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精細微刻,獨步瓷壇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2-08-03
 
印花工藝,陳文哲已經十分熟悉。

這種工藝就是用刻有花紋的模子,在陶瓷胎器上壓印紋飾。

因為在模子上進行雕刻,較在瓷胎上直接刀刻更能深入細致,所以瓷器上細密的圖案,只能由印花完成。

宋代定窯精湛的模具細刻技藝,使印花瓷的藝術效果登峰造極,并對我國瓷業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模具的雕刻,印花技術的難度,還體現在脫模工藝。

模子刻花越繁深刻,模子印在瓷胎上之后,取下的難度也就越高。

在脫模過程中,如處理稍有不當,便會影響胎器印花效果。

定窯的印花牡丹紋飾,在刻模、印花和脫模的每一步驟,都獨步瓷壇。

也是在此時,陳文哲才真正認識到印花工藝的不凡。

不是說有印花工藝制作的瓷器,都是現代粗制濫造的工藝品。

刻模、印花和脫模,三步一體,哪一步做的不好,也制作不出精品瓷器。

古人跟今人不同,他們制作瓷器,都是用心的,絕對不會粗制濫造。

要是想要粗制濫造,那就是民窯,而不是官窯。

既然是官窯,那就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所以,之前陳文哲有點狹隘,他居然會認為,印花工藝制作的瓷器沒有藝術可言?

在定窯印花瓷器之上,陳文哲看到了技術,看到了工藝,看到了其獨特的藝術!

模子雕刻充分,讓印花牡丹紋飾,比刻花復雜、精致。

只是這一點,就值得大書特書,而這種優勢在碗和盤的表現,尤為突出。

如金定窯印花牡丹百褶盤,這樣的高密度的紋飾,只能由印花才能取得。

這只盤子高2.3厘米,口徑21.3厘米,足徑134厘。

此盤為折沿,敞口,淺斜壁。

盤面模印牡丹圖,畫面居中為一朵大牡丹。

四周環繞牡丹六朵,纏枝隱約,三朵向盤心盛開,三朵盤向四周怒放。

花形各有變化,栩栩如生。

模子刻花稠密,花瓣和花葉的數量多達一百多瓣片。

微刻中還能見到纖細的花瓣褶紋和葉片脈絡,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

更細的還有盤邊共有塑造58個花口,與花口相對應是雙重花瓣紋,每個花瓣內,又印有復線紋或圓點。

盤壁是與花口相對應的弧褶,因弧褶多,故稱“百褶”。

像是北宋印花牡丹蟠螭紋花口碗的印花,也屬經典。

這只碗高2.8厘米,口徑21.5厘米,足徑13.6厘米。

碗壁作纏枝牡丹紋,碗心低陷作蟠螭紋。

盤的沿口,作回紋一道。

碗壁纏枝上,著有牡丹四朵。

纏枝環繞一周,花的布局非常有規律,左右出花,纏枝右出牡丹,與碗心相背。

左出的牡丹,隨枝回旋,花朵轉向碗心。

纏枝流暢,清明有致。

花瓣和葉片,春風拂動,婀娜多姿。

印紋精細,一片花瓣上筋絡十余條。

一個花蕊中圓點十余粒,均都能清晰可辯。

這一絲不茍的微刻印花工藝,也只有定窯能有此作為。

定窯印花牡丹紋飾的表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除了牡丹紋飾單獨表現之外,還與人物、動物及植物組合。

使印花進一步提高觀賞性,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畫面吉祥含義。

比如定窯中的戲嬰題材最為精彩,北宋金印花牡丹嬰戲紋花口碗,其上的描圖,就是其中的經典。

這只碗高7.5厘米,口徑20.4厘米,足徑8.2厘米。

碗邊模印回紋。碗心印花牛紋圖案。

在碗壁有限的空間里,經營牡丹嬰戲紋。

在花盛葉茂的花叢中,三個穿著背心的小童歡樂戲耍。

這些小童,有的伏地趴行,有的攀枝躍起,有的倒鉤垂蕩,個個天真活潑。

最主要的是,紋飾布局飽滿,刀工嫻熟犀利。

整器造型規正,胎體厚薄適中,藝術感染力極強。

這樣的瓷器,不止是屬于定窯精品,就算是在整個中華瓷壇之中,也是紋飾、工藝中的經典。

印花裝飾始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

定窯所印的圖案,都是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繁而不亂的。

主要題材以花卉為主,以牡丹、蓮花為多,次之為菊花。

牡丹,素有“花王”之稱。

長期以來,牡丹都被作為富貴、幸福、美好、繁榮昌盛的象征,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古代,還以各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瓷器上的牡丹紋就是其中之一。

牡丹紋的陶瓷,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宋代牡丹紋,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

瓷器裝飾題材豐富,內容也很廣泛。

只不過,還是受限于產量,讓印花工藝的作品,價值不如刻花和劃花工藝的作品。

世人都知道,定窯器以北宋至南宋時期的價值最高,而在其中,白瓷中的精品,又以刻花和劃花工藝的瓷器價值更高。

也就是說,同樣的定窯器,北宋的價值最高,其中刻花和劃花的作品,又比印花的作品價值高。

印花工藝的作品,就已經是經典,那么刻花和劃花工藝制作的瓷器,不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所以在做牡丹紋的瓷器之上,自然也是劃花和刻花工藝的瓷器最好。

北宋定窯,早期劃花,系用竹簽類工具在瓷胎上劃成。

所劃線條比較細,坡度很小,圖像自然豪放。

刻花法,比劃花法出現稍晚。

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還是“一面坡”的刀法。

這樣做出的刻線較寬,坡度大,圖像剛勁有力。

有時候,劃花和刻花也常出現在同一器物上。

刻劃的花紋,早期有蓮瓣紋、纏枝菊紋和蕉葉紋、回紋等。

稍后又出現花果、蓮鴨、魚水、云龍等紋飾。

而且在圖案一側常劃一細線,以凸出圖像的立體感。

當時的定窯、耀州窯有刻劃牡丹紋制品,磁州窯則為白地黑花品種。

不僅有新的紋樣的產生,還出現了植物紋和動物紋或人物紋的組合紋。

其裝飾手法不僅有印刻,而且有繪畫,使花卉顯得更加自然活潑。

與此同時,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