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騰龍  第769章 精絕出倫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小宋騰龍 | 東風暗刻   作者:東風暗刻  書名:小宋騰龍  更新時間:2021-04-18
 
趙多富也意識到了,吳芍藥在九哥身邊脫穎而出,也就是一年多的功夫。

洪州雙井白芽還維持了近一百年的小名氣,吳芍藥今年才十七歲,讓住持這話說的,一年前的吳芍藥在年齡和名氣兩方面簡直都趕不上洪州白芽了。

住持弄巧成拙,一下子不知如何彌補了,話多真是有失。

也得說凡事都怕意會。

吳娘子若不在意這句話,可能誰都不往那方面想,可她的身份太特殊了。

勿寧說得意她的康王殿下的身份太特殊了,難怪吳娘子神色上就是稍稍有些小變化,已令住持和十姐立刻感到了。

趙多富也是有見識的人,此刻她本可說一句話就轉移開話題。

可就是因為不久前吳芍藥當著九哥的面果斷出口的那句“三嫂”,很明顯一下子就將朱鳳英的未來生活作了明確界定,那么往后孤獨的朱鳳英怎么辦?

所以此刻十姐故意不管這事,再往下冷場幾息,估計連在座的詹七娘和小艾都會意識到了。

康王殿下端坐著目不斜視,把濃眉微微挑了挑,心說吳芍藥可不能生氣,他先輕咳了兩下,然后才接著住持的話說,“孤真沒想到,住持對茶如此精通,不過,”

住持連忙道,“老僧慚愧的很,不敢說精通,愿受殿下賜教。”

康王說,“洪州白芽雖說出名不久,看似借助了提煉之功,然而它本身若不具天生的出類拔萃的品質,無論怎么提煉也是成不了名的。”

住持贊道,“真是精辟!”

十姐道,“九哥對茶很有鉆研,我品茶品的就是道理,九哥你快說說。”

康王來了興致,探手先為身邊的吳芍藥續了茶,然后才說,“茶之至貴者莫過于龍鳳團茶,八枚茶餅重一斤,慶歷年時,福建路轉運使蔡君謨別出心裁的造了小餅龍茶和鳳茶,謂之‘小團’,二十枚茶餅才重一斤,但一斤卻能賣到赤金二三兩。”

眾人被康王的話吸引,吳芍藥也問,“為什么它這么貴?”

十姐道,“我怎么沒聽說過,有點不相信,九哥你編出來的吧。”

住持的神色自然起來,也在恭敬的聽。

康王笑笑說,“孤也是以前偶然從大嫂那里聽知的,最早,官家在南郊齋戒時,只會分賜給陪同的中書、樞密院各一枚——聽好,不是每人一枚,而是中書和樞密院各一枚!兩部門的正職和副職兩個當朝大員要分這一枚茶餅,宮中侍女拿小團茶出來時,還要在茶餅上覆以金花,想想這儀式怎么樣?”

吳芍藥不覺說,“品茶又不是品金子。”

康王大聲道,“娘子說的對呀,它貴在品質的精絕出倫,孤品茶就不是品的金子,金子常有而好茶不能常逢!”

吳芍藥心里感覺熱乎乎的,她沒理由聽不出九哥繞了這么大圈子想表達什么意思。

她說,“天色不早了我們還是不說茶了,說說那間小院子吧。”

趙桓和唐古慧兒等人為了這間小院子已經來過白云寺兩次,住持今天已隱約的猜出這些貴人的來意。

那是個敏感的地方,原來他還有些遮遮掩掩的,但他對康王必須比趙桓坦白,態度也得更加恭謹。

真講出來他也沒什么不敢。

接下來康王才知道,這座小院子是柴宗訓禪位后短暫住過的。

因為長期未住過人了,屋子里很是陰晦。

桌子底下的土面布滿了螞蟻挖出來的細粉一般的碎土。

這間曾經充作柴宗訓寢室的小屋子沒什么特別,就是一張木床、一張桌子和一座空書架。

康王再怎么暗暗的嗅,都嗅不出柴宗訓的氣味。

他皺著眉頭道,“孤知道白云寺是周世宗赦建,于是白云寺對柴家就這么念念不忘嗎?院子門口還點著長明燈!”

住持連忙道,“殿下誤會了,周世宗在世時,將境內九十個州的三萬三千多座寺廟瘋狂的削減到兩千七百座,僧尼就剩了六萬一千人,他如此抑佛我們哪會念念不忘,若講看重佛門,大宋歷代先君們都強過了周世宗。”

康王道,“周世宗當時的疆域還趕不上大宋,居然剩了六萬一千人!孤在金州操練劍士才不過五萬人,他裁撤寺院孤很理解,建寺要占地,剃度僧眾則耕種乏人,鑄像要熔銅,僧尼要免賦,國家財政哪能不緊張?但孤不理解的是,你們為什么還一直留著這間小院子!”

住持有恃無恐,“這是元孝皇帝在世時留過的旨意。”

元孝皇帝就是真宗,大宋第三位官家。

可是經過了靖康之難,存在汴梁的典章舊籍大多散失了,還到哪兒去找過去的旨意來加以印證,這個住持可別情急之下胡口亂講。

吳娘子道,“前面已經有太祖和太宗兩位官家,都知道柴宗訓,為什么非等到真宗才留旨?九哥眼里不揉沙子,你的每句話都不能想當然!”

康王吃驚非小,也沉聲警告道,“此事涉及先君,孤只想聽你的真話,敢有不實的孤可拉的下臉來,手邊斧子沒有了可孤還有劍!”

住持說,“即便不涉生死之事,貧僧也不敢亂說。”

十姐道,“快請講吧。”

住持道,“柴宗訓由白云寺遷往房州后,寺內地方多的是,不必用這個促狹的地方,不過自元孝真宗皇帝發過話之后,院子門口的長明燈才點起來的。”

康王道,“你還沒回答我娘子的問題。”

住持說,“年代很久遠了,即便是白云寺的人,也僅限上一任住持坐化前才和接任的住持提上兩句:為什么直到真宗皇帝才下了這樣一道離奇的旨意。”

“什么原因?”

“原因出在白云寺,當年若非有個白云寺僧人違背佛家經義,為一己的名位做出告密之事,白云寺這件秘密或許永遠不被世人所知。此僧告密求榮,可是真宗皇帝對他的行為深為不齒,極為憤怒的下旨賜死了告密之僧,并頒旨永久保留柴宗訓住過的這間小院子,就是從那時候起,小院兒才燃起長明燈。”

康王道,“出家人莫打誑語,你剛剛還說我大宋官家敬佛,元孝皇帝雖說更敬仙道,也不至于為了件什么事情輕易殺一位白云寺的僧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