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淵交底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隋第三世 | 碧海思云   作者:碧海思云  書名:大隋第三世  更新時間:2020-08-30
 
晚上。

太極宮御書房內,李淵打開了一份長長的名單,這是一份反對西巡的請愿書,上面的簽名密密麻麻的,名字之多足有一百六十多個,他們的理由是御駕出巡,聲勢浩大,沿途官員獻食萬千,勞民傷財,容易引發地方百姓不滿。

雖然朝廷財政緊張是事實,但是這份請愿書卻和財政關系不大,財政緊張是戶部的事情,跟其他大臣沒有任何關系。

而他們這份以財政緊張為理由的反對西巡請愿書,既沒有主管財政的蕭瑀、主管民政的陳叔達簽名,也沒有兩部尚書侍郎簽名,所以那些人根本就是狗捉耗子瞎操心。

根本原因實際就是滅佛事件、和軍功制影響了官員和大族的切身利益。

在去年滅佛事件當中,朝廷獲得了大量田產,道門見勢不妙,主動獻出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懲治地方惡霸所得。朝廷有這些田地在手,一方面推行均田制,使大量避難于世家莊園的災民不愿當奴仆佃戶,逐漸離開莊園,返回家鄉登記受田。大量災民返鄉,嚴重影響到了官員和擁有大量田產的萬關隴貴族的利益,現在在巴蜀和荊襄各大莊園種地的人以關中和中原災民為主,因為一紙均田令,所以他們的莊園只剩下極少當地佃農和本家奴仆。你有田地再多,但要是沒人種地,照樣沒有收成。

另一個方面,是軍功制的推出,使軍中將士有了希望、有了期盼,他們不再逃跑,而是安安心心的接受訓練,多加訓練便是一支強而有力的軍隊,這對一些盼隋日久的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李淵可以容忍官員們為了自身利益反對西巡,甚至還會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他不能容忍那些直指自己和軍功制的人。

而在幕后的操縱的正是獨孤派,像于筠等人都是獨孤派在朝廷中的骨干。

還有很多官員,要么是獨孤派的子弟,要么是獨孤氏的門生故吏,他們構成了獨孤派在李唐王朝的龐大勢力。

其實李淵并不反對官員們拉幫結伙,更不反對黨派間的權利之爭,作為皇帝,李淵甚至鼓勵這些派系的存在,因為眾多派系的存在有助于他對朝廷的掌控。但某些派系把目標轉向他李淵,挑戰他的權威、威脅到他的王朝,這就超過派系之爭的底線,上升到和他李淵爭斗了。

這次獨孤派煽動關隴貴族、朝中大臣向他施壓。要求他李淵放棄西巡,他決不能容忍。

有了這個契機在手,這無疑給了李淵利用‘李秀寧盜來的信件’收拾獨孤派之機,只要亮出獨孤整寫給楊侗的信件,那他對付獨孤派的時候就顯得冠冕堂皇,而一個西巡之風,就是李淵要看獨孤派有多少人在朝廷之中,有多少人對自己不忠,如今來看,李建成獻出的這一計劃是成功了的。

讓他猶豫的原因在于關隴貴族手中的私軍,這些人是關隴貴族為了應對亂世而募集的關隴精壯,加起來足有數萬人,這些各家死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除此以外,各家還有很多青壯家丁奴仆也一直在接受訓練,精銳程度不比李唐的精銳之師差,雖然他們散布于各地,可一旦集中起來,足以顛覆江山。如果謀事不密,被各家事先知曉,內戰立即爆發,一旦隋軍到來,李唐王朝就完了。

但不管怎樣,李淵都要在隋唐大戰到來之前,不惜一切代價拔掉這支威脅巨大的軍隊,即使短期內朝野動蕩,也在所不惜,可到底是快刀斬亂麻,還是鈍刀子割肉,李淵還沒有想好。

正考慮時,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道,“啟稟圣上,竇相國和趙駙馬求見。”

李淵雙眼一亮,忽然起到辦法了,于是說道:“宣他們二人進來!”

