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九三 我們的軍隊我們的連!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陸雙鶴   作者:陸雙鶴  書名:迷失在一六二九  更新時間:2010-08-24
 
“齊步——走!”

“前進……立定,向右——轉!……混帳!是右邊,拿筷子的手那邊!他媽的這都三四天了還分不清左右?操!”

縣城兵營前的空地操場上,魏艾文和葉孟言兩人正在帶領著一幫子農民走隊列。他們兩個以前都是給別人呼來喝去的,但現在也被任命為新兵班長,負責對新招來的青壯年進行“基礎性訓練”——

通過前段時間的大招募計劃,前后總共有大約五百人加入了這個短毛團伙,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約占一半,再加上總數將近四百的中外戰俘,現在直接受穿越眾領導的人員數量達到了一千人左右,其中有六七百條精壯漢子,已經是個很強大的團體了。

按照軍民比一比十的比例,軍事組打算建立一支百人左右的職業化常備軍,同時也對其余青壯年勞動力進行必要的軍事培訓。考慮到他們的技術優勢,平時一個連的兵力應該足以處理大多數問題。真正遇到決定生死的大戰,也可以迅速把一個連的武裝力量擴充成為一個營。

一個使用近代武器,采用現代戰術思想的營級作戰單位,在這十七世紀的東南亞,雖不能說橫掃,用來自保相信是綽綽有余了。

只是在挑選士兵時,唐健北緯等人設立的標準非常嚴格。除了對體格有要求外,對于士兵的判斷力和邏輯思考方面都有要求。具體說,就是不能有太笨的家伙,要會用腦子考慮問題。

這些人現在雖然只是士兵,但以后隊伍一擴充就都要擔任士官甚至軍官的。不識字沒關系,以后還可以通過文化課補上來,可如果腦子不夠靈活,將來倒霉可是一幫人,馬虎不得。(3)

事實上這種傻大個兒還真不少。看起來五大三粗身材魁梧是當兵的好材料,反應卻總是比別人慢上一拍。一個動作正常人看一遍就能學會,到他卻怎么也教不通,就連最簡單地左右劃分都要一只手做出拿筷子動作才能認識……這就是小葉他們現在教導的這批人了,都是些在各分隊訓練中墊底的倒霉蛋,只是因為身體素質確實很好。這邊又實在缺人才沒被清退,但如果連隊列都走不會的話,也只好還打發回去種地開礦了。

當然反應快腦子靈活無論什么看一遍就會的聰明人也有。這些人現在已經能接受更進一步地軍事訓練了,由唐健等人親自訓練。

但在如何訓練這批新兵方面,穿越眾內部曾經有一番爭議。從一開始大家就沒指望能建立一支完全熱兵器的部隊。這不現實。于是有幾個小伙子就此提出建議,要求訓練新兵們排成隊列,集體使用長槍斜向突刺地技能,并舉出一大堆理由說明他們的建議是如何適用于明末,還畫出了示意圖。

但唐健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人員對此都嗤之以鼻,什么全體左刺無法防御,自己的安危靠隊友來保護之類……在當過兵的人眼中就三個字:“胡扯淡”——

歷史是最為嚴酷公正地裁判,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念頭,凡是沒能流傳下來的。肯定不實際。當小說看看可以,真要按那去做。絕對會死得很慘。

不過看那幾個“長槍派”態度挺堅決,軍事組也不好太專制,就要求他們實際操演一下。{3}{Z}于是五六個大個子手持長桿木棍排成一排,對面是唐健和王海陽兩人小組配合,手中是模仿五六步槍型制地訓練用木槍。

當擔任裁判的北緯一聲“開始”命令下達之后,六人組氣勢十足的大步前進——無論武器長度還是人數,他們都占有絕對優勢,當然主動攻擊。

但唐王二人也不曾后退,同樣主動上前,雙方距離馬上縮短到可接觸范圍。六桿木槍首先攢刺過去,但是由于目標和個人力量都不一致,出槍有先后,攢刺圈子并不嚴密。結果被負責掩護地王海陽格開兩根刺向唐健的木棍,后者趁機踏步突前,一棍就把當面之敵捅翻。

