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15章 鍛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03-12
 
1260年,1月20日,金口市,五龍河大鐵廠。

何魏戴上頭盔,透過窄縫很不習慣地看向外界:“實驗?”

木云心努努嘴:“一看就明白了。”

說著,一隊工人揮著鈴鐺,將一個剛鑄出來的圓柱狀物體推了過來。這東西體型不大,大概也就二三十公分,還紅熱著,散發著高溫。

何魏瞅了一會兒,問道:“這個,難道也是炮胚?”

木云心點頭道:“沒錯,是炮胚,而且是鋼鑄的。”

何魏側過去看了一眼:“可是,這不是實心的么,炮膛呢?”

木云心擺擺手:“等下就要搞了,靜觀其變吧。”

很快,在左武衛和陳文的指揮下,工人們將這個炮胚運到了車間內的另一臺高大機械旁邊,將它抬到了工作臺上,用兩桿長“叉子”固定住。

然后又有人按動手柄,將這臺機械接駁到了粗大的天軸上。在東邊水輪陣列的驅使之下,機械內部一個圓柱形的巨大鍛錘被牽動著沿著四根粗大的木柱不斷升高,然后轟然落下,底部的工作面砸在這塊鋼炮胚上,發出令人心悸的巨響,鋼胚轟然扁了一截。

鍛錘保持壓力停留了一會兒,然后再次升高。此時四個工人趁機上前,合力將鋼胚旋轉了一個角度,然后鋼柱再次下落,又一次對鋼胚進行鍛造。

隨著一下下的錘擊,鋼胚先是變形,后又變回了圓柱形,然后漸漸變成了前細后粗的炮形,強烈的響聲在巨大的車間中回蕩著,振聾發聵。

何魏目瞪口呆:“炮模樣還真出來了!”

旁邊幾人也圍了過來,仔細地觀察著鍛造過程。喬玉山看了看一臉凝重的季國風,不敢招惹,湊到左武衛身邊,問道:“左哥,你們這炮也能鍛?跟鑄炮有什么區別?”

左武衛看了看他,搜腸刮肚,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說道:“呃,鍛造能消除鑄造時產生的缺陷,重塑晶型,而且鋼材料本身也比銅強……總之好處多多,鍛造出來的炮肯定比鑄造的炮強得多。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是我們現在就這點家底,大炮也鍛造不了,只能先鍛點小炮實驗一下。”

喬玉山懵懂地點了點頭,又指著那個鋼胚問道:“那,那不是實心的嗎?炮孔怎么辦?”

左武衛往南邊一臺鉆床一指:“簡單,用鉆頭鉆出來啊!”

喬玉山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就這么硬鉆個炮膛出來?能鉆得動嗎?”

“鉆是能鉆的,成本和時間的問題而已。”左武衛搖了搖頭,“所以現在搞不大,只能上小的試試。”

這時,鍛擊的聲音突然停止,幾人轉頭望去,只見工人將炮胚取了下來,放到一邊的架子上冷卻起來。架子上還有好幾個大小粗細各異的炮胚,左武衛告別他們,走上前去,跟季國風等人討論了一會兒,然后指揮工人抬起最邊上一個早已冷卻好的小號炮胚,架到了旁邊的鉆床上。

何魏有些奇怪,又找到木云心問道:“剛加工完的那個炮胚不是還熱著嗎?為什么不趁著現在紅軟的時候鉆孔,不是更容易些嗎?”

木云心雙手比劃了一下,說道:“不……這時候溫度太高,鉆頭也受不了。而且完全冷卻之后,由于炮胚內外冷卻速度不一致,內部會形成疏松,這時候鉆孔反而會更容易。”

何魏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就算細節聽不懂,但那個意思到了就行了。

另一邊,工人們把炮胚固定在鉆床上,不斷調整著位置,終于對準了中心線,然后倒上冷卻油,接駁上天軸,開始鉆孔。

鉆床對力度的要求大,對精度的要求卻不高,因為粗鉆完還是要精鏜的,所以這臺鉆床完全是用自制部件構成的,而且是橫置的而非縱制,傻大粗黑。

炮胚緩緩前進,鉆頭與炮胚接觸,鐵屑飛濺,發出刺耳的響聲。工件前進的速度比想象的慢得多,稍進一點,就要退出來重新上油進給,三人一開始看著有些新鮮,但很快就無聊起來,不知道該干些什么。

正在這時,機械運行的聲調發生了變化,鉆床下部突然發出無規律的噪聲,一聽就很危險的樣子!

車間眾人一驚,工人立刻拉開操縱桿,將動力切斷,機械在鉆頭阻力的作用下很快停止,鉆床內部發出一聲“咔嚓”,然后徹底停了下來。

季國風對陳文喊了一聲:“把小雅拉到后面去!”然后戴上頭盔沖了上去,左武衛和木云心也圍了過去。萬浩然也想上去,但看已經擠不開了,就幫著陳文把林小雅拉了回來。

林小雅沒好氣地摘下頭盔,說道:“你們急什么啊?這東西又不能爆炸,我上去看看怎么了?”

陳文也摘下頭盔,擦了擦汗,說道:“姑奶奶,機器是不會爆炸,但你要是過去被什么東西給崩到了,季老大可就得爆炸了。為了我們的小命著想,您還是回來吧。”

眾人都嘿嘿笑了起來,林小雅臉一紅,順手抓起一根扳手就要敲過去,陳文趕緊躲到了喬玉山背后。喬玉山裝模作樣攔了一會兒,突然對林小雅問道:“這鍛炮的事是你們武備組牽頭的吧?這樣做出的炮得是什么樣子?”

