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五章另尋他法
第五七五章另尋他法
“老鄭,香江除了這幾個滬上紡織老板,還有哪個在經營紡織原料?”李志文問道。
李志文有此一問也很簡單,紡織并不是華人的專利,事實上,香江的很多行業都是鬼老先開始的,然后逐步華人做起來的。
而李志文想,既然你們滬上幫卡我,想要長久解決問題,自然是擊潰他們。
但是麒麟集團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獲取紡織原料,所以擊潰他們不適合用在短期內。
所以李志文打算從鬼老入手,看看能不能入手一批!
“老板,太古洋行旗下有一家太古紡織廠,紡織原料約占香江整個紡織行業的兩成。”鄭超說道。
“兩成,倒是不算太多。”李志文摸索著下巴說道。
“老板,事實上太古集團之前獨霸香江紡織行業,不過因為五十年代這些滬上幫到港,再加上紡織利潤太小,太古洋行才逐步放棄紡織行業的。”鄭超苦笑一聲道。
太古洋行是施懷雅家族的產業。它不像早期的許多洋行公司,易幟改號,創始人的后代早已排斥在外。百余年來,施懷雅家族一直牢牢控制著太古洋行。
施懷雅家族經商史源遠流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殖民擴張,是以武力與貿易力戰略的。在十八世紀,施懷雅家族的先人,就去當時最大的英殖民地北美從事貿易。
1816年,老約翰成立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英格蘭中部的約克郡。
公司業務主要是棉花貿易與成衣制作。美國南部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棉質上乘,價格低廉。
老約翰常常往返于美國薩凡納與英國的赫爾港之間,英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小小的約克市就有好些間紡織廠。
老約翰不想臍身競爭激烈的紡織業,他在約克郡開辦了一家制衣廠,由家族成員打理。
老約翰有兩個兒子,長子約翰森姆·施懷雅出生于1825年,3年后,其次子威廉克遜·施懷雅出生。他們均在約克郡的貴族學校讀書。
1847年,老約翰離世。年僅二十二歲的約翰森姆與不到二十歲的威廉克遜繼承父業。
約翰森姆關閉了盈利甚微的制衣業,專門從事棉花貿易,盈利頗豐,銷售渠道遍布西歐各國。
美國的棉花主要靠奴隸種植。1861年,北方與南方的莊園主爆發南北戰爭。施懷雅家族的棉倉毀干大火。
戰爭期間,棉花種植停頓,海疆被封鎖,棉花出口中斷。南北戰爭,一直延續到1865年才結束。
家族事業遭受沉重打擊,施懷雅兄弟束手無策。
這時,一位叫羅拔·貝達費德的商人,慫恿施懷雅到遠東去發展。貝達費德曾到過華夏,他和眾多初到華夏的商人一樣,把賭注押在堵上,但很快發現,堵生意并不好做,基本給大洋行壟斷,小商小販,只能吃他們剩下的殘羹。
貝達費德轉而做其他生意,待他回家鄉娶妻,已是令人企羨的小富翁。
貝達費德以中國通的身份,向施懷雅兄弟介紹遠東掘金的神話。其時正是遠東熱,而漂亮國南北戰爭不知會打到什么時候,約翰森姆透過傳媒,洞悉出遠東貿易確實前景遠大,遂答應了貝達費德的建議。
1864年,貝達費德及施懷雅公司成立。貝達費德任董事長,約翰森姆任總經理。
次年,兩人來遠東作商貿考察。他們先達香江,貝達費德認為香江的天地大小,除了轉口貿易,本地市場太小。
他們沿海北上,在閩都、福都、寧波短暫停留,認為不甚理想。最后到達滬上,立即為滬上蓬勃的發展勢頭所吸引,決定在滬上扎營。
