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御明  第033章:布局天下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錦衣御明 | 仗劍至天涯   作者:仗劍至天涯  書名:錦衣御明  更新時間:2020-04-20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并不是我們認知中的全部。”似乎是想到了更多的東西,趙宗武的言語中帶有幾分感觸,“如果說我們單方面的追求疆域大小,從而忽略地方真實的發展水準,這其實對華夏一族來講,何嘗不是一種倒退呢?”

早在征討流寇的過程中,趙宗武的心中,不止一次想盡可能多的掌控地方,讓更多的地方歸屬到他的統轄范圍內,從而使得地方上的百姓,能夠真正過上幾天舒心的生活。

但是藏在內心深處的理智告訴他,如果說想要真正做到華夏崛起,那么就必須能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用相對肥沃的疆域,穩定的地方態勢,耐下心去夯實發展地方根基,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創造條件。

華夏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他的存在甚至趕超整個歐洲地域,所以適用于歐洲的發展模式,并不一定適合華夏本土,因此趙宗武只能借鑒后世的發展歷程,用后世華夏精英領導者走過的路,再度在華夏本土走上一遍。

看似趙宗武是在抄襲作業,但是這中間遇到的艱辛,恐唯有他自己最清楚。

沒有一絲一毫的底蘊,甚至于在這中間還有著頑固到極致的封建思想,這也使得趙宗武在部署相關安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陳奇瑜感同身受的講道:“國公爺說的沒錯,如果不是因為在這一階段,有國公爺英明的部署,在大明、在草原、在倭島、在九邊、在海外等地,執行這一連串繁瑣的安排,恐我等就不會在這里平靜的交談。”

在秘書監未創建時,陳奇瑜盡管是參謀本署署長,但同時他也是趙宗武身邊最親近的幫襯者,因此陳奇瑜除了會接觸軍事方面的事情外,還會與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等一應政務院官員有所接觸,這也使得陳奇瑜對于地方政務也有所了解。

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了解事物的不斷增多,在陳奇瑜心中對于自家國公爺的敬佩,那真的是與日俱增。

如果說沒有自家國公爺,那超乎尋常的部署,單單是遼東承宣布政使司的發展所需,就足以拖垮三十年前明廷的財政,如果說要換在當前的明廷財政,恐大明起義造反的地方,就不止是北方那么簡單的事情咯。

按照遼東承宣布政使司現階段的發展,單單是二十萬人口級別的城池就有15座,四十萬人口級別的城池就有5座,這么龐大的人口基數,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這就是人類發展史中的奇跡!

為了供應這些城池能夠平穩的發展下去,就必然會使得海外被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同樣為了能聚集起來這些城池,也使得它們所處的位置,氣候環境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藍天白云不見了,清澈見底的水源沒有了,污濁的空氣,霧霾開始出現,一些近現代的疾病開始出現,作為人類近現代發展的初期階段,這些問題都開始浮出水面。

同樣也因為工業化的發展,開始使得新的階級矛盾出現,但是因為先前從沒有這樣的先例,這也使得孫傳庭、盧象升等治理地方的官員,常常會頂著巨大的壓力前行,尤其是對遼東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員來說,這種壓力就顯得更為重大了。

“我們都是從遼東走出來的,所以說在我們的心中最清楚,遼東最開始是怎樣的境遇,再到如今這種境遇,這期間發生了多少銳變。”每每想到這里,陳奇瑜這心中對自家國公爺的欽佩就尤為加重,“單單是一個遼東承宣布政使司,每年需要消耗的銀錢,都是千萬兩級別去衡量的。不否認那些奮斗在遼東地方官員的艱辛,但是如果說沒有國公爺,在最頂層所做出的種種部署,恐我等至今仍停留在遼東地界,為如何強軍而發愁。”

陳奇瑜作為久經歷練的干才,很少有能影響到他內心情緒的因素,但是自從進行了擴大軍議后,在他的內心就一直非常的唏噓。

作為曾經大明的憤青,再到當前的理智群體,陳奇瑜用了十余年的時間,用令他心寒的現實,使得他逐步加緊跟隨趙宗武的道路。

現在說陳奇瑜是不折不扣的定國黨,那是完全立得住跟腳的。

陳奇瑜飽含情感講出的這番話,讓在座的眾人心中都頗為認可,盡管說他們對于自家國公爺做的一些隱秘部署不甚了解,但是就他們接觸到的層面,也足以證明自家國公爺絕對是一代雄主。