片刻,竇軌和趙慈景匆匆走進御書房,兩人躬身行禮道:“微臣參見圣上!”

“平身,坐吧。”

“謝圣上。”兩人深施一禮入座。

“不知你二人晚上前來,所為何事?”

竇軌對趙慈景道:“京兆尹,勞煩你把發生的事情告訴圣上。”

“喏。”趙慈景連忙起身,向李淵說道:“圣上,大約在一個時辰前,有人在城內說李密敗亡,隋軍大舉壓境,城內一片恐慌;微臣已經抓了數百名傳播謠言之人,從他們招供來看,應該是被同一批人指使而為,微臣懷疑是隋軍所為。”

竇軌也補充道:“這些都是普通人,他們收了別人錢財,從描述上說,應該和縱火燒糧那伙人脫不了干系。”

“抓到人了嗎?”李淵追問道。

趙慈景遲疑了一下道:“微臣正在全力追查,只是這些人口音和襄陽百姓一模一樣,隱藏得很深,微臣一時半會查不出來。”

“真是沒用!”

李淵極為惱怒的怒斥道:“上次縱火事件就險些抓到人了,卻被他們逃脫干凈,這次又被他們逃脫,到底要讓他們在襄陽興風作浪多久,你這個京兆尹才能給朕一個滿意答復。”

趙慈景低聲道:“微臣會加大抓捕力度,一定會給圣上滿意交代。”

“好吧!朕再等幾天,你可要抓緊了。”

“微臣明白了。”

李淵還是比較滿意女婿的態度,他這才轉移話題道:“既然外面很亂,你先下去追查吧”

“喏。”

趙慈景離開不久,竇軌擔心道:“圣上,駙馬秉性剛直,不夠圓滑,應付不了陰謀詭計,微臣覺得他不太適合當京兆尹。”

“朕也知道慈景查不出來。”對于趙慈景的為人,李淵再清楚不過了,之所以讓他當京兆尹,便是趙慈景太直,讓那些藏在暗處的人覺得君子可欺,紛紛跳出來搗亂,以便于一網打盡。而李淵真正的利刃其實是他的武川司。

“那圣上為何……”

“慈影一心一意的瞄準著隋軍細作,從方向上就犯了大錯。因為縱火焚燒糧食和武川司官邸的人,根本就不是隋軍細作,而是我們‘自己人’。”

“到底是何人所為?”竇軌心下吃驚不已。

“縱火案發生不久,武川司便送來了調查卷宗。”李淵說著,從一個抽屜取出了一份文件,遞給了竇軌:“竇相自己看吧。”

竇軌迅速的瀏覽了一遍,有些不可思議的說道:“竟然是獨孤氏?”

“縱火之賊所逃里坊皆有獨孤氏子弟、門生的宅子,而一些宅子的側門、后門上還殘留一些血跡,但是過不了多久,這些血跡便被清洗干凈。只是朕覺得證據不足,因此不了了之。”李淵說道。

竇軌點了點頭,這確實有嫁禍獨孤氏的嫌疑,沒有確鑿證據,不胡亂抓人確實是合情合理。但是他也知道圣上對自己說起了這件事,必有下文。

果真不出竇軌所料,只聽李淵說道:“朕現在有足夠證據,證明是獨孤氏所為,前不久,平陽從紫微宮取到一些獨孤氏與楊侗往來的信函,我們很多次重大失敗,皆是獨孤氏事先把消息透露給楊侗。”

李淵說完,又將厚厚一沓信函遞給了竇軌,這些信件擺得很的技巧。第一封便是獨孤整泄密關隴貴族合力圍攻大興宮的信件。

在這起事件當中,竇抗為首的一干竇氏中流砥柱盡亡,竇琮也被楊侗生擒活捉,若非李淵出重金贖回,此刻恐怕早就成了一坯黃土,此之以后,竇氏實力大減,在面對獨孤派的時候,總是處于弱勢的地位。

