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關中,國都咸陽。
章臺宮中的秦國群臣在明晰了未來秦國對韓魏的戰略之后,不約而同地將視線投向了地圖之上的另外一個國家。
這便是楚國。
眾所周知,楚國歷來是春秋戰國時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無論是過去數百年之間那個和中原強國晉國爭斗不休的南方霸主,亦或是原時空之中與秦國、齊國糾纏了數百年的南天強國。
楚國的身影就從來沒有在九州這個精彩紛呈的舞臺之上消失過。
甚至在如今這個時空之中,因為秦國當年那一番為了剪除未來對手的暗中謀劃,曾經強大的東方大國齊國被魏國所率領的諸侯聯軍強勢擊敗,并由此一分為二。
雖然作為齊國繼任者的陳國、齊國靠著漁鹽之利依舊富裕無比,但是要想讓他們充當原時空之中齊國那個楚國掣肘者的角色顯然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沒有了原時空齊國這個地處華夏東方的大國的從中掣肘,如今的楚國完全可以避西方秦國的鋒芒,游刃有余地經略東方的廣大地域。
十余年前,楚國趁著越國內亂的時機派出大將上官祖釗假借幫其平判的名義率軍攻入越國,以極快的速度完全吞并越國全境。
這一系列的行動,正是楚國東進戰略的體現。
此刻,秦國高層的心中都十分默契地達成了一個共識。
那就是如果秦國放任楚國執行東進戰略而不管不顧的話,東方新立不久的吳國、吳國盟友的陳國乃至與陳國同出一脈的齊國,都極有可能成為楚國國土的一部分。
果真到了那個時候,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之上,必然多出楚國這么一個攔路之虎。
心中思緒流轉到這里,在場一些秦國群臣臉上的笑容不禁緩緩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臉的凝重。
當這種凝重神情持續了許久之后,身穿一身墨色朝服的秦國典客高嶷慢慢從自己的坐席之上站了起來,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大良造孫伯靈的身前。
“王上,大良造。”
躬身向著秦王嬴渠梁和大良造孫伯靈深施一禮之后,典客高嶷的目光落在了地圖的下方。
“剛剛大良造為我等簡述了我大秦對魏韓的方略,確實令高嶷心神激動。若是我大秦真的完成了大良造的大策,東出之路確實能少幾分波瀾。”
“只是對于大良造南和楚國這一謀劃,高嶷卻是不敢茍同……”
典客高嶷話語之中顯露出幾分鋒芒的同時,腳下的步伐也是在不經意之間加快了幾分。
轉眼之間,典客高嶷便已經穿過了大良造孫伯靈,來到了那幅地圖之前。
指著自己目光落在的那個疆域廣闊的楚國,典客高嶷轉身對著身后坐席之上的秦國群臣說道:“諸位請看,論及國土廣闊、論及國力強盛,如今的楚國遠在山東列國之上,而僅僅比我大秦弱上幾分。”
“十余年前,楚國派兵攻入越國迅速占據全境的行動,則更是讓楚國國力又增強了那么幾分。”
典客高嶷簡述了如今楚國的國勢之后,雙眼之中帶著一股凝重之色掃視了周圍坐席之上的秦國重臣。
“高嶷想提醒諸位的是,這些年來在我大秦埋頭發展國力的同時,楚國也在靠著對外擴張積蓄著國力。”
“若是我秦國任由楚國繼續吞并吳國乃至齊陳兩國,那么楚國必將成為我大秦的大患。”
“到時候秦楚之間必有一戰。此戰我大秦是勝?還是敗?也是猶未可知。”
“所以,對于大良造的南和楚國之策,高嶷并不贊同。”
典客高嶷的這一番話語明顯契合了在場秦國眾人心中所想,說話之間在場眾人更是不時點頭表示同意。
這不典客高嶷的話語剛剛落下,身為曾經駐守武關、深知秦楚之間必有一戰的郎中令百里邑當即起身表達了自己的贊同意見。
“啟稟王上,臣以為典客所說確是有理。細數當今天下諸侯,以秦楚為最強。”
“先王評價秦魏關系之時曾經有過論斷一山不容二虎,在臣看來秦楚之間必有一戰,我大秦應該早做打算。”
郎中令百里邑稟奏完自己的意見坐下沒過多久,與他同屬郿縣三族的郿君白興也起身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啟稟王上,臣也以為楚國必然會成為我大秦的禍患,我大秦應該及早對其有所防備。甚至當預見其實力可能無法控制之時,我大秦應當派出大軍經武關殺入楚國國境。”
“王上,臣附議。”
“王上,臣也以為應當如此。”
“王上,楚國必然會成為我秦國的大患啊?”
