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棧  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

類別: 武俠仙俠 | 古典仙俠 |  | 廟堂 | 江湖 | 太平客棧 | 莫問江湖   作者:莫問江湖  書名:太平客棧  更新時間:2021-04-15
 
過了渝關,氣溫驟降,差不多比得上江南的數九隆冬了。再往北的金帳更為寒冷,草原上差不多已經開始下雪。這兩年草原上白災不斷,雪大壓死人,從草原上逃荒過來的牧民著實不在少數。

牧民放牧就像農民種田,農民要從今年的收成中預留出明年的種子和口糧,牧民也要預留出明年的羊羔子和吃食,可一場白災下來,大雪磅礴,將牧草都深埋了,牲畜吃不飽,要餓死一部分,沒有餓死的也是孱弱不堪,抗不得凍,天氣嚴寒,勢必又要凍死一部分,牧民們自是損失慘重,就算熬到來年開春雪化,牧民還是要喝西北風。所以牧民們就只有兩條路,要么跟隨金帳大軍南下,要么就逃往遼東,如今金帳內戰不止,遼東這邊不斷組織人手開墾荒地,地多人少,只要來了,就有一口飽飯,不至于餓死。那些不愿意打仗的牧民知道這個消息后,便拖家帶口地往遼東安家落戶。

說來也是巧了,李玄都上次來遼東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接著就去了金帳,見識了草原的風光,天地之間一片雪白,沒有半點雜色,陽光照下來,白雪耀得眼睛都睜不開。就算不是艷陽天,入目也是茫茫雪白,好像天地間的萬物都融為一體似的,一切界限都被模糊。

塞外草原本就沒有路,風一過,什么馬蹄印、車轍印通通都被掩蓋了,天大地大,一馬平川,放眼望去盡是白茫茫的,連棵樹、連個丘陵都看不到,更沒有半個人影,那才是不知路在何方。第一次去草原的人,多半要迷路,不見去路,也找不到身后歸途,待到干糧吃完,便要餓死在白茫茫的草原上,這就是白災的厲害。

如今草原上已經鬧起白災,這也是拔都汗和伊里汗罷戰的主要原因。

李玄都和秦素降下身形,改為徒步前行,李玄都忽然說道:“無論怎樣的鼎故革新,都會引起既得利益之人的瘋狂抵制,到了這時候,辯經無用,講道理無用,唯有讓一方徹底消亡才能完結,于是張相死了,所以‘革’字之后往往要加一個‘命’字,殺人總是不可避免的。”

秦素問道:“怎么忽然說起這些了?”

李玄都道:“我的手上要沾血了,哪怕不是我親自動手。”

秦素好歹也是江湖兒女,談不上聞“殺”色變,只是說道:“你是說那些宗室。”

李玄都沒有回答,而是問道:“如果遼東得了天下,我們豈不是也成了新的宗室?我們會不會步大魏宗室的后塵?”

秦素一怔,顯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李玄都自問自答道:“為什么會烽火四起?為什么會生靈涂炭?是天意如此?還是人禍至此?其實哪有什么天意,天災年年都有,朝廷鼎盛時,可以迅速賑災,天災不過是疥蘚之患,不至于鬧出亂子。待到朝廷腐朽時,無力賑災,那便是心腹大患。好比是剛剛起火的時候不去救火,于是小火變成大火,最終將整座房子都焚燒成灰燼。這是天意嗎?這是人禍。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們,無論落得什么下場,都不冤枉。僅僅一死,太便宜他們了。”

秦素聽出了李玄都話語中的森然寒意,一時間竟是不知該說什么。

李玄都忽然一笑,“罷了,不談這些糟心事。我上次來遼東,來去都匆匆,還沒見識過關外風光,不如你領我四處轉轉?”

秦素也不想在此事上過多糾纏,微笑道:“好。”

在秦素的帶領下,李玄都沒有去朝陽府,而是去了靠近的北海的清濱府。

兩人御風而行,速度極快。很快便進了清濱府境內,未到府城,李玄都放眼望去,已經是大感驚訝。他現在所見之遼東,要遠勝于儒門仙物“天下棋局”中的遼東。

如今的遼東與西北竟好似兩個世界。

時值深秋,城外農田中的麥子早已收割完畢,田地里都是青青的麥苗,一片碧綠之色,一直延伸至視線盡頭的天際,竟是沒有半塊荒蕪的田地。田間的小路上,農人們來回往返,雖然身上的衣著不算新,可鼓鼓囊囊,十分臃腫,沒有受凍之憂,精氣神也截然不同,沒有驚惶,沒有絕望,反而充滿了勃勃朝氣。

用百姓的話來說,日子有盼頭。

到了府城之中,不同于西北的十室九空,城中很是熱鬧,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店鋪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各種店鋪字號鱗次櫛比,各種車轎騾馬忙碌不停。

