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干什么?
這還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主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肅,當然是一瞬間便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王栩調任蜀郡太守,把金陵尹給空出來,這是騰籠換鳥,給小昏侯騰出一個關鍵位置啊!
皇帝定然是覺得小昏侯把丹陽縣治理的太好了。
丹陽縣一夜間變成鋼鐵重鎮。
良田阡陌,水車遍地,荒田開墾。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百姓們一個個富得流油。
私塾蒙童們唱著盛世之歌,對皇帝歌功頌德,這丹陽縣簡直步入了堯舜時代,圣人之治降臨,是大楚郡縣良治的一個模板。
皇帝肯定是想讓小昏侯,把這金陵城也給治理一下,讓這皇城帝都,也變得跟丹陽縣一樣。
那時候,皇帝一出皇宮,便能看到自己的皇城腳下,百姓們一個個富的吃酒喝肉,心中多歡喜啊!
大楚的史冊上肯定會大書特書,說他項燕然乃是千古第一明君,能臣輩出。
可是,孔寒友和王肅兩位三公大臣,心中極度的不樂意啊!
讓小昏侯干金陵尹,這是何等恐怖的事情!
小昏侯還是小昏侯的時候,就把金陵城給折騰的雞飛狗跳,招搖過市,到處惹是生非...敢坑沈府的銀子,敢不還平王府的欠賬,在皇宮里欺凌王孫公主,逼他們出銀子煉丹。
小昏侯這個大紈绔,各種坑蒙拐騙,簡直如惡霸一般。
在金陵里,誰不頭疼他?
要不是沈太后和皇帝,把小昏侯逼得入贅了平王府,當了上門贅婿,恐怕小昏侯還在金陵城里到處混。
小昏侯從縣令,晉升了金陵尹,掌握了治理之權,還不把這金陵城的王侯、門閥,給折騰出屎來!
這金陵城的王侯、王孫、公主、大臣們,還要不要有活路了?
還要不要活了?
孔寒友還是不死心,只當沒看到皇帝的心思,又提名兩位得力的郡守,出任金陵尹。
“不準!”
“金陵城的治理,不是尋常之輩可以勝任的。丞相大人,心中難道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嗎?”
皇帝眼皮都不眨一下,淡淡道。
孔寒友沒辦法了。
接連兩個提名的人選,都被駁回,這是皇帝對他不滿意啊。
再這樣下去,他的相位都不穩了。
孔寒友被逼的無奈,只好硬著頭皮,說道:“臣還有一個人選,不如,讓小昏侯晉升金陵尹?”
“丞相大人眼光不錯,提名人選不錯。朕,準奏了!”
皇帝淡淡道。
孔寒友和王肅無言。
這不就是皇帝你的心愿嗎!
非要逼的他們來說。
這份全國郡縣政績大考的清單,總算是通過了。
他們躬身告辭,兩道蕭瑟落寂的身影,在宮門外拉出了長長的斜影,仿佛落日余暉。
蔡和大太監親自送兩位三公大臣離開皇宮,看著他們的背影,灰溜溜的出了皇宮,輕嗤嘀咕了一句,
“皇帝英明神武,目光如炬,還能看不出誰忠誰奸,誰在耍心眼?!這兩老頑固,居然敢在皇上面前動心機玩手腕...這下嘗到苦頭了吧,活該!”
“不過,小昏侯要是當了金陵尹....他這么霸道,橫行無忌。這皇朝里許多人要當孫子了。
太監出宮,在金陵城里也要提心吊膽了!
這年頭,越來越不好過了。”
蔡和搖頭感慨著,轉身回宮。
新官上任三把火,小昏侯放火一向是極猛,這金陵城怕是要有一場大風暴了,可別把金陵城給燒了。
那些還一門心思想要對付小昏侯的王侯、大臣們,有苦頭吃了。
太監們還是深藏在皇宮里好。
風吹不進,雨淋不到。
丞相府,將全國郡縣政績大考名單和升遷、貶瀆,正式對外公布。
當然,只是公布了排名。
并未公布政績的具體細節。一旦丹陽縣政績七項細節都公布出來,比其他縣高個幾十倍,誰信啊?
除非親眼去丹陽縣看,誰也不信啊!
可誰沒事,也不會跑去丹陽縣啊!
寫在紙面上的數據,誰一看,那都是吹牛逼,假的不得了。
“賣報了!《大楚邸報》,小昏侯全國郡縣政績位列第一。丞相和御史大夫親自驗證,舉薦為金陵尹!”
“《丞相府邸報》,公布全國郡縣政績排位名單。縣令排名,小昏侯高居第一,董賢良第二、晁方正第三...主父焰第十。全國郡縣政績考核,排位前十縣令,都能晉升郡守。”
“《御史臺邸報》,本次政績排名,監察有效。小昏侯政績屬實。”
金陵城的各大邸報,紛紛刊登,在全城火爆大賣。
大楚皇朝,朝廷眾臣、王侯權貴、門閥世家,金陵城的百姓,一時間金陵城震動,難以置信。
所有的酒樓、茶館,那些儒生們、百姓們看到邸報,都難以置信,議論紛紛。
“臥槽!這是什么情況?”
“小昏侯這個請了半年病假,在金陵城“養病”,從不上任的丹陽縣令,居然是政績第一?”
“簡直是神跡啊!他要是坐在家里,能讓丹陽縣政績第一。我也能!”
“小昏侯這是花了多少銀子,買通了丞相府和御史臺的關系,這才晉升上位啊?!”
“更神奇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一起提名小昏侯擔任金陵尹!!!
兩位三公大人,這是傻了嗎?
居然讓金陵城頭號大紈绔,曾經把金陵尹王栩打破頭的小昏侯,金陵一霸,當金陵尹,治理金陵城?!”
“折騰來,折騰去!
小昏侯終于折騰成了金陵尹,掌管一座帝都皇城。
別的金陵尹,那都是孫子,在帝都見了誰都得跪!....可是小昏侯,像是是孫子嗎?他能把別的王侯、大臣,都逼成孫子!”
“對啊,就怕小昏侯腦子一熱,把金陵皇城給直接拆了!”
“來來,大家打個賭,小昏侯什么時候拆掉金陵城?我賭三個月,小昏侯就要拆金陵城!”
金陵城,上到權貴門閥,下到平民百姓,家家戶戶都在惶惶不安的議論著這件足以影響到大楚政壇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