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不斷幻想能控制和影響客觀事物以及部分自然現象,于是便產生了祭祀和巫術活動,巫師也隨之出現。”
“作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主持人的巫師,據說都是能通神,且能同鬼神通話,以上達民意、下傳神旨;可預知吉兇禍福,除災祛病;還能從事征兆、占卜、施行召魂、驅鬼等巫術。他們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梁和媒介,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
“諸如此類的傳說,有很多,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或是真的,曾經在四千年前,黃河流域確實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水事件。”
“這次大洪水后,夏朝建立。”
“大禹通過組織人們疏浚河道,引導洪水重新流入河渠,從而控制住了洪水。他也因此獲得了聲譽。”
“他在混亂過后重建秩序,這讓“他順應天命,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多數人大概都會覺得,史書中三皇五帝之前那段的故事的確有點過于玄乎了。但既然孔圣人、司馬遷都把夏朝說得跟真的一樣,那夏朝八成是存在的。”
“關于夏朝、大禹其人,還有那場大洪水是否真實存在,孔子之后的近兩千年里國人曾經堅信不疑。但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相關爭議出現了。有學者認為,“三皇五帝”乃至夏朝不過是民間傳說歪打正著進了史書,或者儒教出于政治目的杜撰出來供庶民景仰的一段烏托邦故事罷了。”
“還記的以前的一些奇妙之旅的電影當中,有很多非常巨大的蟲子,事實上,這種巨大的蟲子,也曾真實存在過。”
“巨蟲是石炭紀動物特征的一個描述,因此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
“約處于地質年代兩億八千六百萬至三億六千萬年前,它可以區分為兩個時期:始石炭紀和后石炭紀。”
“當時大氣含氧量很高,蟲子長得特別大。”
“那個時候的蜘蛛,足足有人頭那么大。”米妮
“身披堅硬的盔甲,長有鋒利的大顎。”
“大氣中氧氣含量越高,昆蟲的體型就會長得越大。在3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恐龍曾經與其他一些體型龐大的昆蟲共同統治著地球。數億年前巨型生物的出現與大氣中氧氣的含量過高有關。如果現在氧氣的含量再度上升,那么地球很有可能會再度成為巨型怪獸們的樂園。”
“而這些東西都是根據后來出土的化石,得到的答案。”
“你知道長明燈嗎?”
“古墓在許多人的認知里應該是一個完全被黑暗淹沒的幽冥空間,里面有危險的機關、神秘的棺槨和豐碩的陪葬品。”
“大多數古墓被人發掘打開的時候確實是一片漆黑,然而世界上卻有那么一些古墓被打開后透著著幽幽的燭光。長明燈,在許多在帝王貴族等高規格的古墓中都能發現其身影,雖然絕大多數長明燈被人發現的時候早已熄滅,但是仍然有一些長明直至被人發現才熄滅。”
“人們在公元1400年,古羅馬王子派勒斯的墓室中發現一盞還在燃燒的燈,據說那盞燈在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在墓室中燃燒了兩千多年,無論是風還是水都不會影響燈的燃燒,只有抽掉燈碗中的神秘液體它才會熄滅。”
“古人認為人在死后會跟生人一樣繼續生活,因此在古墓中發現的陪葬品除了珠寶等貴重物品之外常常還能看到與古墓主人在同一時代的生活用品,古墓就是古人認定的死后居所,帝王貴族對這種視死如生的觀念更加執著。”
“因此在有些古墓中甚至能看到殘忍的奴仆陪葬,這些王公貴族希望自己在死后可以像在或者的時候一樣生活,他們的地宮也要跟生前住的宮殿那樣燈火輝煌,于是墓室里有了長明燈。”
“此外還有墓中的機關。”
“機弩。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在墓頂放置容易潰坍的巨石。這些隱藏的巨石能將試圖進入的盜墓者砸成肉醬。春秋晚期的太原晉國趙卿墓,墓壙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著一塊重約50公斤的大石頭,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貼近槨室上部的填土。”
“還有的古墓,利用流沙裝置進行防盜。”
“在墓中置“水銀池”,用水銀揮發的氣體毒殺盜墓者,是一種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反盜墓的典型史例。地宮中大量儲注水銀,或許也有以劇毒汞蒸氣殺死盜掘者的動機。”
“在墓道中設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長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這種機關叫做連環翻版。”
“在古代的時候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選擇墓葬都嚴格按照風水學說,甚至為了一塊風水寶地鬧出人命。”九九九xs.
“但是有這么一座千年古墓,嚴重違背風水而建,漢代光武帝的原陵。”
“在古代,有句老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說北邙是一個風水寶地,倘若死后能長眠于此,那么子孫萬代都將因此而受益。”
“特別是它對面就是黃河,更是符合了風水學說的思想:“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征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
“在北邙的東漢帝陵一共有五座: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順帝的定陵、沖帝的懷陵,以及靈帝的文陵。”
“然而在這五座陵墓之中,卻有一座特立獨行,選址蹊蹺。其他四陵皆在邙山之陽,唯有一座坐落在邙山之陰的黃河灘上。”
“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認為房后有山,房前有河是大吉之地。但這座詭異的陵墓卻恰恰相反,好比是房門開在山前,房后是河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而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
閱讀誰是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