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重要視角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3-01-20
 
鑒定瓷器的底足,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細看。

就比如削足方式,景鎮的瓷器多是在掛釉以后,方將器足削去。

相反,霓虹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掛釉。

所以細看西江瓷的外足釉與坯的分界,釉是以鋒利的切線斷然而止的,這一點與霓虹制品迥然有別。

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跡。

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過的足端用濡筆或布加以揩拭。

因而足底面總是帶有一種柔軟、滑潤之感。

試看清代瓷器中,有彷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從未見有模彷這種削足之癖。

有時雖然很難用肉眼判斷,然而如果用放大鏡一看便可大體了然。

當我們鑒別明瓷與清瓷的時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們的器形、釉色以及圖樣等各方面綜合來看,不過有時也會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

此時,如能注意一下這種削足之癖,便會成為鑒定上的一個有力線索。

除此之外,還有護胎釉。

護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護素胎,便于均勻上釉。

乾隆和現代偽作天球瓶的圈足處護胎釉,差別很大。

乾隆的護胎釉經過高溫氧化,閃閃發亮,而贗品根本不見有芝麻色護胎釉。

再就是胎土痕跡,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覺,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淺不一的旋紋會留在器物的內壁。

贗品的胎,有人工和機制二種。

人工拉坯的胎,沒有竹刀修胎的痕跡,因是用鐵刀修胎。

機制胎的連手拉坯旋紋都看不見,而且胎土緊密,含粉狀,無含砂粒的感覺,呈“軟、濕”的狀況。

這些特征還是很明顯的,但是,連這種都不避開的彷品,肯定是低彷。

這種東西沒有多少價值,屬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作品,廉價批發,自然容易鑒定。

真正的高彷,還是要在細微之處尋找瑕疵。

像是露胎處,胎釉的連續性。

舊器無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狀胎釉形成一體的感覺。

新器無釉露胎的地方呈“濕”狀,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視覺。

即使經特別做舊處理過的器物,也無法呈現胎釉連成一體的視覺。

舊器的胎腳因年代的風化,不同程度上會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

整體呈現出一片自然、干燥、統一的色澤。

新器的胎濕現剛出爐狀,或因化學物的造假,變得太黑,太舊的狀況,整體無法統一,呈現胎釉分開的“濕”感覺。

中低檔彷品為降低成本,都使用機械加工原料生產,其底足露胎胎質不是過白,過細就是過密。

其實看露胎,還是看殘片最容易看清楚。

研究瓷片的好處,或者說優勢之一,就是能非常真切地觀察古瓷的胎。

由于是殘片,其斷面便將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無余。

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氣孔狀態、顆粒狀態、胎質純度、雜質狀況、吸水性能、硬度等等。

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時代、不同窯口都有或明顯或細微的差別,這是瓷器鑒定的一個重要視角。

而這些信息,卻是整器難以完充分披露的。

整器基本為釉層包裹,只在器底接觸面(外底、足端處)及漏釉縮釉處顯露“冰山一角”。

且這些有限的“露胎處”披露的,往往不是瓷胎的真實信息,而常常是“假象”。

往往是陶衣(化妝土)、氧化層(火石紅)、酸堿腐蝕層、霉斑污染層、污物堆積層等等,不是真正的胎色。

像是底足的附著物,現代和古代就不同。

目前的景鎮,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窯燒制瓷器。

為了防止器物與碳化硅棚板粘連,要在兩者之間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鋁粉。

仔細觀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兩種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現代彷品。

不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

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鋁粉作墊料。

從此可以看出,只是鑒定一件瓷器的底足,就有著太多的學問。

如果本身這些特征,都完美無缺,那就看更深一層的技術。

底足在制瓷的過程當中,也是有好幾道工序的。

比如,足邊修釉!

清三代官窯瓷,尤其康雍兩代的官窯器,特別講究修足圈邊上的釉。

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頂部內外,各修一刀,使足背兩邊的釉修整齊。

且僅僅留下不到一個毫米的胎露出來。

整體整齊劃一十分精細,一般民窯品是做不到的。

對足背兩邊的釉,要用小刀輕輕地修一圈。

讓胎與釉處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形成凸出(無釉部分)的部分才不到一個毫米。

這一道精細的工藝,且整整齊齊又十分美觀,是鑒別清三代官瓷的一個標準。

康熙瓷的胎質是精細白晰又堅致,但制瓷風格較為粗獷,器底都留有旋痕。

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細也存有雜質。

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點點黑疵。

如果你碰到的東西寫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潔,沒有旋痕和黑疵的話,十有八九是后彷品。

綜合起來看,很多彷品的底足修胎不規整,棱角粗糙,能感到旋痕生硬的感覺。

足底為粗砂底,不光滑。

胎釉結合也疏松,釉面稀薄,混濁。

真品的底足內,如果是青花款,放大鏡下肯定能看到氣泡,彷品沒有。

當然,這些都是表面文章,如果想要把明代的瓷器彷的好,那肯定要看胎土。

胎土原料對比,才是最主要的鑒定方法。

老瓷的胎質,是腐熟高齡土制成。

加之老瓷年代已久,肉眼觀感干、酥、有老化痕跡。

新瓷胎制泥工藝與老瓷不同,一是原料配比不同,二是瓷土是球蘑機粉碎而成。

故現代瓷胎可表現為手撫有刺手感,有的雖然不刺手,但觀感發濕、硬。

以清代糯米胎舉例說明,拿一粒大米和一粒糯米比較,大米就是濕硬,糯米就是干酥。

但請注意,古來窯口甚多,胎質千差萬別,不可以一蓋而全。

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一片老瓷,一片新瓷對比,慢慢體會,找出差別,自可神會。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