范天雄點點頭道:“這一點我也很認同,別的我們暫且不提,單單是在九邊帥府中推行退役機制這一條,就挽救了無數家庭,按照大明貫徹的軍戶體制,只要你入了軍籍,那么你這一生,乃至你的子孫后代,都徹底烙上了軍戶的烙印。

有些軍戶甚至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一天清閑,在本應頤養天年的年齡,卻過著最貧寒辛酸的生活,同樣也因為這樣一種參差不齊的群體,使得邊軍的戰力一直都處于起伏不定的狀態,這才導致邊疆時常就會出現不寧之禍。”

作為宣撫本署署長,范天雄掌管的權力,比之參謀本署甚至還要大上幾分,只不過這些權力更為隱秘些,使得世人皆認為參謀本署是九邊帥府中最顯耀的權力中心,但實際上九邊帥府的六處本署機構,在權力、地位上皆屬同一層級。

分屬不同的職務,領屬不同的權柄,同樣也讓陳奇瑜、范天雄、洪承疇、祖大壽、丁悝、趙宗林、趙率教、李赟、孫祖壽他們皆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是有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們的心中皆能達成共識。

那就是對于趙宗武這些年傳輸出來的理念,他們皆是發自內心的認同、擁泵。

這也是趙宗武為什么愿意沉下心做事的原因所在。

趙宗武的眼神中帶有幾分銳意,語氣略顯低沉的講道:“在很多時候,本公也想著盡快掃除這世間的魑魅魍魎,使得生活在地方的百姓,都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可是現實的殘酷,卻讓本公心中清楚的認識到,想要做到本公所想的那一步,這樣一段過程還需要走很長很長的路。”

作為一個標準的以農耕為生的國度,盡管說華夏文明有著他的獨特之處,可是在這片古老的地方上,真正擁有智慧且能領導地方發展的階層,卻是少之又少的存在。

而在這樣一種前提下,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群體,是屬于封建勢力的絕對擁泵者,而這些對趙宗武想要執行的理念,那是擁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

在麾下不具備能領導這片古老地方的新型官員前,趙宗武他只能用這樣一種笨拙且聰慧的方式,以誘人的利益作為誘餌,從而不斷給這個古老的地方帶來影響。

利益。

這世上沒有什么比它更具代表性。

‘沒有永恒不變的朋友,沒有永恒不變的敵人,唯一存在的只有永恒不變的利益。’在初來大明時,因為思想境界的緣由,讓趙宗武并不是很能體會到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但是隨著手中掌握權柄的增多,隨著經歷的陰暗事不斷增多,這也讓他在心中愈發能體會到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想要推動一件事的衍變,靠的不是道德束縛,靠的不是禮儀約束,其真正的內核,靠的就是利益驅使。

正如他想要讓華夏一族在這個時代強勢崛起,那么首先他就要培植嫡系親信勢力,讓身邊的嫡系親信勢力,能夠在他的帶領下,得到足夠大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他想要的是一個權力中心的勢力,所以必須要避免后世一些國度出現的那種財閥式獨裁。

因此趙宗武在綜合考慮后,先后培植出了諸多嫡系親信勢力,使得他們在自己的指引下,能夠賺取到足夠的利益。

同樣擁有這樣的前提后,趙宗武還有意識的讓這些嫡系親信勢力,去影響周邊的群體,使得他們也加入到這場崛起紅利的過程中。

在構建這些勢力的同時,趙宗武也在不斷完善以他為核心的領導勢力,使得他部署的一切都擁有跟腳,確保他在大明所做的一切,并不會因為根基不牢靠,而出現塌方的情況。

趙宗武自始至終都在下一盤大棋,以自身為核心下一盤鯨吞世界的大棋,或許說這樣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用后世偉人的一句話來說:‘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現階段趙宗武擁有的勢力,只能說擁有了開始崛起的資本,但是說想要依靠現階段的一切,去做到所謂的制霸世界,那是不切合實際的事情,因為在這中間需要查漏補缺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

再者崛起也是需要擁有足夠厚重的根底,這中間缺少任意因素,都會出現半路夭折的情況。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