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大明  第四十九章 熟人相見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律令大明 | 六中隊   作者:六中隊  書名:律令大明  更新時間:2020-03-13
 
見大家都在等自己,文清許也不好意思了。他三兩口喝完稀飯,再揣上幾個雞蛋,起身道:“走吧!”

眾人便帶好各自的考箱,分乘兩輛馬車,往城東的貢院駛去。每輛車的車前,都掛著‘鳳陽鄉試’的燈籠,今日全城戒嚴,沒掛這種燈籠的車轎,是不準上街的。

這時候還是天長夜短,等到了位于城東的貢院街時,天已經是蒙蒙亮了。這個點抵達是有講究的,因為此時貢院都設在城東,取東方文明之意,這個時點又叫東方微明,文與微同意,便是天時與地利相合。

那驅車的車夫便討賞,李之弘雖然不信這些,卻也喜歡好彩頭,重賞了車夫,這才下去馬車。

家丁們幫著把考箱搬到貢院前街,便被穿著大紅號衣的攔住,每個人只能帶一名書童進去,幫著搬行李,在等待入場時伺候,這就是書童存在的意義所在了。

李大妮臨場客串,與其余幾人的書童一起,背著包袱,拎著沉重的考箱,跟在李之弘等人后面,穿過前街,到了貢院門前的大廣場。這廣場方圓約有二里,平素是個繁華的集市,去歲打了兩個案子后,李之弘還帶著郡主來買過東西呢。

當然設計者的初衷,肯定不是讓人貢院門口練攤,而是給考生集合所用。李之弘四下望去,只見在廣場左右兩邊,各有一座壯麗的牌坊,左邊的牌坊上寫著‘騰蛟’兩個大字,右邊則寫著‘起鳳’,貢院大門前也有一座牌坊,題寫著‘天開文運’四個大字。

等走到廣場北面,又看到左右兩邊牌坊的背面,各寫著‘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四個大字,這就是此地非練攤場所的明證。

貢院坐北朝南,左中右三扇大門自然也是朝南,在中間門上,懸掛有‘鳳陽貢院’四個墨黑大字的牌匾,落款赫然是大名鼎鼎的韓國公李善長。

在貢院大門外兩丈處,還有一道轅門,也就是一道紅色的木柵欄,柵欄上開倆柵欄門,一般比較大的衙門外都有這個,以示閑人勿進。

考生們便在這道柵欄門前集結,漸漸地人開始多了起來。各縣的考生彼此都熟悉,按照區域劃分站成了十幾個方塊。李之弘笑笑道:“看著人來的差多了,怎么還不開始?”

“時辰不到。”文清許輕聲道:“卯時才有人出來開門。”

這些個潁州的都是上屆落榜生,對這一套流程自然是熟稔無比。卯時一到,便有三聲炮響,過后又有三聲,貢院大門緩緩打開,終于看到貢院里的景致,眾生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一個個緊張的要死。

只見兩隊身穿大紅號服的士兵,一隊手持著紅旗,一隊持著黑旗,從貢院里出來,站在柵欄前一起搖動大旗,口中齊聲高叫道:“恩鬼進,有恩報恩,怨鬼進,有仇報仇。”

讓第一回經歷這種事的考生面面相覷,一個勁兒抬頭看門匾,心說咱們沒走錯地方吧?怎么開始跳大神了?

便有懂行的考生小聲分解道:“這是召鬼魂呢。那些跟著考生來報恩的恩鬼就聚集在紅旗下面,而那些來找考生報仇的怨鬼便在黑旗下蹲著。等會兒會把這些旗子端進去,便把那些鬼魂也請進貢院了……要不有文昌帝君震著,他們不敢進。”

正說話間,二位主考官便在一眾同考官的陪同下,出現在貢院門口,左忠文臉色一稟,向眾考生高聲宣講一番:‘奉旨開考,不得作弊,否則如何如何’的陳詞濫調,便沉聲道:“開門吧。”

人流緩緩進入轅門,順著大門往里面走,就是儀門。進入儀門之后是龍門,而儀門與龍門之間,便是考生進考場的搜檢通道。

因為搜檢極為仔細,所以耗時也很漫長,所以許多考生便先不進去挨擠,在外面廣場上坐著歇息,等太陽升起來,又躲到墻根底下找陰涼。李之弘這才發現,貢院的圍墻足有兩張高,且上面布滿了荊棘,與后世的監獄有異曲同工之妙,想必用處也差不多吧。

