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后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三足鼎立”時期。
公元534年,曾經強大的北魏一分為二,西魏、東魏并立,宇文泰與高歡針尖對麥芒、常年殊死對抗;同時,南邊則有對這一局面喜聞樂見的蕭氏梁朝。
在初期,北周是毫無疑問的最弱一方。
在這里,也代表著現在的南宮世家……
當時的南朝梁正處在史上最好時期。
一方面,自從北魏孝文帝死后,一度讓南朝喘不過氣的北魏走上了下坡路,讓剛剛建立的梁朝對外軍事壓力大為減弱。而初期的梁武帝蕭衍也比較勵精圖治,他扭轉弊政、提倡節儉、博采眾議、選拔人才,實行溫和的對內政策,大力發展國內的經濟和文化。那時的南朝各地,要么“江湖諸州并得休息,倉廩充實”,要么“襄陽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澤,處處而有”,或者是“姑熟饒曠……良疇美柘,畦畎相望,連字高薨,阡陌如繡”。
另一方面,隨著北魏末年陷入內亂,南梁大舉北伐,一度收復淮北多地,并奪取漢中,在三國對峙格局中一度處于有利地位。
如果說南梁經濟最強,那么東魏則是綜合實力方面的龍頭。它的優勢可以概括為兩方面:
其一,東魏的統治核心地區是冀州。十六國以來,北方戰火激烈、政權更迭頻繁,無數曾經富庶的地區飽受摧殘。在北魏統一北方后的百余年中,冀州作為統治中心,成了最為發達之地,它號稱“國之倉儲”,強盛的物質基礎面對南朝也不遑多讓。
其二,高歡作為鮮卑化的漢人,擁有雙重文化背景,特別“善撫夷夏”。他采取了一種妥協調和的折中策略,一方面推行民族調和政策,以“鮮卑為客,為汝擊賊;漢人為奴,為汝耕作”的比喻,緩和了一度激化的矛盾;同時,他任人以才,廣泛接納各民族頂尖人物,比如鮮卑的尉景、厙狄干,漢族士人高昂、封隆之,高車人斛律金,匈奴人破六韓常、萬俟普,羯人侯景等等。
由于這種團結各種群體的氣魄與能力,相比較之前簡單粗暴的爾朱氏,高歡在北方深得人心,連西魏宇文氏也坦陳:“高歡之撫河北,甚得眾心,雖乏智謀,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圖。”
至于西魏,有突出的短板,也有寶貴的優勢。
西魏的誕生,本身就是個意外。當初爾朱榮被孝莊帝誘殺后,高歡抓住機會興起,為了拿下關中地區,他利用侯莫陳悅除掉了關中大都督賀拔岳。
正當關隴軍人們群龍無首之際,憑借前期優異表現、宇文泰被推舉為帶頭人,讓高歡的美夢化為泡影。
隨后,宇文泰采取坐觀天下的姿態:一方面,他不接受高歡的招降;另一方面,雖名義上對北魏皇室稱臣,但卻從不真正響應孝武帝的勤王要求,總是以各種借口推脫,據守關隴、保存實力。
依靠這種兩面做派,宇文泰打著北魏的旗號徹底平定關隴,隨后又接受了與高歡撕破臉的孝武帝,從此北魏正式分裂,宇文泰也成了西魏的實際掌權者。
西魏的統治核心地區是關中,這一地理名詞我們很熟悉,自先秦以來它就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當初的秦王朝、西漢王朝,無一不是依托于這里才開創了強盛帝國。
但在過去的數百年間,關中卻是飽受戰亂沖擊最嚴重的地區。這里作為各方爭相爭奪的戰略大本營,先后見證了多個政權的更迭;而每一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巨大浩劫,只是在前秦時期曾短暫地享受過盛世。在一輪輪戰火的摧殘下,關中經濟、社會、人口等方面所遭受的破壞令人觸目驚心。
因此,在北方分裂初期,宇文泰一方曾長期處于劣勢,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軍事,都無法與東魏匹敵。而高歡也利用這一點,抓緊機會連續對西魏發動猛攻,試圖不給對方任何喘息之機、將其扼殺在萌芽中。
因此,在三足鼎立初期,西魏長期處于守勢,形勢談不上樂觀。
然而,其后的結果卻出人預料。
公元549年,南梁爆發侯景之亂,梁武帝蕭衍餓死于宮中。隨后的蕭氏子弟陷于內亂,北方兩強趁機南下,其中,公元550年取代東魏的北齊奪取了蕭梁江北淮河兩岸之地;而西魏則奪得巴蜀及荊襄等地,南北格局徹底失衡。
到了公元557年,西魏從歷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北周;而在南邊,陳霸先建立陳朝,南梁退出了歷史舞臺。
又經過20年,即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天下再度從三足鼎立回到南北對峙;12年后,取代北周的隋朝滅掉陳朝,當初西晉滅亡后就陷入近300年分裂的華夏大地,終于再次實現了大一統。
由此可見,曾經處于弱勢的西魏/北周,不單單是戰勝了東魏/北齊,而是扛起了結束分裂、影響歷史走向的重任。那它的成功秘訣在哪?
