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懸劍傳  第六百八十七章 潑墨山水

類別: 武俠 | 傳統武俠 | 蜀山懸劍傳 | 大明終始   作者:大明終始  書名:蜀山懸劍傳  更新時間:2022-07-29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李商隱

翌日,在得到肅宗的許可后,宇佐八幡神作為扶桑特使,單獨前往興慶宮,拜謁太上皇李隆基。

阿倍仲麻呂作為譯官,陪在宇佐八幡神的身旁。

兩人禮節性寒暄一番后,玄宗饒有興趣地向宇佐八幡神打聽倭國的風土人情。

宇佐八幡神笑道:“老身不善言辭,但懂得一些雕蟲小技。既然陛下感興趣,老身可以通過法術將扶桑的景色向陛下呈現。”,

玄宗興致盎然,拭目以待。

宇佐八幡神命人取來一壺清水,親手澆在大殿內的地板上。地板上的金磚嚴絲合縫,清水澆在地板上,沒有往下滲漏,而是化成一灘淺淺的小水坑。

水面如鏡,倒映出海上一座云霧縹緲的仙山。

仙山之巔,有一座被五彩云霞托起的玲瓏樓臺,里面綽綽約約有人影浮現,輕盈柔美的仙女數之不盡。

一只仙鶴穿過層層疊疊的仙府樓閣,來到一座玉石雕成的庭院,用嘴輕叩院門,發出人聲,呼喚道:“太真仙子可在?”。

一位宮裝美婦肌膚如雪,正在芙蓉帳里海棠春睡,被鶴鳴驚醒,披上云霞剪裁的華美繡袍從帳中走出。

珠簾與銀飾的屏風依次迤邐打開。

這名宮裝美婦淡掃峨眉,半梳云髻,來不及梳妝就走到堂前。

風吹仙袂飄飖舉,拖地長裙隨風飄動,就像當年的霓裳羽衣舞。

宮裝美婦玉容勝過牡丹,但神情寂寞憂傷,淚痕猶在,猶如帶雨的梨花。她倚著欄桿,遠眺長安,深情凝睇……

玄宗老淚縱橫,顫巍巍的從龍椅上起身,對著鏡花水月,泣道:“玉環,是你嗎?朕日日夜夜都惦念著你……”

幻象散去,宇佐八幡神請玄宗摒除閑雜人等。

只剩高力士、阿倍仲麻呂等四人后,宇佐八幡神躬身施禮,道:“陛下,貴妃娘娘沒有死。馬嵬坡之亂后,她被扶桑學問僧玄昉從墳墓棺槨中救出,施法救活。

如今,貴妃娘娘人就在扶桑久谷町久,日日夜夜期盼著跟陛下團聚。”

說罷,將裝有楊玉環青絲的鈿盒和一支鸞鳳紫金釵遞到玄宗手中。鈿盒和金釵正是楊玉環的陪葬之物。

玄宗捧著鈿盒金釵,熱淚盈眶。高力士侍立在旁,沉默無言,表情復雜。

玄宗從成都返回長安時,在馬嵬坡重啟楊貴妃之墓,希望將貴妃帶回長安改葬。但棺槨空空如也,并無貴婦尸骸,只有其生前佩戴的香囊。

從此,謠言四起,楊貴妃生死成謎。

宇佐八幡神暗中觀察玄宗神情,道:“陛下,老身能將貴妃娘娘帶回陛下身邊,從此與陛下長相廝守。”

“哦?倘若你真能辦到,朕重重有賞!”玄宗呼吸急促,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宇佐八幡神笑道:“老身一把年紀,不求厚賞。但求陛下金口,告訴老身一個線索。”

玄宗龍目神光一閃,旋又斂去,淡淡問道:“請講。”

宇佐八幡神微微一笑,道:“若陛下開恩,老身想打聽一下第九鼎鼎丹和那本《金剛伏魔經》的下落。”

宇佐八幡神走后,玄宗詢問高力士的意見。

高力士回憶道:“開元五年(717年),阿倍仲麻呂隨倭國多治比縣守大使一行,從難波(今大阪)起航,遠赴大唐。同行的遣唐使還有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玄昉等人。”

玄宗道:“這個學問僧玄昉,朕有印象,他奉敕入唐后,師從法相宗第三祖智周方丈修學法相宗。玄昉在佛法上的造詣很深,人稱法相宗第四祖。

朕還召見過他,賜其紫衣袈裟,封三品官爵。

你說,宇佐八幡神的話可信嗎?會是玄昉救出玉環,帶其東渡扶桑嗎?”

