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秦瑯這個武安州世封刺史三千土團兵額,還另外給了八百名帳內和親事府的侍衛親兵軍額。
不過秦瑯現在這五個都整整五百彪悍戰士,卻并不在上屬兩個軍額之內的。
這五百人是打的擦邊球。
帳內和親事兩府的兵,其實可以算是朝廷編的侍衛,或是牙兵,這些兵自然算是正編的。就算沒封地,王公們也都有朝廷按制給的數額衙兵,各有帳內親事兩府,只是級別不同數量不同而已。
如李世民當年的帳內和親事兩府,便各有三個統軍府的兵,實擁六千人馬。
這些兵是由朝廷發俸祿的,屬于王公們的福利待遇之一,是朝廷給的安保服務。
當然王公們一般也會有自己的私人衛隊,這就是部曲或家丁隨從了。這些是私兵,是由王公們自己招募以及供養的,另外數量、裝備等也有不少限制。
在長安城里,規矩更多限制越更嚴。
當然,若是在鄉下莊園里,數量限制就少些,可裝備限制也依然較嚴,可按現在朝廷要推的世封制下,世封地那其實就是個小封國,封臣們在領地里可是有極大權力的。
私兵武裝也就不成問題,只要不超過朝廷規定的牙兵數量,基本上都沒事。
所以理論上,秦瑯的親軍數量可以達到八百,而且可以武裝到牙齒,只要你有錢裝備的起,就可以募滿八百。當然,你這八百私人武裝,在自己封地里沒事,可出封地,就得遵守朝廷法度,不能全副武裝了。
朝廷給秦瑯八百人的親事、帳內兩府牙兵。
按制度,王公們的這兩府親兵,其實并不是直接拔府兵,而是跟朝廷的內衛一樣,是選官員子弟擔任。
皇帝的三衛五府,是由五品以上官員子弟擔任,而王公們的親事帳內兩府,則是由五品到七品的官員子弟們選任。
這其實就是一種差役,官員子弟到高官身邊擔任幾年的侍從,然后就可以參加吏部考試,通過后就能正式入仕得官了。
這也是一種福利出身。
不過現在秦瑯要去封地了,還是遙遠的武安州。
所以原來的親事帳內們都不太愿意了,他們畢竟是貴族官員子弟,在長安輪番當當王公的侍衛,也沒什么,可跑交州去,誰愿意?
于是現在李世民也做了點調整。
就是如秦瑯這樣得到世封的王公,長安城里原來那套親事帳內府的親事帳內保留,他們的數量其實也不多,不用去封地。
而皇帝另外給秦瑯八百人的親事帳內編額,這就是在封地里的。這些親事帳內,不限出身,不要求得是官員子弟。
封臣可以自己招募,招募滿后隨去封地,這八百人的開支呢,由封地里收繳稅賦劃給州縣的那三分之一里出。
這樣一來,既照顧到了那些貴族官員子弟們的情緒,又維護了封臣的利益。
秦瑯打算在長安直接募集八百親內帳事南下,將來這些人就地落戶到武安州,可因為這八百親事帳事不限出身,所以他們的待遇也不如官員子弟們。朝廷給的政策是,不論出身可隨封臣招募,但這些人也失去了服役五到八年后就能直接參加吏部考試,通過就能得官的機會待遇。
他們實際上就相當于是找了份待遇,享受的就是不入流的胥吏待遇,有份薪餉而已,除此外其它的都沒有。
所以當秦瑯派人開始招募的時候,堂堂衛國公府居然招不到人。
一聽這待遇,沒有誰愿意去交州,特別是聽說去了就要在那落戶后,更不愿意去了。
秦瑯對此也有些無奈。
五千里路,對于好多一輩子可能連鄉都沒出過的百姓來說,那真是在天的另一邊,世界的盡頭了。
他們腦子里根本沒有五千里的概念,只知道很遙遠很遙遠,而關于交州那邊酷熱疬氣等等的傳說,讓他們更畏懼嶺南如虎。
秦瑯心里很清楚,一塊遠在交州的封地,要想發展,首先就得有許多漢人百姓才行,光靠土著蠻夷們根本發展不了。
要發展封地,最可靠的辦法,其實就是殖民的辦法,先移漢人過去,只有當漢人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秦瑯才能在那里真正建立穩固自己的封地,然后才有可能統治那些土著。
但長安的百姓根本不愿意去交州。
思來想去,秦瑯覺得想吸引人過去,確實不易。
武安州有什么?在長安百姓眼里,有的只是遙遠和陌生,還有酷熱和瘧疾等,那是要命的地方。
除了這些,還有什么?
“陛下將這幾百里地賜封給我,世代承襲鎮守,我秦家現在手里有的便只有土地了!”秦瑯道。
阿黃搖頭,“可那是五千里外的土地,長安人并不會稀奇!”
雖說朝廷均田制到了現在,中原已經無地可均了,關中和河南這樣的腹心之地,更是多數百姓都只均到了少數田地,遠不夠標準。
但讓長安百姓到交州去,給他們田地,也吸引不了他們的。
“如果我給去交州的人土地,但不僅是給永業田呢?或者說,我給的永業田不止是百畝為限呢?”秦瑯反問。
“不限百畝?”