咱們可以把原因歸為兩方面:客觀上的地利、主觀上的人和。
客觀原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關中地區易守難攻,而且從地勢角度而言,面對關東有著居高臨下的俯瞰之勢。這種特殊的地理優勢,讓它長期主導了中國古代史的發展進程: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何等的勢如破竹;
劉邦定三秦,其后揮劍東進、戰勝不可一世的霸王,何等的令人振奮;
十六國時期的氐族政權前秦,依托關中形勝之地,竟創造了一統北方、造就當時唯一治世的壯舉......
因此,對于宇文泰來說,雖然短期內綜合實力處于下風,但有歷史上諸多案例為指引,退而據守關中、進而奪取天下,并非毫無可能。他需要的只是兩大前提——敵人犯錯、自身爭氣。
巧的是,這兩點都具備了。
積極上進的關中集團、犯下致命大錯的對手。
東西魏并立的大幕拉開之后,為了抗住虎視眈眈、瘋狂進攻的高歡,宇文泰一方面依靠地利頑強迎擊,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提升自我實力。
他以恢復先秦時期的周禮為名厲行改革,推行均田制,以此為基礎建立府兵制、打造一支凝聚力極強、能征善戰的新型軍隊;
頒布了著名的六條詔書:“先治心”,即治民者對自己嚴格要求,奉行儒家的仁義、忠信等良好品德,端正認識,以身作則;“敦教化”,即揚道德教育,培養百姓的良好品質;“盡地利”,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擢賢良”,選賢任能,不拘一格用人才;“恤獄訟”,嚴明刑罰、公正公平;“均賦役”,調濟貧富,避免兩極分化。這六條,個個有的放矢,涉及西魏國計民生各個方面,極大提升了綜合實力。
從結果來看,宇文泰的改革,不僅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極大緩解了民族矛盾,形成了“融冶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的關隴集團。這兩大基礎不僅為北周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甚至還為其后隋唐的先后興盛打下了根基。
西魏/北周的對手則是另一番情境。
高歡家族繼承了富饒的關東,卻也未能擺脫北魏末年的深刻矛盾。
當初的六鎮起義之所以爆發,原因是軍鎮將士與腹地權貴之間日益加深的階級與經濟矛盾。北魏在艱難鎮壓這一聲勢浩大的戰亂后,將大量降卒從北方軍鎮遷徙到關東,以圖拔其根本、斬草除根。然而,這些矛盾還未解決北魏就走向滅亡,占有其統治核心區的東魏/北齊不得不繼承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而“善撫夷夏”高歡,雖然短暫實現了各民族的統一和諧,但這只是他個人能力的體現,從未形成制度上的解決方案。在他死后,接班人雖然也試圖推行過一些改革,但這些人要么突然癲狂,要么英年早逝,或者荒唐無道,有這樣的領導者,再殷實的家底也經不起折騰,只能眼睜睜看著被西邊的對手追趕、超越、擊敗。
至于曾經富庶的南梁,更沒什么可稱道之處。當初北魏陷入內亂時,蕭衍曾集中精力勵精圖治,創造了安定繁榮的局面;但當北方一分為二、局勢未定時,南朝卻未能抓住機遇,而且在在政治上逐漸陷入腐敗、混亂。其后野心勃勃的侯景投降,利令智昏的蕭衍引狼入室,最終讓南梁禍起蕭墻、遭受巨大摧殘,南朝從此徹底失去了問鼎天下的可能性。
用一句話來形容西魏/北周獲勝的秘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雖然起步差,但宇文氏集團立足于形勝之地,其后以改革解決各類矛盾、推動國力發展,最終等待對手犯錯、摧枯拉朽兼并敵人。
北魏時代是北方政權最繁榮的時期,在孝文帝改革階段,每位融合了各方的民族力量,并且開放了各種經濟制度,
所以使得北魏擁有了最為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
按理來說,這時候的北魏有機會,統一融合北方,并且順勢拿下南方。
但悲哀的是,北魏的改革側重政治經濟文化卻忽略了軍事,最終六鎮起義一聲響,北魏居然東西開了,于是歷史上的東魏與西魏的歷史由此開始。
