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

類別: 歷史軍事 | 爭霸 | 種田 | 明天子 | 名劍山莊   作者:名劍山莊  書名:明天子  更新時間:2021-04-15
 
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

朱祁鎮并不知道,這并不是老天爺看不過他的穿越。而是歷史上本就是這樣。

很多人都知道,明亡于小冰河期的極端天氣。但并不知道。其實并非只有明清易代。才是小冰河期。

其實整個明清時代都是處于小冰河期。就是處于明清易代那幾十年最為寒冷而已。

具體的來說,明初有一個短暫的溫暖期,但是這個溫暖期,在洪宣時代,已經是尾聲了。

宣德年間,就已經災害頻生了。

進入正統年間更頻繁。

整個十五世紀有記錄最冷的幾個冬天,分別是1441年,1449年,1454年。而正統五年。正是1440年。

況且,歷史數據本身的問題。這個統計未必完全精確。

但是哪怕退一步而言之。15世紀災害氣溫最冷都幾個年頭。一定在40年代或者50年代間。

大氣運動是互相影響的,溫度最低一度。各種極端的自然災害,爆發的幾率就多幾個百分點。

朱祁鎮并不知道,他要面對的是好幾年冬無雪,春無雨。

所以,朱祁鎮將來的苦日子。

不知道有多少?

不過還好。于謙作為千古名臣,還是有水準的。

最少。在面對預料之中的洪濤之中。整個直隸的表現超出預料的好。

潮白河與盧溝河是去年冬天就開始的重點工程。所以,在洪濤之中表現良好。

漳河與衛河總體來說也是不錯。

雖然有小差錯。但沒有大亂子。

畢竟朱祁鎮砸進去三百萬兩銀子。三百萬兩銀子。在于謙的手里,推出遠超三百萬兩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久旱之下,直隸才在洪濤之中,有驚無險。

最危險的大清河段。

更是連遇險情。也唯有于謙十幾個日夜。坐鎮堤壩。幾乎冒雨將大清河的堤壩加高了丈余。這才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險情。

但是并不是說,整個河北都一點問題都沒有。滹沱河就決堤了。

蒿縣東。

滹沱河最重要的一處堤壩。也是張經用盡心力的一處堤壩。已經不能堅持下去。

張經跌坐在大堤上。

這大堤,他也用盡了心思。

夯土的時候。他親自監督。絕對沒有意思弄虛作假之處。也是用的三合土,不敢說堅如磐石。但也決計不至于一沖就垮。

即便是這樣。他依舊放不下心。因為這一處堤壩正當要沖。

蓋因滹沱河在此處之前。是東西流行。

這一處堤壩。要硬生生的將水流,扭轉為南北流向。

當中流為擊水,使滄海亦橫流。

所以張經最擔心的就是此處。甚至不惜一切的。收集真定府的所有石材。

因為山中取石,大為不便。絕對不可能在短短工期之內完成。

只要是真定府內石材。不管是修房子的。還是修墓地的。不管是做石碑的。還是做石磨的。

有些道路上用來鋪地的石磚,也被取了出來。

內有三合夯土,外以石磚包裹。也就是矮了一點。連北京城城墻也就這一個規格。

但是,即便如此。也得擋不住滹沱河水。

因為真正擊潰堤壩的,不在堤壩之上,而在堤壩之下。

不是別的。不是當地的土質。

當地的土質很是疏松,滹沱河水在堅固的堤壩前,也是無能為力。只能乖乖的南流去。

這早已修好的河道,匯入大陸澤之中。

但是時間一長。水流下切之力,就顯示出來了。河道越切越深。堤壩的根基就被掏空了。

張經也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將裝滿石頭的木框,沉入水之中。

但是這樣的辦法。只能緩解而己。根本擋不住水流持續不斷的下切之力。

眼前堤壩一點點的分崩開裂,一片接著一片的墜入混濁的河水之中。

轉瞬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堅固的堤壩并非被沖毀的。而是被掏空根基,在重力的作用下,一點點的崩壞了。

張經還想做一些其他的努力。比如說,在堤壩后面。再加固一層。但是這一切作為都是徒勞無功。

滹沱河水就好像狂放不羈的勇士,終于沖破了所有阻礙。浩浩蕩蕩的流淌在華北平原。

就好像之前一樣。

張經眼睜看著,卻無能為力。一時間心喪欲死。

但是當地人卻沒有太大的反應。并非不知道治水的好處。還是都習慣了。

在整個直隸都沒有出現什么大問題。唯獨此處決河,沖決數縣。

作為直隸總督的于謙。很快就過來視察了。

張經跪在于謙面前,說道:"下官辦事不利,甘受刑法。但有一言不吐不快。"

于謙淡淡的說道:"說。"

張經說道:″決堤之后,下官百般思量。下官所測之山川地理,皆無差錯。今日之事。臣百死莫恕。皆是下官疏忽所致,大人要懲罰下官,下官絕無一句話,

只是要想讓滹沱河,長治久安,非從寧晉入大陸澤不可。"

“請大人,不要因為下官一人之錯,而廢此策。”

隨即張經重重扣頭,說道:“如真能如此,下官即便是九泉之下,也含笑九泉。”

于謙聽了,輕輕一嘆,說道:“張大人請起,這一件事情,你固然有不當之處,但如果將錯處卻歸于你,卻是太過了。”

于謙來到這里視察,其實并沒有第一時間看軟禁在驛站之中的張經,而是細細看過張經的治水方案,安撫百姓,并沿著新開滹沱河新道,還有張經修建的滹沱河道視察了一遍。

終于確定一件事情。

那就是張經是下了功夫,張經方案在于謙那里也是可行的。

為什么這么說,就是因為這張經的方案,蒿縣到寧晉到大陸澤,這一條路線首先路線短,只有一百多里。

而且選址還是很有講究的。

雖然當時沒有海拔這個概念,并不知道,這一條路線幾乎與海拔兩百多米過度到海拔五百米過度線上。

華北平原平均海拔在二百米以下。

也就是如果滹沱河向東流的,一旦決堤,在平原之上到底橫流,根本是無遮無掩的。只有平地三尺水,沖垮的地方會有很多。

但是這一條路線,卻是西高,東低。

也就是一點要決堤,只要將西邊的堤壩掘開,洪水即便沖出河道,也不會散溢的。

也就有了足夠的泄洪區。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原則,因為地利的不同,在河堤不能堅守的時候,只能掘開某一次的河堤。

固然會淹沒一些人家,但比起滹沱河在平原之上,橫沖直撞,一泄千里。損失就小太多了。

所以不管從什么方面來看,這一個路線都不能說錯。

“只是經此一事,不能不對你有所懲罰,這樣吧,你從今日就是真定府同知了,這滹沱河,我還是交給你了。”于謙說道:“希望,你不要辜負了兩岸百姓,也不要辜負了朝廷。”

其實于謙之前,就有將天津知府的位置,給張經的意思。張經也算是貶職了。于謙對張經也不算是徇私。

因為,治水乏人。已經成為很現實的情況了。

張經雖然半路出身,但是看他的規劃,也得其中三味。人才難得,尤其而今大規模治水在即的。

于謙是為朝廷惜才。

張經說道:“下官謝過于大人。請于大人放心,張經這條命押在滹沱河河堤之上了。”

于謙說道:“好了,我記得了。”

只是于謙說得這么容易,其實也不是太容易的,他必須向朝廷上奏疏,解釋為什么保張經,并且以自己的官聲為張經做保。

也就是說張經如何治水不成,連于謙都要受牽連的。

也是一件麻煩事。

最新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