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皇兄何故造反? | 月麒麟   作者:月麒麟  書名:皇兄何故造反?  更新時間:2021-09-02
 
夜,乾清宮。

舒良半躬著身子,站在朱祁鈺的面前,詳細的將白天在成國公府中發生的一切娓娓道來。

“……皇爺,事情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沒料到英國公府真的打算結親,但是所幸殊途同歸,除了這些之外,小公爺還有句話,讓奴婢代為上稟。”

朱祁鈺眸光一閃,問道:“什么話?”

舒良道:“小公爺說,成國公府的門楣固然重要,但是史筆如刀,是非功過自在人心,文過飾非不過自欺欺人而已。”

“陛下諄諄教誨,小公爺時刻謹記在心,成國公府的爵位要拿回來,就要堂堂正正的憑借功績拿回來。”

聞聽此言,朱祁鈺眉頭一挑,倒是有些意外。

朱儀的這番話,很明顯意有所指。

或者說,他在含蓄的解釋,自己并沒有真的受張輗等人的蠱惑。

這個年輕人,倒是聰明的很。

將手里的書卷擱下,朱祁鈺淡淡的道:“朕知道了,告訴朱儀,兩府的親事該結就結,不必有所顧慮。”

舒良點了點頭,道。

“遵旨,皇爺,還有一件事情,盧指揮使那邊傳來消息,事情進展順利,人已經在路上了,不出意外的話,七日之內,就能到京城了。”

聞聽此言,朱祁鈺的臉上掠過一絲笑意,然而映在燈火之下,卻莫名的讓人心里發寒。

翌日,清晨的鼓聲沉沉響起,宮門緩緩被推開,老大人們按時邁過金水橋,入了文華殿上早朝。

朱祁鈺坐在御座上,打眼一掃,果不其然,任禮和張輗都沒來,據說是告了假。

底下是工部侍郎王偉,在匯報最近一段時間,沙灣口大渠的修筑情況。

陳循親自過去主持修河,已經有近三個月的時間了,應該說,進度還是頗為喜人的。

按照現在的進度,入秋之前,能夠將這條大渠筑好。

接著,刑部,兵部,戶部也都各自稟奏了不少政務,早朝平靜的一塌糊涂。

不知不覺,將近半個時辰的時間過去,太陽也已經升了起來。

接下來是禮部,剛剛操持完了選秀的事宜,緊接著,禮部的堂官們,就開始籌備起明年的春闈。

這其中還有不少的細節需要一一敲定,今天只是大略討論,但是已經出現了各種意見。

就在老大人們相互爭論的時候,殿外忽然傳來了一陣“咚咚咚”的沉重響聲。

底下正在摸魚看熱鬧的眾多大臣,瞬間就清醒了過來。

如果在幾個月之前,聽到這種聲音,老大人們一定會一頭霧水,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但是經歷了年初的鎮南王一案,幾乎是第一時間,就有大臣反應了過來。

“登聞鼓?”

殿中正在為,該不該由朝廷為趕赴京師的士子提供住宿而爭論的幾個部院堂官,也不約而同的閉上了嘴。

眾臣紛紛將目光都投向了殿門。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殿門外出現一個身著御史服色的年輕官員,入殿拜倒在地道。

“臣登聞鼓值守御史姚俊拜見陛下,啟奏陛下,敲響登聞鼓之人為英國公張懋及其叔父,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張輗,二人聲稱,要為使團副使,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張軏鳴冤。”

“彈劾錦衣衛無故濫抓忠臣,阻礙使團迎復太上皇,訴狀在此,請陛下御覽。”

