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朱由校離開之后。
崔呈秀立刻就是屁顛屁顛的來到了張好古的書房。
“二叔,二叔!”
這會兒,張好古正在吃著點心。
這點心是朱七七做的,看不出來,這個干瘦干瘦的小丫頭廚藝居然不錯。
對于這個小丫頭,張好古還是花費了一些心思的。
處理完了公務之后,也會抽出一些時間教她讀書識字。
至于儒學經典那就算了。
張好古自己都是學不明白。
這段時間,唯一提升的就是書法,他是風吹不動,雷打不動,每天都要臨摹半個時辰,現在就算是寫出來也不丟人。
他這個人自問沒什么優點,就是自律。
不過,如果可以,張好古還是希望自己可以用鍵盤輸出。
見了張好古,崔呈秀臉上立刻浮現出諂媚至極的笑容:“多謝二叔提點!”
張好古擺了擺手看了看朱七七道:“七七,你先下去休息吧!”
“好!”朱七七點點頭。
等到朱七七離開之后,崔呈秀的臉上笑容越發的曖昧起來:“原來二叔好這口,若是二叔需要,小侄兒愿意為二叔效犬馬之勞!”
張好古翻了一個白眼,緩緩的開口道:“這是皇上在民間認的一個義妹!”
崔呈秀立刻乖乖的閉上了嘴。
“今日多謝二叔提點!”崔呈秀嘿嘿的笑道:“得以讓下官面見天顏!”
“功勞我給你提了!”
張好古緩緩的開口道:“能不能辦好,這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咱們這位皇上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不要欺上瞞下,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如此一來,皇上滿意,崔大人這內閣大學士也未必就沒有你的一席之地!”
“多謝二叔!”崔呈秀再次點頭。
“另外,不可濫用民力,不可欺上瞞下,皇上看著,這錢,是一定要到了匠人手中的!”
張好古在一邊提點道:“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兒,萬萬不可馬虎,要做好,不要欺壓百姓,這些,皇上可都是看著呢,伱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
“小侄兒銘記在心!”崔呈秀又拜了拜:“多謝二叔指點迷津!”
“下去吧!”張好古點了點心臟的位置道:“把心思多放在百姓身上!”
崔呈秀退了下去,張好古則是活動了一下全身的筋骨。
這五虎之首,莫非日后就要成為自己的門下走狗了?
仔細琢磨了一下,張好古心中也是冒出來一個念頭。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閹黨起勢。
雖然說,張好古看不起東林黨,但是,有一說一,東林黨不是什么好東西,好貨色,那么閹黨呢?
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最好還是讓自己只手遮天。
但是,也不好直接跟魏公公翻臉。
張好古跟朱由校的交流當中,也是輕而易舉的發現,他跟魏忠賢的感情很深,別管閹黨是不是什么好東西,最起碼的,魏公公對朱由校的忠誠那是沒得說的。
這死太監心眼又小,天天在朱由校面前抹黑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兒。
讓魏忠賢在內廷,自己在外廷。
最好的搭配還是張居正和馮保的搭配。
就是他張好古不是張居正,而魏忠賢也未必就是馮保。
張好古琢磨了許多。
這個事情的關鍵點,還是在狗皇帝身上。
不如干脆學習東林黨也來搞一個書院,就讓狗皇帝來當黨魁?自己來當副黨魁,狗皇帝多半是不會管事兒的,那么這個權力自然是要落在自己的身上的。
張好古心中有了想法。
遏制東林黨,絕對不能讓閹黨成了氣候。
否則,自己勢必要跟閹黨翻臉。
……
……
隨后,朱由校拿來了三大殿的設計模型。
而后,直接就把這個模型直接丟給了崔呈秀,讓崔呈秀拿出一個施工方案,其次就是花多少錢的預算。
除此之外,朱由校還是營造法式的諸多心得也是直接丟給了崔呈秀。
讓崔呈秀帶著工匠們慢慢琢磨。
現在朱由校對于修建三大殿也不是像之前那么多上心了。
與此同時,朱由校現在也是生產和設計了三十多臺紡織機和織布機,也已經開始大規模的組織和生產了。
現在朱由校的工作比較多。
一方面是他要觀察一下紡織機和織布機看看這兩個機器還有沒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其次就是,他自己也在研發燧發火槍。
除此之外就是教育的問題。
張好古提出來的諸多思路,要給這些候補官員普及數學,這數學課基本上也是讓朱由校來親自操刀。
張好古自己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一方面是永定縣的政務。
另一方面就是新政,現在主要盯著的就是耗羨歸公,對比起其他幾個太過于激進政策,耗羨歸公的阻力相對來說要少一點。
內閣的意思是耗羨歸公的這一筆銀子直接放在地方,就地發放,節省了人力物力。
而張好古則是強烈要求收到京城,進行一一清點,再來進行發放。
放在地方,我他媽還搞什么耗羨歸公?
放在地方上,這幫龜孫還不知道要貪多少。
如今已經到了年底,耗羨歸公也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張好古的工作量一下子擴大了不少。
張好古自己忙,朱由校也是跟著忙。
除了研發,這個永定縣的諸多政務,這也是需要朱由校來操心的。
一部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還有就是教育培訓都是需要他來操心,怎么解決掉這個永定縣流民的工作問題,怎么讓他們吃得飽。
具體操作下來,讓朱由校有了截然不同的感悟。
狗皇帝回了皇宮都開始節儉了不少,首先是減少上供的袍服,其次就是自己的一日三餐。
對于災民,而朱由校自己也是十分的上心。
他甚至也會自降身份跟流民們同吃同住,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苦難。
朱由校覺得自己有些慚愧。
如今朱由校這個縣長的事務雖多,他卻也是樂在其中。
在這個過程當中,忽然間就是產生了一種叫做責任感的東西,一個小縣數萬流民,自己的政令可以改變他們的生活。
再來想想,自己貴為天子,肩頭上承擔的是整個大明朝。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對于這句話,朱由校也是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