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26章 泰山之戰 一 入場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05-02
 
1262年,7月5日,小暑第23日,東平,行山口。

行山口是東平城東的一處要地,也是東平府與泰安州兩個行政區劃的分界點。

此時的汶水與后世的大汶河水路差不多,汶水在行山附近一分為二,一支南流,經汶上縣匯入梁山泊,另一支西流,經東平城,不入梁山泊而是向北匯入北清河出海。

行山口此地可謂是東平府的東門戶,北有群山,又控扼汶水的兩條支流,可通行處僅有西流汶水北岸的一小段,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既然此地如此險要,所以嚴家也格外重視,在此修建了山寨和城關,駐有精兵,牢牢地將它看守了起來。

在之前的戰事中,東海軍也曾前來行山口騷擾,但旋即離去。據守軍報告,他們“拿宏偉的城關沒什么辦法,只能悻悻而去”。

到了現在,時勢移易,東平軍已經不再憋屈挨打,而是到了打出去的時候了!

此時,浩浩蕩蕩的蒙古大軍正排出一條長隊,從行山口出關,向東進發。在他們身后,有著自東平府征發上來的數不清的車馬。雖然這一路上有汶水可行水運,但是東海軍一向擅長水戰,鬼知道汶水東邊會不會有他們的什么埋伏,所以蒙軍寧肯選擇耗費更大的陸運也不愿意冒險走水路運輸。

“大王,過了行山口,便是泰安州地界了。此后沿汶水東行八十里,可見徂徠山,再北行四十里,便是泰山了。探馬回報,此時守奉符的是一宋將姓青陽的,徂徠山附近有掛“夏”旗的大寨,而東海軍到處都是,據說大營是在萊蕪那邊。”

做出這番講解的,是我們的東平總管嚴忠范,而他解說的對象,正是這次征夷大軍的主帥按脫。

數日前,按脫大軍到達了汶上縣。之前他們到濟州時,嚴忠范以鎮守東平防止東賊趁虛而入之名沒過去迎接,而這次再也不敢怠慢,親自趕往軍中,幫助按脫安排行軍諸事,如今順利地過了行山口。

按脫點了點頭,對這個情報不置可否。

嚴忠范感覺有些尷尬,繼續說道:“北上奉符途中,西邊多山,又多密林,不適合我軍作戰,所以最好還是沿汶水岸邊的平地行軍。不過宋賊多半也會想到這一點,他們不敢戰便罷了,若是敢戰,必然會在這一帶布防。”

聽到這個,按脫終于提起了興趣,對身邊的郭侃示意了一下。后者立刻會意,從按脫的親衛怯薛手上取過一個長條狀的錦囊,又從囊中取出一個精致的木筒,之后又從木筒中拿出一個卷軸,最后才將卷軸展開,交給怯薛拿著展示了起來。

卷軸上面是一副裝幀精美的畫,不過畫的內容有些奇怪,不是山水也不是花鳥,而是一圈圈莫名其妙的線,上面還標注著大量的小字和奇怪符號,令人一看就頭暈。

郭侃對著畫端詳了一會兒,然后指著其中某處說道:“嚴萬戶,你剛才所說的戰場可是此處?”

嚴忠范奮力朝畫上看過去,但除了一團亂麻什么也看不出來,只得汗顏說道:“呃,老夫愚鈍,這圖畫是什么意思?”

郭侃哈哈一笑,摸著胡子得意了起來:“這是從東賊騎兵手上繳獲來的地圖,初始沒人能看懂,本人也是偶然見上面的數碼與大食碼子有些類似,才看出一些端倪,去喊我侄兒參謀了一下,又找了幾個俘兵一問,才弄懂了其中的精妙。

妙,實在是妙啊。本人平生見過的輿圖也不少了,漢家輿圖、天竺輿圖、大食輿圖,甚至泰西拂菻國的輿圖也見過,說起來風格各異,但其實都差不多,都只能會意,不能深究。

唯有這東賊地圖,妙,實在是妙啊。嚴萬戶請看,這些曲線是所謂的‘等高線’,這碼子上寫的是‘一零零’,也就是一百米的意思。米是東賊的度量,一米也就是三尺,這根‘一百米等高線’,就是說這條線上的地方全都是三百尺高……如此這般,將地形繪成等高線圖,那么山川河谷諸處形勢便一目了然了!

不僅如此,各地點位置標注也格外準確。你看這里有所謂的‘比例尺’,圖上一‘厘米’,就等于實地一萬米。你在圖上一量,東平城和汶上城隔了兩厘米,那么實地就是兩萬米,四十里地,其它地方也一樣。如此準確,簡直是神乎其技,究竟是怎樣的高手才能繪出這樣的地圖?妙,實在是妙啊!”