秦瑯想到的是他需要的并不止是一群農民,武安州雖靠近交州這座大城,可畢竟也是處于蠻荒之地,蠻夷當道。
在那里立足,肯定少不了戰爭。馮盎父子已經提醒過他多次了,到了那邊土人肯定不會輕易服從他的,所以免不了叛亂和戰爭。
這是他自己的封地,肯定得自己打。
“阿黃啊,我有這樣一個初步的想法,就跟朝廷點選府兵一樣,我也打算招兩類人去交州,一類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貧民乞丐等,他們在中原無業無產無家,甚至饑貧受餓,我帶他們去交州,授給他們土地,甚至將來給他們找蠻夷土人女子做媳婦,給他們一個家。”
“再招另一類人,如府兵一樣條件,得是勇武健壯甚至是富裕者,我打算邀請那些官員或士族地主家的庶子們去交州,讓他們自備馬匹武器等,另外還帶上他們的家人奴仆等同往。”
阿黃不解,能騎善射的官員地主家的庶子,他們更不愿意去交州吧?
“拿什么吸引他們呢?”
秦瑯笑笑。
“貴族士家或是官員地主家的庶子,基本上都是沒有繼承權的,家族的財富產業與他們并沒有什么關系,就算是家族的門蔭權,也輪不到庶出子。他們雖從小能得到不錯的教育,讀書或習武,甚至打小衣食待遇不錯,可成年后,依然要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家族的產業和他們無關,他們只能自謀出路,家里頂多能給他們一小筆錢。”
秦瑯有個想法,他想招募這些庶子,看中的是這些人的勇武和良好的教育,甚至是家族不錯的資源。
“只要這些庶子愿意隨我去嶺南武安州,那么我可以給他們再分封!”
“再分封?”
“對,周朝分封五等爵位,賜分封地,諸侯建國。而諸候又有卿士大夫等家臣,同樣給他們劃分食邑封地。我也想借鑒一下,那些貴族官員庶子若隨我南下,自備裝備,帶上家人、奴隸等,我可以給他們劃封一塊土地,給他們建立莊園采邑,授封他們為我秦家武安州封地的家臣騎士。”
“我對他們的要求是這些人必須得自備裝備,隨時響應秦家的號召,拿起武器隨秦家討伐封地內的叛亂等。”
“騎士們的采邑可以世襲,騎士在自己的采邑上可以建立莊園、集市以及作坊等,我允許他們自己按朝廷律法和封地的法規管理采邑,采邑土地和工商按朝廷稅法征收兩稅,所得稅賦三分,一分歸騎士,兩分歸封君。封君再將這份稅賦三分,一分留州縣,一分供封君,一分繳國庫。”
阿黃聽的倒是眼前一亮了。
“朝廷能允許嗎,會有人愿意應募嗎?這樣劃算嗎?”
“能騎善射的人估計也不多吧?”
秦瑯道,“我計劃是要把八百人的帳內和親事兩府,都招募這樣的騎士,不過招八百騎射搞射且能自備精良裝備的估計也不容易,所以可以分成兩等,親事府招三百騎士,帳內府招募標準可稍放低些,比如得強健尚武,要精通弓箭長矛這些,不強求他們能騎馬,能置辦戰馬等。”
“帳內府招五百,這些無馬的可稱為武士,授給他們的武士莊園,土地比騎士略少一些,但其它方面和騎士莊園一樣。他們一樣有為封君作戰的義務和責任!”
三百騎士和五百武士。
“那豈不是說最少要再分封八百個采邑莊園?咱們有這么多地封嗎,劃的來嗎?”阿黃算了算,就算一個采邑就是一個村子,那也意味著有八百個村子吧。
除掉這八百個村莊采邑,那秦家還剩下多少?
“八百個采邑就封封滿,相對陛下分封給我的武安州其實也不算多的,你別忘記武安州可是東西一百六十里,南北更是有三百多里,另外,海上還有數個群島的,地方很大,八百個采邑根本不是問題。”
重要的還是能不能招到這么八百個騎士、武士,真要能招到,再分封出八百個村莊采邑,秦瑯覺得很劃算。
畢竟采邑就算封出去,其實秦瑯也還能從中分到不少稅賦的,只是說土地是封給了騎士和武士而已,做為領主的秦瑯依然享有稅收。
一百畝地,跟分封一個村莊,那無疑是有巨大區別的。
這一個村莊采邑,總得有上千畝地吧,甚至連山林河澤也分給他們了,并且還能再享受三分之一的稅賦。
秦瑯覺得,如果自己是一個地位尷尬的庶子,還真愿意去闖一闖拼一拼的。
“也許可以試試!”阿黃道。
“那就讓府里人改一下招募條件,除了招騎士和武士外,貧民、乞丐這些我們繼續招,只要是身體健康的都要,我承諾,到了武安州,按人分地,青壯男丁每人分地百畝,女人孩子一人分五十畝。有多少人就分多少地,上不設限。”
“我們還承擔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到了地方后,我們還幫忙建屋安置,提供開荒的農具、耕牛、種子等,前三年我還免征田租稅賦。”
“三郎,這條件也太好了吧,那咱們招人過去,前期可得虧很多錢。”
“虧點就虧點,只要能把人招過去,怎么都是值的。沒有人,武安州封地再大,也是廢地一塊,只有有了人,才能發展起來,才能變成一塊寶地!”秦瑯看的是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