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九四 槍械問題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陸雙鶴   作者:陸雙鶴  書名:迷失在一六二九  更新時間:2023-01-21
 
九四槍械問題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刺刀在實戰中的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而且普通軍人的服役期也縮短為兩年,很多軍事技能壓根兒來不及訓全,刺刀拼殺在解放軍中也僅僅是作為選訓科目存在了。⊙書荒閣∶

而軍事組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零零年以后當的兵,對于刺刀拼殺這一項,他們也只是有所了解,但并不精通。

無可奈何之下,大家只好聯合起來,各自拼湊回憶自己還記得的刺殺動作要領,重新補充和完善刺殺訓練科目的訓練大綱,同時也不免彼此唏噓一下,如果是一個六七十年代的老兵跑到這兒該是如何厲害之類……

刺殺這條還能勉強用傳統訓練大綱糊弄下,在射擊訓練的問題上,他們卻都感到相當頭痛——到底使用哪一種武器作為制式裝備?到底應該訓練那些新兵使用什么武器?

一開始,委員會建議軍事組先用那些繳獲來的火繩槍湊合著先練起來。

火繩槍雖然原始老舊,好歹也是現代槍械鼻祖,既然模樣長得差不多,用法也應該差不多吧……委員會中大多數外行都這么想。

不過很快,軍事組那些負責訓練人員在試射過繳獲槍械后,一個個都怒氣沖天的跑了回來。

“誰他主張用繳獲槍械訓練的?自己先去試試再來說話!”

王海陽率先帶著一臉黑灰以及火藥沫子,眼淚長流的跑回來破口大罵——那些繳獲地火繩槍質量不行。

密封不嚴,擊發以后居然會有氣體從槍管后部泄露出來,虧得王海陽還沒把眼睛湊上去瞄準,否則一準被噴瞎。

此后唐健北緯解席等人也都罵罵咧咧回來了,個個都灰頭土臉——火繩槍擊發時煙霧太大,而且火藥氣體泄漏嚴重,導致傳統的…一線的瞄準方式完全失效。

一幫前職業軍人先后射擊將近一百次。

命中率卻連百分之二十都不到。

在軍事組的逼迫之下,那些曾經主張要發揚“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再三年”節儉精神的委員會菜鳥們統統被強行押去打靶。

老李教授和胡雯因為年齡性別關系得以幸免,不過也被要求到旁邊觀看。

最初時大家還嘻嘻哈哈挺開心的,中古火槍可不是誰都能玩到。

不過很快笑聲都轉變成為不斷的咳嗽聲——這些火槍每開一槍都會冒出大量煙霧,如果是一排人同時開火,那陣地上馬上連對面人影都看不見。

在嗆人地煙霧中,大家完成了各種試射。

除了繳獲荷蘭人的火繩槍,明軍裝備地鳥銃之類他們也嘗試了一下。

其中還有據說是明朝最先進的魯密銃。

可結果還不如火繩槍呢,打出去的單發子彈連大致落點都找不著,只能往里面裝填鐵砂子當霰彈槍用,射程還特別近。

槍管上沒有瞄準器具,就是有也不敢用,因為射手們完全不知道哪一次火藥氣體會朝后面噴……最后,統共沒幾次試射,居然還出現一次炸膛現象。

差點沒把凌寧的手給廢了。

“靠,現在終于知道大明王朝傳說中厲害轟轟的神機營都是些啥貨色了。

明朝的火槍手們可真倒霉啊,這些東西對他們本身造成的傷害大概比對他們地敵人更大……”

試射結束后,龐雨一邊用清水沖洗他被煙霧熏得紅腫的眼睛,一邊用充滿憐憫的語調評論道。

以前看歷史資料記載,明軍一個車炮營配備的火槍火炮數目之多都能讓現代人感到詫異。

感覺幾乎已經完全是一支熱兵器軍種了,怎么還會干不過滿洲人?現在算是知道緣故了。

“是啊是啊,這種火槍還真不如弓箭,后者好歹還能保證射手本身的安全!”