當郎中令百里邑、郿君白興接連表示對于楚國應該提早做好包括戰爭在內的一切準備之后,當即有為數不少的秦國群臣站出來表示了對于幾人提議的支持。
而在這激烈的言辭之間,偌大的章臺宮立刻就處在了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之中。
秦王嬴渠梁的視線緩緩從周圍那些群情激奮的大臣臉上劃過,卻是并沒有表明自己對于此事的態度,反倒是用一種問詢的目光看向了站立于地圖之前的大良造孫伯靈。
“大良造,不知對于剛剛那些意見,大良造可有話要說?”
面對秦王嬴渠梁投過來的詢問目光,聽到耳畔響起的話語,大良造孫伯靈向著自己的這位主君躬身一禮。
“王上、諸位,楚國未來必然會成為我大秦的大患,這一點伯靈心中十分清楚。”
大良造孫伯靈的這一句話語立刻將大殿之中有些過于激昂的氣氛給壓了下來,緩緩平復了心中情緒的秦國群臣們齊齊將目光看向了前方這位在武侯吳起之后的秦國大良造。
面對在場眾人投射過來的目光,大良造孫伯靈帶著一副鎮定自若的神情緩緩說道:“楚國乃是我大秦的禍患,秦楚之間也必有一戰,但是眼下卻不是最佳時機。”
“其一,我大秦作為當今的九州第一強國,天下諸侯的目光都匯聚在了我秦國的頭上。”
“一旦我大秦貿然對楚國下手,那么楚國完全可以像昔日我大秦對付魏國那樣,號召天下諸侯一同討伐我大秦。”
“以我大秦之力,若是只是對付一個楚國,或許還有必勝的把握。但若是將敵人增長到兩個、三個乃至更多,諸位試想一下我大秦是否還有戰而勝之的把握呢?”
大良造孫伯靈的這一番解釋說出之后,殿中群臣心中僅存的那份激動之情慢慢消散在了各自心底。
回想大良造孫伯靈剛剛問出的那個問題,這些秦國群臣幾乎都在捫心自問。
以大秦如今之國力,是否能夠匹敵天下諸侯的圍攻?
饒是這些秦國群臣心中再怎么樂觀,也不能不承認如今的大秦確實沒有匹敵天下諸侯的實力。
想到了這一點之后,聯想剛剛大良造孫伯靈提到的楚國未來可能的應對,秦國群臣最終放下了心中對楚國動手的打算。
不過即使放下了對楚國動手的打算,對于大良造孫伯靈的南和楚國的謀劃,在場大多數人的心中還是充滿了不解之情。
“那大良造提出南和諸侯,目的又是什么呢?”
大良造孫伯靈聽到這道從坐席之間傳來的問題,右手伸出兩個手指沉聲解答道:“伯靈所以提出南和楚國,原因有二。其一、穩定楚國,讓楚國安心東向;其二……”
說著大良造孫伯靈的目光之中忽然浮現了幾道寒光,帶著幽幽的語氣緩緩說道:“讓楚國擋在我大秦的前面,代替我大秦成為天下諸侯矚目的對象。”
“昔日武侯曾說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過去數十年,我大秦連續擊敗霸主魏國、拓土千里,成為當今的天下第一強國。此舉無疑吸引了天下大部分諸侯的目光。”
“而伴隨著楚國大踏步執行東進戰略,天下諸侯的目光勢必會從韜光養晦的大秦身上轉移到持續吞并他國的楚國身上。”
“一旦天下諸侯都看清楚了楚國對于他們的威脅,我大秦完全可以反客為主再次以盟主之姿號召天下諸侯聚兵擊楚。到時候楚國就算實力再強,也終究難以阻擋我聯軍兵鋒。”
當殿中秦國群臣聽完了大良造孫伯靈的這些話語,心中原本的不解之情一下子變成了了然。
若是天下局勢真的如同大良造孫伯靈料想的這樣發展,大秦完全可以穩坐釣魚之臺,將天下局勢收入囊中。
待到時機合適,有了那些諸侯對楚國生出的恐懼,加上自身秦國所具有的威望,一支以秦國為首的伐楚聯軍當即便會成形。
“王上、諸位,其實伯靈選擇南和楚國還有一個目的。”
秦國群臣思索之間,一道來自大良造孫伯靈的聲音立時將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吸引了過去。
“王上與諸位不妨設想一下,一種是天下諸侯親身感受到了楚國連滅數國的實質性威脅,一種僅僅是天下諸侯感受到了楚國帶來的壓力。”
“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大秦選擇哪一種情況出手對我大秦更為有利呢?”
面對大良造孫伯靈問出的這一個問題,在場的秦國群臣幾乎沒有花費多少心思便就想明白了。
雖然“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則俗語如今還未出現,但是這些秦國上層怎么可能不懂得這個道理呢?
“在伯靈想來,當楚國真正對吳國動手乃至覆滅了吳國之后,才是我大秦最佳的出手時機。”說到這里,大良造孫伯靈面容之上浮現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此刻,秦國大良造孫伯靈臉上的那般神情,與原時空之中那個提出圍魏救趙、圍魏救韓的齊國軍師孫臏或許并無二樣。
1秒:m.23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