話音落下,殿中頓時掀起一陣低低的議論之聲。

使團被抓一案,在京中已經發酵了不少日子了,也有不少御史言官上本彈劾錦衣衛,但是都被天子擋了回來。

老大人們本以為,這案子怎么也要拖上幾個月,卻不曾想,今天竟鬧出了這么一樁事情。

但是這還沒完,將手中的訴狀遞給從御階上下來的內侍。

那名登聞鼓的值守御史繼續道。

“稟陛下,除主訴之人英國公張懋及其叔父張輗共同擊鼓之外,隨同而來者,有寧遠侯任禮,泰寧侯陳桓,寧陽伯陳懋等六位侯爵,九位伯爵,共計十七位勛臣,此刻正在殿外,請求陛下召見。”

朱祁鈺翻著手里的訴狀,看著上頭的聯名,心頭不由感到一陣心驚。

雖然說這個消息,他昨日就已經從朱儀處得知了,但是真正等到這訴狀送到他手里的時候。

他才更加能夠感受到,兩座公爵府邸,在勛貴當中的號召力究竟有多強。

要知道,大明如今有爵位的府邸,攏共不超過五十家,如果扣去在各地鎮守,領兵在外的勛臣,實際上在京城當中的勛臣,也就是四十家左右。

但是這一次,英國公府為了救張軏,一次性就鼓動了十七家,接近京城勛貴之家的一半。

雖然說,這里頭有一部分是看著成國公府的面子,但是昨天朱儀也同樣說了,時間太緊,不可能說動太多家。

所以實際上,這次成國公府這邊,只出了兩個侯爵,一個伯爵,大多數的人,還是英國公府鼓動的。

英國公府把持五軍都督府多年,不知道幫忙安插了多少勛貴子弟,如今傾力而為之下,實力果然不容小覷。

天子還沒說話,但是底下的大臣卻一下子就炸了鍋。

左都御史陳鎰率先出列,道。

“陛下,使團一案尚在審理之中,并未定案,英國公聚集宮外,擊鼓鳴冤,鼓噪生事,實乃藐視朝廷,諸侯,伯附其驥尾,同在宮外示威,亦當同罪。”

“莫說案件正在審訊,便是已然定案,也當呈遞奏本,無果之下再擊登聞鼓,何況縱然是為鳴冤,一人前來即可,糾結十七位勛臣,其意非逼迫朝廷乎?此等放肆之舉,斷不可縱容。”

“臣請陛下依越級上訴之制,先將主訴人廷杖五十,隨附者杖責三十,再論其他。”

緊接著,刑部尚書金濂也道。

“陛下,總憲大人所言有理,刑案之事,朝廷自有處置流程,若人人皆在案件未決之時,便鼓噪生事,裹挾輿論,則刑獄官員必戰戰兢兢,無可斷案,故臣以為,此風斷不可長。”

有些事情,做一次可以打個措手不及,但是第二次就沒那么好運氣了。

經歷了上一次鎮南王一案,老大人們對于登聞鼓事件,早已經加了提防。

再加上,這次又是一大幫勛戚聚集宮外,在沒結案的情況下鬧事。

老大人們不趁機彈劾一番,都對不起自己。

因此,這幫大臣甚至就連彈劾錦衣衛都顧不上了,一個個的都跳出來,附和陳鎰和金濂,要求先給敲登聞鼓的勛貴們一頓殺威棒。

這個局面,恐怕是張輗等人也沒有想到的。

不過所幸,雖然張輗等人在宮外敲登聞鼓,但是殿中還是有他的人的。

見殿中的情勢不對,早得了吩咐的都督同知朱謙立刻出列道。

“陛下,臣以為英國公等人聚集宮外,必然是有冤情要陳,何況大庭廣眾之下,登聞鼓響,必然會引起朝野關注,耽擱越久,恐怕外間議論越多,臣以為,還是先將英國公等人宣入殿中,再行計議不遲。”

話音落下,不少五軍都督府的官員,也站了出來表示附議。

兩邊正爭執著,上首的天子終于開口,道。

“諸公,侯,伯,乃社稷勛臣,不會無故聚集,雖行為魯莽,但想來情有可原,準朱謙之言,先將諸人召入殿中,陳明情況之后,再議諸人擅自擊鼓聚集之罪。”

地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