但可惜的是,東魏與西魏并沒有繼承北魏帝國的繁榮,他們在各自發展的前期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時由于東魏與西魏的政權都是由軍人政府組成,所以他們在奪得了國家的資源以后,開始憂慮整個國家的未來該往何處走。
不過平心而論,東魏的實力遠強于西魏,而東魏政權由高歡掌握,西魏政權由宇文泰掌握。
在這時候東魏集團占據了六鎮起義軍隊的主力,所以他先沒有想著要如何改善國家的命運。
反而是集中優勢兵力一定要滅掉可能會與他對抗的西魏政權。
按照歷史的描繪就是,東魏政權每次找個時間就去攻打西魏政權,而西魏政權為了確保安全,
每次在黃河結冰之際都要跑過去把黃河上面的冰給迅速的打穿。
可以說當年一個強大的北魏帝國變成了兩個松散的軍人政權,而且這兩個政權之間還有著巨大的矛盾。
但其實歷史還是給予了他們一次機會,因為在分家的時候,東魏高歡集團擁有很強大的力量,
而西魏宇文泰集團兵力不多,所以只要高官發動軍隊可以隨時滅掉西魏政權,然后一統北魏。
唉,可惜的是歷史在給予更為強大的同時,卻也給了西魏一條黃河,所以東魏的軍隊老是打不過去,而西魏的軍隊一直在那里垂死掙扎。雖然他們兩個國家算是對立了起來,
但是老百姓卻極度痛苦,北方打了那么多年的戰爭,急需要恢復生產,北魏政權剛剛建立起來的希望迅速被破滅了,因此,天下人都希望有個強力政權統一北方。
就在這一過程中,東魏與西魏其實都在拼盡全力想要成為新的北魏政權,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其實從這里開始來看的話,東魏政權很有可能取得勝利,
因為它的軍事實力最強,而西魏政權實力最弱,并且還沒有良好的地理優勢。但真實的歷史記載卻出乎所有人意料,最弱小的西魏政權居然聯合眾人的力量成為了強者,而曾經號稱強大無敵的東魏政權,卻因為自己的自大而走向毀滅。
因此就出現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強者自尊而死,但弱者卻圖強而強。
因為根據歷史記載,東魏政權由于實力太過于強大,所以當時在整個帝國內部都是由軍人占據著話語權,當時的高歡又是一個極度的民粹主義者,所以他不僅排斥北方的漢人,而且堅決的要保留鮮卑貴族的所有的習俗,而且還把軍人里面的所有的習慣都帶入到了中央政府。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北魏政權的軍隊戰斗力的確大幅度的提升,畢竟所有的國力都指向了軍隊,但是整個國家的國力發展卻非常不足,因為沒有漢人政府的建立,所以高歡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統治集團文人的力量,所以武將治國始終沒辦法突破國力的限制。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高歡的政權一代不如一代,東魏的實力逐漸老去,曾經戰無不勝的那些軍人也變成了害怕打仗的老油條。
反過來看西魏政權那邊,宇文泰處在弱小的角度,所以她積極的想盡各種辦法,就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這個政權,因此他寧愿突破民族的隔閡與漢人合作,并且把漢人當成政治中心的主要人物。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當年他所攜帶的,北方6鎮的軍隊非常的有限,所以他只能大規模的招收大量的漢人軍隊,所以在這一背景之下,他雖然短時間之內站穩了腳跟,但是他的政權已經由原先的鮮卑貴族統治變成了漢人政權統治的性質了。
這種做法很明顯促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并且延續了北魏變法以來的政策,所以,宇文泰和他的子孫北周武帝快速地迎來了政治轉機,經濟發展,軍事強大,而且國力明顯的上升。
接下來雙方對峙了幾十年以后,北周武帝率領著原先的西衛集團的力量,開始進行對東魏也就是北齊政府的進攻,最終兩者強弱的地位互換,而東魏政權開始不斷的鑿穿黃河上的冰塊,想要圖求自保。
因此我們不得不感慨,歷史上的強弱地位真的變化得非常迅速,曾經東魏政權是強者至尊,他看不起漢人政權,所以忽略了文人政治忽略的改革,最終帶著一批軍人不斷的走向死去。