李玄都和秦素降下身形,來到城中,漫步街頭。

不遠處路邊有道人擺攤算命,測姻緣看手相。道人算命攤子的對面是一個腳行,門前有不少漢子,有的坐著休息,有的小口飲酒,腳行里面有騾馬拴在那里,有人正喂著草料,草料里竟然摻了部分豆子,雖然都是些被挑出來的劣質豆子,但放在西北等地,人都吃不上豆子。

再往前走,是各種做小買賣的攤販,叫賣之聲不絕于耳,大多數都是各種吃食,甚至還有賣糖葫蘆的,李玄都心血來潮給秦素買了一串,山楂很大,糖漿的分量很足,價錢也不算貴。只有吃飽飯之人才有心思來買這些東西,正所謂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買賣沒人做,由小見大,此地的絕大多數百姓都沒有凍餓之憂。

不遠處一棟三層樓的客棧如鶴立雞群,客人熙熙攘攘。既有普通百姓在一樓大堂吃著一般飯食,也有衣著不俗之人坐在二樓、三樓慢慢飲酒。

李玄都不由生出一種錯覺,這不是世人口中的苦寒遼東,而是江南繁華所在的金陵府。

兩人走過熱鬧的街市,租了條小船,沿著穿城而過的河流離開府城,悠悠蕩蕩來到靠海碼頭。

此時碼頭上更是熱火朝天,不斷有大船靠岸,也不斷有大船起錨,船上之人一起吆喝著拉下風帆,或是準備揚帆起航。碼頭上滿是搬運各色貨物的勞力,有管事在一旁吆喝指揮。更遠處是正在裝車的各種驢車、馬車、騾車,趕車之人因為久坐的緣故,大多抽著旱煙葉子,這也是遼東的一絕。

寬闊的官路上人流不息,盡是運送貨物的車輛。還有許多小船,在纖夫們的牽引下,從水路逆流而上。

聽了秦素的解釋之后,李玄都發現自己這位老岳父的手段也非同尋常。秦清在統一遼東宗門之后便開始對遼東境內的世家、士紳動手,用秦素的話來說就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愿意跟隨秦家的,出錢出力。不愿意跟隨秦家的,還敢反抗的,秦家也不手軟,動用補天宗之力,將其直接滅去。這也是秦道方不認可兄長的地方。

秦清當然不是一味用強,在遼東境內沒有反對聲音之后,秦清開始讓利于其他歸順秦家的世家,將那些反對士紳的家產全部拿來拓展北海商路,遼東境內各大世家全部參與其中,分工明確,有負責采參種植的,有負責運輸的,還有負責經商買賣的,將遼東特產的人參、東珠、貂皮、藥材運往關內。如此近十年的時間,遼東三州境內已經是秦家一家獨大,這才有了“遼王”秦清的說法。

接下來就是秦李聯姻和秦白聯姻了,這兩樁婚事一成,從北海到東海再到南海,暢通無阻,甚至可以通過西海前往海外等地,買賣不可謂不可大。

統一遼東的宗門勢力和世家勢力之后,秦清開始大力支持趙政。

趙政在秦清的鼎力支持下,于遼東境內大興屯田之事。首先是大力開墾荒地,遼東本就是人多地少,土地自然不似關內那般緊缺,又因為天災人禍的緣故,關內流民眾多,秦清便通過海路將大批流民百姓運送至遼東境內。

正如張肅卿所言,平定流民之亂的關鍵在于幫助他們恢復農事生產,趙政便做到了這一點。分給流民土地,借助秦家的財力資助其耕牛和種子,使其耕種,人心自然安定。同時也鼓勵百姓開荒,只要愿意開荒之人,衙門就會借給他們農具、種子、耕牛,開墾出的土地歸于百姓,百姓無不歡欣雀躍,甚至有人在家中供奉起趙政的長生牌位。

趙政唯一的條件便是家中男丁要服兵役。

百姓們自有一種小民的聰慧和狡黠,他們很快便算明白一筆賬,加入遼東的屯田之后,士紳們不能侵占自己的田地,朝廷的重稅也收不到自己頭上,而茶葉、鹽、鐵等朝廷管制的物事也是按照人頭定量買賣,價格公道。更不用說從軍的餉銀豐厚,若是戰死,還有撫恤。這么算下來,就算是賣命,也是值了。更何況趙政還實行軍功制度,若是立下足夠軍功,便能得到相應的官身,甚至是土地。如此一來,家家男子以從軍為榮,奮勇爭先。遼東大軍也完全變成良家子從軍,杜絕了種種軍中惡習。

這便是遼東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緣故,現在的遼東鐵騎不是為了一家一姓而戰,是為了自家的土地而戰,類似于遭遇了白災而不得不南下的金帳大軍。其精神意志,遠非當兵吃餉的大魏官軍可比,也并非流民等烏合之眾可比。

大魏之所以不能效仿行事,只因關內士紳勢力遠勝遼東苦寒之地的士紳,上至廟堂,下至江湖,盤根錯節,誰也奈何不得,奈何不得士紳,何談分給百姓土地?自然無法效仿。

請:m.3zmmm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