按脫在旁邊看著興奮的郭侃和一頭霧水的嚴忠范,笑而不語。實際上他也是費了好大力才看出一點這幅地圖的妙處,到現在主要還要靠郭侃來使用,但不妨礙他現在對嚴忠范產生一點智商上的優越感。

這份地圖自然是蒙軍從東海軍的俘虜手中繳獲的。

之前東海騎兵前往蒙軍戰場迷霧遮罩之地偵查,損失了不少,他們的裝備自然也落到了蒙軍手里。當初他們出發的時候,決戰指揮部在保密和成功率之間斟酌了許久,最后還是決定不能藏私,給他們帶上了最好的裝備,最后這些裝備果然讓蒙軍大開眼界。

精良的東海板甲自不必說,到手之后,除了給忽必烈送了三副最好的,其它的立刻被一眾將領瓜分一空。而到手的那些火槍,則讓他們直觀地理解了火器的威力,只是火槍本身的結構和原理倒還好理解,那些火帽卻讓他們怎么也弄不明白,想仿造也無從入手,只能送回去另尋巧匠了。

除了直觀的武備,其它東西也讓蒙軍將領們愛不釋手。比如那些望遠鏡實在讓他們驚嘆不已,按脫除了送給忽必烈的,又賞了張弘范一支,其余的全收到了自己帳中,對別人只借不送,作為傳家寶珍藏了起來。

另外還驚到他們的,就是東海騎兵們攜帶的魯中地區軍用等高線地圖了……騎兵要出去偵查,當然要隨身攜帶地圖,不然怎么標注敵方情報?然后就落入蒙軍手中了。

不過其實這些地圖的精度也不是很高。東邊東海軍掌握的地區可以仔細勘探,準確度要高一些,但也很有限,大山深處還是只能憑估計繪圖,而西邊東平附近,就更是只能寫意了。但再怎么說,也比本時代其它的真正寫意地圖還是要強出三個等級,讓蒙軍將領們對地圖學的概念完全被洗刷了一遍!

要不是郭侃學識深厚,還真就錯過這樣的寶貝了。嗯,當然,像郭侃這樣的傳統軍將,就算再天才,沒經過東海式的教育,也是不可能完全看懂這種地圖的。他們是借助俘虜的幫助,才大致弄懂了識圖的方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雖然大部分被俘虜的東海士兵都英勇無畏,但總有一小撮人是經不住蒙古人的威逼利誘的……不過也僅限于此了。

經過郭侃耐心的講解,嚴忠范終于在這幅復雜的地圖上腦補出了一些地形出來,這才恍然大悟地說道:“嗯,沒錯,這是泰山,這是徂徠山,這是汶水,這山……叫什么來著?不過汶水西邊確實是有座小山來著,應該就是這里了。對,北邊還有條河進汶水,西邊有一片大泥沼地,就是這里!我要是宋賊,肯定就在這里扎寨設防了,不然還不如縮回城里固守!”

按脫終于打起了興趣,說道:“正好!我們就從這過去,一戰打垮他們,省得這些賊人縮在城里惹人煩!罷了……既然有了這地圖,地方都知道了,我們也不用掩飾了,把馬軍撤回來些,讓宋狗知道我們就往那去,好讓他們出來應戰,莫往別處跑!”

他攻徐州的這些日子都打出心理陰影了,再也不想攻打嚴密的城池,若是能野戰解決,那真是最好不過了。

在霸氣地做完決戰宣言之后,按脫想了想,似乎是覺得不太保險,又補充了一句:“張柔家的小子呢?把他喊過來,讓他帶人去給宋狗下個戰書,約他們在,在,那地方叫什么?算了,說是約他們在泰山下面一戰吧!”

說完,他又看了看嚴忠范,說道:“嚴萬戶,我知道你整天叫苦抱怨籌糧困難,但是有難處你去跟史天澤去說,莫要跟我推脫!我這一去,總共也沒幾日,你叮囑手下人務必要把糧路給我保證好了。只要把東海賊打垮了,糧草的問題就不用怕了!”

說到這個,嚴忠范又頭疼起來了。

自從開戰以來,東平府既要給大軍供應糧草,又要應付東南兩個方向的敵軍,還要出兵出人供其它軍隊調遣,可謂勞苦功高,甚至說是蒙古國在此戰中的最大功臣也不為過。結果好處沒多少,還要被其它人呼來喝去的,真是出力不討好。

但此時他也不好忤逆按脫,只好說道:“請大王安心,我已從濟州調了一部兵回來,加上東平兵,共有三千人在這里,全是我嚴家多年蓄養的精兵,定能將后路守得固若金湯!”

東平軍的兵力在戰后屢經消耗和征調,后來雖然又征召了一些,紙面兵力仍然有上萬,但其中的精兵已經不多了,這三千人幾乎占了其中的大半。嚴忠范這次可以說是把家底都拿出來了,不愧是朝廷忠臣啊。

有了這些兵,按脫大軍的后路就無虞了。

按脫哈哈一笑,站起來捶了捶他的胸口:“好,如此便好!既然嚴萬戶對地理如此熟悉,那便隨我一起出征討賊吧!此地交給你兄弟看守即可,他也許久沒回家了呢。”

聽了這話,嚴忠范心里一咯噔,把他帶上,卻把嚴忠嗣留在東平,這是什么意思?

看他猶豫的樣子,按脫還以為他在擔心戰事,又灑脫地說道:“放心吧,時間不會太久,此去三下五除二把賊人干掉,我們不日便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