一直到了兩個時辰,有兵丁出來道:“下蔡的搜檢。”

沈默趕緊跟著下蔡的考生一同進去,而潁州的幾人只有在后面慢慢等待。到了大門口,李大妮便不能進去了,李之弘只好自己提著箱子,進去了貢院。

真像個監牢啊。

因為科舉是當官唯一的途徑,當了官便會有權力金錢美女地位,所以雖然歷代查禁很嚴,卻依然會有少數考生,不顧名節和為學之尊,想盡辦法去作弊,其中‘懷挾’便是屢禁不止的一招。

說通俗點便是夾帶,主要是夾帶一些用蠅頭小楷寫成的經書,還有程朱的注釋,也有請人在外面寫好的文章,同樣用小楷寫在紙片上,名曰小卷,隱匿在身上或考籃中,帶進考場去。

一旦材料帶進去了,事情便好辦了。因為鄉試考試是在號舍中,也就是每人都在單獨的小房間里,答卷吃喝睡覺,縱使有人看著,三天時間也總能找到翻書作弊的機會。

于是朝廷規定,搜檢懷挾官每次一場考試入場前都要進行搜檢,搜檢官要將問題考生的姓名記下來,并將其揪出場,不許再考。所以在入場之前,都要進行嚴格的搜身檢查。

在大明朝,這種搜身檢查與懲罰更為嚴厲,朱老大還命令,被查出的考生要在考場外‘枷號—個月’,拘押期滿后‘問罪為民’,也就是取消學籍,這輩子別想再考了。但就像屠刀殺不盡貪官一樣,朱老大的嚴懲,也無法讓心術不正的考生望而卻步,懷挾之風難禁,朝廷只得一次次重申加強搜檢,加重懲罰力度。

李之弘想起自己上輩子高考,監考老師會在考生進場前用儀器檢查身上有無攜帶金屬制品,然后只能帶著裝著鉛筆橡皮尺子黑色水筆等文具的透明筆袋、準考證、身份證進入考場,有些地方連考生的礦泉水瓶都要撕掉封皮,否則不給進場。但也不會讓考生解開衣服,仔細搜檢,李之弘不禁暗道:‘萬惡的舊社會啊。’

正在胡思亂想間,便聽見里面高聲喊道:‘準備搜檢!’只見一群八九品的官員,帶著搜檢軍到了巷子里。

“十人一行貼墻站好!”隨著搜檢官一聲令下,眾考生便紛紛起立,光腳穿著內衣,手里拿著衣襪,排著隊站在甬道里。

每一位考生由兩名搜檢軍搜身,從頭到腳,仔細搜查,那些官員們則緊緊盯著,以防有什么紕漏。這些人的檢查極為變態,上窮發際、下至膝腫、倮腹赤裸,無一遺漏,毫無禮待士人的意思。

其實這些搜檢軍之所以如此較真,當然不是為了掄才大典的公正性負責,而是因為搜出一個舞弊者,便會賞錢三貫,頂他們倆月的兵餉呢……當然,能夠蹂躪一下高高在上的讀書人,也是機會難得,怎能不好生珍惜?

這些搜檢軍都是富有經驗的,除了考生身上外,對其隨身攜帶的考籃考箱更是重點檢查,用個小錘子東敲敲西敲敲,聽聽筆管是不是空心的,硯臺,考箱等大件有沒有夾層,還有被褥也要拆開檢查,甚至于考生帶來的包子、饅頭,也一概切開,瞧瞧是不是夾心的。

也著實能檢查出一些夾帶,每當有所斬獲,搜檢軍們便興奮的低呼,將如喪考妣的作弊者拖出去,每每此次,其余考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對考試的印象也就更壞三分。

這種搜檢速度極為緩慢,等檢查到李之弘時,已經過午了,那兩個搜檢兵剛要對他動手,左邊那個突然一愣,朝右邊一個遞個眼色,那個兵丁也吃了一驚,旋即恢復常態,裝模作樣的搜查起來……實際上手都沒碰著他的身子。

面對著李之弘詢問的眼神,左邊那個趁著靠的近,在他耳邊輕聲道:“我們是留守司的兵。”李之弘恍然,他帶隊在正陽關堅守,等來了常思的援軍,這兩人跟著大軍幾乎兵不血刃就勝利了,保住性命不說,還喝到了自己給他們準備的醉月白酒,自然是認識自己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