反過來,北周武帝的老祖宗宇文泰知道自己力量弱小,為了保存自己的政權,所以他不惜一切代價吸收任何有利的東西,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政權。
因此歷史學家在研究東魏與西魏的大戰的過程中,其實還是總結出了一個道理,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不是因為他的力量強而強,而是因為他適應了各方面的力量,能夠融合大家的力量才成為強者。
所以如果只憑借單一的武力想要稱霸的話,那么很明顯這樣的強者,肯定會因為他的強者自尊最終走向毀滅,當年的高歡就是如此,他認為軍人先人一等,他認為鮮卑貴族天下無敵,所以失去了與漢人合作的機會,最終走向毀滅。
因此通過這段歷史,我們應該進行反思,任何人在身處高位的時候一定要銘記本心,什么人幫助你走到了這個位置,你就應該感恩那些人,
甚至團結更多的人,而不要陶醉于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當成神仙,不然的話最終的下場就是,強者過于自尊,而弱者為了自保而強。
北魏中后期,堪稱猛男孵化器,遍地是猛男,瀟灑又強悍。一大堆猛男走向歷史臺前,成為了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
首先出場的便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改革有點兒徹底,他為了讓鮮卑文化與漢文化融合,不僅遷都到洛陽,而且還改變了鮮卑的各種習俗,努力貼近漢文化。甚至連拓跋這個姓氏都改成了元。
這事兒看似有利于民族融合,可實際上隱患卻不小。為啥?因為時間過分倉促,導致鮮卑的各大貴族們壓根就不買賬。高層內部矛盾加劇,元宏去世以后,沒有同樣厲害的繼承人,以至于北魏也逐漸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在北魏分裂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兩位猛男,他們分別是高歡和宇文泰。高歡是東魏的掌權者,北齊的奠基人。宇文泰是西魏的掌權者,北周的奠基人。他們倆都是猛男,都是一方霸主,卻都沒能坐上皇位,這是為什么呢?
北方六鎮起義,宣告北魏改革的矛盾激化。
元宏的構想是很好的,遷都南下,以此更好地融入到中原文化當中,為日后北魏一統江山打下基礎。
可現實是,北魏內部的貴族們紛紛不答應。過去大家在北方生活得很好,不動產也都在北方置辦好了,現在你說遷都就遷都,人家不要面子的嗎?
所以說從元宏去世以后,北魏就沒消停過。尤其是北方六鎮和洛陽鮮卑貴族之間的斗爭,基本把北魏給搞完犢子了。六鎮起義爆發以后,北魏算是徹底分崩離析了,為了鎮壓該起義,北魏朝廷甚至向柔然借兵。
這種損招都用出來了,可見北魏是真的沒什么手段了。這個時候另一位猛男起義軍領袖葛榮的崛起,為北魏的滅亡打下了基礎。而宇文泰和高歡,恰好都曾經跟著葛榮干過。
葛榮被猛男領導者爾朱榮擊敗以后,宇文泰和高歡,便都到了爾朱榮帳下干活。不過兩個人的差距在此時就體現出來了,高歡成了爾朱榮的心腹,而宇文泰卻只是爾朱榮的部下賀拔岳的心腹,宇文泰足足比高歡低了一個等級。
當宇文泰跟著賀拔岳干活的時候,其實高歡已經跟賀拔岳平起平坐了。尤其是六鎮起義失敗以后,大家都在慶祝戰果,唯獨高歡在收拾殘局。
高歡將葛榮殘部收入囊中,一眨眼功夫便成了爾朱榮手下最有實力的一員干將。這也讓爾朱榮感嘆,將來能夠取代自己的,只有高歡了!
果不其然,爾朱榮被北魏孝莊帝誅殺以后,爾朱家族群龍無首。當時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還想強行挑大梁,可惜能力夠不上。
經不起高歡的一頓操作,高歡便感動到了爾朱兆,順利拿到了六鎮降卒的兵權。這下爾朱兆算是完犢子了,本來心智就不敵高歡,如今實力又比高歡差了不少,最終被高歡給滅了。
高歡滅了爾朱氏以后,掌握了北魏的實際控制權。憑良心說,這個時候的高歡,完全可以跟爾朱榮媲美,是正兒八經的北魏權臣。
奈何關中地區的宇文泰不服氣他的管轄,這才讓高歡有點兒小尷尬。不管怎么說,高歡架空了北魏孝武帝元修,正兒八經地接管了北魏政權。而這個時候的宇文泰,才剛剛接管了老領導賀拔岳的部隊。實話說,就這件事上,宇文泰還得感謝一下高歡,為啥?