談到正事,林小雅就不鬧了,一本正經地說道:“還沒定呢,現在也還是實驗階段,一來探索工藝,二來也是研究什么形制的炮合適。你們別看前膛炮就是一根金屬筒子,其實學問多得很呢。

首先呢,這口徑多大、炮管多長,都會影響到最佳裝藥量。對,沒錯,火炮裝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個最佳用量的。裝少了自然威力不足,但裝多了也沒用,做功距離就這么長,裝藥多了飛得更快,大部分藥氣還沒產生作用呢,炮彈就飛出去了,剩余的壓力等于白做功。而且裝得越多炮壁就得越厚,自然也就越重了。

我們設計炮,就是如何改變壁厚和長度,在重量最省的前提下取得最合適的初速。理想狀態,就是藥氣的壓力衰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炮彈正好飛出炮口。所以我們做這炮,首先就是要確定最佳裝藥量,但確定了之后,這炮也未必是我們想要的,可能威力不足,也可能過大,可能炸膛,也可能管壁過厚超出了需要,而對它們的進一步修改,又會反過來影響長徑比,進而改變最佳裝藥量……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她說得這么復雜,來參觀的三人頓時肅然起敬,感覺到了武器研發的不易。

這時陳文站出來了了:“沒錯,所以之前我跟老姚測了那么多組數據,這就得用上了。”

林小雅看了看他,把扳手放了下去:“也是,這次就放過你了。”

過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后,故障排除。原來是內部一根硬木轉軸產生了裂紋,緊急換了一根鋼制的,又上了一遍油,才沒問題了。

輕傷不下火線,試著空轉幾次后,鉆床繼續鉆孔,速度仍然很慢,但還好這個炮胚很小,沒等太久就鉆到指定位置了。不過這只是第一遍粗鉆,只鉆了個小孔出來,之后還要換用更大的鉆頭擴孔,過后還要再換到隔壁鏜床精鏜一遍。

此時到了飯點,木云心繼續帶著工人在車間加工。其余人呼朋引伴,去西邊的食堂飽餐一頓,才回來看后續工序。

這門炮換了兩次刀,粗鉆到了73mm的內徑,又換到了鏜床上。鏜床換了一個適用于獅吼炮的刀頭,開始加工,雖然鋼材比銅硬了不少,但工作量較小,還是噌噌噌鏜完了。季國風和左武衛上去看了看,又招呼工人拿過一些磨料,塞進炮膛用布打磨一下,才洗凈搬到了工作臺上,眾人一下子圍觀了過來。

這門炮是實驗作品,體型很小,壁厚也沒多少,整體不過十多公斤,輕巧的很。內膛剛剛經過加工,顯得銀光閃閃,但外表面還沒開始修整,既粗糙又昏暗。而且因為是鍛造出來的,炮身不是標準的圓柱形,炮耳、準星、傳火孔也還沒加工出來,看上去很是丑陋。

不過這門丑炮,在眾人眼里卻是分外可愛,他們圍了過來,左摸摸右看看,林小雅更是恨不得這就抱回去抱著睡覺。

喬玉山走上去掂了掂,很容易就抬離了桌面,又順勢拿起來看了看,然后小心地放下,問道:“這么小的炮,按剛才說的,裝藥量也不會太高吧?是用在哪里的?”

左武衛和陳文正欲開口,林小雅卻搶先回答道:“管它有沒有用呢,這可是鍛鋼炮,是未來啊!雖然現在只有十多公斤,未來未必不能做出一百、一千公斤來的!”

喬玉山慚愧道:“呃,對,是這個道理。”

林小雅又看了看這門小炮,一手就把它提了起來,又繼續說道:“嗯……不過這門也確實太小了點,其實沒必要這么小,管它呢,反正只是實驗作品。說起來,海軍不是經常把這種小炮放在舷板上打霰彈嘛,我看就可以用這個替代,輕便多了。等以后漸漸再做大,等有朝一日做出有效射程達到二百米的小鋼炮,就厲害了。”

“二百米?”喬玉山看了看她,“是不是太短了?比火槍遠不了多少啊。”

林小雅搖頭道:“你這就外行了吧……二百米很近嗎?這個距離看過去,人也就一個小點了,對于步兵營那些沒經過專業訓練的炮手來說,就算給一門線膛炮也不一定能打中,反正都是隨便瞄瞄打過去,有個二百米射程就夠了。我們現在專業炮兵的火力夠用了,卻還少一種合適的步兵重武器。大規模會戰的時候不需要它,要是營連級別的步兵單獨行動,遇到些山寨土堡之類的,就能發揮很大作用了。”

喬玉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感嘆道:“鑄鐵換鍛鋼,你們可真是鳥槍換炮了。嘿,要是龍吟炮也能這么搞就行了。”

這時左武衛走了過來,對他一豎大拇指,說道:“哈,說得好啊,要是我們能搞個鋼版的龍吟炮來,那可就真的牛了。”

喬玉山看了看他的表情,驚道:“嘿,看你的樣子,難道真的能搞出來?”

左武衛聳聳肩:“誰知道呢,重量每上一層,難度都是成倍增加的。但我們可以試試,就算鍛不透,總也有可能性,只要能比鑄銅版的稍輕一點,就有意義了。不過到那時候,也沒必要折騰這盲孔筒子了。”

季國風又補充道:“鍛造鉆孔這一套對于技術來說是個考驗,但反過來說,也未必不是推動工業進步的動力。對于新炮,我們是兩條腿走路,主力還是依靠姚崇義的鑄造廠,而新工藝也要探索,得向未來看啊!”

喬玉山終于信服,對他們恭敬地一抱拳:“真是辛苦諸位了。”

黃鶴又拉著木云心問起其他問題來,何魏也到處參觀著。

而旁邊的陳文拿起那門小炮,比劃了一下大小,用手摸著光滑的炮膛,又拿起一桿木槌在里面模擬了幾次推拉,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