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歡  第307章 咖啡落戶白鶴峰

類別: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大宋清歡 | 空谷流韻   作者:空谷流韻  書名:大宋清歡  更新時間:2021-04-08
 
在姚歡與邵清到來之前,常與廣州太守交游的蘇軾,已多少聽說,從去歲起,朝廷就通過榷貨務指令市舶司,向大食番商入舶胡豆。

蘇軾看著王參軍用馬車裝來的十來棵咖啡樹,直言不諱地問姚歡:“京中臣工士人,當真喜歡喝這飲子?”

姚歡心道,要開始PPT路演啊,這活兒我上輩子就熟。

創業的錦衣是什么?是在家編故事、出門講故事、見人賣故事。

但投資人并非傻子,遠離繡花枕頭爛稻草的創業是什么?是我講的故事并非天方夜譚,有數據支撐的。

姚歡遂定了定神,啟唇慢語,將上至官家內廷和遼國使團,下至七品臣僚和布衣百姓,對于胡豆飲子的接受度,以及自己竹林街飯鋪每旬胡豆飲子的銷售數據、冰滴壺等周邊產品的銷售數據,向蘇軾娓娓道來。

蘇軾明白了:“鹽、鐵、酒、茶、香藥,這胡豆或可成為朝廷第六大錢袋子。怪不得子容(蘇頌)致仕了,仍這般上心。姚娘子,如今京師榷貨務中管此事的,是王斿?”

姚歡點頭:“正是王提舉。”

“唔,曾布當年引他外甥來我處求教,我還記得他的獨特心性。作學問未必能獨善其身,做買賣卻能兼濟天下,不失為國之棟梁。”

姚歡飛速地咂摸蘇軾這兩句話,夸王斿是個能吏,只是表象,深層的意思乃在于,再次映證,蘇軾與曾布的私交相當不錯。

逗留筠州時,蘇轍就與邵清、姚歡說起,曾布與蘇軾的友誼,其實在與自己這個親家之上。元豐年間,蘇軾曾被新黨誣陷差點命喪烏臺,曾布也因查辦市易司一案被新黨視作叛徒排擠遠放,這兩人頗有“流落江湖,惟公知照”的惺惺相惜之情。曾布為父母建塔祭祀,還向蘇軾請求撰寫《塔記》,若交情不深,曾布斷不會有此舉。

只聽那一頭,蘇軾又問王參軍:“廣南東路,可接到轉運使司公文,許可今歲的夏秋兩稅,允百姓都交糧米?”

王參軍道:“尚未聽說。”

姚歡有些納悶地問:“百姓多交糧食,朝廷還會不要?”

蘇軾苦笑道:“廣府離汴京太遠,漕運糧食損耗多,轉運使司更愿意收錢,故而此前惠州豐收六萬三千石,轉運使下令將其中的兩萬石折成錢,充作兩稅。”

姚歡蹙眉:“種田者手里,哪來的現錢,都是要拿糧米去換錢。如果朝廷收稅不要糧、只要錢,那廣南東路各州,勢必出現百姓賤賣糧食、換錢交稅的情形,這樣越是豐年,越會谷賤傷

農。豐年所納糧食,漕運就算來不及悉數運往北邊做軍糧,嶺南的常平倉提舉難道不出面收糧、納入朝廷的倉平倉嗎?所以,合乎常理的做法,難道不應該是,豐年允百姓納米,歉年允百姓納錢?怎能反過來做呢?”

言隨思路走,姚歡所說的,無非出自一個后世受過高等教育者的基本經濟學常識,但在蘇軾這個當世男子的眼里,年輕女子能作此分析,便是去參加科舉、試作策論,也夠格了。他不由對這個和自己長孫蘇簞同年的小娘子,更為刮目相看。

果然,姚歡并未只停留在針砭的階段。

“蘇公,王參軍,”姚歡繼續道,“胡豆既能禁得住海運,應比糧米更適合漕運。胡豆成熟后,與茶相似,須費大量人力采摘、浸泡、去皮、曬豆。故而,屆時應細細算一筆賬,分多少惠州的人力與土地去種植胡豆,才既不動搖糧為一國之本的宗旨,又讓惠州能如兩浙、福建交茶稅那般,交胡豆稅。”

蘇軾笑道:“自當如此,但首要的,是這些胡豆樹,能種活。”

王參軍道:“依姚娘子所言,胡豆樹須靜風、土厚、常有雨水的向南山坡,這羅浮山甚好。詹知州說,那就先讓姚娘子來白鶴峰下,借學士新宅前已經翻整過的田地試種。”

蘇軾一口答應,旋即略帶深意地看了看邵清。

雖然兩個年輕人已算得與蘇家親近的晚輩,但有些話,譬如“邵醫正你住在何處”,怎好就這般大大咧咧地問出來。

倒是王參軍一語解惑:“蘇公,姚娘子此來,未帶仆婢,邵醫正后頭要在驛站坐診,又要教授此地郎中,顧不得山上。因而吾等此前商量了,下官的小女纓兒,和女婿阿牛,可來相助姚娘子,整飭苗木,照料起居,都便宜些。”

蘇軾覷了眼邵清,見他并未露出不合分寸的戀戀不舍之色,只誠摯地向王參軍拱手,雖不出言,謝意都寫在目光中。

“邵醫正,老夫閑時,亦愛研習醫理,今日尤對圣散子方改進了不少,你若得空,盡可上山來,與老夫敘敘平日所見醫案。”

大部分老人都愛作媒,蘇頌是這樣,蘇軾亦然。

不過蘇軾覺得,眼前這對年輕人,分明已有些舉案齊眉的意味,哪里還用得著他作媒。

蘇軾與弟弟蘇轍,承襲自父親蘇洵的蜀學一派,素來反對的,便是旁的學派只談“心性”、“道理”而減損情、欲。

既然兩情相悅,自己這個自詡“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見這天下無一不是好人”的老家

伙,便多給兩個好孩子尋些見面的由頭嘛。

一行人離了瀑布,來到蘇軾在白鶴峰的新宅。

出乎意料,這半山腰的宅子,著實不小,打眼望去的屋舍有近十間,門前的山道亦可容驅馳馬匹。附近也不算荒無人煙的景象,高低錯落著不少人家,其中一戶的屋檐上還飄著旗子,上有一個“酒”字。

見到邵清和姚歡露出詫異之色,蘇軾得意道:“你兩個,沒想到老夫這處田舍,竟毫無茅廬貧屋之相吧?惠州民風淳樸,湖山秀美,朝云也眠于此地,老夫實在未作北歸之念,去歲賣了江南的一塊地,所得銀錢,全都拿來修了這處宅子。”

王參軍也道:“下官讀書不多,讀了也記不住,但蘇公教我的那句,心安處即是吾鄉,下官倒是記得分明。”

蘇軾瞧瞧那些還很稚嫩、但綠油油的胡豆樹,笑道:“但愿它們也安然以這羅浮山為家。”

因又轉向姚歡道:“孩子你放心,老夫不光會挖井,還會挖地,不光會引水,還會種樹。當年在黃州,東坡那塊荒田,還不是教老夫種出個錦繡天地來。你這些胡豆樹,老夫定也要傾注心血,讓它們十生百,百生千,福建有茶鄉,廣府有豆鄉。如此,將來老夫大限之日到來時,便可笑言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杭州惠州。”

三五第一_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