竇琮回來以后,也一直在調查泄秘元兇,他們懷疑過與隋朝有關系的蕭瑀、宇文士及;甚至懷疑過李世民,因為竇氏支持的是李建成,竇氏實力大減的話,對李世民好處無限,他們懷疑過很多很多人,但始終都沒想過擁立李淵反隋的獨孤整。誰想到,獨孤整這個老賊為了打壓竇氏,竟然不惜干出了賣國這種事情,那可是李唐離成功最近的一次啊,就這么被獨孤整壞掉了。

竇軌看完,只感到怒火萬丈,這里既有家仇,也有國恨。

接著,他又看了第二封,這是獨孤整寫的最后一封信,就是承諾獻出九成土地、助隋軍破城那一封。

“好一個心狠手辣的獨孤老賊。”竇軌只看兩封,便不再看了,他此時此刻恨不得把獨孤整從墳墓里挖出來鞭尸,恨恨的問道:“圣上,決定怎么做?”

李淵知道時機成熟,憂心忡忡的說道:“朕也很想為朝廷和犧牲的將士們討還公道,但我大唐王朝處境極為不妙,要是朕對獨孤氏下手,恐怕獨孤派的世家利用手中的兵力謀反,真要那樣的話,我大唐就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稍不留神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絕境。”

李淵在軍事和戰略比較薄弱,但權勢斗爭卻是他強項,他就是關隴貴族之一,對關隴貴族各種關系了如指掌。他知道關隴貴族放大到天下時確實是一個整體,但內部斗爭十分嚴峻,首先是獨孤氏和竇氏為了爭奪關隴貴族首領,明爭暗斗了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獨孤整和竇威誰也奈何不了誰,至于下面的家族則分別站隊。

當年獨孤整大力支持元家奪天下,李淵只是備選之人,而竇威則全力支持李淵,最后元敏等元氏杰出子弟死在了李密之手,無奈之下,獨孤整才全力支持李淵,所以李淵更加親近始終如一的竇氏,立國之后,竇威、竇軌、竇抗、竇琮、竇琎等等杰出人物盡皆得到重用,反觀獨孤氏,只有獨孤整、獨孤懷恩步入朝廷中樞。

現在,他打算以竇軌為突破口。

“確實不能輕舉妄動。”

竇軌想到獨孤整愿意和隋朝里應外合的信件是幾個月前的事情,恐怕獨孤氏早就有了造反的準備了,而焚燒糧食只是他們向隋朝證明忠誠的第一步。

“連獨孤氏都無恥的背叛,朕現在很擔心各家私軍。”李淵悠然道:“歷朝歷代都不容許不受朝廷控制的軍隊,隋文帝在開皇六年便收了關隴貴族數十萬部曲,當時沒有哪一個家族反對。朕更想不通的是,大家明明都是朝廷寄予厚望的人,各家各族也都有人身負重職,只要大家兢兢業業、盡忠職守,朝廷根本不會無故去針對任何人,就算有人圖謀不軌,這點兵馬根本應付不了朝廷大軍,既如此,為何還要保留私人部曲?”

“圣上,其實軍隊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自己利益,大家害怕失去土地和財富,所以才不肯放下軍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謀反之心。”

“對于任何一個帝王而言,最重要的是江山社稷的穩定;而不受帝王和朝廷控制的軍隊便是社稷之敵。竇相現在也看到了,獨孤派的私軍已經成我大唐最大的威脅,其危害之巨遠遠超過外部之敵,朕能不急嗎?要是大家都沒有私人部曲,自然不會給朝廷帶來劇烈動蕩。”

竇軌毫不猶豫的說道:“圣上所言極是,眼下任何一人都與大唐是榮辱與共的關系,這時候確實應該團結一致,各家私人部曲驍勇異常,在朝廷危難之時應該出來為國效力,而不是充當一家一戶的看門犬。微臣愿意把竇氏的部曲交給朝廷,用來與隋軍作戰,但只有五千人左右,恐怕對朝廷的幫助不大。”