高歡勢如破竹,壓根就不把爾朱兆放在眼里,但是關中地區的賀拔岳,那是高歡的心腹大患。因為賀拔岳這個人有水平,也是猛男一枚,對付他并不容易。而且賀拔岳有宇文泰輔佐,宇文泰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于是高歡想了個辦法,他派遣手下人翟嵩前往關中,讓他離間賀拔岳和侯莫陳悅的關系。侯莫陳悅也是關中地區的猛男,本來他跟賀拔岳關系很好。
可是被離間了一番以后,侯莫陳悅的腦子就昏了。他們打算共同討伐曹泥的時候,侯莫陳悅果斷讓他的女婿,將賀拔岳給宰了。
賀拔岳被殺了,他的那些部下們群龍無首,這可要天下大亂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沒有屈服于侯莫陳悅,而是選舉宇文泰為關隴諸軍的領袖。
高歡很高興,認為除掉了賀拔岳這個心腹大患,那么他奪取關中就易如反掌了。可惜沒了賀拔岳,又來了一個更厲害的猛男宇文泰,這可把高歡給氣炸了。
宇文泰比賀拔岳的水平還要高,他穩住了賀拔岳的部下們以后,開始給自己的老領導報仇,沒多久就擊垮了侯莫陳悅。此后宇文泰便完成了關隴地區的整合工作。
恰逢此時北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鬧矛盾,元修一怒之下,聯系上了宇文泰。宇文泰別提多高興了:來來來,到我這兒來吃香的喝辣的!
于是乎元修果真帶著宗室們離開高歡,前往宇文泰所在的長安。高歡也絲毫不在乎,他甚至覺得元修是個累贅,因此立刻改立元善見為皇帝,這就是東魏。
你以為宇文泰就是個善茬?他只不過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罷了!宇文泰把元修接來以后,發現這家伙不好控制,沒多久就把這位老兄給宰了,順便改立元寶炬為帝,這就是西魏。
宇文泰和高歡,其實就是西魏和東魏的實際控制者。高歡覺得很丟份啊,自己成為北魏大丞相的時候,宇文泰還只是個跟班的,現在居然跟自己平起平坐了!
于是不怕惹事兒的高歡,自然想要讓北魏再次統一起來,收拾掉宇文泰,幾乎成了繞不過去的門檻了。因此,東魏和西魏之間的一系列戰爭就這么拉開的序幕。
第一戰,小關之戰,高歡慘敗。
在高歡的授意下,東魏大行臺尚書司馬子如帶領大都督竇泰、秦州刺史韓軌等人猛攻潼關。潼關是長安的門戶,打下這里,宇文泰就別想在關中安穩呆著了,結果宇文泰成功抵擋住了這次進攻。
不久之后高歡親自帶兵前往蒲坂,打算渡過黃河。同時命大都督竇泰攻打潼關,司徒高敖曹攻打上洛。看似兵分三路,實際上其他兩路都是為了給攻打潼關的竇泰打配合。
這件事瞬間就被宇文泰給看清了,于是宇文泰表面上揚言要退保隴右,實際上則偷偷從小關出城,偷襲竇泰大軍。竇泰壓根就沒有任何防備,被宇文泰摁在地上一頓揍,最終導致竇泰自刎,上萬人被俘虜。高歡和高敖曹兩路大軍只好匆匆撤軍。
第二戰,沙苑之戰,高歡再次慘敗。
小關之戰戰敗以后,高歡非常不爽,他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所以一直想著雪恥。畢竟東魏的實力,在當時要強于西魏,沒有理由打不過西魏。
因此高歡趁著宇文泰去河南出差的功夫,親自帶領20萬大軍進攻西魏,同時又讓高敖曹帶著3萬大軍去河南牽制宇文泰。
得知這一消息以后,宇文泰忙得吃不下飯,只帶了不到1萬人,就匆忙趕回去迎戰。到了沙苑以后,宇文泰選擇在沙苑以東10里葦深土濘的渭曲設下埋伏。
趁著高歡大軍進入埋伏圈,宇文泰立刻出擊,將高歡大軍截為兩段,分兵追擊,當場斬殺6千多人。這次戰爭共計俘虜東魏大軍7萬多人,殲滅8萬多人。嚇得高歡連夜騎著駱駝跑路了!
第三戰,河橋之戰,一個字:亂!
