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這時是希望曹操能夠去征辟荀彧為涼州刺史府的別駕從事的。
荀彧是少負才名之人,南陽名士何颙就曾盛贊荀彧為王佐之才,巧合的是《后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還有記載,颙見曹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所在的譙縣距離潁川郡并不算遠,對于荀彧其人也略有耳聞,不過歷史上的荀彧此刻甚至還沒有被舉孝廉,所有的履歷都是空白的,所以他尚有疑慮,“此人果真可做別駕從事?”
趙普鄭重點頭,“孟德信我,荀彧其人定然會是你平靖涼州的絕佳臂助。”曹操由是大喜。
幾人商議已定,護羌校尉的人選盧植和趙普回極力向漢靈帝劉宏舉薦,如果這位摳門的皇帝在此時不愿意復設護羌校尉一職,那盧植會去拜訪大將軍何進,請何進相助。
是夜,殘月西斜,趙普坐于院中,獨自飲酒。
趙云自外而歸,坐于叔父身側,蔡邕今日去見了漢靈帝,這位皇帝對待這位舊臣倒也算是不薄,賞賜了宅院,以及諸多的文墨之物。
想來,嗜好詩賦、書法、音律的皇帝,對于蔡邕本來是非常推崇的。
可惜,蔡邕忠厚耿直,常常行忠言逆耳之事,再加上宦官的構陷,漢靈帝也就將他的好統統過忘掉了。
如今蔡邕從外地而歸,回來只要求做寫史書的蘭臺令史,這是不貪圖功名權勢、忠于朝廷和漢室的表現啊!漢靈帝自然也就憶起他的好來了。
至于詆毀構陷蔡邕的趙忠、張讓等宦官,因為盧植等士人勢力和大將軍何進的外戚勢力與日俱增,現在已經不敢太過張揚了。
叔侄閑聊了幾句之后,趙普就吩咐趙云快去歇息,明日便是他就任郎官的日子。
盡管郎官這種四百石的皇帝侍從是非常清閑的閑差,但他可不希望趙云要在郎中的職位上混日子。
像崔鈞由郎官起步,不過一年已經是兩千石級別的虎賁中郎將。當然這里面有崔氏的原因在里面,趙云只有他這一個做侍中的叔父,升遷斷然不會如此之快。
不過他也希望趙云能夠盡快的成長起來,能夠獨當一面。
但趙云因初來京師,第一次見到雒陽這種京華風貌,屬實時有些興奮的,哪里睡得著。
“阿叔,今天你提到的荀彧,就是之前你說過的那個荀令君嗎?”
趙普曾經向趙云提過這個時代能夠叱咤風云的大人物,荀彧就是其中之一,趙云正是仰慕英雄,盼成就大事的少年時代,對于趙普提過的這些人他是印象深刻的。
“是啊!希望曹操和荀彧此行去涼州一切順利吧!”趙普想要繼續飲酒,卻發現酒壺已經空了。
他示意趙云再次那些來,趙云卻拉著他起身,“阿叔,酒多傷神,這可是你自己說的,再者明日還要去宮中就職,你可不能宿醉不醒的。”
趙云扶著已經微醺的叔父從院中進了房內。
月光透過窗戶,照進房內,趙普躺在床上,看著傾灑在屋內的明亮月光,思緒千回百轉,怎么也平靜不了。
他做起身斜靠在窗邊,沒來由想起了那句話,“人人追憶郭奉孝,何人記得荀令君?”
那是另一個時空里,關于曹操和荀彧的故事。
郭奉孝是為郭嘉,而荀令君自然是指荀彧,在后世因郭嘉早亡,人人追憶,設想郭嘉若是活著,必然可助曹操一同天下。
在趙普那個時代,甚至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論調。”
而曹操的第一謀士,居中守度十余年,幫助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荀彧,卻常常被忽視。
事實上,郭嘉很牛,是一位才策謀略,世之奇士的參謀。
可無論是功績和才學,都不足以和臥龍諸葛亮相提并論的,在曹魏一方,真要有什么人可以跟居于武廟十哲的諸葛亮比較一下,那也只能是荀彧。
只是荀彧之與曹操的關系同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可能是要差的遠了。
后世的學者很多都認為荀彧是大漢最后一個臣子。以及,曹操最后一個合伙人。
是的,趙普也以為荀彧和曹操的關系,不是所為的君臣或者從屬關系,而是“合伙人”。
荀彧投靠曹操的時間是為漢獻帝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在董卓之亂時,潁川郡位居雒陽左近,成為戰亂之地,荀彧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
袁紹得到冀州后,待之為上賓,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所以投靠了曹操。
事實上,荀彧舍棄袁紹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乃是因為袁紹其人狼子野心。
代漢者,當涂高也,在漢末廣為流傳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袁氏在標榜自己,無論是汝南袁氏的子嗣,無論袁術還是袁紹,皆有代漢自立的心思。
而荀彧所希望輔佐的是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的能臣,不是袁紹這種志大才疏,對漢獻帝多有不恭的軍閥。
曹操在那個時候無疑是最佳選擇,他至少在初平二年,仍然是想要匡扶漢室的,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刻,也只有曹操和孫堅是盡了力。
所以,荀彧棄袁紹而投曹操的本意,不是因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而是曹操才是符合他心愿的那個人。
后來曹操確實也聽從了荀彧的建議,迎漢獻帝劉協回許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沒錯,曹操初迎漢獻帝時,并非是挾天子而令諸侯,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小說里安給曹操的。按正史,這句話乃是袁紹謀臣沮授,首先跟袁紹的建議
《后漢書·袁紹傳》記載沮授勸說袁紹:“且今州城初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如今朝廷宗廟涂炭至此,沒人去扶保天子,體恤百姓。您就去把天子迎到河北來,定都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蓄養士卒去討伐不聽話的,誰能擋啊!
可惜袁紹沒有聽從。
閱讀建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