凌寧完全贊同,他手上已經裹了好幾圈紗布,那支該死的明軍鳥銃才射第三輪就炸膛,只差一點點就完成了其主人未能完成的任務——干掉一名短毛。

就是現在,凌寧的手也幾乎被燙成了個豬蹄膀,他本人倒沒怎么在意,但他地老婆卓媛卻在事后氣勢洶洶找到委員會里大吵一場。

迫使委員會不得不給他放了工傷休假。

外加享受傷員補貼待遇……

在親身嘗試過十七世紀的火藥武器后,委員會中那些原本打算充分利用繳獲武器的成員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想法不太現實。

李老教授還不死心的詢問機械組同仁:能否把這些武器改造下。

好歹可以利用它們的零件,結果卻仍然得到一個否定地回答。

“硬要改造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有一點很麻煩……”

肖朗用卡尺測量了幾具槍械的部件尺寸后,很無奈的告訴大家:

“這些火槍都是手工制造的,雖然原理和型制完全一樣,但每一個零部件的尺寸都有較大差異,完全無法通用。

如果我們想要對其進行改造繼續利用,勢必要為每一支火槍單獨制造與其尺寸相配的零部件,有這閑工夫還真不如全部重做了。

“一點都不能利用嗎?”

胡雯猶自不死心地追問,卻看到軍事組,武器組和機械組的所有人都同時搖頭:

“一點都沒。

于是最后,委員會只好接受那些專家內行們的判斷,宣布這個時代的火槍根本無法利用——至少是對現代人沒用。

龐雨以前曾經在哪兒看到過一篇文章,說在這個時代軍人和海盜中間獨眼龍或瞎子特別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火藥槍質量不好,發射時事故率奇高。

而由此對火槍戰術上帶來的重大影響就是——這個時代普遍都不怎么重視單發瞄準,而是用大規模線性陣列,以集團排槍射擊來保證殺傷率。

在中國地情況則更為嚴重,明朝重視火槍戰術,但他們地火器卻從來沒有先進到能完全對冷兵器形成壓制的地步。

明滅亡之后清朝前期摒棄火槍,到后期被人打破國門,雖然花大價錢買來了先進武器,卻一直沒學會正確用法。

直到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使用買來地火槍對敵時,居然也還是不瞄準的,即使那時候火槍的質量已經很好,槍身上瞄準設備也已經比較成熟。

而他們又從沒受過集團使用排槍的訓練,雖有槍卻不會用,屢戰屢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根據軍事組的意見,新招募來的士兵們絕對不能用這種東西作訓練,那會把人練廢的。

這樣一來,新建軍隊的武器裝備又變成一個問題了——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槍械都是用現代材料制作,數量早已不足,先前大戰時就不得不用弩機來彌補。

光靠這些武器顯然不足以建立一支新軍,委員會原來以為繳獲的裝備多少可以使用一些,所以才同意擴充軍隊。

現在這想法破滅了,原有的現代槍械大家自己要留著防身的,新軍總不可能完全使用弩機作戰。

他們這批人占領縣城,建設工業區已經有半年多,鋼鐵,化工,機械等部門都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否利用當地材料,自制現代,或者至少是近代化的槍械武器,作為一個議題被正式提了出來。

幾天之后,大家再度聚集在一起,正式商討自制槍械的問題。

在武器技術上,他們這些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比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當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外加工業,化學,機械,以及軍事組成員們坐在一起,真正商討具體應該發展哪一款槍械作為新軍的制式裝備時,大家卻還是感到茫然。

不是因為沒有目標可選,而是他們能選擇的槍型太多了,懂行的人才也太多。

王若彬,徐慧,馮宇飛……這些本就搞武器系統的不用說,就連搞機械的肖朗對于現代槍械原理和構造都能說出一些門道來。

但這也直接導致他們內部意見不能統一,什么杠桿式栓動式,左輪上彈還是導氣上彈……各種名詞噼里啪啦不停冒出來,會議室里很快吵成一鍋粥,只聽得龐雨等一批外行人頭昏眼花。

小心翼翼的,龐雨舉起一只手:

“咳咳,我是外行,不過請問一下,為啥咱們不直接仿制那兩支五六式?有現成的樣槍應該是很容易仿制吧?”

剛剛還在爭吵不休的一伙人這回卻很一致的同時搖頭:

“仿制不了,金屬材料和加工工藝都不過關。

負責鋼鐵廠的黃建成老師傅比較厚道,還補充了兩句:

“主要是槍管用鋼和彈簧鋼的生產還有困難,目前以我們的鋼鐵水平,可以生產高質量的熟鐵管代替鋼制槍管,但彈簧材料這一塊不太好解決。

使用坩堝法可以生產一些鋼材,但產量上不去。

”看迷失在一六二九請瀏覽m.shuhaiwu/wapbook/2507.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