高力士搖搖頭,道:“陛下,還魂丹若要起作用,含服之人必須內功深厚。

貴妃娘娘不會武功,服下還魂丹后,丹毒侵入心脈,一炷香功夫就會死去。

老奴以為,定是楊氏族人擔心叛軍破壞娘娘墓葬,才將娘娘尸身挪走,另尋寶地厚葬。

否則,倘若娘娘洪福齊天,僥幸不死,陛下回到長安后,娘娘一定會來投奔陛下。”

玄宗對著窗外發呆,良久才開口。他神情悲涼,嘆道:“玉環倘若還在人世,最不想見到的人,恐怕就是朕了。”

高力士不知如何勸慰,只能默默陪在玄宗身旁。

玄宗長吁一口氣,將楊玉環之事放下。他對高力士道:“夜長夢多,是時間動手了。”

高力士眼中寒光一閃,躬身領命。

高力士正要轉身離開,玄宗喚住高力士,道:“這次行動,讓長塞軍鎮將朱融和左武衛將軍竇如玢打頭陣。他們一直密謀,想推舉岐王李珍稱帝,這次就讓他們隨愿。

如果事機不密,走漏風聲,也可把政變之事推在他們身上。”

高力士心領神會,領命退下。

玄宗走到窗邊,推窗北望。遠眺巍峨壯觀的含元殿,玄宗豪氣頓生。

“玉環,不管你是否尚在人間,我李隆基都不會讓你白白犧牲……”

毗鄰街市的長慶樓上,在梨園弟子的伴奏下,宮女如仙媛親自出場,反彈琵琶,為玄宗彈奏一曲《十面埋伏》。

如仙媛的琵琶曲猶如天籟,從樓下經過的市井百姓,紛紛駐足,仰頭聆聽,神情陶醉。

臨街酒肆中,一名畫師被琴聲打動,情不自禁走到雅間的題詩桌案旁,掏出筆墨紙硯,借著音律,筆走龍蛇,洋洋灑灑揮毫潑墨。

幾位鄰桌客人忍不住圍在畫師身旁,探頭觀其作畫。

畫師從宣紙右端往左畫,先用淡淡的墨色,輕輕渲染出一片朦朦朧朧的空蒙山色。

接著,畫師描繪近景,先勾勒出一些山石,再畫出一片茂盛的樹林,把一座寺廟圍在當中。

過了密林之后,畫師用毛筆尖蘸了幾乎不可見的一點墨,淡墨一掃,柔柔地勾出了遠山、大河。

淡淡的留白,立刻讓畫卷有天地遼闊之感。

畫師頃刻間創造了一種遨游于山水之間的體驗,先帶你走進密林中的寺廟,感受寺廟的香火。

離開寺廟之后,面前大河奔涌,河面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正當眾人享受空靈、悠遠之境時,畫師突然畫出一面陡峭的懸崖絕壁。

峭壁下方的大河上,一艘漁船錨定,船頭蓑笠翁,撒出一張大網。與此同時,幾艘客船從遠方慢慢駛過來,風帆揚滿。也許是商賈滿載而歸,也許是游子歸家……

巨大的峭壁之上,出現一座淡雅的茅草亭,幾位行山之人正在亭中觀景。

過了這座懸崖之后,有一座架得很高的石拱橋,橋的中段有座雕梁畫棟的八角亭,亭中人高冠錦帶,端坐于此,煮酒烹茶,靜觀山水。

畫師行云流水,在畫卷左側,又平添出諸多陡峭山峰。山巒起伏,迢迢山路。在最遠處的山峰腳下,有一座窄窄的竹橋,一人白衣飄飄,從橋上走過。

如仙媛一曲作罷,畫師也應聲罷筆,潑墨山水,一蹴而就。他將此畫命名為《溪山清遠圖》,用來鈐蓋在畫側。

看畫者,仿佛身在云端,由遠至近,既能俯瞰全景,又能洞察入微,帶有很強的動感。

畫師看著自己的大作,搖頭晃腦,得意不已。他端起酒碗,連喝三盞,大呼盡興。

圍觀眾人,齊聲叫好,紛紛解囊相購。一名商賈最終勝出,一擲千金,買下這幅杰作。

酒肆打烊后,一人來到作畫的桌案前,將一張宣紙平鋪在桌案上。只見他掏出酒葫蘆,呷了一口酒,丹田一發力,將一口酒噴在宣紙上。

匪夷所思的事發生了。

水墨之色從宣紙上滲出。宣紙上漸漸現出峰巒、山石、竹叢、寺廟、村舍、漁舟、遠帆……

正是剛才那幅《溪山清遠圖》!

來人莫測高深一笑,慢慢將宣紙卷起,裝入畫筒中,負在身后。

處理好這一切,來人掏出筆墨,在雅間的粉墻上畫出一扇門,口念咒語,穿墻而入,消失不見。

------題外話------

《溪山清遠圖》乃是南宋畫家夏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作品寬46.5厘米,長接近9米。不是一件絹本作品,而是紙本的,是用10張紙拼起來的。這么長的一件水墨山水畫在紙上,非常壯觀。

1住獵文網網:。

地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