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就是施懷雅家族的后代都說不清楚。對他們來說,考證行名已無任何意義,太古洋行早已是香江響當當的公司名,大古洋行就是施懷雅家族身份與財富的象征。
貝達費德與太古僅有一年的緣份。他雖然吃過堵的虧,但欲借堵暴富的夢始終索繞心中。
他認為現在財力雄厚,有滬上的商館為據點,正好跟賺得忘乎所以的大商人競一日之長。
約翰森姆卻不茍同,他已靠棉花掘到第一桶金,不愿去冒這個風險。約翰森姆并不認為堵是罪惡,他只是認為若要在一個地方落腳,必須做正途生意,華夏人仇視堵商人,做這種偏門生意不會長久。
兩人意見季逆,常常鬧得臉紅脖子粗。貝達費德見公司的正途生意分外蕭條,提出退股,與施懷雅兄弟分道揚鐮。貝達費德說,沒有他,太古洋行將難以維系。
貝達費德退股,大古洋行的確陷入困境。施懷雅兄弟到在滬的英商中招股,維持住洋行的生存。
在以后的歲月,太古洋行還組建成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增資擴股。最大的股東,仍是施懷雅家族。
兄弟倆慘澹經營,洋行漸有起色。老大約翰森姆不待洋行實力雄厚就積極向滬外擴張。
他向股東這樣解釋道:“必須吸取棉花貿易的教訓,不能把公司困在一個業種,困在一個地方。”
1869年,太古洋行在日本橫濱和香江設立分行。其業務仍是商品貿易,把英國的工業品運至遠東,又把遠東的初級產品輸往國內。
香江分行的經理由施懷雅家族外的人擔任。施懷雅兄弟。一個坐鎮滬上總行,一個常年在海外巡視。
香江太古洋行很快成為各分行中的明星。這首先得助于香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港府奉行的自由港政策;其次,是約翰森姆物色了一位出色的買辦,鼎助分行業務。
這位買辦就是莫仕揚。當時他往返羊城做洋貨生意,與各國商人交際甚廣,精通英語。
約翰森姆聘他為太古洋行買辦,莫氏家族也由此而成為省港有名的買辦世家,先后有10多人任太古洋行的買辦。
莫什揚根據他對港埠英商的恫察,建議總行大班約翰森姆投靠港府。這個建議為約翰森姆所采納,確定為在港發展之根本。
以后,凡是港督重視的公益慈善事業,太古必有表示。港府的方針政策只要未嚴重損及太古的利益,太古總是投贊成。
1872年,約翰森姆力主投資航運業。不少股東表示疑慮,航運業日趨飽和,競爭激烈。
約翰森姆例舉世界航運史,世界貿易總是在不斷擴大,航運也就會隨之而繁忙。
太古同時開辦兩家輪船公奇。一家叫黑煙囪輪船公司,開辟華夏沿海航線,并涉足長江內河航運;另一家叫藍煙囪輪船公司,大股東不是太古洋行,太古洋行代理其在華夏的航運業務,藍煙囪輪船公司跑華夏至海外的航線。
在中國的各輪船公司,分別在香江等商埠設立分公司,其中以香江分公司實力最強。
在此之前,香江已有:香江廣州輪船公司開辟的省港線,鐵行輪船公司的滬上香江定期航班,旗昌洋行的日夜行駛的省港線,法國郵輪公司的歐洲香江定期航線,省港澳輪船公司的省港澳航線,太平洋輪船公司的舊金山香江航線,等等。
面對著眾多強大的對于,大古把策略定在優質服務上。它從英國購置豪華汽船,加入滬上香江、香江網吧航線。
太古汽船的服務有口皆碑,票價雖定得稍高,有錢的乘客都樂意乘太古汽船。
太古船隊的船長,均是高薪從英國聘請來的,他們經過現代航海培訓,海洋氣象是他們的必修科目。
那時,華夏還沒有海洋氣象站,眾多的海難,皆是惡劣天氣造成的。太古船隊,在歷次熱帶颶風中,遭受的損失最小。
1881年7月,太古洋行在鲗魚涌購置土地,創辦了太古糖廠。鲗魚涌所在的東區當時是港島的荒涼之地。
由于太古先后在鲗魚涌開辦多處實業,帶旺了東區,使東區漸成為港島的繁華之地。
在太古涉足糖業的前一年,東角糖業公司兼并了其他糖廠,一舉成為香江糖業的巨無霸。