雖然只翻倒一個人,六人隊的隊形卻就此散亂,長槍貼近后笨重不便,被唐王二人抓住間隙三下五除二統統刺倒。這倆武警刺殺起來還真不客氣,別看只是用木棍,事前大家胸前又都掛了皮護胸,被刺中的小伙子們個個都哎呀媽呀地喊了半天。

“靠,唐隊,王哥,你們也太狠了吧,只是自己人內部練習哎……”

小伙子魏艾文哭喪著臉抱怨道,解開衣服一看,里面果然青腫一片。王海陽笑著上來拍拍他:

“不好意思,不過刺殺動作本來就要求每一擊都竭盡全力,否則根本沒用。”

“你們的新陣形看來不怎么有效啊……”

旁邊觀戰的龐雨卻沒同情心的繼續打擊他們,不過這些長槍派支持者仍然很不服氣,一個個嘟嘟囔囔地搖頭。

“我們都沒受過正規刺殺訓練,碰上正宗解放軍當然打不過。要是把那些新兵練到能夠無視自身安危也能保持隊形而且盯著目標突刺的地步,那才算成功了。”

“白癡言論!”

唐健忽然大怒,回頭怒視那群人:

“戰士只能求打贏,什么叫沒受正規訓練就打不過——以后碰到比自己強的敵人,是不是一句沒訓練好就不打了?再說了,如果你們地這種戰術對付不了老兵,那還有個屁地優勢。”“這個時代的軍隊主要依靠陣形來作戰,是因為單兵地火力和殺傷力都不足以形成規模,才不得不靠堆積數量來彌補,相對于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武器技術,已經明顯落后過時了。”

龐雨笑瞇瞇看著那幾個小伙子:

“我也看過那部小說,知道你們的想法從何而來。不過,所謂密集長槍陣形戰術,早在公元前就被馬其頓人發揮到了極致,也早在公元前就被羅馬人破解。這種戰術太死板,只能在理想狀態下起效果。一旦遭遇復雜地形或是遠程投射武器,就是只能被動挨打的活靶子。”

“事實上,在咱們這個年代,確實有軍隊還在用這種戰術,歐洲的西班牙空心方陣算一例,不過那主要依靠陣形中央的火槍隊進攻,長槍只是用來防御。這邊大明朝也有一支著名長槍隊伍——四川土司秦良玉的白桿兵。他們都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赫赫威名的部隊,相信在長槍戰術的運用和訓練方面,絕對比什么單純的向左刺要精深多了。”

“但也恰恰是在這個年代,這兩支部隊都叫人給打垮了——前者是敗在了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的炮兵集中戰術下,后者則讓滿洲人用大炮和弓箭隊給滅了。別說什么靠意志和訓練能頂住的話,肉體是不可能和鋼鐵抗衡的。錯誤的戰術,錯誤的訓練,只能帶來失敗的后果。”

無論那幾個“長槍派”成員有沒有想通,反正到最后,軍事組并沒有采納他們異想天開的建議,仍然決定采用自己最熟悉,也是唯一了解的方式來訓練新兵——那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訓練模式。具體點說,就是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所必需掌握的“五大技術”:射擊,投彈,刺殺,爆破,以及土工作業。

當然,在這十七世紀的環境下面,關于這些技能的培訓標準,還需要做些“與時俱進”的修改。比方說射擊投彈爆破這三項暫時還沒法子練,因為他們還沒確定將使用何種制式武器來裝備部隊。

土工作業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特色和老傳統,到了這邊也不打算放棄。只不過培訓重點要調整一下——在這個年代他們不可能遇到擁有覆蓋式火力的敵人,因此傳統土工作業中最為注重的掩體工程就不必太重視了,而代之以快速修筑各類陣地,以及修補城墻之類。

唯一沒什么太大變化的,大概就是刺殺訓練了。刺刀拼殺技能乃是近戰殲敵的重要手段。拿破侖,蘇沃洛夫等著名軍事家都曾把白刃格斗視之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因素,認為一支敢于和敵人刺刀見紅的軍隊才是合格軍隊,盡管那時候他們手中的火槍和火炮都不少。碼了一章發上來,大家給點面子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