沙苑之戰剛落幕,高歡手下大將侯景(也是個超級猛男),就趁機奪回了洛陽金墉城,算是給東魏打了一次雞血。不過宇文泰得知以后,連忙前來奪回洛陽。
雙方大戰了一場,宇文泰被射中一箭,差點掛了。侯景也被西魏的援軍給擊敗,倉皇逃跑。這個時候高歡手下大將高敖曹卻不信這個邪,非要跟東魏援軍交戰。結果人家把他打得全軍覆沒。
高敖曹一看勢頭不對,連忙跑路,可惜高歡的堂侄高永樂和高敖曹有過節,壓根就不放他入城,最終導致高敖曹被西魏大軍萬箭齊發,射成了個刺猬。
高敖曹的死,對高歡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不過西魏這邊也好不到哪兒去,由于投入了軍隊實在是太多了,導致場面一度失控。相對來說西魏吃了不少虧。
西魏的大將獨孤信、趙貴等人,壓根就不知道宇文泰和元寶炬去哪兒了,只好撒丫子先回家了。其他人一看,喲呵?還能這么整?于是也就紛紛跑回去了。
這個時候宇文泰知道沒法打了,也只能匆匆逃走。戰爭結果是西魏戰敗,但是高歡失去了高敖曹,算是要了他的半條命了!
第四戰,邙山大戰,高歡大獲全勝。
過了3年,雙方休息得差不多了,于是再次想起了打群架的事情。高敖曹的哥哥把北豫州送給了西魏當投名狀,導致東魏的戰略要地虎牢關落入了宇文泰之手。
這下高歡可就不答應了,親自帶著10萬大軍前來,以邙山為陣,打算跟宇文泰好好打一架。宇文泰打算趁夜偷襲高歡,結果恰好落入了高歡的圈套。
西魏大軍3萬多人被斬殺,48名大將被俘虜,宇文泰狼狽不堪地逃離戰場。高歡總算是找回了一點面子了。
第二天宇文泰重整旗鼓,召集了3000敢死隊,打算報仇雪恨,所以繞過東魏主力,直奔高歡大帳而來。導致高歡的衛兵全部陣亡,高歡本人的坐騎也被射死,嚇得高歡蒼茫逃竄。
逃脫以后的高歡,帶領大部隊再次反撲宇文泰,直接導致西魏大軍基本全軍覆沒,宇文泰再次狼狽不堪地逃走了。這個時候如果高歡殺入關中,那北魏大一統的局面肯定就會再次出現了,可惜他錯過了這次機會。
第五戰,玉璧之戰,高歡苦戰無功。
2年以后,高歡帶著10萬大軍進攻玉璧。這次鎮守玉璧的是西魏名將韋孝寬,韋孝寬手里只有幾千人,要想守住這里,簡直是癡人說夢。可是高歡連續攻城好幾天,什么招數都用上了,就是沒能打下玉璧。
此后高歡開始挖地道,而韋孝寬則在地道的盡頭挖長溝,來一個殺一個。
高歡又想著在長竿上綁柴草燒城墻,結果韋孝寬又讓人把刀綁在長竿上砍斷對方的長竿。
高歡差點沒氣死,又讓人挖了20條地道,地道中間先做好梁柱,等到自己的人撤出去以后,再用猛火燒垮這些梁柱,導致玉璧城的城墻大面積垮塌。
這回韋孝寬又讓人用木材制作成大木柵,背后再讓弓弩手防守,導致東魏大軍還是打不進來。氣得高歡差點沒跳起來。
玉璧之戰中,東魏攻打了50多天,損失7萬多人,愣是沒能拿下這座城池。高歡自此郁郁寡歡,再也沒了跟宇文泰斗智斗勇的想法。
敕勒川,陰山下。
高歡和宇文泰斗了很多年,結果在玉璧城下被韋孝寬給收拾得夠嗆。這回高歡算是徹底沒想法了。由于軍隊損失慘重,高歡壓根就沒臉面稱帝了,在無奈和凄涼中結束了自己猛男的一生,享年52歲。
高歡死后,宇文泰終于有了喘息之機,這才開始不斷發展西魏的事業。宇文泰比高歡晚9年去世,享年50歲。
正是利用這9年,宇文泰建立府兵制,改革官制,發展生產力,使得西魏逐漸趕超東魏。為日后的北周滅亡北齊奠定了基礎。可惜他也沒趕上稱帝,就病重了。未完成的事業,只好交給了侄子宇文護來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