東角糖業從珠江三角洲運來紅糖,精煉成白砂糖后,除供應港島外,主要返銷珠江三角洲。
太古糖廠盡可避免與東角糖業正面交鋒。它從古巴、澳州、毛里求斯、臺灣等地運入紅糖,加工成的白砂糖及方糖,主要銷往非產糖國家和地區。
據曾任大古買辦的莫應桂先生回憶,“太古糖廠有兩套煉糖設備,每日可溶糖一百噸,每月可生產精糖十二萬五千擔。這個糖廠成立之初,曾一度獨占遠東精糖市場。”
到十九世紀末,珠江三角洲白糖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外來白糖銷量銳減。東角糖業式微,太古糖廠后來居上,成為香江糖業的巨無霸。
盡管太古洋行在香江的業務有長足的發展,約翰森姆仍不看好香江,始終把發展重點放在滬上。
約翰森姆說:“香江與滬上,都可成為溝通世界的紐帶,若說對華夏的輻射力,香江只能輻射南華夏的兩廣,而滬上,則輻射面差不多覆蓋整個華夏。”
在中國的英商,有一類像香江電業世家嘉道理一樣,整個家族都定居香江,徹底扎下根來;有一類仍把家安在國內,只把華夏當作生意場,這一類以施懷雅家族最典型,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仍居住在約克郡等地,并另有家族事業。
1898年,約翰森姆爵士病逝在家族的莊園宅邸。他臨終前對兒子約翰和華倫說:“香江雖是英殖民地,可大地太小,家族事業的重點只能放在滬上。”
施懷雅兄弟來到萬里迢迢的遠東。他們與父親一樣,先滯留香江,然后再沿海北上,一路巡視太古設在閩都、福都、寧波的分行和辦事處。施懷雅兄弟進了上海的太古商館,聽取代理大班和買辦的匯報。
太古洋行的輪船公司,已成了長江流域與東部沿海最具實力的航運公司。
但是,太古的海外貿易卻遇到空前的挫折。華夏的茶葉受到印度茶葉的勐烈沖擊,印度茶更符合歐洲人的口味,現在華夏的茶葉輸出業務每況愈下。
華夏的絲綢輸出也基本處于這種情況。日本繅絲業崛起,它的現代工廠作業的成本,遠低于中國的古老作坊。
橫濱的分行的絲綢業務,受到日本商社的有力挑戰。所以,太古洋行的絲綢業務已是無利可圖。
現在,擺在施懷雅兄弟面前的只有一條路,縮小貿易,增強實業。太古洋行的實業,有以滬上為中心的航運業,還有香江的糖業和冷藏業。
施懷雅兄弟決定投資造船業。首選地點是滬上。華夏已成大遠東最大的造船中心,雖有許多造船的便利,競爭也是很激烈。
浦東有大片稻田蔬菜地可資辦廠,由于洋商均看好滬上,土地價格并不菲。
施懷雅兄弟沿海南下,幾個通商港埠都不甚理想。到香江,沒想土地竟這么快解決。
太古以每平方英尺3仙的價格,向港府租賃了五十三英畝的荒地,其地點就在今日鲗魚涌的太古城。
太古船塢花費了9年時間,于1909年才建成,為籌措資金,太古不得不把冷藏庫賣給溫遜醫生創辦的牛奶公司。
當時香江最大的造船公司,仍是歷史最悠久的黃埔船塢。為與其競爭,太古船廠從英國聘請造船師和工匠。
船塢的岸邊,還設有太古機器公司,與造船相配套,并開發制造紡織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的大型船廠轉入制造軍艦。一貫依賴歐洲造船業的遠東船商,不得不在遠東購置新船。
遠東造船業進入黃金時代,太古船廠趁機擴大規模,工人達四千之多,與香江造船業者大黃埔船塢并駕齊驅了。
1916年,黃埔船塢造出萬噸級海輪。1917年3月,太古船廠造的愛圖里加士號下水,遠航舊金山。該船為太古參股的藍煙囪輪船公司所有,是當時噸級最大的商船。
約翰、華倫無意違背先父遺囑,洋行總部仍設在滬上。但實際上,已造成重點逐步向香江轉移的既成事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