“還是竇相明白事理,朕心甚慰。”李淵大喜過望,只要竇軌開了這個頭,那么竇派的私人部曲也能為國所有。

竇軌心知任何一個皇帝都欣賞忠臣烈士,只要自己一心一意忠于李唐,哪怕李唐事后敗亡,楊侗說不準會對竇氏也會網開一面,若是像獨孤氏這般兩面三刀、風吹兩邊倒,肯定不得善終,所以他早已將竇氏定位為李唐忠臣之列,愿意配合李淵一切政策。再想到隋朝的土地政策,于是又說道:“當下國事艱難,微臣覺得均田制、軍功制有利于百姓歸心,將士效忠,決定捐獻九成田地、九成家奴和一半財富,剩下的已經足夠竇氏數世所用了。”

“好,好,好!”哪怕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李淵,此時此刻也被竇軌雪中送炭的壯舉深深感動了。

“既為朝廷之臣,自當與朝廷共患難。”竇軌表示忠誠之后,又說道:“微臣覺得很多官員和家族都被獨孤氏蒙蔽,愿意出面說項。”

“如此甚好。”李淵沉吟一下,又說道:“其實朕明白獨孤老家主不滿的原因。”

竇軌連忙問道:“圣上,是何原因?”

李淵說道:“朕其實跟獨孤老家主談判過不止一次,第一次談判,是世民與晉王妃成親的時候,我們那時尚未起兵,老家主承諾游說獨孤派全力支持朕奪取天下,但條件是讓世民為世子。”

“真想不到。”竇軌聞言駭然。

“確實令人想不到。”李淵冷冷一笑道:“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乃是千古不變的鐵律;而且建成仁慈大氣、寬厚雅量,,處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據。在朕為隋朝效力的時候,他在家里盡父兄之責,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將弟弟妹妹照顧得無微不至;弟妹敬他愛他,族中子弟也崇拜他,這樣的人無疑是繼承人的最佳之選;而世民性子剛烈,雖智勇雙全,可他賭徒之性太重。朕覺得天命要是在我大唐,一統江山之后,天下需要的治理,而不是四處開戰,以世民的性情而言,若他繼承國祚,朕很擔心他成為第二個楊廣。楊廣有文帝之積累,國庫充裕,錢糧到處堆積如山,尚且不夠楊廣揮霍,要是世民也這么來折騰大唐,積貧積弱的大唐完得會更快。”

“所以,朕需要的繼承人當有文景之能,而建成顯然是不二人選。如此一來,朕怎么可能接受獨孤老家主的條件?”

竇軌心下凜然,想不到李淵竟然看得這么長遠,而后面發生的事情也恰恰印證了皇帝的推測:不管是朝廷如此混亂、李唐如何危險,李建成總能安撫下來,堪稱是大唐的蕭何,這不是文景之能又是什么?而李世民在軍事上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第二次談判就是大興宮刺殺楊侗那一起事件。獨孤老家主的條件是希望獨孤懷恩出任六部尚書之一,而且指明要兼掌一國民政的民部尚書,朕知道只要答應了這一次,我大唐朝廷就永無寧日,所以朕還是沒有答應他,而是任命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朕萬萬沒想到,老家主還不滿意,名義上認同了,也出了人力,可轉眼之間卻把我們給出賣了。之后,還有多次談判,老家主當然得不到自己所要的權利和職位,于是就辭去了相國之位,可后來又后悔了,打算讓獨孤懷恩繼承他的相位。”

李淵苦笑道:“要不是秀寧冒死盜取這些信函,恐怕朕死了都不會想到是獨孤氏搞的鬼。”

竇軌心中大怒,他絲毫沒有懷疑李淵說謊,因為獨孤氏確實對豆盧寬入相一事耿耿于懷。

事實上,李淵也的的確確沒有說謊,都到了這一步,獨孤氏已經成了必除之首,坦誠對待一心一意效忠自己的竇軌,更能讓他安心,更能讓他對自己死心塌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