禍魔王。
于是李惠子擔心的道:“會有人回應老爺的訴求嗎?”
“不會。”
張子文果斷搖頭,“事實上這封信到中堂后,他們會怪我瞎折騰瞎咋呼,持有逆反心理為了反而反我。他們的邏輯是:我治不了問題,還治不了你個提問題的張子文么?”
李惠子傻了,“那老爺還寫?”
張子文扭頭看著外面天邊的日出道:“做給趙挺之看的,這不是經濟行為,而是政治行為。當前形式下,能解決經濟問題的是政治手段。”
“事實上我之前闖的禍不小,但基于蔡文姬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老蔡相爺在對我的處理上已經給了人情。算是半個自己人了。”
“但這也好也不好。我夜觀天象,蔡京罷相在即,趙挺之和蔡京關系急速惡化,即將上位。”
“蔡京為了抓權并彰顯功業,繼續維持大宋開邊政策。這樣的政策下他控制力又有限,便會有很多后遺癥。譬如,早在幾月前我出陣江陰時,永興軍路帥臣陶節夫已于那個時候進兵,再次點燃了宋夏之戰。”
“西夏方面兩戰失利后找遼國求助。遼使入汴京城要求我宋撤軍,卻遭到朝廷拒絕。”
“我父親有家書告知說,在蔡京建議下,林攄即將作為大宋特使出訪遼國。因皇帝戾氣不重又比較恐遼,便建議林攄好談。但是暗下,蔡京密詔林攄給與另類指導:尋釁滋事,故意得罪遼國。以彰顯大宋國格,順便于政治上可長期維持強硬姿態,保持開邊大政策。”
“事以至此,老蔡既然不惜得罪皇帝維持開邊姿態,于是我敢肯定,他哪怕知道被葉夢得忽悠,但也會‘大局為重’。不會批準我的四點建議,不會于這內憂外患之時節得罪東南系的鯊魚們、導致他后院起火。”
“畢竟他認為海軍哪怕產量持續增漲,暫時仍不足以成為錢政中流砥柱。于是他會公開批判我張子文,我會強勢回應,進而導致決裂,甚至會再被降級。”
“這么做對不對我不知道,但趙挺之會看在眼里。老趙的尿性是但凡蔡京的作為都切掉,但凡和蔡京決裂而被打壓的人都會被豎起來。于是這么操作,至少能在趙挺之執政時期,為海軍多爭取至少一年的黃金發展時間。”
“其他的,聽天由命吧。”
說到這最后,張子文嘆息一聲。
這不是裝逼而是這時期張子文的真實想法,哪怕知道被葉夢得利用,蔡京也絕對不會采納張子文建議,且為了穩住黨群和后院,他必須猛抽張子文一頓。
但老蔡這次一定走人了!
因為老蔡也存在頂風作案,前陣子西寧州大捷,趙佶的尿性是很照顧朋友和寵臣,當時誰都以為童貫要回京做樞密副使,事實上皇帝也對蔡京做出了這個建議。
但因張子文的原因,張康國介入和老蔡交換了利益后,蔡京就把童貫賣了。致使發生了老蔡第一次抗旨:拒絕皇帝建議,拒絕委任童貫進樞密院。
好笑的是皇帝竟是也沒強求。
導致了那時期的蔡京一時風頭無兩,引為美談,甚至被美化為讀書人的風骨表率,清流骨氣云云。
只有張子文知道,將心比己,趙佶原本就是較和氣的人,面對一向貼心又聽話的下屬,他忽然在某一問題上就立場堅定的拒絕了,參考人性的話,領導第一次大概率讓一步,緩一緩,反正不是什么生死攸關的事。
但這不表示沒發生!
事實上趙佶肯定會把這些記在心里。基于皇帝的修養性格,時間長了肯定會淡忘,可惜時間不長的現在,蔡京頂風作案又和皇帝對著干,秘密授權林攄惹毛趙佶最害怕的遼國。
這些事單獨看不算什么,至少基于趙佶的性格以及大宋體制,問題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傳統。大宋的文人和皇帝對著干就是傳統。
但如果集中在一段時期內連續發生,就是頂風作案,實際就是一種另類的強化記憶法:在趙佶即將淡忘上個矛盾時,由新矛盾引發“想起”上次的事,進而出現記憶強化加成。
加之現在趙挺之天天和蔡京吵,天天在皇帝面前說蔡京壞話。皇帝的確不愛聽這些,但說的多了,趙佶本身也有了心病,又遇到標志性大事的話,蔡京就真會涼。
但趙佶真不是個喜歡聽別人說朋友壞話的人,所以在標志性的大前,趙挺之大概率因太過煩人而被趙佶趕走!
然而心里上,人性行為又存在“自證法”邏輯,譬如,喜歡唉聲嘆息抱怨自己可憐的人,他真會下意識就做一些可憐又可恨的事,來反證他是個可憐的人。
趙佶當然也會這么干。所以把蔡京罷相后,趙佶也會下意識用行為證明罷免蔡京是正確的,于是趙佶大概率不會任命其他好友為相,會嘗試啟用那個整天和蔡京對著干的趙挺之。
這就叫自證心理。
同時基于趙佶的性格,也算是彌補把趙挺之趕走的愧疚心里。
嗯,就是這樣的。
事實上此番張子文真頂不住戶部的瞎操作,一個區區副縣長你咋可能對央行與財政部總管硬頂?
但于多個場合公開嬉笑怒罵,最終罵到朝廷去是故意的。大抵就是尋釁滋事,碰瓷葉夢得,故意要在這個時候找個借口和蔡京公開決裂。
這些是南下創業之初就做好的三年政治路線規劃:漲停板戰略。
等趙挺之最紅火,大家去追漲老趙的時候。蔡京正眼淚汪汪處于跌停時,那時張子文會果斷公開和蔡文姬婚約,娶她進門。故意惹毛趙挺之進而決裂。
那么老蔡一復出,就等于吃到天地板,又將為海軍迎來一段黃金發展時期。這種事不會有盡頭的,直至海軍到大而不能倒、作死也不死的寂寞高手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